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连港港区水域包括大连湾及新港海域,总面积达314平方公里,共设置20个监测点(见附图),海水和底质共18个监测项目,今选用其中的9个项目、五年监测的1576个数据对港区水域环境质量现状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监”9212机于一九八四年五月十四至十六日,分别在13:04至15:47、上午9:00至11:15、早晨4:2至6:14三个不同时间内对大连港及港外至老铁山水道一段航线、香炉瞧码头、寺儿沟码头、鲇鱼湾码头、石油七厂码头、黑嘴子码头和排污口及港区锚地、新港锚地、氯酸钾厂和大连化工厂及其它排污口进行了执法监视监测。  相似文献   

3.
孔玉梅 《环境科技》1995,15(3):53-55
大连湾沿岸有主要排放污物单位三百多个,每年排入海湾的废水为二亿六千多万吨,每年排放的油类约为二万吨,进入港口的航船也有大量油类排放海中。油污染是大连湾主要的污染物之一。为此,应用正烷烃指纹鉴别法对十五种原油和十十五种含油水样进行色谱分析,得到三十多张谱图。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烟台港区水域环境质量,加强环境保护管理,我们对港区水域水质有关项目进行了监测。从1987年至今,共获数据190多个,初步了解了港区水域污染现状,为保护和改善港区水域环境质量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一、烟台港区及陆域环境简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大连湾中肋骨条藻生态调查结果。该种在湾内全年均有分布,春秋两季为其繁殖旺盛期。西部沿岸水域的细胞密度最大,有时可高达109个·m~3,接近赤潮浓度。中部水域的细胞数量较少,湾口最低。根据单项富营养化阀值标准和多项指标营养状况指数法计算表明,大连湾西部沿岸水域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3—1999年8个航次对钦州湾的调查资料,描述了不同时期油类分布特征,讨论了油类含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对该湾油类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湾油类多具有害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开发初期明显高于中、后期的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秋季较为密切,冬季次之,春夏季较差,其中物理过程及营养盐的阵解作用占主导控制地位,生物过程次之;其污染状况以1983—1984年较为严重,1996—1997年次之,1990年和1999年水质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7.
大连湾海水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大连湾1997年11月水质调查资料,对该湾20世纪90年代末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大连湾水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东部的环境质量好于西部,其中臭水厌附近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严重,环境质量日趋恶化。与90年代初相比,湾内部分水域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含量有所提高。应根据海域纳污能力,实际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城市江段总体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对1999年长江三峡库区10个主要城市江段的12个监测断面(不考虑大肠菌群时为16个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P值法)对各监测断面、城市江段以及库区总体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库区水质主体上是属于轻度污染,少数水域属于中度污染,个别情况下有重污染;主要污染区域为重庆主城区、长寿、涪陵和万州;主要污染物是大肠菌群、TP、非离子氨和石油类.  相似文献   

