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兰成渝成品油管道某管段绝缘接头漏电失效的原因以及对阴极保护有效性产生的影响.方法 通过电位测量、电阻测试、漏电率测试等方法对管道阴极保护系统中恒电位仪、绝缘接头绝缘性能等进行检测.对该管段进行阴极保护输出、绝缘接头两端电位等参数的返场调研检测,对绝缘接头失效部位管内腐蚀产物成分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 恒电位仪在清管前后的输出电压差为7.55 V,保护侧与非保护侧电位相同漏电率达90%.绝缘接头两端管段存在大量坑蚀,深度可达3~3.5 mm.绝缘接头垫片处附着大量腐蚀产物,主要成分为Fe3O4和FeOOH等有磁性、易导电的铁氧化物.结论 绝缘接头失效导致管道失去保护,原因是外防腐层破损,外部导电介质会造成管道电搭接;管道内部磁性导电腐蚀产物导致绝缘接头短接.  相似文献   

2.
电缆工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复杂 ,当前正在使用的电缆产品最常用的外包覆材料 ,由于回收再利用率非常低 ,其环境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该文阐述了聚氯乙烯电缆料中的铅等重金属元素、阻燃聚乙烯中的含卤阻燃剂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机理 ,并介绍了相关国际组织及一些国家的应对措施 ,旨在提高各界对电缆工业环境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废旧聚氯乙烯再生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产品、生产工艺以及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进行评价的客观过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我国南方某公司废旧聚氯乙烯再生过程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进行量化估算.结果表明:1 t废旧聚氯乙烯再生的总能源消耗量为6 287 MJ,其中石油消耗量为6 000 MJ,煤消耗量为287 MJ,总的资源耗竭系数为5.77×10-3 a;废旧聚氯乙烯再生的环境影响负荷为0.428 a-1,其中废塑料运输过程主要引起光化学臭氧合成问题,其环境影响潜值为0.190 a-1;工艺过程中主要引起固体废物污染,其环境影响潜值为0.110 a-1.废旧聚氯乙烯再生的主要环境影响为光化学臭氧合成、固体废物、大气颗粒物污染和酸化.   相似文献   

4.
针对实际电缆隧道中防火分隔形式多样、差异较大的问题,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无防火分隔时不同火源规模下的电缆隧道火灾发展规律和三种防火分隔形式对抑制电缆火灾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缆燃烧长度超过10 m时,火焰会因隧道中部燃烧区氧气供应不足向隧道两端快速游走;对隧道断面采取局部防火分隔的方式无法阻止火焰和烟气的蔓延,且防火分隔限制了空气向火源区域的流动,反而会促使火焰更早开始向初始燃烧区外的部位游走;只分隔电缆支架区域以及分隔电缆支架和隧道拱顶区域时,火焰游走的平均速度为0.14 m/s,在相同情况下无防火分隔时火焰游走的平均速度为0.13 m/s;对电缆隧道全断面进行分隔才能有效控制因缺氧造成的火焰游走,并使火焰自熄灭,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火灾造成的危害。该研究可为电缆隧道防火分隔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电石乙炔法生产聚氯乙烯树脂.乙炔发生器排浆溢流口闪爆着火事故,在聚氯乙烯生产行业时有发生,对聚氯乙烯树脂生产的安全有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发生闪爆着火事故的原因,提出了对策,供有关单位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基于局部放电宽带高频脉冲电流检测的高压电缆绝缘诊断技术,并对高压电缆各种典型绝缘故障进行了实验建模,分析得出典型绝缘故障局放信号样本.在对某220 kV GIS电缆终端检测过程中,应用宽带高频脉冲电流法进行局部放电检测,通过对比信号样本,确认电缆内部存在局部放电现象.  相似文献   

7.
聚氯乙烯生产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我国东南某大型石化集团聚氯乙烯生产过程的资源消耗及环境影响进行量化与估算。结果表明:生产1t聚氯乙烯的总能量消耗为6102.24MJ,环境影响负荷为0.49标准人当量。聚氯乙烯生产的主要环境影响为大气颗粒物污染、光化学臭氧合成、酸化和全球变暖。  相似文献   

