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城市集中供热是在一个较大区域内,利用集中热源,通过热网向该地区的工厂及民用建筑供应生产、生活用热的一种供热方式。集中供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美国从1877年,法国从1893年,苏联从1903年就开始发展集中供热。由于它具有节约燃料,减少城市污染等优点,所以发展速度很快。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进行集中供热,其中苏联热电站发展占世界首位,西德、波兰、捷克、美国等国的区域供热也发展很快。特别是瑞典和丹麦有密度很大的区域集中供热,有的城市已实现了90%居民享受区域集中供热(如瑞典Vasterds市已达到93%)。  相似文献   

2.
全球海洋联合监测讨论会于1983年10月3—8日在苏联塔林举行,会议讨论了与海洋监测有关的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来自区域海洋规划所包括区域的25名科学家参加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3.
1. 前言在北美和欧洲,酸性沉降物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已成为一个重大问题。污染源主要是工厂、家庭温室、汽车等放出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物质。实际排入大气的数量,从欧洲来看(包括苏联的一部分),从1950年到1980年的三十年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从每年2300万吨增长到5800万吨,增长了一倍以上。从国家来看,西德最多,1980年排放二氧化硫约350万吨,合每公顷土地上生产二氧化硫140公斤。二氧化氮的排放量,从欧洲来看(除苏联之外),每年为600万吨。西德从1966年到1978年的12年间,从每年200万吨上升到了每年300万吨。  相似文献   

4.
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区域水平上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论文从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内涵入手,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探讨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定量化的方法。通过建立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可持续发展度模型,定量描述了系统在近10年来的波动变化状态。发展度模型包括发展位、发展势和协调度3个方面。研究表明,该区域发展位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发展势也表明了系统整体状况愈来愈靠近系统规划值;系统协调度在波动中逐渐增长,表明各组分之间耦合关系加强;系统整体发展度在波动中逐渐提高。从研究可知,该区近10年来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科技和卫生等领域得到很大改善,人口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虽然近年来投入逐渐增加,但由于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很快,使该子系统仍需加大投入强度。  相似文献   

5.
国外点滴     
苏联在远东滨海大彼得湾内 辟设了海洋自然保护区 大彼得湾处于北纬43°左右,气候温和,景色壮观。这里岸线曲折,碧波粼粼;水上岛屿怪美、岩壁陡峭、礁石嶙峋,水下暗礁绵延、峡谷深邃,洞穴玄密;水中澡类繁茂,龟鱼竞逐,海空海鸟翔集。真堪称是海洋动植物的极乐世界。 为了保护这里的丰富的水产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色,苏联在这里辟设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洋自然保护区。它包括8个小岛,总面积1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30平方公里。该区域为航海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豫北黄河故道滩涂生态环境的调查与分析 ,根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要求 ,提出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 ,遏制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为今后制定区域生态环境防治规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玉麟  魏颖  付鹏  潘峰  仝纪龙 《环境工程》2016,34(12):172-176
西固炼化基地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在带动区域经济腾飞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显著的大气环境问题。收集该区域2005年、2008年、2012年和2014年的大气现状监测资料,对近10年区域大气质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确定针对西固炼化基地的管控污染物主要是特征污染物,结合基地排污情况提出相应的减排措施。研究表明,近10年SO_2、NO_2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从2005年近半监测点超标到2014年无超标现象,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2005—2014年的数次监测中几乎所有监测点颗粒物浓度全部超标。NMHC浓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2005年和2014年超标现象明显,其中2014年全部监测点超标。  相似文献   

8.
生态、义务、价格:实现国土生态安全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永章  王树功 《环境》2007,(3):68-68
国土对人类的基本功能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 几经反复,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终于成为当今精英阶层和高级领导层的基本共识,并已反映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检查国际航行船舶防污文书及防污设备中,收集到苏联纳霍德卡港港监印发的《关于苏联保护环境的立法以及违犯该立法的责任的通告》现泽出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南美到南亚,从苏联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全球性的政治变换使我们面临着新旧环境问题。最初,在这些问题中有与日俱增的无国界的切尔诺贝利式的污染;从发达国家到第三世界的工业危害的转移;以及国际法的软弱无力,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主权和国家主权的长期观念造成的。象臭氧层的消耗和全球变暖这些问题,也是没有国际组织来解决的。在高压条件下的国家,象波兰和印度,资源保护退到了职业和工业的位置。然而,几百名环境活动分子和律师,最近集中在俄勒冈大学声明:政府和基层组织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最近的进展包括  相似文献   

