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介绍了应用挪威DNV船级社SESAM软件进行海上平台导管架结构的评估方法和程序,并得出评估结论.  相似文献   

2.
针对小样本高截尾试验信息贮存可靠性评估问题,提出了基于概率物理模型的贮存可靠性评估方法.通过对概率物理模型与传统指数模型的贮存可靠性评估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利用2种评估方法进行模型参数拟合、无失效数据可靠性评估和系统可靠性评估,发现无论是从拟合精度,还是小样本数据评估方面,概率物理模型评估方法都更符合工程实际.该模型...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我军弹药公路运输安全评估的研究现状和特点规律,分析提出了现有研究成果在理论和技术层面的不足,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基于军地两类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检索法、对比法和归纳法对我军弹药公路运输安全评估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弹药公路运输安全评估研究的热点方向,阐述了安全评估方法与安全评估技术2个方面研究的不足.我...  相似文献   

4.
工业设施排放的烟气对民航具有潜在影响,开展烟气对民航影响方面的研究,对维护机场净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烟气对民航安全评估的相关研究现状,归纳了烟气自身及其排放源的特点.确定烟气主要影响机场附近航行安全,同时烟气排放源可视为一般障碍物,并从烟气流和烟气成分角度分析烟气自身对航行安全的影响.最后对实测、软件仿真、风洞试验等现有评估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归纳了烟气评估技术现实情况,并展望了评估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很多,其中应用较多的是直接货币评估方法,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和相关社会、技术背景的制约,导致这类方法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不高,不符合公众预期.因此本文分析了相对价值评估方法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选取农业收益为对比指标,结合支付意愿的问卷调查,运用该方法对黑龙江七星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价研究,详细分析了相对价值评估方法的实践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6.
环境损害评估:国际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随着全社会对资源环境稀缺性和环境价值认同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从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健全了环境损害评估制度.环境损害评估的实践活动在科学研究层面对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应用层面不断推动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方法、工作机制、程序导则的形成和完善.在比较分析美国、欧盟、日本等环境损害评估国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环境损害评估相关概念、内涵与范畴,系统梳理了各国相关法律法规、工作机制、技术导则、评估方法、资金来源以及沟通协调等制度内容.当前我国环境损害评估理论和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结合我国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环境损害评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损害评估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6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报告》(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2016 Report),对180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绩效表现进行了评估.本研究对2016年EPI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进行了说明;分析了2016年全球EPI评估总况,我国各项指标的表现以及排名依然靠后的主要原因.从2016年EPI评估结果分析可以发现,环境绩效评估的数据质量控制非常关键,环境绩效表现与政府管理能力紧密关联,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是EPI的关键所在.研究提出要积极借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评估经验加快推进建立中国的环境绩效评估框架,鼓励开展第三方评估,开展绩效评估试点、加快中国多层次、多类型的环境绩效评估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以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化肥厂尿素气提塔管束为例,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技术,将设备剩余寿命评估技术引入到管板类高压设备剩余寿命的评估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板类高压设备剩余寿命评估体系与流程,给出了尿素气提塔管束剩余寿命的简化计算评估方法和有限元的精细计算评估方法,并根据剩余寿命评估实例对评估体系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9.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意义.环境规划能否切实发挥重要功能,与其规划实施评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环境规划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系统有效地分析和评估环境规划实施效果和问题.