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绿色信息     
《环境》2002,(12)
国家环保总局及有关部委10月24日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垃圾填埋气体收集利用国家行动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城市垃圾填埋气体资源估算;发达国家城市垃圾填埋处理技术与管理经验;我国3个示范城市垃圾处理管理体制、政策、技术、融资等情况介绍,以及促进我国城市垃圾管理体制市场化、垃圾处理资源化的建议等。据悉,“九五”期间我国年垃圾生产量为1.40亿吨,处理率为63%,但是真正做到无害化处理的不到10%,我国大中城市近千座垃圾填埋场中,有约90%仍然是简易的堆放,给环境带来巨大危害。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合理处置垃圾,是实现城市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国国情,提出采取适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措施:即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选择从源头分类收集、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堆肥、焚烧和卫生填埋等技术,实行分类处理处置;建设垃圾产业化结构和加强垃圾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合理处置垃圾,是实现城市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国国情,提出采取适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措施:即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选择从源头分类收集、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堆肥、焚烧和卫生填埋等技术,实行分类处理处置;建设垃圾产业化结构和加强垃圾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垃圾的量越来越大,生活垃圾具备较大的开发潜质、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有效加以利用产生的价值十分可观,若处理不当则通过不同途径危害人体健康.为达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目标,中国垃圾的处理能力和水平必须提高,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就变的得十分重要.针对生活垃圾处理的填埋法、焚烧法和堆肥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充分比较,不仅仅要关注垃圾处理技术,还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诸如垃圾成分、垃圾分类程度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确定相关技术,生活垃圾有望进行合理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正> 垃圾是伴随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副产物。垃圾成份随不同的生活水平、生活习惯等因素而变化。垃圾处理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各有其利弊,究竟采用何种方法适宜,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垃圾成份则是一重要的影响因素。下面就从我国城市垃圾的组成特点来探讨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一、国内外部分城市垃圾成份比较垃圾成份与每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由于生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增加了城市人口的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的垃圾,这给城市垃圾处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在处理城市固体垃圾时,有焚烧法、堆肥法以及土地填埋法等等方法可供选择,在这些处理方法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大的当属土地填埋法,然而就目前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来看,土地填埋法仍将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城市固体垃圾处理的方式选择。文章先就垃圾填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而论述了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7.
生活垃圾处理的碳排放和减排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质量平衡模型,在核算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碳排放的基础上,通过低碳化程度评价方法,建立了面向不同层次需求的生活垃圾低碳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餐厨垃圾产沼利用、生活垃圾填埋气收集利用和焚烧发电的低碳化程度最高,分别为93.7%、75.3%和71.0%.在不具备上述处理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准好氧填埋,或在填埋之前进行好氧稳定预处理实现碳减排,其低碳化程度分别为61.8%和56.7%.根据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理情况,估算我国每年生活垃圾处理过程将形成甲烷排放超过600万t,总碳排放约1.5亿t;而通过实施低碳化处理策略,2015年甲烷排放可减少至约500万t,总碳排放减少至1.3亿t.  相似文献   

8.
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处理是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而垃圾填埋产生的渗滤液是污染环境的重要隐患。对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来源及水量的影响因素、主要特点进行了综述,并就如何控制处理和管理好垃圾渗滤液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主要温室气体及VOCs排放的变化特征,基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浙江省市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推荐的方法,估算了2005-2016年杭州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温室气体及VOCs排放量.结果表明:2005-2016年杭州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占绝对主导地位,VOCs排放只占极少一部分.杭州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温室气体和VOCs排放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与2005年相比,2016年杭州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了68.8%,VOCs排放量增长了134.0%.从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来看,杭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远高于焚烧处理方式,但填埋处理的VOCs排放量却低于焚烧处理方式(2007年和2008年除外).杭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和焚烧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分别为0.72~0.86、0.18~0.23.从排放贡献和排放强度来看,采用填埋处理方式有利于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中VOCs的排放,而采用焚烧处理方式更有利于温室气体的减排.随着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的上升,无论是温室气体还是VOCs,杭州市人均垃圾处理排放量总体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研究显示,深入垃圾分类回收、控制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优化垃圾焚烧处理方式,可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温室气体和VOCs的协同减排.   相似文献   

