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国航空航天局、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科学家宣称 ,2 0 0 2年 9月下旬至 10月上旬 ,南极上空平流层的臭氧空洞是 1988年以来最小的。据记载 ,1999、2 0 0 0和 2 0 0 1年同期南极上空臭氧空洞覆盖面积均超过 90 0万平方英里 ,而 2 0 0 0年同期则为 6 0 0万平方英里。科学家们解释 ,南极上空生成的极地气旋周围温度偏高是臭氧损耗减少的原因 ,2 0 0 2年 9月 ,臭氧空洞第一次分裂成两个 ,南极地区上空 7~ 14英里区域是臭氧损耗的主要部位 ,其损耗情况仍和近些年相似 ,但在 15英里以上区域 ,臭氧浓度较平常为高。南极臭氧空洞缩小…  相似文献   

2.
几十年来,臭氧一直是大气层研究重点,这是因为它和人类生存“生死攸关”。 南极出现预先完全没有料到的臭氧空洞,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瞩目,认为是对我们地球的早期警报。瑞典环境保护大臣于1987年10月28月宣布臭氧空洞的扩大已达到危险程度,呼吁各国际组织采取紧急措施对付这一问题。一些科学家认为南极臭氧空洞是一先兆,将会在全球出现。 与此同时,1985年20多个国家在维也纳签署了《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环境部长和代表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通过一项关于限制使用破坏臭氧层化学制品议定书。42届联大亦通过决议,呼吁各国采取措施保护大气臭氧层。  相似文献   

3.
有迹象表明,近年来大气中臭氧的浓度正在下降。臭氧层的状况已成为科学家严重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本文讨论了环境中臭氧的来源和归宿,臭氧的各种环境效应,臭氧层的形成机理,影响臭氧层消长的因素以及倘若臭氧层遭到破坏可能给环境、生物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臭氧具有强烈吸收紫外线作用,使生物免遭紫外线辐射危害。自南极旋涡里出现臭氧洞以来,平流层臭氧损耗成为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实验证实:ClO-ClO两聚化及BrO-ClO的催化反应有效地将臭氧分子转化成氧分子,旋涡里出现的极地平流层云加速了催化反应损耗臭氧的速率。随着暮春旋涡消散,臭氧洞弥合过程空气的稀释作用,将影响低纬度地区臭氧时空分布。此外,火山喷发的硫酸气溶胶亦具有类似于极地平流层云作用。同  相似文献   

5.
正"在天是佛,在地是魔",是科学界对臭氧的概括。人类生活中接触到的臭氧主要分为两类:臭氧层臭氧和近地面臭氧。臭氧层臭氧存在于距离地面15~25 km的高层大气中,能阻挡大部分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伤害,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由于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CFCs)、哈龙类物质等,使臭氧层臭氧遭到破坏。臭氧层臭氧的耗竭会使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相似文献   

6.
来自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瑞士等国 3 5 0余名科学家参与平流层气溶胶和气体实验 ( SAEG )的臭氧损耗和验证试验( SOLVE )。并得到国际卫星臭氧损耗研究验证项目 ( VINTERSOL)的合作 ,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北极上空臭氧损耗过程并验证卫星观察结果。研究基地设在瑞典的 kiruna,1999~ 2 0 0 0年第一次研究曾在该地进行 ,有 3 0个地面仪器观测点网络在记录大气数据 ,显示出北极平流层化学组成在冬季的变化过程。第一次研究时曾记录到 11哩高空臭氧损耗 70 % ,并初步了解到损耗过程。此次研究将进一步探索臭氧损耗过…  相似文献   

7.
正尽管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逐渐减小,但是目前的大小与北美洲相当。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与宇航局共同对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进行了持续的观察,臭氧空洞在9月11日达到了年度峰值。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在南半球8月到9月的春季期间形成并扩大。2014年臭氧空洞最大时有2410万km~2,几乎与2013年的峰值相当。它还远未达到曾经创下的单日最高纪录,卫星在2000年观测到的面积达到了2990万km~2。这一状况在1998年到2006年间最糟糕,现在臭氧空洞似乎正在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8.
关于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执行情况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每 4年一次共同发表关于平流层臭氧层状况的评价报告。 1998年发表的 4年评价表明 ,由于 1991年 Pinatubo火山喷发的百万吨物质进入平流层 ,和氯一起加速臭氧消耗 ,使全球臭氧量跌入低谷。科学家们由此预测臭氧状况会更加恶化。可是 ,2 0 0 2年 8月发表的臭氧层状况评估报告表明 ,平流层中的氯已处于峰值 ,今后氯可能下降 ,臭氧会增加 ,10年以内南极臭氧空洞会开始缩小。同时观测到 ,从 1997年至今 5年 ,北极有 4个春天的臭氧损耗呈减小趋势 ,可以认为 ,执行蒙特利尔议定书…  相似文献   

9.
臭氧的化学     
人们关于 SST(超音速)飞机和碳氟气溶胶推进剂对氮流臭氧层产生有害影响的争论已使科学界警觉到,彻底了解大气力学,特别是臭氧的重要作用的重要性。臭氧对环境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平流臭氧层保护了地球,不受短波长、高能太阳辐射的危害,起到了有益的屏蔽效果。另一方面,平流层臭氧作为氧化剂,对植物、动物的生命以及生产的材料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0.
氯氟烃的削减和蒙特利尔议定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限制氯氟烃生产的科学依据:大气臭氧层遭受破坏情况,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机制,南极臭氧空洞的研究进展及臭氧层模型预测等。对蒙特利尔议定书主要内容作了简解,并提出我国应相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8月17日,联合国环境署臭氧损耗环境影响评估委员会2014年年会在郑州开幕。8月24日,该年会形成和提交4年一度的臭氧评估报告。本届年会由北京大学主办,郑州大学承办,来自全球12个国家的40余位专家学者会聚这里,针对臭氧层损耗和气候变化这两大全球环境问题的相互联系,特别是这两大问题对近地面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深入讨论,形成4年一度的臭氧评估报告并向全球发布。会议期间将同时举办全球与区域环境问题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正截至2015年底,我国首台投入运行的紫外臭氧垂直探测仪(SBUS)已在轨正常运行5年,超过了3年设计工作寿命的要求,各项系统目前仍运转正常,将在太空继续"超期服役"。SBUS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制,于2010年11月5日搭载风云3号气象卫星B星发射升空,11月11日投入运行。SBUS为我国首次获得了830 km高度处的地外太阳/大气紫外光谱数据,填补了国内空白。2011年春季,北极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臭氧损耗事件。中国气象局利用SBUS监测了此次事  相似文献   

