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第一次“降水污染和酸雨问题讨论会”于1981年12月23—26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是由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和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情报网联合召开的。国务院环办、科学院环委会,以及25个环保、气象、地质等单位共4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正> 一、我国酸雨特征近年来,世界上降落酸雨的地方越来越多,雨水的酸度也越来越强、酸雨被认为是当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一九八二年,我国在酸雨普查中,发现酸雨出现频率为50%以上的市有14个之多,除吉林,甘肃和宁夏外,其他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均出现酸雨。我国酸雨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并由北向南逐渐加重,以西南地区最为严重。降水平均PH值小于5.6的城市几乎全部集中在长江以南。由此可知,我国的酸雨分布呈明显  相似文献   

3.
受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的委托,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所与重庆市环境保护局负责筹备的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第二次降水污染与酸雨问题讨论会,于5月12日至17日在四川省重庆市召开。来自全国各有关部门、院校的环保科技与情报工  相似文献   

4.
我国气象系统进行酸雨监测、研究,已有10余年。1981年3月后,在22个城市建立了酸雨观测站;1989年又新建了部分酸雨站;1992年将全面完成气象系统的全国酸雨站网的布点,将有81个监测站投入运行。 1990年正式投入观测的22个酸雨站的监测结果见36页列表所示。由本系统1990年得到的酸雨观测结果可知,与1981~1983年我国降水pH值的分布相比较,近10年间,我国各地区的降水酸度普遍增高;以往以长江为界的酸性降水分布的特征,有所变化。115°E以东的沿海地区,降水酸度增高明显,年均pH值都小于5.6,形成了酸雨集中区。华南、西南地区降水酸度继续增高,pH已接近4.0的下限值。pH值≤5.6的降水频次超过50%的地区,集中在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和广西、云南、贵州、四川  相似文献   

5.
酸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环境污染现象。目前,在全世界已广泛为人们所重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不少地区都出现了酸性降水(pH≤5.5)。据现有资料统计、我国西南地区酸雨最为严重、部分城市已出现了pH3—4的降雨过程,这已和国外有关资料报导的酸雨不相上下。酸雨的危害,在我省一些地区表现十分突出,1982年5—6月、重庆市连降几场pH值3.6—4.3间的酸雨,造成数万亩水稻受害,直接损失稻谷百万斤以上。  相似文献   

6.
全国第二次降水污染及酸雨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5月12日至17日在本市召开。这次会议受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委托,由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和重庆市环境保护局联合筹备召开的。来自全国各省市有关的科研所、环境监测站、高等院校等85个单位的教授、专家、工程师、讲师、农艺师、医师等科技人员和建设部、林业部、冶金部、气象部门的代表共136人参加会议,收到学术论文和技术资料57篇,其中有20篇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交流。这些研究包括了酸雨的采样布点、监测分析、数据处理、酸雨的影响、危害和形成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国酸雨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酸雨和环境酸化,在中国也受到广泛的关注。中国的酸雨监测始于七十年代末。1981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酸雨科学讨论会。这次会议对中国的酸雨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82年,国家环境保护局组织了全国酸雨普查和西南地区酸雨研究,开始了对酸雨的形成、影响和对策的综合性研究。1985年取得了第一批成果,初步阐述了中国酸雨形成和影响的现状和特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1986~1990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国家把酸雨研究列为重点研究课题,组织许多科研单位,在酸雨严重和对酸化敏感的西南和华南地区,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以期弄清中国酸雨的形成、危害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合中国实际的控制对策,保证经济建设健康和顺利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酸雨是环境污染的产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宣城市属于国家酸雨控制区,酸雨发生频率较高。早在80年代初就开始对酸雨进行监测,本文通过对2003——2012年宣城市城区各次降水的酸雨资料进行分析,试图找出酸雨变化趋势的原因,为酸雨防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由酸雨带来的环境污染,已日趋成为全球性公害之一。酸雨的生态影响是一缓慢发展过程,开始往往不易觉察,随着水体缓冲能力的下降,水质酸化,鱼类生物灭迹。近年来,环境保护部门对大气降水的监测表明,酸雨在我国一些城市比较严重。酸雨对我国水生态系究竟有无影响,有何种程度的影响,是人们迫切关心的问题。为此,对酸雨较严重的四川盆地水体进行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10.
西南地区酸雨形成大气化学过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沈济  汪安璞 《环境科学》1991,12(4):24-28,9
通过野外观测、实验室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西南地区酸雨形成大气化学过程.新认识如下:①人为排放引起的酸雨及空气污染,目前尚未明显波及到西藏高原;②在重污染区SO_2污染严重,不管降水云是否酸性或污染,降水总是酸性、受污染的,云下洗脱痕量气体及颗粒物起重要作用,氧化剂是降水酸化的控制剂;③在典型农村地区,降水化学组成依赖于降水云的化学组成,即依赖于云化学,酸化过程中SO_2是控制剂;④该地区主要氧化剂是H_2O_2,高度越高,云水中H_2O_2含量越高;⑤该地区是硫酸型酸雨,硝酸含量有上升趋势,在考虑降水酸度时有机酸贡献不可忽视;⑥降水中很多元素来自颗粒物,颗粒物缓冲参数化并耦合到云下洗脱模型中,大大缩小了观测与数值模拟的降水酸度之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所长刘静宜研究员、赵殿五副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雷孝思等从事酸雨研究工作的六位专家,于今年五月十七日应重庆市环保局和环境科学学会的邀请,在我市举行酸雨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专家们介绍了我国西南地区酸雨形成的机理及其危害,分析了大气污染与形成酸雨的关系,酸雨在大气中的运动规律及其研究方法,燃煤结构对酸雨形成的影响,并着重介绍了重庆地区酸雨严重的情况,国外瑞典酸雨发展情况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污染简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的降水常规监测数据资料为依据,简要分析了该地区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年度变化情况,并对酸雨的危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酸雨污染依然严重,降水酸度与二氧化硫污染等因素有关,酸雨类型以硫酸型为主。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酸雨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叙述了广州小珠江三角洲范围历年来酸雨分布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分析表明,春季降水酸性最强,认为是局地源污染与外地源输送叠加的结果。酸性降水中起主要作用的阴离子是SO_4~(2-)和NO_3~-。尤以前者更为主要,NO_3~-的作用显著大于西南地区和上海地区;是美国的0.5倍。SO_4~(2-)/NO_3~-值低于西南地区2倍以上。广州市大气中H_2O_2及O_3浓度较高,光化学反应活跃。春季冷空气南下形成静止锋,有利于酸雨的形成。广州的酸雨已进入世界最强范围,与西欧、北美接近。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近年来由于大气沉降物中污染物的增加和发展,严重影响到植物、土壤、河流、湖泊以及人体健康等很多方面。降水是清除大气污染物的一个主要途径,从降水酸度与化学组分的分析可以推断大气污染的情况。在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中,酸雨造成的危害已相当严重。西北欧各国以及美国东北部广大地区雨水pH值最低达3以下。这个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及科学家们的关心和重视。我国大城市的大气污染也很严重,据报导重庆地区已出现了酸雨现象,最低pH值为4.04。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和重庆市环保局筹办的"第二次降水污染和酸雨问题讨论会"于1983年5月12日~17日在重庆市召开.会议收到论文和资料60篇,内容涉及不同地区酸雨的时空分布、降水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形成和环境影响,降水污染的监测分析方法以及国外酸雨研究.与会代表认为:(一)自陈云同志、赵紫阳总理对我国上海出现酸雨作了批示以后,广大科学工作者、环保工作者对酸雨的研究更加重  相似文献   

