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秸秆属于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我国对秸秆的主要利用途径是还田。秸秆还田领域内的专利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秸秆还田技术的科技创新力与发展现状。针对近年来该领域的专利分布与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已有专利视角特征、秸秆利用研究潜力与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并提出了技术研究和专利形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我国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对提高食物安全,减轻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农户的调查,分析了山西省夏县的秸秆利用途径,对该县秸秆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结果表明,夏县作为典型的"小麦-玉米"二熟农作区,秸秆利用效率较高,其中小麦秸秆主要用于工业原料、饲料和还田,玉米秸秆则主要用于饲料和弃置堆放.这种利用方式与造纸业发展、传统的牲畜饲喂方式、农业机械化发展和气候特点有关.最后提出了进一步高效利用秸秆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畜禽废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冷庚  但德忠 《四川环境》2009,28(1):68-72
针对我国养殖业废水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介绍了畜禽废水还田利用、自然处理以及工业化处理的优缺点、国内外应用现状以及研究的重点,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现阶段我国养殖业废水应重点发展还田利用技术与自然处理技术,并及时建立畜禽废水处理设计数据库以及编写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智慧芽专利数据库为基础,利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专利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剖析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年度变化趋势、技术区域布局、行业分布、专利类型、主要申请人、技术分布与发展趋势、市场价值评估等情况,研究我国自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来专利技术的支撑情况与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今后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创新研究与决策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江苏省南京、扬州、连云港3市462份农户的调查样本,使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获取农户秸秆还田的受偿意愿(WTA),利用非参数估计法推断农户秸秆还田的WTA范围,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WTA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农户秸秆还田的WTA范围为55. 86—60. 15元/hm2,总体补偿金额占2016年江苏省农业总产值的2. 68%—2. 49%。②相对于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效应和外部环境因素,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和对秸秆还田心理认知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政府应通过制度激励、外部激励和自我激励3项激励机制来提升农户参与秸秆还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达6亿t。传统上,秸秆被作为农户生产燃料或用于牲畜的粗饲料,少量用于造纸。近年来,由于农户生活用燃料锐减,腐熟还田量少,而田间直接焚烧量大,导致大气严重污染。作者在分析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前景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先进的就地还田和快速腐熟技术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沈阳市2019年秸秆产生量443.68万吨,按照沈阳市农作办《关于印发2019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离田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秸秆年利用量力争达到403.68万吨,利用率不低于90%。可收集农作物100%离田。同时,明确2020年3月底前,在确保上年秋季秸秆全部离田的基础上,完成全市水稻田旋耕灭茬和翻地作业,完成旱田秸秆碎末和田间杂草集中堆沤,待达到还田标准后再进行还田。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由于长期不合理耕作及有机物料利用率低而导致土壤养分贫瘠和土壤物理性状恶化情况,本试验针对黑土宜板结和肥力保持等问题设置了不同技术措施,研究在玉米生育时期不同有机物料还田模式对土壤结构特性及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后浅翻深松+秸秆还田和有机肥处理较常规处理,土壤容重下降了0.13 g·cm-3和0.09 g·cm-3,浅翻深松+秸秆还田、有机肥、翻压绿肥和生物肥均能降低土壤紧实度,改善土壤三相比,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使得土壤物理结构得到改善。有机肥、秸秆还田和生物肥处理提高玉米喇叭口期光合速率,较常规处理提高2.1~7.6μmol·m-2·s-1;秸秆还田和生物肥较常规施肥处理,蒸腾速率下降57%和56%;在玉米喇叭口期各处理气孔导度均小于对照,灌浆期秸秆还田处理较常规处理气孔导度增加,导致叶片胞间CO2浓度下降,说明气孔阻力的降低导致叶片胞间CO2浓度降低。有机物料还田后可以降低土壤容重、紧实度,土壤三项比达到合理范围,并且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尤其是秸秆还田和有机肥处理好于其他处理。保护性耕作和有机物料还田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特性,提高作物光合速率,增加作物产量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绿叶》2016,(7)
我国秸秆资源量大、分布面广、种类繁多,有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等5种利用方式。总体上看,现有的秸秆利用方式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部分成熟的技术有待推广;未被有效利用的秸秆仍占一定比重,秸秆焚烧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虽然国家和许多地方政府针对秸秆综合利用出台了税收减免、财政补贴、项目支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秸秆利用初见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误区,利用重点不突出;缺乏系统设计,政策难以形成合力;秸秆收储运体系不畅;核心技术不成熟,已有技术有待推广等问题。因此,需要正确定位秸秆资源,引导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统筹规划,构建长效机制,加大秸秆工业化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提高秸秆利用规模化、工业化和环保水平。  相似文献   

