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矿化垃圾作为研究对象,对矿化垃圾填埋场进行综合治理,使填埋场垃圾得到资源化利用,将填埋场土地恢复使用,提升垃圾资源化利用后产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从填埋方式、日常维护管理、封场管理、土地再利用等方面整理日本垃圾填埋场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式,梳理日本垃圾填埋场日常维护管理的各类监控指标,介绍填埋场的扩容技术、封场基准及土地的再利用方法,以期对我国垃圾填埋场的管理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3.
填埋场已填埋陈垃圾具有丰富的资源,我国填埋量已达几千万吨.通过对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6年填埋龄和10年填埋龄陈垃圾基本特性的测试研究,揭示出填埋6年以上的陈垃圾已具有相当稳定的性状,原始垃圾特征已完全消失,开挖后没有异味,在组成上除部分大颗粒无机物和大块难降解有机物外,其余部分已腐化为类土壤物质,可以开采再利用.陈垃圾中类土壤部分在物理化学性质、水力学和微生物学性质上均表现出在自然条件下难以形成的、极为优良的基质特征,可用作污染物生物处理基质或作物培育基质.  相似文献   

4.
针对利用原有生活垃圾填埋场改扩建飞灰固化物填埋场,从勘查设计和建设角度,通过与常规生活垃圾填埋的安全和环保各相关因素对比,分析扩建前后填埋场稳定性、防渗及导排系统等勘察设计要点,研讨扩建工程新老填埋堆体基础层、防渗及导排系统等安全环保关键技术及扩建的适宜性,为扩建的可行性研究提出较为系统的技术论证思路。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三峡库区污泥的处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外污泥的处置技术及发展趋势,以及污泥处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针对三峡库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三峡库区污泥的处置方向是:目前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为主,以土地利用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应用IPCC(2006)模型,对绵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2005—2014年填埋气产生量进行测算,根据可回收填埋气计算甲烷燃烧实现的CO_2减排量、产生的热量和发电量,分析垃圾填埋场甲烷气体回收利用潜力和环境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甲烷产量、CO_2减排量、甲烷直接利用和发电项目能源输出量快速增长;2014年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其中甲烷产生量6.52×10~6 m~3、CO_2减排量58.89×10~3 t、产生热量13 627 MJ/h、发电量1.14 MW·h,该年度之后各项均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甲烷直接燃烧及碳减排量交易及甲烷用作民用燃料或发电,可获得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对某20世纪80年代末垃圾填埋场的外围环境和垃圾堆体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对象包括堆体沉降和水位、陈腐垃圾、渗沥液、土壤等。通过定量分析可知,填埋堆体沉降量满足场地高度利用要求,有机质满足场地低度利用要求,周边环境中土壤样品达标;堆体渗沥液和场底土壤样品所检测指标存在未达标,发现填埋场底部存在渗漏现象;说明该垃圾堆体尚未稳定,建议进行水文调查和加强堆体的渗沥液导排与水位监测。  相似文献   

