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84年5月25日至30日笔者对震区作了宏观考察。参照烈度表的规定划出了Ⅵ—Ⅲ度区的等烈度线,其长轴为N30°W方向。宏观震中比仪器定的震中稍偏南,烈度往东南衰减慢,破裂应主要从西北往东南发展。  相似文献   

2.
1990年2月10日江苏常熟—太仓间发生5.1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太仓县沙溪乡,东径121°04′,北纬31°35′。震中烈度为Ⅵ度,其面积达23平方公里,高烈度值的点沿沙溪乡洞泾至胜利大队,呈北西西向分布,衰减慢,北东方向烈度衰减较快。烈度值分布具有不均匀性特征,出现烈度异常点和异常区,这次地震极震区等烈度线分布的方向和范围,与北西向新生代断陷盆地及控制盆地发育的边界断裂十分一致。  相似文献   

3.
<正> 1990年2月10日01时57分27.2秒在江苏省常熟市和太仓县之间(微观震中为北伟31°41′,东经121°00′)发生5.1级地震,仪器测定的震源深度为15公里。一、烈度等震线特点极震区(Ⅵ度)长轴方向为北西西向延伸,长轴8.3公里,短轴3.1公里,长、短轴之比为2.7:1,呈较规则的椭园形。宏观震中位于沙溪镇西北的洞泾到印北一带。Ⅴ度区呈北西向展布,长轴为31公里,短轴为10公里,长短轴之比为3.1:1,呈南缘稍凹的纺锤形。Ⅴ度区面积与Ⅵ度区面积之比约为12:1。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历史记载的地震破坏情况、现代形变测量资料、地震活动性分析和野外考察,~(14)C 年代测定等结果的综合研究,初步认为北西向益都断裂为公元前70年诸城一昌乐7.3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该断裂长约30公里。地震震中位于北纬118°41′、东经36°26′,震中烈度Ⅸ—Ⅹ度,震源深度15—37公里。  相似文献   

5.
<正> 1987年2月17日11时03分27秒,在江苏省射阳、大丰附近发生5.1级地震。据江苏省地震局测定:微观震中为北纬33°34.7′,东经120°32.1′,震源深度约15公里。经观场考察,宏观震中在射阳县、大丰县交界的中路港附近,与微观震中大致吻合。这次地震,江苏省盐城市、淮阴市、镇江市、南京市和连云港市等大部分市县有感。极震区烈度为Ⅵ度,面积约36平方公里,呈北东向张开的喇叭口,等震线向北西方向衰减较快,向南衰减较慢。  相似文献   

6.
1999年 1 2月 30日 0 7时 1 7分在安徽省利辛县张村镇发生M 4 1地震 ,其宏观震中为 33°2 0′N ,1 1 6°0 2′E ,震中区为一长半轴近 1 0km ,短半轴约 6 5km的近北西西向椭圆 ,面积约 2 0 0km2 ,震中区烈度为Ⅴ度。本文记录了本次地震震中区的地震烈度并对考察结果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2003年8月16日18时58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境内发生M_S5.9的地震。震中位于北纬43°54′,东经119°57′,震源深度15-20km。这次地震震源较浅,极震区烈度达Ⅷ度,震区的大部分房屋被震毁,地震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锡林浩特市强烈有感。震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迅速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地震应急与抢险救灾工作,有效地减轻了地震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 一、概况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县境内发生了5.9级地震。仪器测定的震中位置为北纬35°14′,东经115°15′,震源深度的13公里。宏观震中位置在菏泽县城西南的马岭岗公社以西和东明县的胡乔公社以东一带。前刘庄和后刘庄的震害较重,极震区的烈度达7度。震区位于平原地带,地形地貌虽不复杂,但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第三纪复盖层厚达数百米到数千米。这里曾是黄泛区,表土松散,属细粉砂土,粘性差,碱性重。地震时局  相似文献   

9.
东风水利电力站位于黔西部鸭池河上游,距鸭池河镇西南约2km的峡谷地带。该电站是贵州省开发乌江设计建立12级梯级电站已建成投入运行的第二级高坝型大型水电站。水库于1994年4月蓄水,到1995年3月31日在水库大坝坝址及库区一带(微观震中为北纬26°54′,东经106°17′)发生一次震感特别强烈的ML2.5的水库诱发地震,震中烈度达Ⅴ度。本文叙述了地震概况,分析了地震的成因。认为水库诱发地震不仅与库水有关,而且与环境构造的蠕动和不稳定岩体的滑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25日20时41分,20时48分,甘肃省张掖市民乐至山丹交界处发生Ms6.1,Ms5.8地震。震中分别位于北纬38.4°、东经101.2°和北纬38.4°、东经101.1°,震源深度18公里,极震区烈度为Ⅷ度。张掖市、武威市、酒泉市、金昌市等地强烈有感,兰州市、西宁市、银川市普遍有感。 地震灾害与特点 此次地震共造成10人死亡,受伤46人,其中重伤14人,轻伤32人。受灾范围涉及民乐县、山丹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及中牧集团山丹马场等3县1场的46个乡镇,受灾总面积3229平方公里,受灾总户数47371户,206093人。地震使村镇民房、水利、交通、通信等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量牲畜死亡,多座寺院和大量文  相似文献   

