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和命周期分析的方法,对瑞某金属表面处理工厂采用闭路循环工艺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证明:闭路循环确可降低重金属对空气和水的污染,但增加了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因而在采用该工艺时应特别关注能源问题,以期得最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超滤法处理喷漆工段除油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超滤法对喷漆工段除油废水进行了两段处理.第一段可把含油量几千ppm的废水处理至几十ppm,第二段可处理至10ppm以下。两段透过液都可作清洗水回用,从而实现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济钢“九五”期间实施以优化工艺结构、产品结构和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为核心内容的炼铁全精料、炼钢全精炼、全连铸、轧钢全一火成材和增加高炉喷煤量的“四全一喷”,钢渣和含铁尘泥闭路利用、煤气闭路利用、工业用水闭路利用、余热蒸汽闭路利用的“四闭路”,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有机统一和实际成果.提出了济钢在今后五年创建“节能清洁型工厂”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济钢"九五"期间实施以优化工艺结构、产品结构和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为核心内容的炼铁全精料、炼钢全精炼、全连铸、轧钢全一火成材和增加高炉喷煤量的"四全一喷",钢渣和含铁尘泥闭路利用、煤气闭路利用、工业用水闭路利用、余热蒸汽闭路利用的"四闭路",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有机统一和实际成果.提出了济钢在今后五年创建"节能清洁型工厂"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粉双酶法制备的糖化液为底物,采用酵母细胞自絮凝形成颗粒作为细胞固定化方法在有效容积1.5 L小型悬浮床生物反应器中研究了不同酒精精馏废液循环比条件下的连续发酵工艺过程,并探讨了酒精精馏废液“全循环”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产生了比较强的副产物抑制效应,但该工艺能够稳定操作,为酒精发酵行业彻底解决废液污染问题提供了一条简便、可行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物质循环角度,对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不平衡所导致的问题进行过探讨,认为草场退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长期“入不敷出”所造成的。并提出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人为补充营养物质。本文是对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场生态系统氨素循环的初步分析和生态对策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循环载体生物过滤工艺融三相流化、悬浮曝气、移动接触等几种不同工艺于一体,具有独特的工作原理和工艺特征。动态实验结果表明,循环载体生物过滤工艺容积负荷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生物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树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T-RFLP)技术分析茶树不同树龄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茶树根际土壤细菌Hae III和Msp I酶切产物的T-RFs片段数量及辛普森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均随着茶树树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茶树树龄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的细菌T-RFs片段9个,共34种细菌,由10个纲组成,按照功能可分成病原菌及与改善土壤质地、抑制病原菌、碳素循环、氮素循环、硫素循环等相关的微生物6大类,其中病原菌占比达58.82%.与茶树树龄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的细菌T-RFs片段17个,共38种细菌,由12个纲组成,按照功能可分成病原菌及与氮素循环、碳素循环、抑制病原菌、改善土壤质地等相关的细菌共5大类,其中除病原菌外,其余细菌占比达78.95%.综上所述,随着茶树树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其功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结果可为后期细菌群落互作效应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摇篮到摇篮设计是一种建筑学的生态智能设计理念,它涉及到完全健康的、可恢复的居住区的材料、建筑物和模式的相关产业.与从摇篮到坟墓体系不同,从摇篮到摇篮设计把人类系统看作是营养循环系统,其中的每一种物质都能够支撑生命.作为生物养分设计的材料在使用后为大自然提供了营养物;通过生产-恢复-再造的产业闭路系统技术养分得以循环.依据选择安全、健康因素的科学建议,从摇篮到摇篮设计把对材料的利用发挥到了极致.本着对自然、文化、气候负责的精神,在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它推出的建筑物与社区规划都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摇篮到摇篮设计是一种建筑学的生态智能设计理念,它涉及到完全健康的、可恢复的居住区的材料、建筑物和模式的相关产业.与从摇篮到坟墓体系不同,从摇篮到摇篮设计把人类系统看作是营养循环系统,其中的每一种物质都能够支撑生命.作为生物养分设计的材料在使用后为大自然提供了营养物;通过生产-恢复-再造的产业闭路系统技术养分得以循环.依据选择安全、健康因素的科学建议,从摇篮到摇篮设计把对材料的利用发挥到了极致.本着对自然、文化、气候负责的精神,在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它推出的建筑物与社区规划都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红壤胶体铁氧化物界面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红壤胶体铁氧化物的结构、形态及其转化;铁氧化物界面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异化铁还原作用下的有机氯转化过程。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主要包括氧化转化与脱氯转化过程。氧化转化包括暗态下的化学氧化与光化学氧化过程;脱氯转化包括脱氢卤化、加氢脱氯、脱双卤、二聚脱氯与亲核置换脱氯等反应过程。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主要受胶体界面pH、Eh、水溶性有机物、金属离子、铁氧化物形态与铁还原细菌等的显著影响。有机氯非生物转化的化学-微生物耦合机制、复合污染条件下重金属对界面有机氯非生物转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红壤胶体界面有机氯污染的综合调控技术方法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有助于推动土壤胶体界面环境化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开发项目中合理地利用资源是反映区域内经济布局,产业结构及生产工艺先进与清洁的一个方面,其合理性分析是区域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列举了天津市近年来完成的有代表性的区域环境规划与环境评价项目中有关内容的类比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镇江金东造纸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了长江镇江段全江段COD排放量控制方案,通过模式进行分段定量计算,分析了工程实施所造成的环境损失和实施区域排放量控制所产生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拟用控制方案环境效益显著,其实施将明显改善内江江段和畅洲江段南汊的水环境质量;金东造纸工程选址合理,充分利用了大港江段水环境容量大的优势,其实施所造成的环境损失较小。考虑到污染负荷削减的环境效益,对我国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提出了4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土壤微生物作为地球化学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的主要参与者,其自身及所参与的生化过程都会受到重金属污染的严重影响.通过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生态效应,可以建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评价指标体系,而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与风险评价.