通过分析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层次分析法、逻辑框架法等评估方法,并实证分析环境规划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对比分析发现,逻辑框架法可有效地分析环境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从总体上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可为环境规划的实施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某型发动机滑油供油导管裂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确定某发动机滑油供油导管裂纹性质及其产生原因。方法通过痕迹检查、断口观察、X射线能谱分析等试验方法,对滑油供油导管裂纹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滑油供油导管的裂纹性质为疲劳裂纹,疲劳起始于波纹管第1波谷的外表面。结论波纹管存在装配张应力是导致滑油供油导管产生疲劳裂纹的原因;装配张应力是由于弯管焊接段与波纹管在焊接时不同轴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埕岛油田海上固定导管架式平台的振动安全检测方法,重点对振动隐患治理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南海某采油平台导管架用牺牲阳极技术规范书对阳极性能的要求,选取并制备了9种成分的阳极进行了电化学性能试验,筛选出了成分和电化学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的成分配方。并对筛选出的样品进行进一步的宏观和微观腐蚀形貌分析,对蚀坑处进行了能谱分析,讨论了相关合金元素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南海某200 m深水导管架平台为原型,研究外加电流单座辅助阳极在静态和动态海水条件下的导管架阴极保护电位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一定比例缩小的导管架模型,对其施加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研究不同条件下的阴极保护电位分布,以及电位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 辅助阳极距离导管架模型越远,模型整体的阴极保护越均匀,反之,则越不均匀。导管架距离辅助阳极最近的区域,阴极保护电流密度最大,易出现过保护风险,而平台内部屏蔽严重区域和距离辅助阳极较远的水面附近导管架结构,阴极保护电位负移程度最小,易出现欠保护风险,这2个典型区域应当是阴极保护监测的重点位置。在相同保护电流密度和保护距离下,从静态到动态转换时,整座导管架表面的电位均呈现上升趋势,电位差值更大,分布更不均匀。随着阴极保护时间的延长,代表沉积层形成质量和覆盖程度的表观电阻率Rsr呈现初期快速增加、后期缓慢升高的趋势。海水流动会导致沉积层变薄,甚至脱落,使得动态海水环境中Rsr较同时期静态环境下的小。结论 在导管架模型的一侧放置一套辅助阳极,可实现整个模型的有效阴极保护。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采油井口储罐明火直接加温法安全系数较低、易发生事故、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问题进行了改进,介绍了撬装式加温预热装置的流程及设备,经试用热效率提高,未发生生产事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填补卧式新建导管架平台施工技术的空白,同时解决张紧式ICCP系统在卧式新建导管架平台的工程应用问题。方法 以张紧式ICCP系统在某卧式新建导管架的首次工程应用为背景,对张紧式ICCP复合缆-电极系统在该导管架上的陆上安装、导管架运输、海上安装等环节开展方案研究,设计出适用于卧式新建导管架张紧式ICCP系统的安装方案。结果 为了保证卧式建造导管架张紧式ICCP系统的可靠安装,设计采用滑索牵引方法,并对复合缆-电极系统海上安装期的自存工况进行校核,可保障张紧式ICCP复合缆-电极系统的安全和顺利安装。结论 该套张紧式ICCP安装方案不仅实现了张紧式ICCP在卧式新建导管架的首次工程应用,也为后续新建导管架张紧式ICCP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真空不锈钢保温容器的内胆身及外壳采用旋压工艺成形,可节省原材料,减少加工工序及模具投资.本文对真空双层不锈钢保温容器的制作方案、内胆身及外壳的旋压毛坯形式、旋压成形工艺和旋压过程工艺参数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提出了避免保温容器产生旋压缺陷的措施及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针对不同设计使用年限的导管架平台,通过对比新型阳极和常规阳极用量来评价新型阳极的优势和不足。方法 针对设计寿命15年和30年的导管架平台,计算满足不同阶段保护电流需求的新型阳极和常规阳极的需求量。结果 当导管架平台设计年限较短,比如15年,牺牲阳极用量由初期保护电流需求量决定,新型阳极的使用可以达到节约阳极用量的目的。当设计年限较长,比如30年,牺牲阳极用量则由维持电流需求量决定,采用新型阳极并不能节约阳极用量。结论 并非所有设计年限的导管架平台使用新型阳极都能达到节约用量的目的,具体要根据实际计算结果而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海洋石油平台腐蚀现状,确保导管架处于阴极保护状态。方法对近3年导管架阴极保护监测系统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讨论,根据不同位置的电位电流传感器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各个观测点位的腐蚀状态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数据研究表明,该系统电位电流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翔实可靠,所收集到的导管架节点电极电位均在保护范围内。就现阶段而言,导管架牺牲阳极输出电流基本趋于稳定。结论该平台阴极保护监测设备运行良好,所测点位均处于阴极保护状态,且基本达到完全极化,对该海域新建平台防腐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海拔高度(大气压力)、环境温度、冷却液温度以及冷却风量等对车辆冷却系统高原散热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模拟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 海拔升高1000 m,发动机水套散热量平均增加约5.3%;冷却液温度升高10℃,发动机水套散热量平均降低约14.5%;海拔升高1000 m,若保持发动机热平衡状态不变(出口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