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日本酸雨危害简况当前,酸雨已成为北美和北欧各国重大的环境问题。但在日本,酸雨问题并不严重。据日刊《科学朝日》,1982年第12期报道,目前在日本除了梅雨季节,很少有酸雨问题。另外,日本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有许多酸性湖,有的湖泊的pH值为0.9,1.4,2.6,3.1,4.3。但是除了火山造成酸性湖以外,没有发现酸雨引起湖泊酸化的现象。日本最早出现酸雨是在六十年代初期。当四日市在发生闻名世界的“四日市气喘病”时,曾下过pH为2的强酸性酸雨,使许多人发生哮喘。  相似文献   

2.
中国酸雨的生态影响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我国是继欧洲、北美之后 ,在世界上出现的第三大酸雨区。长江以南各省是我国酸雨的主要分布区。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日益严重。本文阐述了酸雨对农作物、森林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模拟酸雨对蕃茄生长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酸雨是当今世界上面临的重要环境污染问题之一,酸雨对森林、农作物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我国,酸雨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南,尤以四川、贵州为严重。局部地区酸雨发生频率较高,小于pH4的酸雨时有出现,对森林及农作物已产生一定的危害。笔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酸雨的形成和危害;监测了近3a来五华区降水pH值。结果:2004年共出现酸雨5次,占全年降水次数6.3%;2005年无酸雨;2006年共出现酸雨1次,占全年降水次数1.6%。提出了酸雨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酸雨的PH是在皮肤和胃肠系统允许范围内的,对人体不产生直接危害,而是以间接的方法,将河水中有毒金属如汞、铅、镉、铝或铜通过三条途径引入食物链危害人体:(1)酸雨使湖水或河水中的有毒金属化合物如甲基汞等沉淀下来,留在饮水中或被鱼吸收。人通过吃鱼受害。(2)在中和能力弱的土壤中,正常固定在土壤中的金属被酸雨洗涤,流入湖或河中,或渗入含水层,污染饮水水源。(3)酸性强的饮用水侵蚀容器和管道的金属部分,增加饮水中的金属含量,危及人  相似文献   

6.
酸雨胁迫条件下森林生态效益评估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酸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危害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在贵州省龙里建立生态水文实验站,自2005年起开展酸雨监测,对森林植被冠层遭受酸雨直接伤害及其对酸雨的缓冲作用进行模拟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酸雨的直接危害有限;为此,依据生态水文过程理论,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了土壤酸化、土壤酸化-植被生产力和森林生态效益评价3个空间信息模型;模拟计算了研究区酸沉降对土壤化学性质、植被生产力和森林固碳、保肥方面的生态效益的影响,构建了酸雨对森林植被的间接危害评价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 在北欧及北美东部,由于酸雨等影响导致的森林衰退及枯损大规模发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在日本大气污染加重的同时,降雨及雾也开始酸化,以致各地都报告观测到降至pH4以下非常重的酸雨及酸雾(以下均称为酸雨),故不能不担忧酸雨导致的森林衰退及枯损等损害在日本也会大规模发生。 酸雨对森林等的影响可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直接危害地面植物的生长发育;另一  相似文献   

8.
酸雨是当代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五十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对雨水的酸化非常关注,尤其是日本、美国、北欧等国,这些国家的酸雨给本地区生态系统、农业、水产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最近几年来我国已开始监测和研究酸雨,1981年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和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情报网联合召开降水污染和酸雨问题讨论会,把酸雨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国务院环办开展了对全国酸雨的普查工作,发现我国长江以南和西南地区的一些城市出现酸雨,其中以西南地区的重庆和贵州最为严重,降水的pH  相似文献   

9.
为了防止酸雨危害,今春日本派遣高级外交官来华,以中国环境中心为基地,探讨在东亚地区建立酸雨监测网。国家主席江泽民对此表示关心,中国政府支持日本的建议,有关各国将于1998年聚会,正式开始该项活动。建立酸雨监测网的国家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泰国、印尼等,共11个国家。日本将通过开发援助,提供观测器材和专门人才进修等给予合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986年—1991年玉溪市降水监测资料为依据,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及大气污染状况,对该市酸雨现状、成因、影响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1 酸雨现状及变化趋势 1986年1月—1991年12月,共收集雨水样365个,其中pH≤5.6的酸雨样31个,酸雨出现频率为8.49%。pH最低值为4.25,出现在1991年4月2日监测站点。各年酸雨pH均值在5.02—5.59之间。1986年—1991年监测结果见表1。1989年—1991年酸雨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酸雨的形成和危害;监测了近3a来五华区降水pH值。结果:2004年共出现酸雨5次,占全年降水次数6.3%;2005年无酸雨;2006年共出现酸雨1次,占全年降水次数1.6%。提出了酸雨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弄清酸雨对金属材料料危害的规律性,重庆市环保局组织了重庆大学应用化学系开展了“模拟酸雨对金属材料的危害研究”课题,一年来他们成功的将塔费尔直线外推法电化学测视技术和盐雾腐蚀法对六种常用金属材料:碳素钢、桥梁钢、镀锌件、镀铬件、工业纯钢、工业铝等在不同模拟酸雨介质中进行大量的系统的测视工作,用定量的数据反映了酸雨对金属材料的腐蚀规律性。1985年7月重庆市环保局组织有关专家对该课题进行技术鉴定,一致认为:该研究所选定的材料有代表性,应用上述两种方法研究模拟酸雨的危害是科学的、成功的,两种方法测得的数据相符,说明数据是可靠的;该研究是全国最早完成的模拟酸雨对金属材料的危害研究课题,测得六种金属材料在不同模拟酸雨介质中的腐蚀速度,定量地反映了酸雨对金属材料的危害的严重性和规律性,这对于酸雨的科学研究与防治,对于金属材料的选用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具有现实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1986年5月—1987年12月的酸雨观测资料并结合当地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酸雨出现频率以10月最高,其次是7月。年酸雨频率为22.8%。临沧县城的酸雨不仅与局地污染源有关,还与污染物的远距离输送有关。  相似文献   