8.
以具有相同载流能力的铝合金电缆和铜电缆为研究对象,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对铝合金电缆和铜电缆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中国资源消耗潜值、能源消耗潜值、酸化潜值、全球变暖潜值、富营养化潜值和工业用水6个特征值上铝合金电缆优于铜电缆,且在中国资源消耗潜值方面优势显著。只有在土地资源潜值这一特征化指标上,铝合金电缆高于铜电缆。  相似文献   

9.
针对石化企业电力电缆故障率较高的现状,探索了电缆振荡波局部放电检测及故障定位的原理,通过搭建500 m的10 kV高压电缆实验平台,分别开展典型绝缘缺陷的串联谐振、振荡波对比实验研究,并尝试了振荡波局部放电检测方法在企业现场的应用。通过电力电缆振荡波与串联谐振的对比实验发现,在检测电缆绝缘缺陷时二者具有一定的等效性,可以通过局部放电量的大小和变化趋势来综合判定电缆绝缘缺陷的劣化程度,且振荡波检测技术具有测试时间短、设备便携、可准确定位缺陷位置、不会对电缆造成损伤等技术优势,在石化企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综合管廊具有狭长的结构和封闭的环境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为研究细水雾喷头间距、110 kV电缆横向间距、220 kV电缆横向间距、电缆桥架间距对综合管廊电缆火灾细水雾灭火效果的影响,从综合管廊消防设计的角度出发,采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ire Dynamics Simulator(FDS 6.7.1),模拟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喷头启动时间、灭火时间和着火电缆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喷头的启动时间随着喷头间距的增加而减小,随着110 kV电缆横向间距、220 kV电缆横向间距和电缆桥架间距的增加而增大;喷头启动时间越长的布置方案其所需的灭火时间越长;着火电缆长度随着喷头间距、110 kV电缆横向间距、220 kV电缆横向间距和电缆桥架间距的增加均呈现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沉积物-水界面物质循环主要受铁锰化合物和微生物氧化还原过程的影响. 微生物氧化还原通常发生在细胞周质空间和外膜表层,或通过微生物纳米导线、细胞被膜等机制发生在细胞间. 近年来,电缆细菌介导的长距离电子传递机制的发现,使得微生物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距离从纳米级扩展到厘米级. 本文重点综述了电缆细菌的生理特性及其对沉积物-水界面物质循环的影响,总结了电缆细菌的环境效应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电缆细菌主要栖息于高硫化物含量、高电导率和低生物扰动的咸水沉积物中,在淡水沉积物中较少见. 电缆细菌对硫化物的氧化是一种反向硫酸盐还原过程,使得表层沉积物处于偏碱性的环境中,并利用多种电子受体来实现硫氧化,从而在与其他微生物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电缆细菌通常以O2为电子受体将H2S和FeS氧化为硫酸盐,并在沉积物-水界面处形成一层铁氧化物保护层,在吸附间隙水中磷的同时也阻止了其他物质的释放. 电缆细菌能够通过溶解FeS间接地促进硝酸盐异化还原作用,进而影响沉积物氮循环. 未来有必要加强微尺度电缆细菌对物质循环的影响和电缆细菌与其他细菌的协作关系研究,建议创新电缆细菌的纯化培育条件并开展其在硫污染沉积物修复中的应用,从而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电缆燃烧产烟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锥形量热仪和烟密度仪通过试验分别测量了ZR-VV 4×6、ZR-YJV 4×6、YJV 4×6三种型号的电缆在一定辐射强度下烟气的释放速率、质量损失速率以及有效燃烧热等火灾参数,分析、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改变电缆的附着基材、燃烧时环境的氧浓度得到这些因素对电缆的产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研究为实际工程中电缆的敷设以及电缆火灾的扑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曹恩伟  张伟 《环境科技》2002,15(3):9-10
1 概 述1.1 电石渣废水的来源及组成  聚氯乙烯 (PVC)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电石乙炔法生产聚氯乙烯工艺简单、成熟 ,至今已有 6 0余年工业史。电石乙炔法生产聚氯乙烯工艺 ,1吨产品耗用 1.5吨电石 ,同时生成 15吨含固量约 12 %的工业废液 ,俗称电石渣浆 ,对它的处置一直令生产厂家头痛。  电石渣浆的组成见表 1。表 1 电石渣浆组成pHSS(mg L)COD(mg L) S2 - (mg L) P(mg L)12~ 14 10 4 ~ 2 .5× 10 580 0~ 2 0 0 0 10 0~ 5 0 0 0 .1~ 4 .0  将电石渣浆过滤后分析澄清液组成和经过干燥的沉淀物组成 ,分…  相似文献   

