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选取2012-2016年国内外各行业发生的55起典型硫化氢中毒事故,从事故发生时间、事故板块、事故原因等方面,分析了硫化氢事故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少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对硫化氢事故的预防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2012年全球发生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从事故时间、事故类型、事故物质、事故原因等多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公路运输事故7、12月份发生最多;泄漏、爆炸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最常见的事故类型;挖掘破坏、其他外力破坏是造成管输事故的主要原因;人的失误和车辆故障是造成交通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事故发生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整理分析2011—2015年近五年间我国发生的958起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基础上,从事故发生起数、事故类型、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发生场所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深入研究了近年来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规律。结果表明: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起数明显减少,2012—2015年年均事故起数约为2006—2011年的52%;在事故类型上,危险化学品泄漏与爆炸是风险最高的事故类型,分别体现在频率及后果上;在事故发生场所上,固定式场所泄漏与爆炸事故类型发生比例相当,移动式场所泄漏事故更加频发,所占比例高达68%;在事故发生时间上,春夏交际(5~7月)和秋冬交际(10~11月)是事故发生的两个高峰时节;在事故发生时段上,固定式场所10~12时和16时是事故高发时段,移动式场所整体上0~12时要高于12~24时。最后,基于上述统计结果提出了增强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防控能力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2010-2015年我国发生的2 636起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根据事故总起数和总死亡人数,从事故的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发生环节方面统计分析了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致因、特点及其规律.结果表明:2010-2015年期间,我国每年的4~9月份是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高发时期;山东、浙江、四川三个省份是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高发省份;事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运输和储存阶段,占事故总数的93%.最后,针对统计分析结果提出了健全管理机制、普及安全知识、重点区域重点检查等建议来预防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事故综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我国1998~2006年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已进入环境污染事故多发期,历年来平均每天要发生4起左右的环境污染事故。从环境污染事故类型来看,主要是以水污染事故和大气污染事故为主,分别占54.1%、34.4%;从发生的空间格局来看,我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很多是在中西部地区,占了全国的73.3%,其中西部地区占了将近一半。针对以上综合分析结果,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2012年全球发生的炼油与化工事故从事故时间、事故类型、事故装置、事故工艺等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炼油与化工事故数量月度分布不均;事故类型多为火灾、爆炸;常减压装置与乙烯裂解装置是事故高发装置;国家重点监管的危险工艺仍是事故高发工艺。最后提出了预防事故发生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简要论述了受限空间的种类、作业类型,以常见事故类型和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了事故原因,提出了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8.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群体性活动,而人员密集场所往往会发生严重的踩踏事故,对踩踏事故的风险分析能实现针对性的管控,从而降低事故的风险。通过事故案例分析,首先引入Haddon矩阵展现了人员密集场所踩踏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并从事故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三个维度分析踩踏事故的致灾因子;然后对Haddon矩阵中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整理,邀请专家采用德尔菲法最终确定了18个造成踩踏事故的风险因素,将其分为宿主因素、媒介物因素、物理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四大类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构建邻接矩阵,利用Matlab软件生成可达矩阵,依照布尔运算法则对影响因素进行层级的抽取,构建层次化的解释结构模型(ISM);最后根据ISM划分的层级,将全部影响因素分为直接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和根本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具体风险管控措施,可为预防踩踏事故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1年11月份和12月份,华北制药集团公司相继发生两起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由于这两起事故都是在职工认为操作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事故发生后车间领导、职工都感到非常恐惧.为了尽快找出事故原因,消除事故单位干部、职工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安全管理部门对这两起事故进行了调查.现将这两起由于静电引起的事故调查分析情况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事故风险评价做了初步的探讨,给出了事故风险评价的方法与步骤.环境风险有些并不能通过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其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安全构成的危害非常重要.要产生偶然的影响必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发生的可能性,二是将产生对环境有害的影响后果.事故风险评价不同于正常的环境影响评价,除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后果外,发生环境事故风险的可能性(即发生概率)也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事故风险评价的第一步就是分析项目潜在的事故风险的形式和种类,然后才能求出它们发生的概率和环境影响后果两种属性.评价事故风险是否可以接受,必须综合事故的环境影响后果和事故发生概率两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硕辉  韩志强 《环境工程》2011,29(4):121-124
介绍了钢铁行业的高炉煤粉喷吹站消防水系统总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并针对某钢铁联合企业两座1 780 m3高炉合建的煤粉喷吹站消防水系统设计的工程实例,详细论述了高炉煤粉喷吹站消防水系统的选择方法、组成部分、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及控制方法。同时结合工程实践,对高炉煤粉喷吹站消防水系统设计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实际操作中汽包水位的变化趋势,对锅炉灭火后水位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出锅炉灭火后汽包水位升降的3个阶段,指导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13.
