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12):933-933
研究表明,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cm,其中,天津沿岸上升最快,为20cm,上海次之,为12cm,辽宁、山东、浙江都超过了10cm,福建、广东较低,为5~6cm。总体趋势为“北高南低”,天津沿岸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上升较快,福建和广东沿岸上升较缓。根据预测,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剧,与2000年相比,205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13~22cm。  相似文献   

2.
关于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执行情况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每 4年一次共同发表关于平流层臭氧层状况的评价报告。 1998年发表的 4年评价表明 ,由于 1991年 Pinatubo火山喷发的百万吨物质进入平流层 ,和氯一起加速臭氧消耗 ,使全球臭氧量跌入低谷。科学家们由此预测臭氧状况会更加恶化。可是 ,2 0 0 2年 8月发表的臭氧层状况评估报告表明 ,平流层中的氯已处于峰值 ,今后氯可能下降 ,臭氧会增加 ,10年以内南极臭氧空洞会开始缩小。同时观测到 ,从 1997年至今 5年 ,北极有 4个春天的臭氧损耗呈减小趋势 ,可以认为 ,执行蒙特利尔议定书…  相似文献   

3.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26(4):267-267
生物学家最近研究表明 ,世界各地高山生态系统受气温升高的影响。高山生态系统那些原来适应寒冷气候和贫瘠土壤的物种正面临气温升高和大量入侵物种 (猎食者和竞争者 )。阿尔卑斯山生态系统更易受到气温升高的影响。体形微小的高原兔的数量将会直线下降 ;蝴蝶和鸟类等移动物种从 1 9世纪 6 0年代起 ,每隔 2 0年向两极地区平均移动 6 .1 km;苔原地带正在减少。过去 4 0年 ,澳大利亚境内高山上雪覆盖的面积已减少 30 % ,导致了野生猫和狐狸等物种的入侵。据新西兰一篇关于北极、南极和阿尔卑斯山的调查文章预测 ,下个世纪 ,气温将升高 3℃ ,按…  相似文献   

4.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气象组织的专家莱恩·巴里认为:"全球臭氧以及南北极臭氧已经停止损耗,不过尚未递增。"在此之前,不断有研究组织和科学家发表报告,对大气臭氧层未来的变化给出种种预测。多数科学家认为,大气臭氧层损耗速度已经减缓,南极上空的臭氧洞有望在2050年前后消失。不过,也有研究认为南极上空臭氧洞的消失将是2068年以后的事。人们对大气臭氧层损耗的高度关注是完全应该的。因为大气中臭氧的损耗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虽然人类做了很多措施,但是努力还远远不够,近年来的观测资料显示,就臭氧洞的面积、深度及延续时间等指  相似文献   

5.
据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最近预测 ,由于使气候变冷的二氧化硫排放将减量 ,如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不采取减少措施 ,预计到 2 0 1 0年 ,全球变暖温度可升高 1 .4~ 5 .8℃ ,较 1 995年预测的 1~ 3.5℃高出40 % ,海平面将明显上升 ,较严重的干旱将影响农业和供水 ,森林和珊瑚系统将遭受更严重的破坏 ,热带和亚热带谷物减产 ,干旱地区洪涝灾害和传染性疾病增加。不少国家的首脑对全球变暖十分关注 ,美国将重新修订清洁大气法。据 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预测 ,如不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全世界每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 ( GDP)损失…  相似文献   

6.
在(35±1)℃条件下,采用IC厌氧反应器对天津大港垃圾焚烧厂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研究了COD的去除效果、容积负荷、沼气产量和污泥的颗粒化,分析了循环比、上升流速对反应器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反应器经60 d的启动运行后,达到300 m3/d的设计水量,进水容积负荷达到17.7 kg COD/(m3·d),水力停留时间3.7d,COD去除率高于80%,出水挥发酸(VFA)低于l 500 mg/L,平均每去除1 kg COD产沼气0.42 m3,适宜的上升流速和循环比为2.0 ~5.0 m/h、8∶1 ~20∶1.启动结束后,厌氧消化污泥明显出现颗粒化,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达到了67.5 ~ 96.0 m/h,0.3~1.0 mm的颗粒污泥量占有74%.  相似文献   

7.
最近1份英国政府报告称,气候变化有可能导致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衰退以来最坏的衰退。该报告说,到2050年气候变化导致的损失将相当于世界总产值(GDP)的5%~20%。为避免这一情况发生,到2050年应将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60%~80%,其费用只相当于全球GDP的1%。报告说,现在还有时间去行动以避免最坏影响,但如推迟采取措施,哪怕只是10、20年,也会把人类带入危险境地。  相似文献   

8.
几十年来,臭氧一直是大气层研究重点,这是因为它和人类生存“生死攸关”。 南极出现预先完全没有料到的臭氧空洞,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瞩目,认为是对我们地球的早期警报。瑞典环境保护大臣于1987年10月28月宣布臭氧空洞的扩大已达到危险程度,呼吁各国际组织采取紧急措施对付这一问题。一些科学家认为南极臭氧空洞是一先兆,将会在全球出现。 与此同时,1985年20多个国家在维也纳签署了《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环境部长和代表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通过一项关于限制使用破坏臭氧层化学制品议定书。42届联大亦通过决议,呼吁各国采取措施保护大气臭氧层。  相似文献   

