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盘龙河流域的污染状况,提出了盘龙河主要一级支流保守污染物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原则、设计水文条件和水质保护目标。利用零维稳态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计算了盘龙河流域保守污染物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①从整个流域来看,目前盘龙河流域保守污染物的排放量小于计算得到的流域最大允许纳污量,保守污染物尚未形成流域污染;②由于盘龙河干流设计流量相对较大,盘龙河砚山-文山开发利用区和盘龙河文山-麻栗坡保留区保守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被虚置,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可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
QUAL—Ⅱ综合水质模型及其使用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UAL—Ⅱ水质综合模型是美国环保局1973年开发,1976年经过修正的一个具有多种用途的河流综合水质模型.在国外,它广泛地应用于河流的水质规划和管理.在国内,邓联木等已用于长江和九龙江水环境容量分析计算,汪志达等用于黄龙滩水库上游堵河水质规划管理研究.与众多的水质模型相比,它可以按照使用者所希望的任意组合  相似文献   

3.
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排污控制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2006—2008年的监测数据对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水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研究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污的分布以及入河情况的调查,对各种污染源的入河量进行了计算,根据确定的水质目标,分别计算出主要入湖河流以及区域水系的水环境容量和排污控制量。结果表明:15条主要入湖河流超标现象显著,近3a来污染程度有所波动,N、P污染最为严重。研究区内污染物入河量较大,未接管的生活源污染物入河量所占比重最大,各类污染物均在50%~60%之间;张家港市的污染物入河量最大,各类污染物所占比重达总入河量的18%~20%。研究区内河网密布,水环境容量分布不均匀,望虞河、直湖港、武进港等7条河流水环境容量较大,张家港市区域水环境容量较大。为保证水质达标,研究区内近期共须削减CODCr66554.38t/a、NH4-N8105.71t/a、TP1324.42t/a;远期共须削减CODCr96719.08t/a、NH4-N11541.45t/a、TP1788.71t/a。  相似文献   

4.
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的统一和改进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在分析我国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以国家对全国水环境质量系统管理需要为目的 ,提出了对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的要求 ,并针对综合污染指数法的缺陷 ,提出了改进的综合水质指数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内江市乌龙河为研究对象,利用断面水质类别评价法和河流水质定性评价法两种方法对乌龙河的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乌龙河水质污染的特征和主要原因,提出了乌龙河治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断面水质评价法对内江市主要河流及湖库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水质变差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水质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南通市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大,一旦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环境容量,将影响到南通市供水水源的安全性,因此,对长江南通段进行水环境容量核定及总量控制研究十分必要。探讨了适用于长江水体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和模型参数,对长江南通段水环境容量、污染物入江量及剩余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并提出控制污染物入江量、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清河流域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功能定位和水质保护目标,按照"分类、分区、分级、分期"理念,应用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方法,研究清河流域控制单元污染负荷核定、水环境容量计算与分配、污染负荷削减、污染物总量控制等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完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为清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提高水质例行监测数据年际可比性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水质例行监测数据年际可比性的方法研究李海泉,王继辰(辽宁丹东市环境监测站,118002)众所周知,水质数据不仅受排污量的控制,而且也受迳流量的控制。如果年际间的迳流量变化很大,增加或减少的水环境容量的影响明显地大于污染物削减量的影响,则排污量与环...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历史监测数据建立河流水质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流历史监测数据,采用一维河流输入输出线性水质模型建立了河流水质控制数学模型,证明了河流各水质监测断面水质间的线性关系,推导出了用历史数据估算模型参数的计算公式,以泾河甘肃段为例,介绍了建模过程,采用该方法建立的水质数学模型符合实际,精度高,能满足水质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分析居延海(东)水环境容量及变化趋势,为居延海(东)的水资源利用及保护提供依据。根据水质监测数据,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居延海(东)2018-2020年不同水质目标下的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的最大容量。结果表明:居延海(东)水质常年保持在Ⅳ~Ⅴ类之间;在Ⅱ类水质目标下,4项水质指标容量均超载,特别是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严重超载;Ⅲ类水质目标下,化学需氧量和总氮超载,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有部分剩余容量;化学需氧量的现状水质容量已超过Ⅳ类水质目标的容量,是居延海(东)的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12.
依据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定期排名,是目前环境管理者为促进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一种政策措施,采用正确的排名方法是保障排名结果是否合理的关键。研究选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水质类别法两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同时结合城市河流黑臭、浑浊等特点,筛选出pH、溶解氧、色度、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磷7项因子参与评价并对河南省辖内的城市河流进行排名。结果表明,选用的排名方法基本满足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排名的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河流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了对河流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要求,对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各种方法的 比较,探讨了今后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新疆干旱区地表水的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基于2011—2019年新疆地表水的水质监测数据,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Daniel趋势检验等方法,对新疆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新疆地表水水质变化稳定,部分流经城市河流及纳污水库水质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渭河定西段水体污染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针对渭河定西段水质现状,寻根溯源并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2014年渭河定西段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对水质进行评价,并分析了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进一步调查渭河定西段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应用水环境容量分析软件,计算渭河定西段水质承载能力,提出针对性的水质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5—2017年星海湖高锰酸盐指数(I_(Mn))、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氨氮(NH_3-N)、总氮(TN)、总磷(TP)监测数据,以水质状态不再恶化、达到Ⅳ类水质、达到Ⅲ类水质、达到Ⅱ类水质为目标,采用完全混合模型评估星海湖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星海湖I_(Mn)水环境容量保持稳定,4种控制目标下3年水环境容量均值分别为882.90 t/a、2 366.76 t/a、-195.29 t/a、-1 476.31 t/a;COD环境容量逐年减少;BOD_5环境容量存在一定波动, 2016年环境容量明显增加;NH_3-N负荷接近Ⅱ类水质目标下环境容量;TP、TN的环境容量稀缺,急须对入湖TP、TN作削减。  相似文献   

17.
改进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对于提高水环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传统灰色关联分析原理,采用"中心化"的灰色关联无量纲化处理方法,对丹江口流域2012年河流中11个典型断面水体污染因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参评的11个断面中有9个符合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2个断面符合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整体水质满足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标准要求,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评价水质时较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滇池流域城市型河流盘龙江总磷水环境容量测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水体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将盘龙江水环境容量划分为4个控制单元,采用两点示踪法确定盘龙江总磷(TP)综合降解系数,并采用一维水质模型对其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模型计算了盘龙江各控制单元的TP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盘龙江TP综合降解系数的区间值为0.016 d-1 ±0.002 d-1,盘龙江4个控制单元(Ⅰ段、Ⅱ...  相似文献   

19.
洪泽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洪泽湖水环境和污染源特征,针对存在的氮磷超标导致湖体富营养化、生态退化以及入境客水污染等主要环境问题,提出制订入湖河流TN标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修复湖泊生态、治理客水和强化水质监控等措施,为有效地改善洪泽湖水环境质量,遏制湖泊富营养化趋势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0.
城市内河流水质监测点位的优化,是全面掌握河流水质状况的关键。文章采用贴近度法对萍乡市萍水河2005—2015年水质及监测点位变化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根据萍水河水质污染特征,选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和高锰酸钾盐指数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2005—2015年,萍水河水环境质量整体情况较好,但在2010年后呈下降趋势;监测点布设方案的调整有一定合理性,也有欠妥之处;对目前监测点位进行删减,得到了水质优化监测布点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