8.
为预测评估西藏日喀则市垃圾填埋场甲烷气体产生量及其回收利用价值,通过IPCC(2006)模型对其自2020年封场后的甲烷气体产生量进行了预算,并根据甲烷气体产生量评估其回收利用价值及其通过焚烧利用实现的CO_2减排量。结果表明:封场后,填埋气体排放量呈下降趋势;近10年内,甲烷总排放量可达225.286万m~3/a,将甲烷焚烧后可实现CO_2减排量4844t;由于填埋场甲烷产生量相对较少,不适宜进行回收再利用,采用火炬焚烧的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9.
包装垃圾是由废弃的包装物产生的固体垃圾,约占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1/3,虽然政府进行了必要回收,但仍有1/3以上的塑料、玻璃等包装物没能被有效回收利用,成了填埋场的主要填埋物,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土地、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大量浪费。从回收利用和源头减量两方面提出包装垃圾的应对,一是对包装垃圾按来源、成分等进行详细分类,并建议回收处置方法;二是从制定行业政策方面来减少过度包装和扶持再生资源行业健康发展,有效处置包装垃圾等可再生资源。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问题的数学预测模型,以丹阳北庄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为例,预测和分析了北庄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通过描述德国对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开挖的审批流程、工艺、开挖出来的垃圾组分、开挖后的环境影响及开挖费用,试图解析其对中国填埋场开挖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各地正在运行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多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建造的,大部分填埋场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使用年限,填埋场的再建设再利用问题日益尖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我国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将面临土地和资金两大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一困境,提出对已封场的填埋场进行再开采复用的技术出路,并从技术、经济及开挖后稳定化垃圾出路几个方面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综合探讨,认为在我国土地短缺、资金不足、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巨大且迅速增加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考虑对已封场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再开采复用是一条较好的出路,是一条值得引起我国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置界重视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回收居民的厨房垃圾用来堆肥,由德国政府出资进行的 " 绿色垃圾”分选试点,近日开始在北京市宣武区北手帕口和建功北里两个垃圾站展开. 目前居民家中的垃圾分类进行得不彻底,原本可以用来堆肥的许多厨房垃圾都被装在袋子里直接填埋. 但果皮、树叶及厨房垃圾是富含有机质的垃圾,可做综合利用,是 " 绿色垃圾”. 南宫堆肥厂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堆肥厂,每年可以将 12.4万吨有机质垃圾经堆肥发酵转化成富含有机物的 " 营养土”,不仅可用来养花、种菜,甚至垃圾废渣还可制成彩色地砖. 但由于 " 原料不足”,堆肥厂无法 " 满负荷”工作,也就 " 吃”个 " 半饱”. 而目前北京市日生活垃圾总量达 8100多吨,据估算,其中居民厨房的垃圾至少占到 20%. 居民的厨房垃圾,因富含有机质的垃圾,是该厂绝好的 " 原料”,但是目前许多居民在家没有将这类有机垃圾分选出来,致使大量的有机垃圾被运往填埋场填埋,无法实现再生利用的价值. (辛华 )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垃圾填埋气的产生及目前国内填埋气的减排与收集利用技术现状,分析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在我国运用的前景;探索实施CDM项目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利用垃圾填埋气发电的方案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重点以某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检测结果为依据,通过120 h不间断检测,对垃圾填埋场所有恶臭气体源和其影响半径6 km范围内的所有周边区域进行采样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按照恶臭气体产生的时间规律、距离规律,分析在不同情况下恶臭气体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总结恶臭气体产生源以及恶臭产生规律,为采取有效的除臭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龙岩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为有效处理垃圾焚烧所产生的炉渣,以及经固化、稳定化处理后的飞灰,建设了配套填埋场。为杜绝填埋场渗沥液的外渗,同时防止地下水向填埋库区的渗入,并确保填埋场安全可靠的运行,减少渗沥液产生量,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建设科学安全有效的防渗系统工程对于填埋场工程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对填埋场内部防渗系统的简要介绍及阐述,对适合此配套填埋场的防渗材料、衬层系统和衬层结构以及防渗材料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接上期) 3 城市垃圾处理及资源化新技术发展趋势 在城市垃圾填埋处置过程和有机厌氧发酵处理过程中,对回收的填埋气体和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加以利用,也是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二者在我国均处于起步阶段,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是国内外污水处理的一大难题.综述了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性,并总结了近年来在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主体工艺及深度处理技术上的研究进展,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提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都市垃圾自动分类全资源回收处理系统是2000年世界最新的环保专利技术,此系统发明者香港籍谢明明先生经过多年努力,在充分了解生活垃圾复杂性的基础上,摸索生活垃圾存在的规律,成功研制了此套系统,不但可将生活垃圾自动分类,还可将垃圾资源全部回收。本系统的优势是建造成本低、运行费用成本低,并可设置在城市周边或填埋场,而且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此系统发明将会是生活垃圾处理领域一次质的飞跃。设备投资比进口焚化炉低80%,日处理500吨设备约5000万人民币,包括焚烧设备、有机肥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用地范围只占焚化炉的10%,不但延长填埋场的寿命,并可防止填埋场的污水浸透,污染地下水源。 (张强)  相似文献   

20.
城市及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均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在分析城乡建筑垃圾处置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建筑垃圾处置法律法规、同步推进城乡建筑垃圾分类、促进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健康发展、完善城乡建筑垃圾暂存场及填埋场建设等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