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战食人蛙     
神秘的亚马逊河上游流域热带雨林中,以美国著名动物生态学家雅各布·米尔为首的科学考察团在进行探险考察。在这人迹罕至的大森林中,他们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全身火红的青蛙,他们给它命名为“血蛙”,后来也有人称之为“火蛙”。在捕捉小血蛙时,考察团成员休斯博士的手被血蛙狠狠咬了一口,痛得他龇牙咧嘴,他还惊异地发现这只血蛙竟长着一对白线一样的尾巴,尾巴末端还长着一对圆圆的黑色球状物。他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环境教育》2006,(6):80-80
春天捕蛙为何无人管?每年惊蛰过后,那些逃过了严冬而幸存下来的青蛙就从土里钻出来,欢欣鼓舞地鸣叫,并准备产卵繁育后代。但与此同时,贪婪的捕蛙者在第一声蛙鸣传出地面之即,就开始了他们罪恶的捕蛙、贩蛙活动,大量曾在冰天雪地中大难不死的青蛙就这样毁于人手。于是菜市场里蛙  相似文献   

3.
2006年4月至2007年9月对皖南茶园食虫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食虫脊椎动物26科54种。两栖纲的中华蟾蜍、泽蛙,雀形目的大山雀、家燕、白头鹎、棕头鸦雀、暗绿绣眼鸟、等鸟类,翼手目的折翼蝠、鲁氏菊头蝠和小伏翼为茶园害虫的主要天敌,它们各自从不同时空上控制着茶园害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真怀疑只是个梦。 在梦中我听到了阵阵的蛙鸣。那 一片此起彼伏的蛙声啊,让我沉静下 来。开始聆听。 这是多么美妙的声音啊。是真的 吗?是真的蛙鸣吗?我总在怀疑自己 是否听错了,或者只是在梦中沉醉不 醒。但那一阵高过一阵的,确实是蛙 们“呱呱”的叫声。 这种声音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哪 怕有一万年没有听到过,它仍然会存 在我的记忆深处。只要有一点点迹 象,就能唤醒我。唤醒我身体最深处 的那种激情。还有喜悦。  相似文献   

5.
高畅 《环境教育》2014,(9):64-65
正不会飞的小鸟好吃吗?挺好吃的,猫这么想。而这也是老鸟最担心的。所以每到夏天,北京城里家家户户的老鸟们都格外挂心自己的小鸟——那一窝绒毛未褪、嘴比头还大的球状物。无奈这些肉球们按捺不住本能的躁动,从10米高的窝里,优美的以抛物线"啪"在水泥地上,摔得老鸟的心都快碎了。  相似文献   

6.
救燕子记     
李子禾 《环境教育》2006,(12):49-51
2006年5月20日小燕子遇险 我家门前有一个燕子窝. 星期六的下午,寒风瑟瑟!门前的燕子窝遭到了劫难. 上完兴趣课的我回家.来到门前,燕子窝下的情景让我大吃了一惊:这不是几天前才孵出来的还不会飞的小燕子吗!怎么会在地上呢?我猜想一定是狂风把它们从窝里吹下来的!看着瑟瑟发抖的小家伙们我的心忐忑不安.  相似文献   

7.
王晨 《环境教育》2014,(5):91-92
正地球您好:您最近过得好吗?我想肯定不好,因为在您怀抱成长中的我们,每天都在遭受着苦难。每天早上,天刚朦胧地透出一点暖意,周围的汽车们一点都不吝啬自己的嗓音,"叭叭"地唱起清晨交响乐。而我就是在这种铃声中收拾起自己的物品,踏出了家门。在小区外,汽车尾巴像章鱼喷墨一般吐出大量的微颗粒(PM2.5),雾霾的天气使我分辨不清方向,仿佛在梦境中,一团团白色的雾气罩着我。我  相似文献   

8.
洪飞 《绿色视野》2023,(8):32-33
<正>2023年6月,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方杰教授团队在黄山风景区进行生态环境地面监测时,在谭家桥镇发现了会“奏乐”的孟闻琴蛙,是安徽省两栖类新记录物种。孟闻琴蛙隶属于无尾目蛙科琴蛙属,是一种中国特有的琴蛙。据了解,孟闻琴蛙是2020年以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学家张孟闻的名字命名的新物种,发现地为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大盘山风景区。目前孟闻琴蛙在浙江中部和北部以及江西东北部都有分布。  相似文献   

9.
魏岳江 《环境教育》2014,(11):62-64
正如果没有石油,战争将会怎样进行?军事装备还能天上飞、地下跑、水中游吗?针对石油依赖,美国《作战能源战略》中提出,未来几年内要确保飞机、舰船、车辆和各类保障装备都能使用可替代燃料,主要包括用大豆油为战机作燃料、在战斗区域使用太阳能、研制氢动力的小型飞行器、让空气海水变油等环保措施。空气变油将空气变成汽油,听起来就像将石头变成黄金一样不靠谱。不过2008年8月,美空军F-15E"攻击鹰"  相似文献   

10.
我失宠了     
王晓雪 《环境教育》2014,(12):88-88
正身穿花皮袄,点燃尾巴飞得高,放声歌唱轰轰响——嘿嘿,你猜出我是谁了吗?我呀,就是大名鼎鼎、威风八面的鞭炮呀!以前,每到逢年过节就是我"一统天下"的时候!哈哈,人们把我和我的伙伴们铺在店铺门口,挂在大树上,绑在竹竿上,插在田野里,在惊天动地的声响中,就看我吞云吐雾,一展风采,那感觉真是太好了!可是,今年,我竟然失去了大家的宠爱!春节快来了,早已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却孤零零地躺在各大店铺的橱窗里。我们都  相似文献   