11.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于日前发布。《纲要》针对不同区域生态破坏的原因和特点,提出了在“三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并首先明确提出了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业已深入到地质学各个分支领域的活动论思想,在成矿理论和区域或矿方面取得的成就暂时还很小。然而,建立在构造学和岩石学基础上的这一科学方向,似乎经受了相当大的变化。这类试验虽进行了多次,但是,正如评论性分析所指出的,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现在,苏联的成矿研究,正如从这一科学分支的实用方向自然得出的,是沿着各种矿藏的大比例尺予测的道路发展的。它们是基于对含矿区地质构造的分析,而这种分析并不涉及矿区形成作用的实质。但是,由于包括地槽成矿理论在内的成矿理论基础,在新的地质情报压力下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北及青藏高原沙尘天气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西北地区及青藏高原177 个气象站1971~2006 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发生的不同等级的沙尘(浮尘、扬沙、沙尘暴)的空间分布特征、移动规律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 月~翌年2 月,沙尘暴和扬沙发生的中心位于高原西南部;3 月,除高原西南部外,在河西走廊及其东部也出现沙尘暴和扬沙;4~5 月,高原西南部沙尘暴和扬沙的日数迅速减少,发生区北移到35ºN~40ºN 的区域.南疆和河西走廊及其东部,是春季浮尘的高发区.从12 月到4 月,沙尘暴和扬沙的高发区是逐渐向北和向东移动的;而浮尘的高发区主要在南疆,不随月份的变化而移动.近36a 来,沙尘的影响范围和发生日数,均呈显著减小的趋势.易于发生沙尘天气的区域,同时也是沙尘发生日数减小趋势最为显著的区域.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苏联计划在西伯利亚建立一个国内最大的生态保护区,它的面积将达180万公顷,包括数条大河的流域,据苏联1980年出版的苏联自然环境保护地图表明,苏联现已有一百三十五个不同规模的国家自然保护区,面积  相似文献   

15.
区域海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国内外评价区域承载状况的方法基础上,以状态空间法为理论基础,构建出评价区域海域生态环境人文影响的定量方法.从案例的应用结果来看,文章所构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用性与一般性.最后,浙江宁波地区及近岸海域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人文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已大大超过了其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可承受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熵值法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是循环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循环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依据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和主要目标,遵循循环经济的评价目标和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设立了区域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三大方面: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经济社会子系统.运用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线性加权熵值模型评价法,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方面对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做了综合评价,旨在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及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美国矿物学会于1981年2月15—16日,在亚利桑那州图森城举行了伟晶岩矿物学专题讨论会。150多位矿物学家出席了会议,会上有17篇论文详尽阐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非洲和苏联等地的各式各样的伟晶岩产状类型;有6篇论文涉及的问题比较广泛,包括从伟晶岩矿物颜色的成因到有关伟晶岩共生顺序的同位素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方面。此外,C.Fondel 作了  相似文献   

18.
该技术为1988年苏联科学院技术推广项目,在苏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该文作者为生物学博士,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哈巴罗夫斯克水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译者  相似文献   

19.
1986年,苏联再次强调环境保护(包括大气);但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失火,成为二次大战后最严重的大气核污染事件。反映了苏联对大气污染监测的重视及其失误。苏联环境保护的政策基础是列宁奠定的。1917年11月8日通过的关于土地的法令和以后陆续通过的法令文件,为保护自然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一种层次化的菌落自动检测方法。该方法以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理论为依据,通过从宏观到微观的层次化图像分析方法,逐步实现了菌落区域的粗定位和细分割。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菌落区域的自动检测和计数。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实现菌落的自动计数,从而改进现有基于人力的"平板检测"菌落计数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