结合石化企业火灾的特点,阐述了石化装置中塔釜容器类、加热炉、框架区、油罐、液化气储罐等典型火灾扑救的安全要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填补卧式新建导管架平台施工技术的空白,同时解决张紧式ICCP系统在卧式新建导管架平台的工程应用问题。方法 以张紧式ICCP系统在某卧式新建导管架的首次工程应用为背景,对张紧式ICCP复合缆-电极系统在该导管架上的陆上安装、导管架运输、海上安装等环节开展方案研究,设计出适用于卧式新建导管架张紧式ICCP系统的安装方案。结果 为了保证卧式建造导管架张紧式ICCP系统的可靠安装,设计采用滑索牵引方法,并对复合缆-电极系统海上安装期的自存工况进行校核,可保障张紧式ICCP复合缆-电极系统的安全和顺利安装。结论 该套张紧式ICCP安装方案不仅实现了张紧式ICCP在卧式新建导管架的首次工程应用,也为后续新建导管架张紧式ICCP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南海某200 m深水导管架平台为原型,研究外加电流单座辅助阳极在静态和动态海水条件下的导管架阴极保护电位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一定比例缩小的导管架模型,对其施加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研究不同条件下的阴极保护电位分布,以及电位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 辅助阳极距离导管架模型越远,模型整体的阴极保护越均匀,反之,则越不均匀。导管架距离辅助阳极最近的区域,阴极保护电流密度最大,易出现过保护风险,而平台内部屏蔽严重区域和距离辅助阳极较远的水面附近导管架结构,阴极保护电位负移程度最小,易出现欠保护风险,这2个典型区域应当是阴极保护监测的重点位置。在相同保护电流密度和保护距离下,从静态到动态转换时,整座导管架表面的电位均呈现上升趋势,电位差值更大,分布更不均匀。随着阴极保护时间的延长,代表沉积层形成质量和覆盖程度的表观电阻率Rsr呈现初期快速增加、后期缓慢升高的趋势。海水流动会导致沉积层变薄,甚至脱落,使得动态海水环境中Rsr较同时期静态环境下的小。结论 在导管架模型的一侧放置一套辅助阳极,可实现整个模型的有效阴极保护。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地表水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了优化。通过对该方法的试样酸度、不同基体改进剂添加效果、狭缝宽度及主要升温程序等因素的探讨和摸索,确定了最佳的实验条件。在以0.2%硝酸为定容介质、狭缝宽度为0.2 nm、灰化温度1200℃保持5 s、原子化温度2300℃保持5 s的条件下测定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及加标回收率。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0.95μg/L,精密度为1.87%~3.01%,加标回收率介于87.4%~102.9%,优化后的方法检出限低,精密度与准确度良好,适于清洁地表水中镍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消防事故水池予以规范化命名。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应建消防事故水池的行业和企事业单位。通过对影响消防事故水池容积的消防历时、固定消防水量、固定冷却水量、机动消防水量、消防水循环、泡沫灭火流量等的分析,提出消防事故水池容积计算的具体建议,以供有志于此类研究者以及设计和建设单位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灭火放炮的典型事故,采用事故树分析法进行定性分析,以便更有效地制定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云霞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180-181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的钒,方法检出限为2.0μg/l,测定上限为600μg/l,水样可直接进样分析,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20.
基于GSPA-IAHP模型的油库火灾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诱发油库火灾的风险进行分析,保障油库系统的安全。方法将区间层次分析法(Interval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IAHP)和广义集对分析法(Generalized Set Pair Analysis,GSPA)相结合,建立GSPA-IAHP模型,构建三级层次结构体系,从原料及工艺、设备设施、管理措施、火源控制方面分析引发油库火灾的风险因素,并运用Matlab软件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对各个风险因素进行重要度排序。结果通过分析得出影响油库发生火灾最大的6个风险因素分别是:明火、防火状况、防静电设备、防雷设备、原料危险性、工作人员素质。结论该评价方法对于油库火灾风险的评价具有适用性和有效性,并为后期的油库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