9.
深圳蛇口港及其临近海域海水有机锡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利  倪睿  钟毅  陈大玮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8):1681-1687
以正己烷为萃取剂、四乙基硼化钠为衍生剂对海水样品进行同步化液-液萃取衍生反应,采用气象色谱-火焰光度检测法进行有机锡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了深圳市蛇口港及其临近海域受有机锡污染的状况.结果显示,在所测定的海水中均检测出了三丁基锡、二丁基锡和一丁基锡化合物,三者的平均浓度分别为80、62和49 ng·L-1但本方法可能不适合三苯基锡的定性定量分析.港区个别站位海水三丁基锡浓度高达152 ng·L-1在深圳湾海水样品中还检测出了信号极强的多个未知峰,表明深圳蛇口港及临近海域海水有机锡的污染程度已经较为严重.蛇口港区有机锡污染可能与繁忙的航运以及珠江口水域存在的普遍性有机锡污染有关,而深圳湾有机锡污染一方面可能是来自蛇口港区有机锡污染的扩散,另一方面可能来自深圳河的排污.位于深圳湾的国家级红树林及鸟类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及侯鸟的保护都极为 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该海区受有机锡污染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长期的有机锡污染必将对该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0.
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作为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已被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固相萃取前处理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大连湾表层海水中的17种PFASs的含量,并对其污染水平以及分布进行了分析。各站位水样中均有PFASs检出,表明大连湾普遍存在PFASs的污染,∑PFASs浓度介于8.1~13.8 ng/L之间。其中,全氟辛酸(PFOA)、全氟丁酸(PFBA)和全氟丁基磺酸(PFBS)是目前大连湾表层水体中的主要PFASs污染物。短链物质正在逐渐成为主要的PFASs污染物,需引起重视。在污染分布上,受海水稀释扩散和潮流的影响,湾内PFASs污染高于湾外;但三山岛西部PFASs污染相对偏高,潜在污染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尽管外部营养盐的输入量下降了约30%,但在芬兰湾的开阔海区并没有出现相应的改善.20世纪90年代末向芬兰湾中的氮排放量达到了每年120 000r,而每年磷的排放量为7000t.就其表面水域而言,芬兰湾海区营养盐的单位面积排放量是整个波罗的海营养盐平均单位面积排放量的2~3倍.尽管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海表和近海底的水域中磷酸盐的浓度仍呈上升趋势.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20世纪90年代芬兰湾东部海域沉积物与水的交界处氧气状况的恶化导致了内部营养盐排放的增多,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这一海区的供氧状况相对较好.根据在芬兰湾近海获取的实验数据,表层沉积物和水之间的磷酸盐-磷的通量已减少到平均值,13kg/km2-@d.这与在波兰湾开阔海区测量到的能够代表其变化趋势的磷含量相符.沉积物流出物中氮和磷的低比率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芬兰湾的初级生产中氮受到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尽管外部营养盐的输入量下降了约30%,但在芬兰湾的开阔海区并没有出现相应的改善.20世纪90年代末向芬兰湾中的氮排放量达到了每年120 000r,而每年磷的排放量为7000t.就其表面水域而言,芬兰湾海区营养盐的单位面积排放量是整个波罗的海营养盐平均单位面积排放量的2~3倍.尽管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海表和近海底的水域中磷酸盐的浓度仍呈上升趋势.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20世纪90年代芬兰湾东部海域沉积物与水的交界处氧气状况的恶化导致了内部营养盐排放的增多,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这一海区的供氧状况相对较好.根据在芬兰湾近海获取的实验数据,表层沉积物和水之间的磷酸盐-磷的通量已减少到平均值,13kg/km2-@d.这与在波兰湾开阔海区测量到的能够代表其变化趋势的磷含量相符.沉积物流出物中氮和磷的低比率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芬兰湾的初级生产中氮受到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大连近海富营养化评价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依据1989~1993年大连近海水质监测资料,选用营养状态指数法以大连湾和市区南部沿海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连近海海域水质质量状况较差,大连湾海域污染重大南部沿海,近岸海域和近污水排放口水域重于其它海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局部海域则属过营养化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近岸沉积物环境中的病毒-细菌关系,以及探讨病毒对污染环境的响应,本研究利用SYBR Green I染色计数法,分别对2012年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大连湾和大窑湾表层沉积物中的病毒和细菌丰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大连湾表层沉积物病毒丰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最高值1.59108VLP/g(湿重)出现在夏季;最小值1.53106VLP/g出现在春季。平面分布春季为湾中 湾顶 湾口,夏季和秋季分布特点为湾中 湾口 湾顶。病毒和细菌有显著相关性(R2=0.80,n=20)。而大窑湾表层沉积物病毒丰度的季节变化则变现为夏季秋季春季,最高值7.08107VLP/g出现在夏季,最小值1.16106VLP/g出现在春季。大窑湾区域分为湾内和湾外,3个季节的平面分布均表现为湾外湾内。病毒和细菌的关联性较大连湾差(R2=0.50,n=12)。大连湾及大窑湾表层沉积物病毒与细菌之比分别为4.12和4.09。两个海湾沉积物病毒分布有所差异,可能与沉积物环境有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海水水质级别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提出了海水水质级别模糊综合评价的一种新方法,即模糊综合海水水质级数,指出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存在的缺点。大连湾海域16个站位监测值的评价结果表明,在3种求权重的方法中,以水质标准级别权重法较好,其模糊综合海水水质级数同水质标准级别法水质级数相近似,较真实地反映了大连湾海域的水质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6.
模糊贴近度在海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海水水质评价的模糊贴近度法,并对大连湾海域16个监测站位的9种污染因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比,本法是一种平均型的综合评价方法,而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强调极值型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地质勘察队和霍布金斯大学合作在今年三月份发表一篇报告。他们在全国河流中布设约400个站位,长期用标准方法测定水中24种成分和特性,提出首次水质发展趋势的详细报告。在295个水质监测的站位中有67个表明污水污染减少了;在292个站位中有66个溶解的铅含量减少了。但河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2021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的调查资料,对三沙湾渔业水域表层沉积物中油类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油类污染物含量为8.65×10?6~126×10?6,平均含量为53.1×10?6;油类含量呈现春季略高于夏季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夏季平均含量平面分布状况为研究区南部的S2和S8站位以及东部的S3站位高,北部次之,西部的S4站位和南部的S1站位处于较低水平;研究区南部的S2和S8站位以及东部的S3站位油类含量相对较高,可能与该区域网箱养殖、作业船舶(网箱养殖船舶以及其他作业船舶)活动频繁关系密切。与历史资料比较,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油类污染物含量呈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与其他海域比较,研究区表层沉积物油类污染物含量尚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判别钦州湾海域水环境质量特征,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2008~2012年钦州湾13个站位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2年间影响钦州湾水质的环境要素主要为DIN及PO4-P,其中约有24.1%的DIN监测数据及5.4%的PO4-P的监测数据显示钦州湾DIN及PO4-P含量超过国家三类水质标准限值,同时约有4.6%的Chl a监测值超过海水的富营养化阈值。对5 a的监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钦州湾水质主要受入海径流因素影响;钦州湾海域水质可划分为两大类:内湾水质受入海径流控制,影响其水质的环境要素为N、P营养盐;而外湾水质则受沿岸排污及毗邻外海水体交换的共同影响。综合各站位的因子得分,钦州湾湾口处水质最好,湾颈处次之,湾顶处水质最差。  相似文献   

20.
对大连湾湾口断面处3个站的海流和温度盐度剖面进行了周日同步观测,在此基础上,计算并讨论了大连湾口断面处的潮流和混合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连湾湾口的潮流类型为非正规半日潮流,M2分潮流为其优势分潮流;大连湾口陡坡处的平均混合率较强,约为10-3m2/s,混合率的最大值约为10-2m2/s,是大洋混合率背景场的1 000倍,主要发生在上层和底层。潮流与地形的相互作用为混合提供了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