13.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5):383-383
今年3月2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美国大气研究中心亚利桑那大学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成果称,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等因素会加速南北两极冰盖融化,使全球海平面以每世纪4~6m的速度上升,这一速度比早先科学家们预测的每世纪1~3m要快,原来预测认为温室效应仅导致北极地区冰盖融化,但新研究认为,北极地区冰盖融化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会促使南极的冰盖坍塌融化,进而加快了海平面,上升速度。据此,到本世纪末,地球气候可能与13万年前间冰期相仿甚至更热,北极地区夏季气温将比现在高3~5℃,格陵兰岛和南极部分地区的冰盖将会坍塌融化,全球平均海平面将比现在高6m,大片沿海地区将被淹没。该项研究是使用计算机气候模型进行预测的。  相似文献   

14.
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臭氧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进行了臭氧氧化的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CODCr去除率增大;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臭氧氧化。pH越高,CODCr去除效率越高。采用BOD5/CODCr来表征垃圾渗滤液的生物降解性,研究了臭氧氧化前后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的生物降解性变化规律,表明臭氧氧化可以提高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的生物降解性,但提高的幅度不大。通过色谱-质谱法(GC—MC)对臭氧氧化前后垃圾渗滤液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前后废水中的主要成分没有发生变化,仍然为难降解物质;臭氧氧化使废水中的部分物质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减少、消失和生成的物质多为可降解物质。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内研究成果认为臭氧为全面有效的杀菌剂,杀菌速度很快,臭氧的消毒效率比氯高一倍,接触15分钟就能迅速地完成杀菌作用。细菌对臭氧最为敏感,病毒的抵抗力较强。胞囊与芽孢的单位致死系数要比病毒小10倍左右,亦即抵抗力大10倍左右。因为臭氧对大肠菌、肠道致病菌、抗酸菌、结核菌、枯草芽胞、F_2噬菌体、蛔虫卵等都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故臭氧可用于医院污水消毒。实验还表明如果污水没有必要的预处理,则臭氧消毒是不经济的。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多,PM_(2.5)污染正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臭氧污染在一些地区开始呈季节性加剧趋势,臭氧污染防治不得不提上日程。国务院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灰霾、臭氧的形成机制、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据监测,国庆长假前后,北京及珠三角地区的臭氧污染严重,并一定程度上加剧了PM_(2.5)污染。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13年上半年,全国74个城市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45.2%,主要污染物就是PM_(2.5)和臭氧。目前,臭氧已经成为夏秋季节影响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地面的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组成成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我国多地曾出现过光化  相似文献   

17.
臭氧处理偏二甲肼(简写为UDMH)污染水的研究在7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由于臭氧能迅速破坏UDMH的分子结构,因而被认为这是一种处理UDMH 污水的新工艺。但自从Bull发现经臭氧处理的受污染河  相似文献   

18.
珠三角秋季臭氧污染来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秋季是珠三角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季节,选取2004年秋季珠三角典型臭氧污染过程,运用臭氧来源解析技术等分析手段,研究珠三角臭氧污染特性,分析并量化各排放源区各类源对受体点的臭氧贡献。结果表明,东莞市对珠江口地区的臭氧峰值有重大贡献,下午2-3点东莞市前体物的臭氧贡献最大可达40ppb;而广州市区的前体物排放主要影响顺德区和南海区。在珠三角,排放源区一般对下风向40km范围内的地区臭氧贡献最大。秋季大多数情况下珠三角西部(江门东湖)臭氧受中部主要排放源区臭氧前体物排放与输送的影响很大,广州和佛山地区对江门东湖的臭氧峰值贡献达50ppb左右。交通尾气排放对珠三角各受体点的臭氧贡献最大,交通源对重污染区受体点臭氧的贡献最高可达40ppb~50ppb。  相似文献   

19.
臭氧氧化技术是高级氧化技术的一种,在水处理中已有百年的历史。近年来由于对微污染物和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关注,臭氧处理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本文总结了臭氧的应用和三种臭氧氧化技术,指出了臭氧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化学镀镍废水,以Fe2O3-TiO2-MnO2/A12O3作为臭氧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臭氧催化氧化对化学镀镍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9,臭氧投加量为300 mg·L-1,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水中COD可从532 mg·L-1下降至285 mg·L-1,去除率达到46.4%。臭氧催化氧化对化学镍具有较好的破络效果,在初始pH为9,臭氧投加量为200 mg·L-1,反应为60 min后进行混凝过滤,水中镍的去除率可达到86.7%。紫外全波段扫描分析发现,经臭氧催化氧化后,各波段的吸收峰均有大幅度下降,位于254 nm和320 nm处的吸收峰基本消失,说明水中的苯环类物质和共轭结构被破坏。经臭氧催化氧化后,废水的生物毒性大幅降低,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出水B/C由原来的0.12提高到0.36,为后续进一步生化处理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