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通过对厦门大学职工砖混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住宅住户的调查,将住宅建筑生命周期分为建材生产、建材运输、建筑建造、建筑使用、建筑拆除和废旧建材处理6个阶段,计算了2种建筑结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结果显示:2种建筑碳足迹都为2.3 t/m2左右,砖混结构的人均碳足迹高于剪力墙结构,分别为67.98 t/m2和64.47 t/m2;2种住宅绝大部分的碳排放来自建材生产和建筑使用两阶段,剪力墙结构住宅在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量为0.673 4 t/m2,是砖混结构的2倍多;剪力墙结构住宅使用期间的碳排放量为1.59 t/m2,为砖混结构的81.2%。剪力墙结构住宅建材生产和建筑使用碳排放占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比例分别为29.28%和69.13%,砖混结构住宅则为14.01%和84.81%。研究结果可为发展低碳建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着能源消费快速增长,使我国面临能源供应、节能减排等方面更加严峻的挑战.现有研究主要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影响,较少探究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迁移过程中对典型领域产生的驱动效应.基于此,本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应用弹性系数模型,选取居民消费、住宅建筑、道路交通3个典型领域探讨城镇化对碳排放的驱动效应,并提出针对性的碳减排政策.结果表明,2006—2015年,城镇化对居民生活直接消费碳排放的驱动效应最为显著,弹性系数为9.91;对居民生活间接消费碳排放和道路交通领域的驱动效应次之,弹性系数分别为6.94和5.38;对住宅建筑等驱动效应最弱,弹性系数为2.71.研究表明,城乡生活方式差异导致居民直接生活消费碳排放显著增加,相较而言,城乡产品市场差异较小;辽宁省现阶段城镇住宅建筑存量与城镇新增人口的需求基本匹配,但人口城镇化带来的城市边界外扩、人口密度提高,导致道路交通碳排放增长.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世进 《环境工程》2017,35(6):146-150
利用1980—2013年间的城镇人口与碳排放数据,选取城镇化进程中影响碳排放的城镇化水平、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绿化面积等因素,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并利用格兰杰夫因果关系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因果关系与时间效应。最后,从降低工业碳排放、加快低碳城镇化试点建设、推进低碳社区发展,促进新能源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依据建筑全生命周期理论,通过《建筑碳排放计量标准》规定的方法和步骤,对目标建筑—世博生态城低碳中心材料生产阶段、施工建造阶段、运行维护阶段、拆解阶段产生碳足迹进行了核算,分析了各生命周期阶段的碳足迹构成情况。核算结果表明:该建筑的碳足迹主要来源于材料生产阶段,占比为64.5%,其中钢材和水泥的碳排放量最大。  相似文献   