10.
世界范围综合处理垃圾的主要渠道:焚烧垃圾发电、垃圾制取固体燃料和沼气、垃圾提炼油和酒精,垃圾制造肥料。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处理技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建无害化处理工程。我国垃圾处理方法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上海生活垃圾的特点和处理处置现状,对处理处置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分类收集要实行日常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有待提高,焚烧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要加强对渗滤液的处置,并且末端处置技术中填埋处置比例过高。同时提出了生活垃圾处置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要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处理目标。要求巩固和完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谨慎发展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充分重视生活垃圾生化处理技术,多元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及资源化方案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中国厨余垃圾的产量及特征,分析了厨余垃圾粉碎直排、填埋、焚烧、饲料、昆虫养殖、堆肥、转换能源和高值化利用处理技术的现状及优缺点,表明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饲料化应是未来值得提倡的资源化技术之一.此外,对比了厌氧消化和好氧堆肥两大主流资源化模式的特点,厌氧消化和好氧堆肥分别适用于集中大规模处理和分...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66,自引:2,他引:64  
王伟  袁光钰 《环境科学》1997,18(2):87-90
本文在对固体废物的污染状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有技术水平以及社会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了区域性集中处理处置技术体系的观点及应考虑优先发展的处理处置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正在由卫生填埋向垃圾焚烧转变. 基于中国城市垃圾焚烧处置需求特征分析,建立了技术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技术的可靠性、经济性和适用性三方面,对国内外现有4种主要城市垃圾焚烧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流化床技术和层燃技术在技术成熟度、技术能力和二NFDA1英污染控制等方面相对可靠,适用于我国多数大城市的垃圾焚烧处置. 国产流化床焚烧技术更加适应当前国内垃圾分类水平较差的大部分城市;层状焚烧技术则比较适用于城市垃圾管理水平高、垃圾分类较好、热值较高、垃圾处置集中度高和规模较大的城市;旋转焚烧和热解焚烧技术则较适用于垃圾成分复杂、尺寸不均匀的小城镇、工业园区垃圾处置或医疗废物处置,但二者均需加强二NFDA1英排放控制.   相似文献   

15.
根据目前上海的经济实力的地质条件,对有害废物的最终处置管理应以管理型填埋为主。作为管型填埋处置的基本前提,有害废物需经无害化、稳定化管理。本文以锌污泥和铬渣进行固化预处理的探索性试验结果,害废物固化技术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有关管理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垃圾填埋气的产生及目前国内填埋气的减排与收集利用技术现状,分析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在我国运用的前景;探索实施CDM项目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利用垃圾填埋气发电的方案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根据武汉市金口、郭茨口两个垃圾处理场情况 ,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其危害 ,阐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艺 ,提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 ,而且奠定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培育废物再利用产业的意义和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固体废物包括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和消费以后所产生的,它们不但污染了环境,而且由于其中的绝大多数未能得到再次利用而成为阻断了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废物.本文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3种生产理论) 进行了分析,指出废物的再利用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将其作为一个新的产业门类( 第四产业) 的见解,并对培育该产业的具体做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环境效益分析: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婷婷  张劼  胡鸣明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0):3853-3867
为了向政府提供可以提升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环境效益的有利政策,以促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系统角度,应用系统动力学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环境效益进行建模和模拟仿真.通过对环境效益模型进行情景分析,得出当非法排放单位罚款在50~60元/t,单位填埋收费取30元/t左右,建筑废弃物到资源化处置中心距离在15~25km左右,资源化的单位补贴额为25元/t左右时,可以使环境效益处于较优状态.同时政府应提高建筑废弃物相关法律的完善程度、培养相关人员的现场回收意识、促进相关科研研发,以期促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0.
针对TFT-LCD生产中存在的环保问题,主要分析了无机废气产生的原因及其毒害性,分析了主要生产工艺中有毒有害废气的种类,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其治理工艺的有效性,并指出国家在面对TFT-LCD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应加强标准建设和污染物迭标排放管理,以突破这一瓶颈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