14.
湖南酸雨污染特征   总被引:66,自引:7,他引:66  
根据湖南省近10多年来城市降水监测资料,了解到湖南酸雨污染严重,且污染冬季重于夏季、市区重于郊区,出现湘中地区严重污染带,其污染是局地源和外来源叠加的结果,并对湖南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5.
大连市酸雨污染特征及原因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大连市酸雨频率为36.9%,酸雨污染以硫酸型污染为主,但硝酸盐对酸雨的贡献相对较高,降水中对酸雨主要起中和作用的离子为钙离子及铵根离子。2003年-2008年来大连市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各季节变化看,最高酸雨频率主要发生在夏季,降水中(Ca2^+NH4^+)/(SO4^-2+NO3^-)呈下降趋势,从而说明虽然大连市局地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对降水酸度产生一定影响,但相比而言,空气中碱性颗粒物的减少.对大连市酸雨频率的升高影响更大;大连市酸雨污染受外来源的远距离输送影响的比例很大。  相似文献   

16.
临安本底站酸雨长期观测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正泉  马浩  毛裕定  冯涛 《环境科学》2014,35(2):481-489
利用临安本底站酸雨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该站酸雨年际变化及月变化,并对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归因,同时分析了酸雨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85~2012年期间,临安本底站的酸雨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有2次明显加重和2次明显减弱过程.近20年酸雨的月变化表现为以7月为中心月份,降水酸度及强酸雨发生频率向两侧月份增加,弱酸雨发生频率向两侧月份减小.酸雨发生受降水强度、风速、风向影响,小雨时强酸雨发生频率高、弱酸雨发生频率低,而暴雨时弱酸雨发生频率高、强酸雨发生频率低;随风速等级升高,酸雨发生频率及强酸雨所占比重逐渐降低,降水pH值逐渐升高;弱酸雨发生日主导风向多集中于S-W扇区,而强酸雨发生日主导风向更倾向于N-E扇区.临安本底站酸雨的月变化主要归因于降水量变化以及各月SSE-WSW和NWN-ENE风向扇区来风的增多和减少,酸雨的年际变化可归因于江浙沪能源消耗量增加及重大环保措施实行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2002年酸雨污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贵州省的酸雨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全省的酸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于2002 年3月至2003年2月在贵州省全省范围内进行年度降水pH值和离子组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全省降水pH年均值为5.38,个别城市降水pH年均值为4.31,酸雨污染比较严重;酸雨污染季节性明显,冬季酸雨出现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酸雨的地域分布表现为以黔中为十字圆心,四个顶点遵义、都匀、安顺、凯里酸雨率高,而城市中心区酸雨污染较城郊严重;全省的酸雨污染主要是煤烟型污染。  相似文献   

18.
一、酸雨危害席卷欧洲据一九八五年日本《公害与对策》杂志第九期报道:由于全球大气污染的加剧,酸雨对森林、水系和建筑物的损害正在加速发展,日趋严重,特别是在欧洲和北美洲.欧洲受害最严重的是西德,其次是挪威、瑞典等国.西德森林受酸雨危害的面积已达全国森林面积的34%,远远高于前几年调查的9%的数字.在西德巴登-符腾堡州的调查表明,针叶树受害面积为499,194公顷,受  相似文献   

19.
厦门市酸雨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厦门市是我国酸雨控制区之一。文章利用1992~2005年厦门市的探空、降水量和酸雨资料来分析厦门市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等级的降水对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率有明显影响,相对于夏、秋二季,冬、春二季的降水酸度更酸,酸雨出现率更高。(2)K指数、850~700hPa层的冷暖平流对酸雨污染没有明显影响。(3)酸雨出现率随着1500m高空风速的增大而增多,风向变化对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机率的影响不大。(4)逆温对酸雨污染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植物对SO2污染的反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SO_2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于煤、石油燃烧和含硫矿石的冶炼等。随着世界对能源和自然资源需:求的增加,SO_2污染日趋严重,SO_2的气相和液相两种形式都会对环境产生有害的影响。气相SO_2明显地危害植物、动物、人体和建筑材料等,SO_2和大气水蒸气相互作用形成液相SO_2,最终以酸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