11.
蛙鼓     
蛙鼓,你是我难忘的乡间乐曲。你擂响在每个祥和的夜晚,给农庄以清爽的凉意和欣欣向荣的生机。惊蛰过后,蛙鼓的鼓点就渐渐密集起来。蝉儿初唱,蛙鼓遂一片片一片片地擂响。真个是:黄梅时节家家雨,春草池塘处处蛙。夏日的雨前雨后,蛙鼓急切地喧腾:如密鼓,如涨潮,如赛歌会……电闪雷鸣,蛙鼓休止,鼓手们在雨中尽情戏浴,调理歌喉。雨过天晴,蛙鼓再度擂响。先  相似文献   

12.
构树 构树     
正在民间,构树长期背负着骂名——被唤作"坏树""邪恶的树"。因此,乡村很少有人种构树,我们看到的构树几乎都是野生的。构树坏吗?——有那么一点点坏!构树邪恶吗?——有那么一点点邪!但离恶还差得远呢。夏天,穿白裙子的女士在构树下与男神正在进行一场浪漫的幽会,啪的一下掉下一枚构树果子砸在白裙子上。糟糕,那白裙子的局部一准被染红,留下一片污渍。——尴尬吗?尴尬!——难堪吗?难堪!——讨厌吗?讨厌!  相似文献   

13.
前言 同学们,你知道有捕食昆虫的植物吗?它们为什么吃昆虫?又怎么捕捉昆虫的?我相信你一定没有听说过吗?好了,本期“奥秘地带”这就带你去了解——具有智慧的食虫植物。  相似文献   

14.
重闻蛙声     
去河内旅游,在还剑湖东侧的一爿形似土地庙的越南工艺品小商店内,看见一只精妙的木蛙。这蛙大小正可一握,背涂青绿,腹抹土黄,由于所用油漆的颜色十分自然,“通身皮肤”浑若天成。蛙的造型为蹲伏状,额角高耸,双目圆睁,炯炯有神;蛙嘴徽张,肚腹滚圆,似正在悠闲地呜叫。而最奇的是,心灵手巧的工艺师在蛙背上还刻下了一排棱角,人们只要用一根白木小鼓棰在这棱角上轻轻一敲,木蛙便会发出“咕咕咕……”的呜叫。我向店主交了1.2万元越盾,买得了这只木蛙和一根鼓棰。  相似文献   

15.
乌龟、蟾蜍、蚯蚓同池养殖 ,既解决了春夏秋三季乌龟的饲料问题 ,又节省了饲料和劳动力 ,其经济效益高。现将龟蟾蚓同池养殖技术介绍于下 :池底铺 30cm厚的淤泥 ,池面养殖藻类、浮萍等 ,池边四周种植水浮莲 ,岸边种植水草 ,以利于乌龟、蟾蜍的栖息和遮荫。乌龟、蟾蜍对水质的要求相同 ,即水色以淡绿色、透明度30cm以上即可 ,透明度低则更换池水。水池进、出水口和池外四周必须用铁丝网或尼龙网封好 ,以防龟、蟾逃逸。蟾蜍穴居在泥土中 ,或栖于石下草间 ,白昼潜伏 ,晚间或雨天外出活动 ,不用人工饲喂 ,捕获蜗牛、蛞蝓、蚂蚁、蚊子等对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棘胸蛙半自然人工驯养的主要技术,并根据试验记录描绘了棘胸蛙的整个生活史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生活中你注意到除了乌鸦和麻雀以外还有其他的鸟类吗?你注意到乌鸦羽毛的颜色真是纯黑色的吗?你注意到身边小鸟的趣事吗?自从我们一家利用业余时间观鸟之后, 发现了自然界中有关鸟的许许多多,我们的生活比以前更多彩了。首先,在我们的眼里多了一个生动的画面,每次出游或出  相似文献   

18.
毒箭蛙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北起哥斯达黎加,南至巴西南部,原来数量很多,但由于人类对其大量捕杀及破坏其生存环境,使许多地方再也见不到毒箭蛙的身影,目前只有少数地方还存有数量不多的毒箭蛙,它已被列入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二类保护动物。毒箭蛙由于分布区域不同,身体颜色也各不相同,但都十分醒目,有闪亮的黄色、红色、粉红色、蓝色等,颜色非常多,这种鲜艳的色型是警戒色,告诉捕食者,它们是有毒的。其实毒箭蛙的体积非常小,身长只有2至5公分。大多数毒箭蛙体型修长,吻部钝圆,四肢纤细,每一趾的末端膨大,形成一个“钉子…  相似文献   

19.
快速养育食用蛙新技术一种庭院高密度快速养有食用蛙的新技术日前试验成功。该技术是选用肉蛙精品种,采用庭院立体多层、投喂人工繁育的昆虫饲料,高密度、恒温、快速养育,打破了蛙类冬眠的生态常规,使其冬季正常繁育和生长,可繁殖幼蛙400~500只/m2,商品蛙150只/m2。该方法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无天敌、易管理等特点,为发展庭院经济提供了一条新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英子)玉米新品种——角质吨玉米角质吨玉米是由美国引进的玉米作父本与中国玉米作母本杂交育成的一种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株高220cm,穗长23cm、稳粒数…  相似文献   

20.
王行坤 《绿叶》2011,(2):129-132
看到书名——《马克思的生态学》,我们不禁要问:马克思与生态学有什么关系?作为启蒙运动后裔的马克思,他所信仰的进步观和科学世界图景难道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吗?马克思的未来世界难道不是以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为基础的吗?用恩格斯的名言来说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