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究风机在遭遇船舶撞击时的动力响应,以及不同工况下的失效模式。方法 采用 SACS 软件,建立DTU 10MW单桩基础风机的动力分析模型,并利用p-y曲线模拟桩土相互作用,计算不同撞击速度、撞击角度、风载方向作用下海上风机的动态响应,探究风机在停机工况和运行工况下的失效模式。结果 风机受风载作用时,最大机舱加速度和塔顶最大位移分别较无风载时增加了8.5%、68.1%。以5 000 t撞击船为例,风机在停机状态下,撞击速度超过2.13 m/s时,风机面临因机舱故障而引发的失效;风机在运行状态下,撞击速度超过1.88 m/s时,风机面临因挠度超过最大允许值而引发的失效。结论 有、无风载时,机舱加速度响应的差异不明显,而有风载时的塔顶位移较无风载时增长明显。根据风机在停机工况和运行工况下的失效模式,提出了相应的船舶撞击速度临界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沉沙池内拦沙帘拦沙特性,以原型拦沙帘为研究对象,通过二维水槽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拦沙帘的渗透系数和不同潮位时的截沙率,分析了不同因素(流速、潮位、泥沙粒径)对拦沙帘截沙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拦沙帘的渗透系数不仅与自身孔隙值大小、形状和连通性有关,也取决于所在含沙水体的运动变化情况,当水流流速越快时,拦沙帘横向渗透系数越小;拦沙帘对粒径较大泥沙的截沙率更高,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水流流速越快,拦沙帘下方逸沙空隙越大即潮位越高时,截沙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奥里油是我国目前大量进口的一种新型燃油,由大型油轮从委内瑞拉海运至中国湛江港口。文章以其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溢油事故为研究对象,对奥里油在水体中的漂移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以及相关实验。考虑到溢油扩散主要是受油品本身的性质(油类、油量、密度、黏度等)以及水流、风速的影响,文章尝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中的VOF模型进行扩散模拟,以水槽溢油实验为模型建立基础,对三维无风速情况下进行气-油-水三相模拟,根据模拟得到的溢油扩散相图与实验所观察的溢油扩散轨迹比较可得出:FLUENT软件中的VOF模型能很好的模拟奥里油溢油扩散运动的情况,其结果与实验观察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4.
<正> 在进行污染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时,油类是经常要测定的项目之一。油类可分为矿物油,动物油和植物油。在《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中规定,油的分析方法有三种:重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非分散红外法等。近年来国内环保系统对油类的分析已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但其分析方法也难以统一起来。最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份烃类油分析方法的草案,若经讨论通过后就有一个统一的分析方法。现就国内的一些研究工作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3—1999年8个航次对钦州湾的调查资料,描述了不同时期油类分布特征,讨论了油类含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对该湾油类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湾油类多具有害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开发初期明显高于中、后期的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秋季较为密切,冬季次之,春夏季较差,其中物理过程及营养盐的阵解作用占主导控制地位,生物过程次之;其污染状况以1983—1984年较为严重,1996—1997年次之,1990年和1999年水质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6.
等温层曝气器内表观水流速度直接影响等温层曝气的充氧效果,针对表观水流速度难以准确计算的普遍问题,系统分析了曝气室内气水两相流运动所受的驱动能量与损失能量,提出了尾涡和顶部能量损失的无量纲表达式,建立了曝气室内水流的一维水动力学模型,以及基于MATLAB真域算法的模型求解方法.采用美国Prince湖等温层曝气器的实际运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表观水流速度的预测误差在±8%以内,明显低于现有预测误差±20%.当曝气孔直径为2.6mm、曝气量从0.018m3/h增加到0.063m3/h时,曝气室内表观水流速度随曝气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曝气量固定,曝气孔直径从2.6mm减小至0.26mm时,表观水流速度随曝气孔直径的减小而增加,而当曝气孔直径进一步减小至0.026mm时,表观水流速度基本不受影响.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驱动能量和各项损失能量,揭示了引起表观水流速度变化的内因.建立的水动力学模型可用于指导等温层曝气器的设计和优化.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水流速度对土壤中锶迁移的影响,设计室内易混合置换实验,获得了饱和黄土土柱中不同水流速度条件下溴的穿透曲线及锶的垂直分布曲线,并用CXTFIT2.1软件对其参数进行拟合。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黄土对锶有很强的吸附能力,阻滞系数(Rd)均在170以上,而且不为常数;对于锶在垂直土柱中的迁移,可用两点模型描述;随着垂直土柱的水流速度的增大,锶的阻滞系数Rd越来越小,表明更高的水流速度促进了Sr在土壤中的迁移。因此,用不变的阻滞系数描述锶在介质中的迁移是不恰当,一旦外界环境发生改变,锶的阻滞系数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水流速度不定的情况下,不能采用某一个固定的阻滞系数作为计算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煤粉粒度对煤粉燃烧NOx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探讨了煤粉在一维热态试验炉内燃烧时,煤粉粒度对NOx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NOx的排放浓度与煤粉粒度的关系中,存在一个煤粉粒度临界值.当煤粉粒度小于临界值时,随煤粉粒度的减小,NOx的排放浓度减小;当煤粉粒度大于临界值时,随煤粉粒度的减小,NOx的排放浓度增大;无论在氧化性气氛中,还是在还原性气氛中,煤粉超细化后NOx的释放浓度均减小;煤粉高度细化后,褐煤NOx的排放浓度明显减少,无烟煤则变化不大模拟计算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矿井水中油类分析时,用正己烷作为萃取剂,以工作曲线代替标准曲线,从而使油平均回收率增加到96%以上。并在正己烷用量、水样预处理等测试参数选择上做了条件试验。  相似文献   

