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采用混凝沉淀-水解-接触氧化-气浮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工程应用,总结并分析了工程设计及运行的经验。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CR,BOD5,SS,色度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出水水质达到GB4287—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低温条件下对水解酸化-A2/O(PACT)-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进行了中试研究。考察印染废水中COD和色度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低温对工艺负面影响较大,未加粉末活性炭时好氧段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42.6%和58.9%;投加粉末活性炭后,去除率分别达55.8%和65.4%,提高了13.2%和6.5%,显示出低...  相似文献   

3.
混凝-水解酸化-接触氧化-脱色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及回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色度高、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较差等特点,采用混凝-水解酸化-接触氧化-脱色工艺处理某印染公司污水,经过实践证明,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操作管理方便等,出水直接回用到印染车间,提高了公司回用水的比率,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这处理工艺在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混凝沉淀、气浮工艺在处理印染废水实践过程中,解决了中小印染企业用生物方法处理废水的一次性投资大、冬季效果差、操作管理复杂等缺点。该工艺对主要污染指标CODcr、BOD5去作率大于90%,色度去除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5.
厌氧-好氧-混凝工艺处理印染废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厌氧-好氧-混凝工艺处理难降解印染废水中试研究. 结果表明:中试系统稳定运行70 d,在进水ρ(CODCr)(最高值为1 060.0 mg/L,最低值为617.7 mg/L,平均值为765.1mg/L)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厌氧上流式水解池出水ρ(CODCr)平均值为399.6 mg/L,CODCr去除率平均值为45.6%,厌氧上流式水解池对CODCr的去除效果最明显. A/O(PACT)池出水ρ(CODCr)平均值为105.2 mg/L,过滤池出水ρ(CODCr)平均值为51.3 mg/L,系统CODCr总去除率平均值为93.2%. 进水色度平均值为354倍,出水色度平均值为22倍,系统色度总去除率平均值为93.9%. 气质联用(GC-MS)检测显示,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有效降解.   相似文献   

6.
混凝沉淀-延时曝气-炉渣吸附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亦欣 《环境工程》2008,26(3):27-28
针对印染废水特点,采用混凝沉淀-延时曝气活性污泥-炉渣吸附为主体工艺处理印染综合废水,实践证明,印染综合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对BOD5总去除率达94%,COD总去除率达97%,脱色能力达72%,出水水质达标排放,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7.
新型复合混凝脱色剂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迪  王琳  王娟 《环境科学》2007,28(6):1285-1289
针对某印染厂生产废水,以COD和色度为指标,用混凝试验方法研究了新型复合混凝脱色剂SE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并探讨了SE投加量及pH值、沉淀时间、搅拌强度对其混凝效果的影响,利用SE与 PAC 和PFS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SE可有效地去除印染废水中的COD和色度,当pH为8~10、沉淀时间为30 min、搅拌强度为75 r/min、投药量为155 mg/L时,去除效果最佳,COD和色度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3%、94%;相对于PAC 和PFS,SE产生的絮体大而密实,沉降速度快,产生污泥量少,药剂用量少,最佳出水水质为:COD为139 mg/L,色度为37.证明SE是印染废水处理高效实用的复合型混凝剂.  相似文献   

8.
以宜兴市苏南针织厂为例,介绍了混凝沉淀—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工程,说明了工程设计方案、调试过程和运行处理效果。近1年运行表明,处理印染废水效果稳定,CODcr、BOD5去除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生化—混凝沉淀—砂滤工艺处理毛巾印染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毛巾印染废水水质特点 ,选择了厌氧折流板反应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 -混凝沉淀 -砂滤处理工艺。运行结果表明 ,在进水水质为 :CODCr5 89~ 2 980 mg/L、BOD5 2 49~ 5 3 4 mg/L、SS12 3~ 190 mg/L、色度 3 0 0~80 0倍、p H8.76~ 9.5 6时 ,出水水质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 87— 92 )一级标准。该处理系统耐冲击负荷 ,运行稳定、简单 ,基建和运行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可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水质各项指标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二级标准。运行结果表明,CODCr平均去除率为81.2%,色度平均去除率为83.3%,该工艺切实可行,具有耐冲击负荷,能耗低,易操作等优点。二沉池部分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保证了水解酸化池内具有一定的污泥浓度,从而提高了去除率。  相似文献   