论文就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多样性,对有机质降解、N传输、酶活性等微生物过程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研究区域南多北少的问题以及研究中难以排除其他环境因子干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指出以后应进一步加强分子手段的多方位应用并建立综合可行的被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Infrastructure and Conservation Policy in Brazi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and energy infrastructure has been a major driver in the conversion of natural ecosystems in Brazil since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lthough this pattern is present in most countries, Brazil differs in the scale of opportunities that are still available to build its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while pursuing an ambitious conservation agenda. This advantage stems from the magnitude of intact ecosystems, a dynamic policy environment, and the increasing availability of biological and economic data needed to harmonize conservation with public works. Success depends on integrating conserv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rather than relying on the project based, largely ineffectiv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rocess. Front-loading environmental mitigation and compensation will also help, as will improving public access to, and understanding of, information on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values at stake in major infrastructure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6.
Imposing environmental taxation on external costs of energy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energy sector itself, but it will tend to decrease environmental damage from other sectors of the economy as well. We have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a shift of taxation from taxing labour to taxation of external costs caused in the energy sector. Several examples give results compatible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changing price relation between labour and energy resulting from such a tax shift will make re-use, repairs and recycling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and thus tend to decrease mining as well as waste production. Likewise, less energy-intensive commodities and services in general would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and would tend to decrease the environmental load further. These environmentally desirable effects are beyond the taxed external effects of the energy sector itself and occur as an indirect effect of the increased relative price of energy.  相似文献   

17.
天津公园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其空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及其周边目前已遭受到明显的重金属污染,本文着重研究了天津17个主要公园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2007年10月采集公园土壤样品,利用ICP-MS分析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Cu、Zn、Ni、Cr、Cd和Pb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6.57mg·kg-1,116.56mg·kg-1,30.15mg·kg-1,51.04mg·kg-1,0.25mg·kg-1和31.62mg·kg-1。以天津市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天津公园土壤重金属污染属于中度污染和轻微生态风险。重金属主要污染因子为Cd,其次是Pb、Zn和Cu。天津中环线以内区域公园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中外环线之间相比较重。不同行政区划区域公园土壤重金属污染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由重到轻的顺序为:红桥区〉河北区〉河东区〉南开区〉河西区〉和平区〉北辰区;从潜在生态指数评价来看,由重到轻的顺序为:红桥区〉河北区〉河东区〉南开区〉河西区〉北辰区〉和平区。  相似文献   

18.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世界性环境问题之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最主要的环境演变驱动因子之一.为明晰LUCC对土壤重金属积累和污染的影响,根据前人研究,从场地、县域和流域/区域尺度总结了LUCC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系.研究发现,三个尺度上土地利用方式和覆被类型/格局是控制土壤重金属空间积累和分布的重要因子,土地利用/覆被可以直接吸纳或吸附重金属,亦能通过改变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从而控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和活性,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直至污染.此外,论文阐明了LUCC在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预测、规避和污染土壤修复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在实践中通过调整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的建议.寓景观生态学思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过程是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刘利  周永章  卢强 《生态环境》2012,(9):1580-1587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常见现象;产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产业转移必然引起资源环境状况的变化。为评价产业转移对改善区域整体环境状况的作用,构建了以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定量评价产业转移的环境效应的方法框架,并以广东省陶瓷行业转移为例,研究了基于人体健康的污染产业转移的环境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一般而言,由于污染排放变化,产业迁出地将产生环境效益,同时承接地将发生环境损失。当产业转移产生环境净效益时,意味着整体区域环境的改善。这种改善主要得益于产业迁出地和承接地之间存在的社会经济特征差异、具有经济技术可行性的污染控制技术的推广以及环境自净能力的合理利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产业转移过程中,应采取优化产业转移目录、加强环境管理、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和统筹协调区域内的污染控制责任和环境利益等环境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应用CGE模型量化分析中国实施能源环境税政策的可行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对中国若干工业行业按照差别税率对所投入的煤炭和油气产品征收从价能源环境税的情况进行了量化模拟,预测了该项政策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并在量化模拟和分析之后得出如下结论:即征收能源环境税有助于促进工业部门,尤其是能源密集型行业,节能、降耗、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和削减SO2 和CO2 污染排放,但该项政策的实施并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反而易对宏观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中国目前现阶段不宜作为主要能源环境政策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