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谷人旭 《灾害学》2000,15(2):86-9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防灾救灾物资也同样需要通过市场配置,而不是通过计划调拔。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迫切需要研究并适应灾害特点,迅速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防灾救灾物资市场体系,变政府开发为市场开发,逐步使企业发展成为防灾救灾物资市场开发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救灾行为的经济学特性,提出救灾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一种人道主义救助,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投资活动。指出帮助灾区恢复生产是整个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分析阐明摆脱以往单纯将救灾看成是人道主义救助的旧观点,充分考虑到在经济社会里救灾行为的经济学特点,用经济学原理指导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当前我国灾害救助工作的宏观背景和主要矛盾,提出了新形势下灾害救助工作的出路在于改革传统的灾害救助体制,增强灾害救助实力,进而重点探讨了灾害救助实力的多元结构、运作原则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浅析救灾行为及春经济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卫东  彭子成 《灾害学》1996,11(1):78-81
分析了救灾行为的经济学特性,提出救灾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一种人道主义救助,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资活动。指出帮助灾区恢复生产整个社会扩大再生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德国处于温湿的西风带,属于西欧海洋性与东欧大陆性气候间的过渡性气候,是一个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气象灾害以水灾居多,雪灾等气象灾害也时有发生,给德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德国在应对气象灾害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预警、救灾、减灾等机制,并在灾后重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联邦和州政府共同携手应对气象灾害德国气象防灾减灾主导思想是联邦和各州共同携手应对气象灾害。早在19世纪初德国政府就依法确立了公民无偿参与应急救灾的义务。  相似文献   

6.
金宝森  吴吉东 《灾害学》2012,(4):114-116,121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发生的频次增多且造成的影响不断加重,气象灾害的管理已成为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气象灾害标准体系建设的完备性,对于气象灾害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气象灾害标准体系框架,搜集国家气象相关权威部门标准委员会门户网站公布的气象灾害相关标准库,并分析了气象灾害减灾救灾标准体系在专业、门类和层次三个维度的完备性。最终指出了气象灾害减灾救灾标准体系存在的不足,进而给出了减灾救灾标准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曼  武宾霞  叶涛  史培军 《灾害学》2013,(1):153-159
在中国,由民政部门提供救灾专项资金是救灾的一项重要手段。民政救灾资金的实际支出与当年自然灾害的多寡、灾情的严重程度相关,进行当年预算时往往难以确定其具体额度。以1985-2009年全国救灾数据和灾情数据为基础,对除民政救灾储备与冬令春荒救助资金以外的历年救灾支出进行了统计建模,估计了在2009年的人口基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年度民政救灾数量需求(实物单位)。通过设置不同的救灾标准情景,模拟了不同情景下中国民政救灾资金年度总需求。结果表明,在不同标准下,年度民政救灾资金的平均需求为157.9~477.1亿元。本研究估计的结果可为民政和财政部门制定有关预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救灾任务是战胜灾害带来的困难,尽量减少和挽回灾害损失,使灾区人民生活安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救灾工程主要包括人员救护、物质与精神救援和资金救援等三大环节。  相似文献   

9.
完善我国防灾救灾体制、机制和法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贤军  徐波  尤建新 《灾害学》2006,21(3):72-75
我国灾害和安全事故严重,且复杂,多样,连锁性强,破坏性大。现有的防灾救灾体制、机制和法制不能适应防灾救灾的需要。应完善防灾救灾体制、机制和法制以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唐黎标 《民防苑》2009,(5):36-38
自古以来,人类就从来没有停止与自然灾害搏斗,洪水、飓风、地震、暴风雪……在频繁的自然灾害面前,生命是如此脆弱。如何应对、减少灾害损失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挑战,世界各国在抗灾、救灾中也是各有妙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考察减轻自然灾害历史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减灾工作经历的经验性减灾阶段长达几千年,至本世纪60至70年代.才逐步发展到了今天的半经验半理论减灾阶段.今后的发展是向系统工程理论指导下的综合减灾过渡.适应这种发展,需要把二、三十年前形成的“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减灾方针,适时调整为“以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综合减灾”的新方针.在肯定我国四十多年来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纵向分散(部门型)减灾管理体制,主要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领导取得巨大减灾成就的同时,提出必须改革现有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国家综合减灾大法,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及社会发展对减灾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城市灾害的特点和城市灾害管理的原则,提出了城市减灾集成管理的思想,并按此思想初步分析和设计了一个城市防灾救灾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论大气灾害链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文传甲 《灾害学》1994,9(3):1-6
本文从功能、结构和本质三个角度给出了灾害链的定义,提出了灾害环、致灾体和可能受灾体(移动或静止)的概念,对现实中的大气灾害链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对其引起破坏作用和造成损失的因素,从致灾体、可能受灾体和灾体环境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对由此而引出的减防救灾的四种途径与“除、抑、避、抗、保、跑、救、治”八项指导原则,和与其有关的战略、策略及组织问题进行了简略讨论。  相似文献   

14.
常忠华 《灾害学》1991,6(3):47-50
本文在回顾1990年陕西省灾情及救灾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政府在减灾中的职能,搞好灾情预测预报、及早制定防灾预案及灾前准备工作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许多实例.从测、报、抗、防、救等几个方面论述灾害评估标准的重要性,进而说明了灾害评估与减灾管理以及灾情统计的密切关系.文中还根据我国近几年灾害经济损失的情况对90年代的减灾目标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必要性和重要性、政府职责、政府投入、政府组织等几方面论述和分析灾害救助中政府行为,进而指出政府灾害救助行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1996年江西省洪涝灾害的对策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闵骞 《灾害学》1998,13(1):45-49
简要论述了1996年江西省境内发生的4次严重的洪涝灾害,总结防汛减灾中的成功经验;针对洪涝灾害抗灾救灾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探讨今后防讯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再议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随着“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进展,我国的减灾工作已进入制定减灾规划,实施减灾规划的新阶段,即进入减灾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实施阶段。为了推动减灾系统工程的实施,需要建立先进的科学支持系统和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建立自然灾害信息系统;进行自然灾害区划与减灾区划;开展综合预报;建立自然灾害评估系统;进行灾害教育;发展灾害保险;推动减灾工作社会化与产业化;建立减灾示范区;开展灾害科学体系的全面研究和进行国际交流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减灾工作的进展和“九五”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我国建国以来及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以来减灾工作的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从社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减灾工作的意义。在对我国灾情、灾害规律及减灾能力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九五”减灾提出了战略性的框架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