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洪湖生态环境及其水生资源开发利用的实例,对保护和发挥洪湖资源的生态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生态模式进行了探讨,为达到稳定持续发展的水体生产力,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出了切实的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洪湖水体氮、磷营养元素变化规律及富营养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湖是湖北省最大的湖泊,也是长江中下游大型湖泊之一,为我国重要的淡水水产基地,在繁荣地方经济的同时,洪湖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文章通过对洪湖水体氮磷含量的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总结出从2001年到2003年洪湖氮、磷营养元素含量年际变化的规律,得出洪湖水体总氮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总磷的含量逐年增加,磷作为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素的作用逐渐减弱,说明洪湖富营养化的进程在加剧,针对这一结果探讨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浅析洪湖水生资源的开发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湖的环境保护不仅对洪湖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对洪湖地区的生态农业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洪湖的污染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探索建设内陆淡水湖泊生态农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 位于113°12'-113°27'E,29°40'-30°00'N的洪湖,是湖北江汉平原上的大型浅水湖泊。据1978年10月16日美国Landsat-Ⅲ MSS扫描影象,通过本试验在I~2S101系统上统计获得的水面积为628,425亩(包括太马湖和红旗湖)。有辽阔水面积的洪湖蕴藏着丰富的水域资源,湖内水生动植物大量繁衍,水生植物之茂盛实为国内淡水湖泊之罕见,但绝大部分未被利用,引起湖泊老化加速,水域资源浪费(见图1,表1)。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湖泊的经济效益,开发、利用和保护洪湖资源已成当今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快速、准确查清洪湖水域资源种  相似文献   

5.
江汉平原典型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为研究江汉平原湿地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解译了2000—2018年研究区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计算了江汉平原湿地以及区内典型湿地(洪湖湿地、长湖湿地)面积的变化,并通过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分析了湿地面积随时间的变化特征以及降水量、地表水水位、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江汉平原湿地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江汉平原湿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西北面积小、东南面积大的特征,位于江汉平原东南部的洪湖湿地演化趋势与位于西北地势较高处的长湖湿地演化趋势略有不同;洪湖湿地位于江汉平原地下水排泄区,受到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排泄量变化的影响,人工养殖鱼塘对洪湖自然湿地面积的影响也较大,而长湖湿地位于江汉平原地下水径流区,其湿地面积的年内和年际变化相对稳定,主要是由补给湿地的大型河流水电站调蓄控制。  相似文献   

6.
洪湖、梁子湖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3月对洪湖、梁子湖进行了水质监测。依据实测数据,结合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梁子湖林业局监测数据和文献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洪湖、梁子湖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并根据各因子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中所占比重和地表水水质标准,对各因子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洪湖、梁子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别为57.2、42.5。即洪湖为轻度富营养、梁子湖为中营养;各因子对洪湖、梁子湖富营养化的贡献大致相同,即Chla为首,TP、COD_(Mn)和SD次之、TN最后。  相似文献   

7.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对湖泊生态健康状况评定、环境问题诊断和湖泊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汉湖群实际情况和生态特点,选取江汉湖群五大湖泊—梁子湖、长湖、洪湖、斧头湖和武湖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并结合GIS技术的研究方法,从生物、水质、生境特征及生态压力4个方面选择15个代表性评价指标,构建江汉湖群典型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评价方法,对江汉湖群五大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汉湖群五大湖泊生态健康综合评价得分值为5.47~7.46,梁子湖得分最高,其余依次为斧头湖、洪湖、长湖和武湖.从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等级看,五大湖泊中梁子湖和斧头湖处于比较健康状态,而洪湖、长湖和武湖处于亚健康状态.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能够较客观系统地评价江汉湖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可作为江汉湖群健康诊断的评价方法.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江汉湖群的分类管理提供较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集中采集洞庭湖、洪湖和赤湖表层沉积物样品并检测其中10种重金属含量,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表征空间分布,利用地累积污染指数法(Igeo)、富集因子法(EF)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协同评估重金属积累的潜在风险,并利用相关性分析(Pearson)和主成分分析(PCA)溯源.结果表明,Cd元素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最为严重,东洞庭湖、洪湖和赤湖中ω(Cd)的平均值分别为2.85、1.59和3.57 mg·kg-1,分别是对应省份土壤背景值的25.87、11.36和37.58倍,均超出风险筛选值(0.6 mg·kg-1),其中赤湖超出风险管制值(3.0 mg·kg-1).除Cd外,洪湖中的As值得关注,赤湖中的Cu、As、Zn和Pb都不容忽视.三湖的潜在生态风险排序为:赤湖(RI=1 127)>东洞庭湖(RI=831)>洪湖(RI=421).重金属来源主要是工矿业冶采、农业生产和水产养殖等,部分重金属(Mn和Cu)为自然源.研究对长江中游典型湖泊沉积物重金属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丰水期洪湖水质空间变异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李昆  王玲  李兆华  王祥荣  陈红兵  吴忠  朱鹏 《环境科学》2015,36(4):1285-1292
通过对丰水期不同程度富营养化的洪湖全湖139个监测点位的高密度采样分析,采用GIS空间插值技术得到洪湖水体中各污染因子、水生植物生物量和水质类别的空间分布特征图.结果表明,丰水期TN、TP、NH+4-N、高锰酸盐指数的质量浓度总体上呈现出自南向北逐步增高的变化趋势:北部河流入湖区围网养殖区开阔水体保护区南部长江入湖区;水质参数的贡献率依次为TNTP高锰酸盐指数NH+4-NDO.受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饵料投放、水生植物、水体交换等因素的影响,TN在丰水期超过目标水质59%,TP超标35.2%,高锰酸盐指数超标13.7%,NH+4-N超标4.3%,综合水质超标66.2%.在季风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下水体中的DO达到水质目标.通过水质空间变异性分析,能直观反映人类活动、土地利用类型和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对洪湖水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为了使洪湖水环境更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应大力控制北部区域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控制养殖面积,逐步恢复洪湖水体自净能力,实现洪湖水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洪湖是江汉平原重要的淡水水体.为了揭示洪湖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和原因,开展了对洪湖为期一年的采样调查,连续采集12个月水样和一次沉积物样品,测定样品中营养盐含量.结果表明:(1)洪湖水体营养盐污染水平较高,除氨氮(NH4+-N)外,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难以达到Ⅱ类.(2)空间上有机物污染...  相似文献   

