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江苏省地表水监测断面优化调整的构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江苏省地表水监测断面设置存在的问题,从国家级和省级管理层面,提出了全省地表水设置的基本原则和调整对策,共涉及124个国家断面以及499个现行省控断面.重点指出江苏省断面设置要充分结合江苏太湖、长江、淮河三大流域的自然规律和地理特点,满足代表性,突出针对性,保持连续性.  相似文献   

2.
区域地表水监测断面优化调整的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布设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简要回顾了中国地表水监测断面设置及优化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区域地表水点位优化的目的和原则,提出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的对区域地表水监测断面进行调整的步骤和方法,并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监测断面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优化的原则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提出和运用了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优化的原则,包括网络功能专一化、分类有序优化、监测断面高效、监测断面与监测频率同时优化、监测断面分级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江苏省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模式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运行管理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内其他地区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下放部分站点管理权限,实现权责相对统一;试点社会化质控管理,强化省级监督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水站管理水平;探索新型管理模式,提高自动监测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交界断面水质监测与空气自动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质控难点,介绍了江苏省的解决办法。通过统一技术细节、联合监测及强化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自认定考核等手段,解决了交界断面水质监测技术纠纷;通过设立省级质管站、进行可信度评估等措施,强化空气自动监测站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质监测削减断面的功能特性及污染指数的反弹现象发现新污染源,提出小炼油等污染集群应纳入重点污染源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地表水中硫化物的应急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标准色列测定地表水中的硫化物 ,并与吹气 -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进行对照 ,所测结果较为接近。标准色列法快速、简单 ,可供硫化物定性筛选 ,用在应急监测现场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江苏省“十三五”地表水监测网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新形势下水环境管理和水生态保护的新要求,提出了该省“十四五”地表水监测网优化调整思路及预期目标。比对评估表明,优化调整后的地表水监测网实现了“三提升,一突破”,河湖覆盖率、跨界水体覆盖率和重点区域监控密度明显提升,农业面源监测有所突破,在助力发现水质薄弱区域、推动重点区域有效截污控源、促进化解跨界地区污染纠纷等方面具有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9.
10.
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归纳分析了国内外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结果表明:自动监测在目前应用中虽然存在与手工监测技术上的差异、标准与监测技术规范的滞后以及实施过程中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限制等诸多问题,但却在水质的趋势分析与预警监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建议今后进一步拓展自动监测范围,提高自动监测仪器的灵敏度和自动监测的集成化水平,实现对地表水的动态监控和预警预报,建立手工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新型监测模式,逐步将自动监测结果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地表水环境监测空间信息平台系统研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环境监测业务系统功能不能满足环境监测工作发展和污染应急监测需要的形势下建设国家级环境监测空间信息平台系统,旨在提升国家级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能力和水平,提高环境监测信息的分析和表征能力.该平台系统建成了高频的数据采集体系、快速的数据传输体系、实用的业务系统和观的空间分析系统,为全面提高国家级环境监测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固定污染源监测断面的选择对流量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监测断面的选择在废气污染源监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无法找到完全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监测断面时 ,以前常将监测断面选择在砖砌烟囱上的方法。通过实验 ,否定了该方法应用于测定废气流量较小的污染源的可行性 ,提出了应用于测定废气流量较小的污染源时 ,较为成熟的监测断面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概念名称、采样方式、样品保存、质量管理等多方面阐述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的相关技术,对于贯彻执行该规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在国内外地表水环境中的空间分布及污染特征,总结归纳了PFASs的来源和特征变化趋势。针对地表水中PFASs的监测种类、监测技术及风险评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需加强日常监测,重点加强对水环境中新型PFASs的关注;针对流域中不同种类PFASs建立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监测新技术;筛选适合的水生生物作为环境污染指示物以应用于新污染物的评估等建议。为今后我国地表水环境 PFASs污染的现状调查及治理工作提供确实可行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关于近岸海域环境监测与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建立一套权威、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测体系是搞好监测工作的关键,实施分步走的发展战略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监测体系,提高科学监测水平和人员素质,开展自动监测仪器以及便携式现场监测仪器的研制、开发或引进,要特别重视重大环境事故的应急监测技术,大幅度提高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各地在构建水质自动监测管理系统上的探索和不足。构建了水质自动监测管理系统,统一应用平台,利用仪器仪表标识集,实施监测数据辅助审核,完善数据预警统计分析功能;通过平台对现场端仪器自动巡检,实现数据集中化管理,完善水质自动监测质量控制体系,满足了环境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加强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管理的重要性,指出了目前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设置监测点位时,既要考虑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又要考虑监测点周围的人为活动、流动污染源、固定污染源和面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市饮用水状况卫生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乌鲁木齐市居民饮用水卫生状况,对该市6个自来水厂的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的水质及卫生设施进行监督监测。结果表明,该市居民供水水质基本符合国家生活饮水卫生标准规定,但末梢水和二次供水中余氯合格率偏低,分别为61.02%和45%。二次供水设施使用的防水材料均未按国家规定输涉及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相似文献   

19.
喀什地区农村改水后饮水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喀会地区农村改水后,水质仍较差,饮用符合Ⅰ、Ⅱ、Ⅲ级水及饮用水不合格水的人数的百分比分别是5.4%、9.9%、26.0%和5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