11.
<正> 南黄海6.2级地震是近六十年来上海遭受的最强地震波及,也是1932年以来南黄海海域发生的最大地震。震后一个月内,上海地震台网共记录到584次地震,震中密集在北纬32°18′—32°44′,东经121°28′—121°55′,长30公里,宽20公里,方向北60°东的椭圆形范围内。最大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整个地震序列总释放能量的89%,b值(最大拟然法)为0.67,一个月内的地震衰减系数为1.23,反映该地震属主震余震型。下面主要介绍这次地震的宏观烈度分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菏泽震区41个自然村实测宏观地震烈度和24个自然村震害指数资料对比,表明菏泽5.9级地震极震区的宏观烈度与震害指数的符合率达80%,并根据震害的宏观烈度资料,确定菏泽5.9级地震宏观震中为前刘庄和后刘庄一带,震中烈度为Ⅷ度,震害指数(j)W分别是0.2、0.22。极震区宏观烈度Ⅶ度至Ⅶ度弱,震害指数大于或等于0.1,小于0.3。文中指出极震区等烈度线形态具有东西和北东分布的两重方向展布特征,认为此形态特征主要受控于菏泽震区的地震构造。据等烈度线形态、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震区表层和深部构造资料等表明,菏泽震区具有特定的地壳结构和不均一的介质块体孕震构造条件,并指出聊考断裂带与菏泽断裂带的复合部位是菏泽4次强、中强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3.
<正> 1980年8月2日03时10分42秒,在河南省林县境内发生了一次4.7级(Ms)地震。根据河南省地震台网,以及山西,河北、山东等部分测震资料,测定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在北纬36°03′,东经113°57.2′。一地震烈度及宏观现象这次地震有感范围北自邯郸,南到新乡卫河,西从山西长治,东到安阳及汤阴以西的庙口、黄洞一带。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长约150公里左右。震中区烈度六度弱,宏观震中位于南采桑公社所在地附近。总的破坏情况:倒塌房屋8间,损坏房屋154间,断椽塌顶12间,塌坏石堰共计100多丈,震中区无人畜伤亡。地震烈度如图1所示,其中六度弱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地震影响场应急评估的准确性,首先分析了西南地区不同震级地震与当地活断层之间的相应关系,然后给出了不同震级地震各烈度区的长短轴经验矩阵;基于此,结合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的工作实践,提出了一种地震影响场应急评估方法。地震影响场应急评估分为初评估和动态修正两个阶段。初评估阶段为震后0.5~1 h,实现影响场方向和各烈度区面积的准确评估;动态修正阶段为震后1~2 h,实现影响场空间分布的准确评估。初评估阶段以微观震中为中心、以对应震级的最近断层方向为影响场方向、采用矩阵给出的该震级各烈度区长短轴长度进行影响场计算;动态评估是在初步评估的基础上,利用余震信息快速判定宏观震中和影响场方向,并将影响场中心(宏观震中)和方向修正到基于余震信息判定的结果上。最后,以四川芦山7.0级地震为例,介绍了此方法的技术流程、实用范围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浅层地震勘探剖面分析了1969年渤海7.4级地震震中附近地区浅部地质构造特征。震中及余震区范围内,海底地形平缓,相对上隆。全新统(海相)厚度7—10米,较周围地区要小,上更新统最上部(陆相)厚度42—45米,较周围地区稍大,二者等厚线形态、走向都是 NE 向,与7.4级地震的余震区长轴方向(N45°E)一致。断裂较发育且数量多(6条),并多集中在震中西南4—6公里处,皆是高角度(80°)的正断层。较老的断裂在22000年前生成与活动,继承性多期活动的(NW 向,一条)、新生的(NE 向,一条)断裂在22000年之后,甚至在全新世时期还在活动、生成。断裂每次活动的垂直滑动量约3米。7.4级地震的发生主要与 NE 方向的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6.
1937年8月1日4时35分,山东菏泽县(曹州)发生7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35.4度,东经115.1度。极震区东到马岭岗,西至东明县王坝岗,南到通古集,北至耿海,烈度达Ⅸ度。同日18时41分该地区又发生一次6(3/4)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35.3度,东经115.2度。极震区在吴油房、朱楼、大马庄、王堂一带,烈度为Ⅷ度。此次地震使菏泽、东明二县遭受严重破坏,周围14县也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极震区内房屋几乎全部倾倒:  相似文献   

17.
南黄海6.1级地震前热红外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6-11-09南黄海6.1级地震(震中位置31°50′N,123°06′E)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临震卫星热红外异常与近地表大气增温异常等3方面进行研究。认为该震震前有较明显的热红外异常显示,并初步探讨了该区地震的临震近地表大气增温与卫星热红外异常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96年11月9日21时56分南黄海(北纬31°50′,东经123°06′)发生了MS61地震。本文分析了距震中290km的江苏省大丰市地震台电磁辐射观测仪在地震前后的观测资料异常记录情况,提出了一些认识,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震中烈度是震源附近宏观破坏最为严重区域的地震烈度,快速判定其大小对指导抗震救灾具有重要意义。搜集整理了我国大陆地区1966-2014年期间的175次震级在5.0级以上的地震事件,回归得到了震中烈度与震级和震源深度的统计经验关系。与以前的研究结果相比,所选取的基础数据数量更大,而且均是近50 a来的地震事件,地震参数信息更为准确和统一。研究结果可用来快速判定震中烈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 2 0 0 11114T 17∶2 6 ,在昆仑山口西发生了 8 1级地震。震中为 36 2°N ,90 9°E。这次地震前徐州地震台体应变仪、水管仪、伸缩仪数字化形变观测记录到了较明显的短临异常信息。本文试对这些异常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