11.
混凝法在滇池蓝藻暴发期净水除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精制硫酸铝为混凝剂,L93^4正交法安排滇池蓝藻暴发期混凝沉降除藻除净水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剂种类、水样pH值对蓝藻去除率有很大影响。研究确定了混凝剂除藻最佳操作条件,为混凝法去除蓝藻的工业化提供了理论和实际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亚铁盐混凝处理水的“泛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管锡珺  翁飞 《环境科学》1990,11(3):38-40
通过对亚铁盐混凝处理水的“泛黄”机理探讨,阐明混凝过程中异体凝聚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亚铁处理水上清液泛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得出的结论和有关资料可供混凝法控制亚铁盐投量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盐酸酸洗废液制取复合亚铁絮凝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盐酸酸洗废液为原料制备复合亚铁絮凝剂的方法 ,研究了复合亚铁的除浊性能 ,考察了硅铁比、水样pH和温度对其混凝性能的影响 ,探讨了其电导性质 ,并应用于印染废水的混凝处理。结果表明 ,复合亚铁絮凝剂效果好、处理成本低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洗车废水混凝剂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斌  关卫省  张艳 《环境科技》2006,19(Z2):3-4
实验采用混凝工艺对洗车水进行预处理,选用4种无机混凝剂和1种有机混凝剂进行对比试验研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确定了最佳药剂及其最佳投药量。  相似文献   

15.
新生态铁的混凝作用探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雪  张景成  关小红 《环境科学》2012,33(4):1221-1226
利用双氧水和亚铁瞬时反应制备新生态铁作为混凝剂,采用杯罐试验确定了最优制备条件老化时间、酸的添加量、n(H2O2)/n(Fe),并且通过对比新生态铁、硫酸铁、聚合硫酸铁分别对浊度、UV254吸光度的去除效果、沉后水Zeta电位来衡量新生态铁的混凝效果并推测其可能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老化时间对新生态铁的除浊效果影响极小,可忽略不计;添加酸浓度为[H+]=0.1 mol.L-1时制备出的新生态铁混凝效能最佳;提高n(H2O2)/n(Fe)可显著增强新生态铁的混凝效果,最为经济有效的摩尔比值为0.55.新生态铁对浊度的去除效果与硫酸铁、聚合硫酸铁相近;对UV254吸光度有机物的去除率比Fe2(SO4)3高20%~44%;沉后水Zeta电位随新生态铁投量增加逐渐趋近于0 mV,电中和作用较强.新生态铁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新型混凝剂,老化时间极短,过程简化,原料价格低廉,对浊度、UV254吸光度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餐饮废水治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餐饮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综合国内外对餐饮废水处理的工艺及原理。研究了一种经济实用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 ,采用复合新型混凝剂 ,将废水经过混凝沉淀、砂滤及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后 ,达到国家正常排放标准 ,经过消毒处理后的水可用于生活杂用水。  相似文献   

17.
混凝处理法是一种重要的污水处理技术,控制条件很多,包括混凝剂的种类、混凝剂的投加量、搅拌时间、沉降时间、水温、pH值等。以生活污水为例,利用正交实验法对污水混凝处理的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的投加量是影响混凝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当混凝剂硫酸铝的投加量为0.4 mg/L,搅拌强度为250 r/min,反应时间为25 min,沉降时间为40 min时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最好,此时浊度和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397%和80.0%。  相似文献   

18.
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生产接触氧化-混凝沉淀处理生产污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法处理生活污水效果好,生化后污水混凝效果提高,处理后水质可达生产回用要求。对影响五物接触氧化效果的污水浓度,气水比,接触时间参数和不同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进行了条件选择试验,获得了处理效果随条件变化的曲线,最佳混凝及其最佳投加量。  相似文献   

19.
预压力混凝沉淀除藻工艺中DOC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预压力混凝沉淀除藻工艺是否会使藻细胞破裂,导致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C)增加,进而优化压力作用方式,得到安全、高效的预压力除藻工艺,实验研究了预压力、预氧化技术处理含藻水时DOC的变化,以及水中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研究了混凝沉淀后藻类、浊度、DOC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0.5~0.8 MPa压力作用后,水中DOC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且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而高锰酸钾与次氯酸钠预氧化均会导致DOC增加,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没有明显变化.预压力混凝沉淀后藻类去除率96.23%;DOC去除率29.11%,高于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10%~30%.  相似文献   

20.
酸浸粉煤灰制备复合混凝剂及其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亚强  胡凯  赵庆良  汤凤  刘志刚  崔福义 《环境科学》2007,28(11):2507-2514
研究了以粉煤灰和HSO4为原料,常温常压下搅拌反应制备复合混凝剂的方法,考查了酸种类、酸浓度、酸灰比、搅拌时间等因素对Fe3+、Al3+溶出效果和生活污水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灰比5 mL/g、浓度2 mol/L的HSO4溶液与粉煤灰搅拌4 h并静置30 min后制得的混凝剂,其中Fe3+的浓度为0 .010 8 mol/L,溶出率为11 .4%;Al3+的浓度为0 .035 4 mol/L,溶出率为4 .3%;对生活污水的COD去除率70 .4%,SS去除率91 .9%,与市售聚合混凝剂效果相当,是一种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