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技术在有机废气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气主要有生物吸收法、生物滤池和生物滴滤池等几种形式。与传统的有机废气处理方法相比,生物技术具有费用低、处理效率高、安全性好及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在德国、荷兰、日本及北美等国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生物过滤技术在恶臭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生物技术治理恶臭污染是一项有效经济的环境友好技术,生物技术目前正成为一种处理各种废气的有效的选择.研究了生物过滤技术在不同恶臭环境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介绍了生物过滤技术治理恶臭气体的原理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过滤设备在生活污水厂和垃圾压缩站具有理想的恶臭净化效果,但不能满足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净化需求,仍然需要工艺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生物清消技术是一种迅速发展的污染物处理的生物技术,用于处理分散在土壤、地下水、海洋和湖泊中的污染物。生物清消技术通过向环境供给营养物、共作基质和供氧,并依靠有机污染物自身的碳源促进天然微生物群体的生长繁殖,也可进一步向污染环境中补充在实验中筛选和增殖的微生物(强化技术)稳定和加速生物降解过程。本文介绍了生物清消的几种方法:生物促进法、生物耕作法、固相清消法、土壤堆制法、生物泥浆法,还介绍了强化技术应用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电-生物耦合技术对偶氮染料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酸性大红GR是一种较难生物降解的偶氮染料,采用一种电场和生物耦合的新型技术处理酸性大红GR模拟废水,并与单纯电化学法和好氧生物法进行试验对照。结果表明:反应6 h后,电化学法、好氧生物法、电-生物耦合技术对酸性大红G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5.7%、25.8%和71.2%,电-生物耦合技术能明显提高酸性大红GR的去除效果,起到强化生物处理的作用。在15 mA微电流条件下电-生物技术能克服50 mg/L酸性大红GR对好氧生物处理的抑制作用,为高浓度难降解染料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生物强化系统微生物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及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环境研究领域的应用,为生物强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本文从生物强化系统特异微生物检测及定量化技术、生物强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动态演替规律研究、生物强化作用机制的分子生物学解析、生物强化菌的基因工程构建、生物强化系统微生物的安全释放及控制技术几方面,对生物强化系统微生物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生物强化系统微生物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及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环境研究领域的应用,为生物强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本文从生物强化系统特异微生物检测及定量化技术、生物强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动态演替规律研究、生物强化作用机制的分子生物学解析、生物强化菌的基因工程构建、生物强化系统微生物的安全释放及控制技术几方面,对生物强化系统微生物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讨论了现代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和发展,讨论了现代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而重金属在环境中的生态风险与其生物可利用性和生物有效性密切相关。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的定义;概述了用于研究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生物模型(小鼠、猪、兔子等);总结了用于研究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几种体外方法,包括模拟人类肠胃消化(PBET、SBRC、UBM等)和底栖生物消化;分析了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土壤/沉积物理化性质和分析方法)。提出了未来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重金属生态风险的评价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固定化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化生物技术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手段将游离细胞或酶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内 ,使其保持活性并可反复利用。该技术具有生物密度高、反应迅速、生物流失量少、反应控制容易的优点。本文系统介绍了固定化生物技术在水处理中的最新应用情况。并且对固定化生物技术的发展、固定化方法以及固定化生物技术需解决的问题和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废水中异生物合成有机污染物的遗传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应运而生.其中80%是有毒或持久性的.这些污染物的处置技术已为工业化国家所重视,包括焚烧、填埋以及改良的生物处理等.其中应用生物技术处理有毒有害有机废水的新策略,国外已进行大量的研究,而利用遗传工程进行有机污染物处理的研究是一项新颖的课题.重组DNA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发酵等工业领域,而通过  相似文献   

12.
煤矿甲烷是温室气体的一个重要来源,其中乏风瓦斯占煤矿甲烷排量的70%,因而开发利用乏风瓦斯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乏风瓦斯具有排量大、浓度低且性质不稳定等特征,难以用常规的热化学方法进行利用。甲烷氧化菌能利用低浓度甲烷生长,因而在环境生物技术中应用广泛。利用甲烷氧化菌对煤矿乏风瓦斯进行生物过滤净化处理,具有投资运行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而成为最有应用前景的一种技术。介绍了生物过滤器处理乏风瓦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空床停留时间、填料、温度、湿度、pH和营养物浓度等因素对生物过滤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法处理被污染的空气这一技术已经被德国和荷兰成功地运用了 2 0年之久 ,但是在国内还属于一种较新的空气污染治理技术。本文主要概述了有机废气生物处理的 3种主要形式 :生物滤池、生物滴滤塔和生物洗涤器的原理、流程和几种影响反应器性能的因素 ,并比较了以上 3种反应器及其不同支撑材料的优缺点。目前 ,气态生物反应器主要以通用的指导方针、试验性的研究和来自类似应用的经验为基础进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4.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环境监测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分析了生物处理工艺的特点及优越性 ,展望了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固定化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固定化生物技术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手段将游离细胞或酶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内,使其保持活性并可反复利用。该技术具有生物密度高,反应迅速,生物流失量少,反应控制容易的优点,本文系统介绍了固定化生物技术在水处理中的最新应用情况,并且对固定化生物技术的发展,固定化方法以及固定化生物技术需解决的问题和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法处理被污染的空气这一技术已经被德国和荷兰成功地运用了20年之久,但是在国内还属于一种较新的空气污染治理技术。本文主要概述了有机废气生物处理的3种主要形式:生物滤池、生物滴滤塔和生物洗涤器的原理、流程和几种影响反应器性能的因素,并比较了以上3种反应器及其不同支撑材料的优缺点。目前,气态生物反应器主要以通用的指导方针、试验性的研究和来自类似应用的经验为基础进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在印染和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微生物降解染料的机理、生物处理工艺两个不同角度,介绍了生物技术在国内外印染和染料废水处理的应用情况,并指出了处理这种含染料废水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pH对生物滤池处理含H2S和NH3混合恶臭气体的影响,以及不同pH下的物质转化情况和去除机制。结果表明,不同pH下,生物滤池对H2S和NH3的去除率是不同的。在强酸性(pH为2左右)和中性(pH为7左右)条件下,H2S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这分别归于嗜酸性硫细菌和非嗜酸性硫细菌的生物降解作用。低pH下,NH3的去除归于化学中和作用;中性(pH为7左右)条件下,NH3有较高的去除率,主要依靠生物硝化作用。通过考察pH对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生物滤池处理含H2S和NH3混合恶臭气体的pH控制条件和去除机制,为恶臭气体生物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生物滤池、生物洗涤塔和生物滴滤池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及恶臭的特性、近期发展状况及其应用。阐述了亨利系数在选择生物处理技术中的作用 ,以及生物反应器内填料、微生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从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环境监测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分析了生物处理工艺的特点及优越性,展望了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