10.
路静  方和平等 《交通环保》2002,23(3):16-18,24
根据1998年11月到2001年5月对湛江港湾海域6期的监测结果,初步探讨了该海域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和营养水平。结果表明,该海域水质处于高氮状态,pH、SS、DO和CODcr的含量符合GB3097-1997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DIN和油类超过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DRP含量的逐年增高,湛江港湾海域目前已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阶段。  相似文献   

11.
Kapok fibers have been acetylated for oil spill cleanup in the aqueous environment. The structures of raw and acetylated kapok fiber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ithout severe damage to the lumen structures, the kapok fibers were successfully acetylated and the resulting fibers exhibited a better oil sorption capacity than raw fibers for diesel and soybean oil. Compared with high viscosity soybean oil, low viscosity diesel shows a better affinity to the surface of acetylated fibers. Sorption kinetics is fitted well by the pseudo second-order model, and the equilibrium data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 The results implied that acetylated kapok fiber can be used as the substitute for non-biodegradable oil sorption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用油品的物理特性鉴别海面溢油源的分析方法。主要对海面溢油风化过程中溢油的运动粘度和折射率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所给出的多个油种的风化过程中 ,油种间的运动粘度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随着风化时间的延长 ,原油的运动粘度随着风化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 ,重质燃料油虽略有递增却很不明显 ;轻质燃料油和润滑油的运动粘度均在缓慢地增加。润滑油和燃料油的折射率无明显的变化。运动粘度法鉴别溢油的准确度较高 ,其准确率可达 10 0 %。  相似文献   

13.
溢油分散剂产品性能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溢油分散剂是处理海上溢油的重要手段之一 ,产品性能直接关系到实际处理效果 ,其毒性也是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中国海事部门规定 ,分散剂产品必须经过形式认可试验 ,才能在港口、码头和船舶上处理溢油。根据溢油分散剂产品性能的检测结果 ,对产品外观、pH值、燃点、运动粘度、乳化率 (30s ,10min)、鱼类急性毒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等性能指标进行了评估。对加强溢油分散剂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检验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油和水物理性能的差异是设计浮油回收设备的基础。依据两者导电率差异研制出全自动浮油回收机,适用于粘度较低的浮油回收。利用两者粘度的不同,生产出收油效率较高的盘片式自动浮油回收设备,特别适合于粘度较高的浮油回收。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酰胺(HPAM)在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同时,也为采出水的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采用UV254 nm处理,将其应用于油田含聚合物污水的快速降粘.研究结果表明:UV254 nm应用于聚丙烯酰胺配水时,在30 min的处理过程中,粘度由57.2 mPa·S迅速降低为2.12 mPa·S;实际含聚污水的粘度在30 min处理过程中由2.902 mPa·S降低为1.096 mPa·S.UV254 nm处理同样可以控制实际含聚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含油量,使其在30 min的处理过程中由42.73 mg/L和38.96 mg/L分别降为20.91 mg/L和23.54 mg/L.UV254 nm在油田含聚污水处理上对粘度、含油量和悬浮物实现了较好的控制,且可以缩短处理时间,减小构筑物体积,因此可以作为传统沉降工艺的替代工艺应用于油田含聚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一号联合站(塔一联)稠油污水具有粘度大、油水密度差小、乳化严重等特点,它的回用与外排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实验室和现场试验研制开发的破乳剂和混凝剂,强化了除油效果,减轻了过滤系统的负荷,处理污水达到了注水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物氧化去除还原性物质和生物竞争抑制硫酸还原菌的集成技术处理油田采油污水用于配制聚合物溶液。运行结果表明:采用处理后的采出水配制聚合物溶液,黏度达20 mPa.s以上,且长时间保持稳定,能够满足现场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生物柴油的品质,文章将桐油生物柴油和地沟油生物柴油按体积比1:1混合,评价其对生物柴油品质的影响;研究了抗氧化剂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BHT(二叔丁基对甲酚)和BHA(丁基羟基茴香醚)对混合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及其它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混合生物柴油加速氧化后过氧化值和粘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桐油生物柴油和地沟生物柴油混合可以调和两者之间的性能,降低桐油生物柴油的粘度,提高地沟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TBHQ抗氧化效果明显优于BHT和BHA,TBHQ能够延长混合生物柴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且对生物柴油其他性能影响较小,当桐油生物柴油与地沟油生物柴油以1:1混合,TBHQ添加量为1%时其各项指标基本符合生物柴油国家标准;生物柴油加速氧化后粘度和过氧化值增加,TBHQ的加入减轻了氧化前后粘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双螺杆泵输送高黏度稠油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螺杆泵在运输高黏度稠油时的优势,通过计算分析了不同黏度的稠油对离心泵、双螺杆泵效率的影响,并着重从理论上分析了黏度对双螺杆泵流量、轴功率、效率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