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持续衰退,公海渔业资源的经济价值和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并逐渐成为各海洋大国竞相争夺的对象。运用FAO渔业数据和GFW渔船监测数据,选取太平洋西北渔区和太平洋中西渔区的公海海域(61区、71区)为研究案例,并尝试运用三维空间概念模型,从自然价值、需求程度和可获得性三个维度评估和比较两渔区公海渔业资源对中国的潜在战略价值。结果表明:(1)两渔区渔获量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71区的渔获量高于61区,但中国的渔获量占比却在持续下降,中国在公海的渔业捕捞强度有待提升。(2)中国在61区和71区的渔业资源战略价值分别处于中值区和低值区,且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公海渔业资源对中国的战略价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自然价值和需求程度变化幅度较小,可获得性变化与战略价值趋同。(3)两渔区自然价值均值均处于中值区,需求程度均值均处于低值区,可获得性分别处于中值区(61区)、较低值区(71区),可见公海渔业资源对中国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但中国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高。三个维度整体上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耦合协调的稳定性较差。(4)影响战略价值的因素主要是海洋地缘环境、全球地缘经济发展、渔业资源结构和海洋发...  相似文献   

2.
大庆石化空气污染区树木叶片内SOD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石化空气污染区树木片内SOD活性较对照区有明显的变化.变化幅度大的抗污染能力强,变化幅度小的抗污染能力弱。供试的6种树木中.云杉、旱垂柳、中东杨、白榆的SOD活性污染区高于对照区;丁香和白蜡槭的SOD活性污染区低于对照区。SOD活性的变化幅度和树木抗污染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云杉、旱垂柳、中东杨、白榆、丁香、白蜡槭。  相似文献   

3.
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对辽阳冬季SO2监测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绘制SO2污染浓度时空分布图,从中寻找SO2超标区域,结果发现,2001年冬季的交通区与清洁区和2002年冬季的清洁区与居民区出现了SO2严重污染。在此基础上,利用当地气象资料,同步分析SO2浓度变化与气象因子变化关系,从而得出SO2严重污染的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4.
pH对镉在土水系统中的迁移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80,自引:4,他引:80  
研究了4种红壤和水体系中PH对镉的迁移影响,结果表明:镉在土水体系中的迁移是一快反就过程,4种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随土水系统中PH的变化,可分为3个区域,即低吸附量区、中等吸附区,以及强吸附和沉淀区。  相似文献   

5.
对全市不同功能区大气中COx进行了全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各功能区浓度水平为交通区>工业区>居民区>清洁区,季节变化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6.
油码头和油罐区的污水具有间歇排放、排水量变化在和含油浓度高等特点,作者根据设计经验提出了进行这类污水处理场的设计所采取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简单介绍了几个码头和油罐区污水处理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随着抗静电材料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在使用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受到普遍重视。通过对抗静电薄膜、塑料、橡胶及缓冲材料在亚热带湿润区半乡村气候、北热带湿润区海洋气候和寒带亚湿润区乡村气候下的环境试验,分别从电性能、力学性能两方面对各种材料的环境适应性进行了试验评价,并对性能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使用注意事项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区大气污染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昆明市大气污染变化分析基础上,结合昆明市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了大气污染特征及其产生原因,揭示了其大气污染变化规律及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昆明市区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元江干热河谷环境变迁与适应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江是我国著名的干热区,当前的独特生态环境是由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共同影响而形成的。经过区域发展的纵向分析比较,不同时期的环境变化与适应对策都具有特异性,正确的社会行为适应、生产与技术适应是区域特色产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泉州市区十年环境空气质量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璋琪 《福建环境》2001,18(2):27-28
就泉州市区10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SO2变化不大,NOX、TSP和降尘呈上升趋势,环境空气质量属轻污染水平 ,尘尖是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辽宁大伙房水库上游地区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LS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采用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选取斑块大小,分维数,景观破碎度和景观优势度,均匀性,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大伙房上游地区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区内景观空间格局基本构型以森林为主的景观结构,景观生态体系功能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的地理环境中,不同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往往具有特定的时/空变化特征,适合于采用案例匹配方法进行求解。但目前常用的案例推理多以静态推理为主,缺乏对动态变化过程的推理。论文利用案例的空间可重用性,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的案例推理方法,通过分层随机采样挑选案例点,建立了试验区同步观测案例库,并对2005~2006年试验区15景Radarsat图像进行了时间序列影像分割,利用案例点的时间序列特征值对分割后的图斑进行时间序列相似性测度,生成时间序列案例匹配矩阵,并进一步得到变化图斑的土地利用转化类型和变化时间。最后,结合野外实测资料,对案例匹配结果进行了误差评价,在所有地类变化检测结果中,菜地由于种植类型多样,物候差异大,变化检测误差最大,其次是平整土地;鱼塘(11.3%~13.2%)和果园(10.7%~16.9%)变化检测误差最小。和基于规则的变化检测方法相比,案例推理方法精度略高。  相似文献   