14.
利用废旧电子元件粉末/PVC制备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子废弃物中非金属材料/聚氯乙烯(PVC)制备复合材料,考察了流变仪温度、转速.液压机压力、温度、废旧电子元件目数等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旧电子元件粉末添加量为70%时,目数为120目,流变仪加工温度为205 ℃,转速为45 r/min,液压机液压温度为185 ℃,压力为15 MPa时,制得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海底电缆敷设工程检验工作的图纸资料审查、施工检验及完工试验三个阶段中应采取的安全对策,以提高海缆施工质量,加强质量管理,确保电缆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故障实例中电缆中间头故障作了认真的解剖,对施工工艺导致中间头投入使用后发生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并在文中针对电缆中间头应注意的重点事项和制作工艺做出归纳和总结,希望对今后的相关工程施工节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针对某型船海水管路杂散电流腐蚀穿孔问题,研究海水管路直流杂散电流密度与直流电气设备机壳绝缘电阻关系,评估海水管路直流杂散电流腐蚀风险,提出直流电气设备机壳绝缘电阻要求,为船舶海水管路杂散电流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根据欧姆定律和腐蚀电化学原理,建立船体与海水管路直流杂散电流腐蚀仿真方法,模拟海水管路直管、弯管以及某船海水管路系统结构,以B10铜镍合金极化曲线为边界条件,开展管壁直流杂散电流密度仿真研究,并根据法拉第定律计算直流杂散电流腐蚀速率.结果 直流电气设备接地产生的直流杂散电流大部分流入船体,仅有少部分流入海水管路,正常情况下,机壳绝缘电阻大于1 M?,直流电气设备接地不会导致海水管路发生杂散电流腐蚀.结论 为避免直流电气设备接地造成海水管路杂散电流腐蚀,DC380 V和DC220 V电气设备机壳绝缘电阻应分别不小于211?和123?.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聚氯乙烯生产工艺的分析,说明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氯乙烯单体的产生部位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治理措施情况,最终提出高效、可行、且易操作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火场条件下常用电缆的产烟特征及烟气毒性,采用NBS烟密度试验箱和傅里叶红外分析仪联用装置开展了模拟火场条件下常用电缆的热解燃烧试验研究,对不同外加热辐射强度作用下不同类型和规格电缆的质量损失速率、烟气比光密度、烟气产物及烟气毒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外加热辐射强度作用下,电缆燃烧的产烟量明显增大,其质量损失速率随外加热辐射强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火场条件下,ZR-YJV电缆具有更大的火灾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其具有较大的烟气比光密度和较高的CO、CO2气体生成速率等方面;规格较小的电缆产烟速率更快,但差异性不显著;电缆燃烧还会产生SO2、NO2等强烈刺激性气体,其浓度均小于CO、CO2气体,但仍然超过其职业接触限值,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20.
绝缘管母易因绝缘击穿引发停电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针对10 kV绝缘管母故障特点,制作了6类绝缘管母典型绝缘缺陷故障模型,采用振荡波技术开展绝缘管母局部放电检测。结果表明:正常绝缘管母的起始放电电压远高于有缺陷的绝缘管母,正常绝缘管母在1.7 U0即14.79 kV时开始出现局部放电信号,而有缺陷的绝缘管母起始放电电压皆小于等于1.3 U0即11.3 kV;得到使用振荡波法识别绝缘管母缺陷的方法,对1.5 U0即13.05 kV电压下的局部放电量进行分析,当局部放电量超过200 pC时,可以认为绝缘管母存在绝缘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