11.
洪湖国际重要湿地沉积物磷空间分布特征及释放风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洪湖国际重要湿地沉积物磷不同空间分布研究发现,洪湖入湖口沉积物TP含量范围为781.31~1955.84 mg·kg-1,平均值为(1287.21±437.28)mg·kg-1;湖区沉积物TP含量范围为438.33~1554.04 mg·kg-1,平均值(718.10±238.15)mg·kg-1.入湖口沉积物TP含量显著高于湖区沉积物(P<0.05),养殖围垸沉积物TP含量高于湖面沉积物,但无显著差异(P>0.05).湖区西北和东北区域沉积物TP含量高于西南区域,四湖总干渠入湖口沉积物TP显著高于螺山干渠入湖口(P<0.05),四湖总干渠磷输入可能是洪湖沉积物磷主要来源.洪湖不同类型采样点的沉积物磷形态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入湖口沉积物磷形态以Fe/Al-P和Ca-P为主,而湖面沉积物以OP和Ca-P为主,空间磷形态组成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和水生植物分布有关.通过沉积物Fe/Al-P和OP估算沉积物生物有效磷(BAP)含量,以BAP占TP比例来估算洪湖沉积物磷释放风险,BAP/TP为39.8%~69%,均值为(56.5±7.23)%,存在较高的磷释放风险.OP和BAP与上覆水TP显著相关(P<0.01),BAP与上覆水正磷酸盐相关性最高,表明上覆水磷浓度可能与沉积物Fe/Al-P和OP向上覆水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2.
乌伦古湖水量与水质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对乌伦古湖开展了湖泊水质水量及水生物资源的综合调查,获取了湖泊水量与水质的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湖区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特征,将乌伦古湖的变化归纳为4个时期:1956年以前为第一个时期,湖泊基本处于自然演化状态,湖泊的水位波动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乌伦古河为主要补给河流;第二个时期为1956年至1970年,人类活动强度快速增加期,流域开发耗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持续下降;1970年到1995年为第三个时期,在此期间,人类活动除了流域开发耗水有所增加外,乌伦古湖的水位波动主要与人类在湖区开渠建坝等活动有关;第四个时期为1995年以来,湖泊变化相对稳定,水利工程运行平稳且气候较为适宜,湖泊变化转入稳定期。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处于较强烈的不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宏观角度对博州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了详细的研究。通过分析博州现行的水资源利用状况,找出以往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运用结构分析方法,借助系统动力学(SD)建模手段,构造了博州水资源系统的宏观调控结构分析模型。通过观察和比较模型的输出结果,最后提出以从农业生产中挖潜节水为主攻方向,来解决博州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现存的各种问题和作为今后制定各种水资源政策的参考。本研究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归结为系统宏观控制问题,并在方法上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宏观角度对博州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了详细的研究。通过分析博州现行的水资源利用状况,找出以往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运用结构分析方法,借助系统动力学(SD)建模手段,构造了博州水资源系统的宏观调控结构分析模型。通过观察和比较模型的输出结果,最后提出以从农业生产中挖潜节水为主攻方向,来解决博州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现存的各种问题和作为今后制定各种水资源政策的参考。本研究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归结为系统宏观控制问题,并在方法上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的湿地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海地区的湿地类型、分布、湿地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提出了加强湿地研究的重点领域。上海地区自然湿地面积为43009hm^2,以海滨沼泽为主;人工湿地以稻田为主,约为250000hm^2,湿地中的动,植物资源,土地资源相当丰富,是上海地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目前,上海的湿地利用以发展农、林、渔业为主,工程利用率则呈逐年增加的势头。加强对湿地资源的动态研究,对湿地的环境功能,合理利用与保护模式及人类活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是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协调和优化的关键因素。柴达木盆地的资源开发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核心,重点构建以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体系。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以及主要工业布局将对水资源利用、盐湖水盐平衡、重点湖泊湿地保护、绿洲安全和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或带来累积性生态环境风险。针对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生态风险,提出了区域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布局的优化调控对策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湿地环境开发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讨论了鄱阳湖区湿地生态功能,分析了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湿地资源衰退,水生生物难以恢复,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