5.
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GHG)碳排放计算清单指南,研究和修正昆明碳排放系数,对2000~2008年昆明市家庭城镇消费进行调查与碳排放量核算。结果表明:昆明市城镇家庭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为平稳上升趋势。碳排结构中能源碳排量占比最大,其排放主体为家庭用电、家用燃料,而物质消费碳排放主体为衣着类、粮食、肉类。另外,人口特征和经济特征因素与城镇家庭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经济活动的角度出发,创新性地构建包含中国终端部门的新型综合评估模型—RICE-LEAP模型,并通过情景设置动态模拟2020~2050年建筑全产业链碳排放的发展路径及其结构性特征.结果表明:①与参考情景相比,考察期内1.5℃情景下中国碳排放总量的额外累计减排量将达到129.74Gt CO2,而建筑全产业链碳排放的额外累计减排量为57.53Gt CO2,占比44.28%.②建筑业是典型的“表观低碳、隐含高碳”的行业.建筑业直接碳排放占建筑物化碳排放的比例较小,仅占9.46%~11.75%.③3个动态情景下,建筑物化碳排放的下降速率均快于建筑运行碳排放.这是由于建筑物化碳排放主要依赖工业等终端部门的脱碳进程,在实现碳达峰过程中具有先发优势.④现阶段,建筑全产业链能耗仍以煤炭消费为主,但煤炭的消费占比在3个动态情景中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而电力的消费占比则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周伟  米红  余潇枫  封宁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0):1904-1910
从人口的家庭结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变化的角度对城镇建筑能耗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根据测算,2010~2030年,中国20~39岁的人口从4.46亿下降到3.28亿,减少约1.18亿;2030年全国的平均家庭规模从3.10人下降到2.48人,全国家庭数量将突破5.5亿户;按照现有模式发展,2030年城市化率达到64.2%.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下,2020年的城镇建筑需求总面积为3.14′1010m2,人均住宅面积为37m2,建筑能耗达到1.72′109tce;2030年的建筑需求总面积为3.84′1010m2,人均住宅面积为42m2,能耗为2.13′109tce. 从需求角度看,未来建筑规模的增长速度将逐步放缓.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未来会出现较大规模的住宅空置和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8.
[全省村镇建设概况] 一、村镇住宅建设。1992年全省有12.47万户村镇住户新建了住宅,占村镇总户数的2.1%。新建住宅面积1604万平方米,其中楼房1004万平方米,占村镇新建住宅总面积62.6%。与1991年相比,建房户增加1.06万户,全省村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3.3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李海萍  任帅  靳敏 《环境工程》2022,40(10):183-191
开发城市矿产资源对补充原生矿产资源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准确估算城市矿产资源储量也成为研究重点。针对城市住宅建筑,在社区尺度上进行住宅建筑的矿产资源储量估算,通过定量评估北京市回龙观21个小区662栋住宅建筑的在用存量,基于我国住宅建筑的生命周期,在对住宅建筑矿产资源储量进行估算的基础上,计算未来的资源可采量,同时对现有住宅1年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城市住宅建筑中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潜力巨大,21个小区矿产资源储量达到729.3万t;2)研究区562栋框架和70栋剪刀墙结构住宅占95.48%,框架、剪刀墙结构住宅温室气体排放量远高于砖混结构,随着新建住宅中框架和剪刀墙结构不断增加,未来的环境压力也随之增大;3)研究区预计可回收利用的建材365.8万t,通过对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带来积极的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化石能源消耗的重庆市二氧化碳排放峰值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利用重庆市能源平衡表,采用IPCC方法 1对重庆市1997—2012年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其次依据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过LMDI因素分解法将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分解为:人口、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和碳排放系数;然后利用扩展的重庆市STIRPAT碳排放模型,在9个情景模式下对2013—2050年重庆市碳排放进行预测;最后对比分析了各情景下的峰值大小及出现时间.研究发现:基准模式下的重庆市碳排放在2035年出现32135.38万t的峰值;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增加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能在不降低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有效降低碳排放;消极因素中的第二产业占比下降比碳排放强度下降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积极因素对碳排放峰值的影响比消极因素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清洁生产是污染物减排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某化工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例的分析,表明清洁生产不仅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减污、增效,而且能从全过程节能、降耗,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为企业降低能耗指标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13.
石油炼制业污染防治与清洁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油炼制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它不仅提供各种石油产品,同时也为石油化工、化纤、化肥等工业提供原料。同时,石油炼制业也是污染物排放大户,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一定潜在的影响。石油产品和中间产品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在生产、储运和使用过程中,会对大气、水域、湖泊、土壤、环境造成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预防和治理。而实施清洁生产可以有效的帮助石油炼制业节能资源、减少排污。  相似文献   

14.
分别列举国内外工程泥浆、工程渣土和装修垃圾相关专利和标准,对已实行的部分标准、专利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我国建筑垃圾管控的弊端,提出在专利创新方面改进、合理管控的建议和依据。指出建筑垃圾标准规范制定、理论与技术创新是今后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内蒙古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简称为草原三化)现状和变化状况,分析了治理草原三化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其成效.草原三化主要由于开垦和多年超载过牧,加上1999年以来全区连续三年干旱和虫害,至使草原产量、盖度大幅度减少,草原三化加剧,草原生态环境严酷,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草原监管及草原保护建设的力度,内蒙古各级政府有效的执行了草原管理和保护政策,采取了多种综合治理措施.由于降雨量的改善和草原建设项目及政策措施的实施,天然草原植被正在恢复当中,草原整体上向好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娟  安艳玲  吴起鑫 《环境工程》2016,34(5):143-147
于2013年8月和2014年1月先后2次在清水江流域进行水质监测,阐述了清水江流域氮、磷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清水江流域氮、磷污染严重,ρ(TN)的平均值为2.08 mg/L,ρ(TP)为0.80 mg/L((PO_4~(3-)-P)占77%)。流域氮、磷时空分布特征明显,下游氮元素的浓度明显比上游和中游低,磷元素则表现为在中游最高。富营养化评价综合指数表明清水江流域总体呈富营养化状态,清水江流域N/P比例关系显示干流上旁海(4号)到南加(9号)之间的河段以及支流重安江和卡龙河表现为氮限制,干流上的其他河段和支流表现为磷限制。  相似文献   

17.
MBR的工艺优势及应用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MBR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之一,被研究用于各种污水的治理。但MBR存在缺点,那就是膜污染问题,膜污染问题是阻碍MBR发展和更广泛使用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8.
在机械加工生产中,酸洗磷化工艺作为一种金属保护工艺较为常见,具有增强抗腐蚀、耐氧化的效用,而且能促进金属涂装,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但是经过酸洗磷化工艺后,必然会产生大量含酸、碱、重金属离子及磷化物的废水,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本文以江苏某铸造公司为例,从废水来源、处理原理、经济效益等方面详细介绍污水站的设计。经过调试,出水满足当地纳管要求,系统运行稳定,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室内和汽车内的时间占人一生中总的时间的90%还多。而且室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冰箱引起的健康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污泥产量大大增加,污泥问题迫在眉睫。分析了国内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污泥高干脱水、焚烧、好氧堆肥、厌氧消化及建材利用等技术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