16.
邵武市降水酸雨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邵武市20072013年大气降水监测数据,对酸雨现状、酸雨污染特征、酸雨变化趋势及酸雨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邵武市区的降水以酸性居多,酸雨污染较为严重。降水p H值大小随季节变化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且随降水时间的增加,p H保持低值,可以连续数天出现酸雨;酸雨频率大小随季节变化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同时研究分析我市酸性土壤也是促使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邵武市降水中的离子组分分析,发现SO42-、NO3-、Ca2+和NH4+是决定邵武市区降水酸度的关键因素,雨水中SO42-和NO3-主要来自工业和交通污染,虽然降水酸雨的主要成分硫酸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转化而成,但它们可以使当地排放,也可以从远距离迁移而来,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对酸雨形成也有一定的贡献。最后对酸雨防治提出几点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青田县酸雨现状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3年-2007年青田县降水和大气监测数据,对青田县大气污染因子(SO2、NO2和TSP)和降水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酸雨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青田县酸雨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从年变化趋势来看,酸雨强度较大,受酸性降水污染较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从季度变化趋势来看,第一、四季度酸雨污染问题突出;从月份变化趋势来看,1月-3月、10月-12月酸雨污染问题较4月-9月严重。其形成主要是因为上风方向的S02、NOx等污染物浓度超标,随着天气系统的移动而被携带至本地区所致,同时与降水量、风速、气温和大气层结等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酸雨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群  郁晶  喻义勇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2):108-111,126
以南京市2004年-2008年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降水pH值、酸雨出现频率、阴阳离子组成进行了分段统计分析,探讨了南京市酸雨类型、变化规律及与气象环境关系,认为全市酸雨污染呈现减轻趋势。酸雨类型主要为硫酸型,酸雨污染秋季较严重,春季次之,冬、夏季相对较轻,其中9月份酸雨强度最强。降水中主要阳离子为Ca2+和NH4+阴离子则以SO4^2-为主。相对湿度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风速与降水pH值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酸雨污染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泰山山顶(海拔1534 m)降水资料,探究了1992—2020年泰山酸雨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泰山降水年均pH值经历了波动上升(1992—1998年)—下降(1999—2008年)—上升(2009—2017年)—平稳(2018—2020年)四个阶段,酸雨问题最严重的阶段发生于2007年和2008年。SO2、NOx排放量与泰山降水年均pH值之间具有良好的负相关关系,表明酸性气体排放是导致酸雨问题的重要原因。受土壤源气溶胶的中和作用和低层大气云下冲刷过程的影响,泰安市(地面站点)相对泰山山顶降水酸度降低、酸雨频率减小。泰山酸雨由“硫酸型”、“硫酸-硝酸型”已转变为“硝酸型”,进一步削减NOx排放量是降低酸雨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厦门市酸雨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厦门市是我国酸雨控制区之一。文章利用1992~2005年厦门市的探空、降水量和酸雨资料来分析厦门市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等级的降水对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率有明显影响,相对于夏、秋二季,冬、春二季的降水酸度更酸,酸雨出现率更高。(2)K指数、850~700hPa层的冷暖平流对酸雨污染没有明显影响。(3)酸雨出现率随着1500m高空风速的增大而增多,风向变化对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机率的影响不大。(4)逆温对酸雨污染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