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辽宁省14市环境综合发展状况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郭玲玲  宋丽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5):423-426,440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环境支持能力允许范围内发展经济是世界上各城市正面临的严峻挑战。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辽宁省14市10项环境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从时间上看,辽宁省大部分城市10年间的环境排名变化差异较小;从空间上看,辽西城市带的环境状况较差。提出了辽宁省今后应在环境法规建立、产业转型与产品升级、环保宣传教育等方面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
采用熵权法对山东省2016年17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青岛、济南、淄博属于高集约水平,威海等5个城市属于较高集约水平,济宁等5个城市属中度集约水平,聊城等4个城市仍处于低集约水平;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呈现出以济南、青岛为核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式降低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基于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水足迹面板数据,利用数据包络法测度了2004—2014年辽宁省各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从时间上看,2004—2014年辽宁省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从空间上看,辽宁省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上呈中间高、东西两侧低的格局,且东侧高于西侧。运用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Durbin计量模型研究了辽宁省各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发现:辽宁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辽宁省各城市的劳均GDP、教育经费、工业和农业用水比重、农田实际灌溉平均用水量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均用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教育经费的增加、农田实际灌溉平均用水量的控制能够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上升;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均用水量的增加会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根据安徽省1991-2005年城市建成区的扩展情况,从城市空间扩展动态度来对安徽省17个地级市进行城市扩展分类,由此得到城市空间扩展不同梯度的扩展类型。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安徽城市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安徽省城市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临的挑战,为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山东省建设厅综合处获悉,截至2005年5月,山东省17市,除济南、德州外,已有15个城市将污水处理费提高到山东省政府规定的最低限价水平。  相似文献   

6.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根据湖北省具体区域特征,通过构建湖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得出湖北省12个地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5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以及区域综合可持续发展指数。从总体上看,湖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偏低水平,其中武汉市是唯一具有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但优势地位不明显;其它城市可持续发展5个系统均存在发展不平衡状况,且城市特色不突出。  相似文献   

7.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山东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关系进行分析。时间上,利用SPSS软件对1978—2014年山东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将改革开放以来两者的变动关系分为波动期、调整期和优化期三个阶段,并分析了各个时期两者的相关性,并探讨两者变动关系的形成原因;空间上,分析山东省的沿海和内陆地区以及17地市之间存在的差异。根据分析的主要结论提出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提高碳排放绩效是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市碳排放现状,运用IPCC推荐碳排放计算方法测算了2005—2014年各市碳排放量,将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全要素研究框架,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对结果的影响,探索性地利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各市碳排放绩效,最后从空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市碳排放绩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随机前沿分析法(SFA)下山东省各市碳排放绩效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纯技术效率被低估、规模效率被高估是山东省总体碳排放无效率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变革中,农业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其碳排放效率是判断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SBM模型测算东北三省36个城市在2010—2019年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并运用空间聚类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探究其空间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旨在为推动东北地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研究结果显示:① 2010—2019年东北三省农业净碳汇总量和农业碳排放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从城市尺度出发计算得到效率平均值由0.540提高至0.743;其中吉林省净碳汇增量及效率在研究期内均居于首位,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分别具有“高排高汇”和“低排低汇”特征,研究期内各省效率值均有提高。②空间上东北三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呈现出“区块状”分布特征,空间聚集程度逐渐增强。③从整体尺度看,将东北地区整体农业碳排放效率作为样本,农业机械率成为研究期内决定力均值最高的驱动因子,但其作用强度逐渐削弱;通过观察不同时期关键交互因子发现,社会因素作用强度逐渐增强。从区域尺度看,农业机械率是影响黑龙江省、辽宁省农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分异格局的主导驱动因子,吉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分异格局的主导驱动因子是农产品规模和城镇化率;而农业机械率与农业产业结构经过空间叠加后形成的交互因子,对三个省份农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分异格局都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集中度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分析法、不一致指数等方法,探究了2001—2016年山东省137个县域单元人口和经济空间分异与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山东省人口集中度指数整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格局,并出现集聚趋势,经济集中度指数分布格局呈现"双核"模式,高水平经济区具有强大的辐射效应,出现极化现象;(2)山东省人口集聚趋势大于经济的集聚趋势,但经济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仍大于人口,人口和经济集中度在空间上相邻县域间存在着较高的正相关性;(3)山东省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都偏离几何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人口重心的移动距离大于经济重心;(4)山东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匹配类型中协调发展型县域数量下降,经济滞后型县域数量上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山东省人口和经济发展空间优化建议,对统筹区域协调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