13.
在RS与GIS支持下,从TM卫星影像提取出珠江三角洲近期城镇建筑覆盖变化专题信息,利用土壤资源农业适宜性评价专题图对比城镇建筑扩展对土壤资源利用的影响,设计了土壤资源占用商指标(SU),以此刻划土壤资源受城镇建筑扩展影响的强度。结果表明:土壤资源质量越高,受城镇发展的影响越深刻。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过渡带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生态系统过渡带作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敏感区域,其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分析逐渐成为土地利用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GIS的时空分析方法,在对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的判别标准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系统过渡带的时空分析模型。在建立土地覆盖正向和逆向转换规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覆盖正向和逆向转换指数模型。并以黄土高原为案例区,在定量识别生态系统过渡带类型及其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定量评价了各种生态系统过渡带类型土地覆盖的转换情况。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共有14种生态系统过渡带类型,其总面积占整个黄土高原的25.21%。在1985-2005年期间,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过渡带内的耕地面积平均每10 a减少0.93%,而湿地和水体、林地、草地的面积则平均每10 a分别增加3.47%、0.24%、0.06%。整个过渡带区域土地覆盖的转换率从28.53%降低到21.91%,且其正向转换和逆向转换面积总体上均呈减少的趋势。另外,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过渡带区域和非过渡带区域的土地覆盖转换率对比分析显示,过渡带区域土地覆盖的转换率高于非过渡带区域。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因子分析,对我国北方沙漠化地区县市级行政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综合评价。基于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对含有结构性映射综合得分值的评价单元进行了归并,从而实现了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数值分区。利用典型区土地资源遥感调查和评价结果,以及新近权威性的县市级土地利用详查结果,探讨了相应土地利用结构区内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水质监测中的快速传感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感器的发展是水质监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以水质调查对监测技术的需求和相应传感器的发展趋势的分析为出发点,重点介绍了光纤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指出了快速传感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之怀 《环境科学》1993,14(4):28-33
本文就我路环境遥感的发展轨迹和特点,取得的成就做了系统的总结。我国的环境遥感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13年来,在城市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调查、环境动态变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与应用,取得了丰硕成果。预计90年代以后,人类将面临环境与经济发展、全球环境变化的重大挑战,环境问题将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环境对遥感技术的需求将会增加,遥感在环境保护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随机模拟法,结合GIS技术,对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进行评估,并探讨不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宁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的概率较小,氮素1980年和2000年的输出风险平均值为24.5%和24.4%,磷素1980年和2000年的输出风险...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海上溢油遥感监测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加拿大环境技术中心做的一个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在溢油应急处理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发达国家海上溢油遥感监测现状。  相似文献   

20.
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新疆于田县为研究区,从导致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驱动因素--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为出发点,以遥感技术为依托,对3个时相的陆地卫星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进行了处理,利用得到的土地覆盖差值图像,定量分析评价了该区域1979-2001年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主要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造成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绿洲人口数量的剧增以及过渡樵采等,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利用导致绿洲荒漠化和交错带地下水位下降.绿洲-荒漠交错带普遍存在植被覆盖度大面积下降现象,原先连续的过渡带已有转化成生态裂谷的趋势,绿洲的屏障作用进一步降低.在绿洲外围风沙前沿地带,地表裸露、松散,在起沙风的作用下,流沙侵入农田,进一步恶化了本已很贫瘠而又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因此,现阶段绿洲外围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整体处于不稳定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