9.
甲烷水合物是深埋海底和北极地区冻土带下的巨大能源矿藏,目前估计全球藏量1 0 5 0 0~4 2 0 0 0万亿m3,而天然气储量仅为36 8万亿m3。科学家估计甲烷水合物储量超过石油、煤和天然气的总和,只要有1 %甲烷水合物得到利用,即可缓解全球能源危机。但甲烷水合物是在低温和极高压力下形成于沉积物或砂石间,虽然总量很大,但分布较散,如何收集或运输成了难题。目前发达国家已每年投资75 0 0万美元用于甲烷水合物利用研究。据估计,美国海岸带储有1 0 2 0 0 tcm水合物,但大部分浓度仅2 %~3% ,无经济开发价值。为找到有经济开发价值的水合物,美国能…  相似文献   

10.
美国环保局 ( EPA)对二英的再评价过程已长达 1 0年。EPA认为二英的危险性比 1 5年前科学家认定的更大 ,新的二英危险性标准将比 1 985年评价的低 30倍。其致癌危险性可高达 1 %~ 0 .1 %。接触二英会影响生殖和发育、抑制免疫系统和导致氯痤疮。 EPA官员指出 :由于对工业污染源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90年代二英的背景浓度在下降 ,但即使工业排放减少 9% ,暴露于二英的危险性仍然比 EPA认为安全的大 1 0 0倍以上。最大的二英点源是城市垃圾焚烧厂和医院废物焚烧炉。但由 1 2名科学家组成的独立专家小组认为 EPA高估了二…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今后50年气候的变化对英国农业带来的影响,Birmingham大学的M. Parry等人详细调查研究了温室效应对英国农业的影响后,提出在今后4~5年内需要制定新的政策。因各国政府对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大气中的CO_2浓度到2030年将达到产业革命前的2倍,地球的温度将升高4.5℃左右,但气候并不会立即发生变化。英格兰西南部夏季少雨,冬季多雨,英国的西北部夏冬季都多雨,增加的CO_2对植物的直接效果是促进光合作用和生成,但Parry等人警告说众多的杂草将比作物更多地受到恩惠。据Parry等人的模式预测,英国一年至少有9个月平均气温在5℃以上,大部分地区植物的成育期将延长。作物因气温上升1℃约向北扩伸300km。夏天的干旱又使地中海区域的植物成育期缩短,将改变欧共体(EC)区域内的农业类型。正如模式所预测的稻谷也将遭干旱。作为世界粮食市场的供应者,也许EC的重要性会增加。  相似文献   

12.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1):75-75
由俄罗斯、美国、瑞典等国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小组。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开展酸雨对土壤和森林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50年内,酸雨巳使肥沃的土壤退化到云衫属树林不再能健康生长的程度。研究人员认为,即使当地气候比以前更温暖、湿润,树木生长仍会出现上述恶劣影响。俄罗斯提供了酸雨时代前保存的土壤样品,使测量和追踪酸雨对土壤及树木的影响得以顺利进行。研究认为,该项成果对美国东北部森林.尤其是纽约州北部山区有参考意义,那里的土壤对酸雨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污水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原理、管理、效率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污水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中的地球化学过程。该系统通过对污染物的机械过滤、生物化学转化和降解过程、吸附/解吸过程、氧化/还原过程、沉淀/溶解过程、以及矿物的合成过程净化污水。运作周期通常为1~2d灌水/4—5d排干,年水力负荷变化于15—100m之间,应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水力负荷。该系统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微生物和悬浮物,降低COD和BOD含量,和去除潜在的有毒的无机成分,如重金属和含氧阴离子。作为一种低投资、低能耗、高净化效率、运行简单的自然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极其短缺,在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的地区,应用土壤含水层处理技术处理污水,实现污水资源化,既解决了污水污染环境问题,又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对于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活性铝氧化物AlOxHy处理某高氟地下水的中试实验获得的吸附剂废料AlOxHy-Fn为对象,考察其对三价砷(As(Ⅲ))和五价砷(As(Ⅴ))吸附去除性能,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AlOxHy-Fn为多孔无定型且具有不规则表面的絮状结构,比表面积为218.88m2/g,零电荷点pHZPC在pH为8左右;AlOxHy-Fn可快速吸附As(Ⅲ)和As(Ⅴ),且反应24h后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60和3.41mg/g,朗格缪尔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As(Ⅲ)和As(Ⅴ)在AlOxHy-Fn表面的吸附,且As(Ⅲ)和As(Ⅴ)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3.63和63.27mg/g;AlOxHy-Fn在pH=4~10范围内对As(Ⅴ)去除率在90%以上,As(Ⅲ)在中性和弱碱性pH范围内吸附效果较好,但去除率仍在32%以下。AlOxHy-Fn表面性质、砷形态分布特征等对As(Ⅲ)与As(Ⅴ)的吸附有重要影响,电负性As(Ⅴ)较电中性As(Ⅲ)更容易吸附在AlOxHy-Fn表面。AlOxHy-Fn吸附除砷过程中,在pH为6时氟溶出量最低(0.40mg/g),过高或过低pH均会导致氟溶出量增大;氟溶出量与As(Ⅴ)吸附量之间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2=0.97),但与As(Ⅲ)吸附量无相关关系;铝溶出量在pH为4~10范围内均很低。将AlOxHy-Fn回用作为除砷吸附剂去除工业含砷废水的砷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且将As(Ⅲ)氧化为As(Ⅴ)是提高去除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