10.
秸秆处置方式会对种植系统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显著影响。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溧阳市有限的(70户)农户不同秸秆处置方式下,"水稻-小麦"轮作系统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开展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与焚烧和移除,秸秆还田的能耗量处于中间水平,温室气体排放最少,但会造成病虫害增多,增加农药投入。相比其他秸秆处置方式,秸秆还田既能缓解秸秆焚烧带来的季节性空气污染问题,又有较小的全球增温潜势,是较好的秸秆处置方式,但应改进秸秆还田方式,减少病虫害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均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积极发展低碳技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丰富且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技术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可避免因秸秆露天焚烧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节能减排、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从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的3个主要方面入手,分析低碳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同时大力倡导开发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山东省滨州市目前较普遍采用的秸秆过腹还田、秸秆还田、秸秆气化、塑料大棚能源生态循环系统和食用菌生产等综合利用方式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进行了调研、分析,并结合山东省滨州市实际,提出了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田面源污染是洱海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利用在洱海北部地区收集的实地调研数据,从化肥施用与流失和秸秆利用情况,分析了该地区的农田面源污染现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农田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大蒜田与玉米田的氮磷流失,以及大蒜秸秆与玉米秸秆的焚烧或丢弃。从补偿对象与主体、补偿标准、补偿环节与方式、配套政策四个方面,探讨了农田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政策,并结合在洱海北部地区的实地调研资料,分析了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两种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采纳的补偿政策案例;提出政府应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导、教育培训、"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安徽是农业大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每年秸秆可收集利用量达4800万吨。为破解秸秆综合利用难题,日前,该省出台《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以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为基础的现代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秸秆还田利用、收储运销、产业增值、政策扶持四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秸秆发电是规模化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一种方式。近年来秸秆发电项目建设快速增加,在能源产出结构中占有一定份额。吉林省是粮食大省,随着近年来粮食生产种植面积增加,秸秆产出量随之增加。自2006年起,吉林省陆续立项建设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发电项目,现装机容量约为201MW,年消耗秸秆约137万t,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对秸秆发电经济效益如何这个话题一直争论不断。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中列示的方法测算了农作物秸秆剩余量,并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对秸秆发电项目运行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吉林省每年秸秆产出超过4300万t,其中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剩余量达到870多万t时,秸秆发电企业可实现自身盈利,并带来较可观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山东省内生物质利用CDM项目进行了讨论。生物质的利用是解决农村秸秆处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减少了秸秆腐烂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尽管山东省生物质CDM项目进展顺利,但开发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在对山东生物质CDM项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生物质CDM项目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设施蔬菜种植中存在不合理施肥现象,土壤养分严重失调。为了解设施蔬菜地高氮肥力水平下不同氮素水平对磷素的养分吸收影响,2004—2007年在山东寿光进行不同氮素水平调控和秸秆还田试验,并于2007年冬春季进行裂区淋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氮素调控影响磷素含量变化,空白(NN)、有机肥(MN)、有机肥+秸秆(MN+S)供氮水平下土壤全磷含量逐年下降,降幅NN〉MN〉MN+S,全磷增幅传统氮素(cN)〉传统氮素+秸秆(CN+S)〉氮素优化+秸秆(SN+S)〉氮素优化(sN)。CN、CN+S供氮水平下土壤速效磷含量达到213.7、225.4mg·kg^-1,增长了17.1%、23.5%,磷素累积明显;其他供氮水平下速效磷含量逐年下降,降幅NN〉MN〉MN+S〉SN+S〉SN〉CN〉CN+S,减少氮素供应有利于减缓磷素累积,促进磷的吸收利用。除NN供氮水平下土壤有机磷含量下降外,其他处理均不同程度增加,CN、CN+S供氮水平下土壤有机磷含量累积明显(308.4、331Amg·ks。),分别增长了28.5%、38.2%。SN+S供氮水平下磷的吸收系数(HO,,rrg·100g。)达到了1571,增长了143.6%;CN、CN+S供氮水平下磷的吸收系数出现了负增长,CN供氮水平下达到了416(P2O5,mg·100g^-1),下降了35.5%。添加麦秸秆极大地提高了磷的吸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土壤速效磷的累积。淋溶液中全磷含量SN〉SN+S,有机磷含量SN〉SN+S,秸秆还田对阻控有机磷素淋溶有一定的作用,但整个冬春生长季渗滤液中全磷含量在2.6~12.0mg·L^-1,有机磷含量在OA2~4.1mg·L^-1,淋出液水质仍超过了国家安全水质标准。因此,在高肥力水平下进行氮素调控,优化氮素供应量,促进了磷素的吸收利用,对农民在高肥力水平下施肥具有指导意义。建议农民在以后的种植中减少氮肥供应量及添加高碳源秸秆进行还田,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氮磷对土壤及水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以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农户调查为例,开展农户对于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采纳的补偿意愿实证研究。研究采用意愿价值评估法,在假设政府提供补偿的前提下进行农户问卷调查,获得农户对于采用不同农业清洁技术的受偿意愿数据,从而为制定相应的补偿政策提供依据。首先,分析了农户对于使用配方肥、秸秆还田及修建化粪池等3类清洁技术的采纳意愿;其次,明确了农户愿意接受的现金和实物2种补偿方式;第三,简单估算了农户采纳3类清洁技术希望获得的补偿标准;最后,调查了农户对于政府可能采取的推进清洁技术发展的配套政策的偏好程度。  相似文献   

19.
<正>张国庆说:"海安每年产生秸秆约60万吨,除机械还田外,还剩余约30万吨,如果能把这部分秸秆有效利用,可以取得很大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秋收开镰收割,江苏省南通绿源公司董事长张国庆特别忙碌,在开发区征地20亩,新扩建8000平方米秸秆贮藏厂房;建好大公北凌50吨秸秆蒸气供应站;还要筹集600万元现金上门收购农民的稻草。2002年,张国庆承包了几家公司的锅炉,从事秸秆能源化利用。煤炭涨价供不应求,而农村中,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挣钱,农忙季节许多在家务农人将本可以作为燃料的农作物废弃秸秆焚烧,  相似文献   

20.
养殖场粪污还田模式下氨减排技术比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养殖业是农村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它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现在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养殖场粪污在还田模式下的氨排放途径,并针对途径总结了一些减排措施,结合我国养殖业发展和农田利用情况,总结出对于还田模式下减少氨排放,应从饲养动物开始,采取喂以低蛋白饲料,减少粪便中的氮含量;粪污经固液分离后采用密闭覆盖的方式进行储存,减少氨的挥发;还田时在春天对土地进行深耕施肥,减少氨排放,若表面施肥,需及时覆土或翻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