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生态旅游自诞生以来的概念发展进行了梳理。针对国内生态旅游的泛化现象.提出将生态旅游的概念彻底泛化的想法,其泛化原则就连将旅游资源同生态旅游资源等同起来,即任何旅游资浑都可以开展生态旅游。在该泛化原则下.奉文将生态旅游的各组成要素分别作了比喻,将旅游资源比作客车,旅游者比作汽油,旅游经营者比作车主,当地居民比作乘客,地方政府比作交警。最后在这个比方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生态旅游概念模型,以期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有个奎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初,许多学者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以期解决旅游业中人与自然日趋激烈的矛盾,如今生态旅游已渐渐成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文章在概念的泛化理解下分析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核心,并以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为例,阐述了其多方面的开发优势,提出其开发原则、理念和发展生态旅游的框架,以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基于对现有文献资料的分析,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生态旅游是指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环境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我国应遵循生态旅游的原则,加强生态旅游业的管理,有步骤地积极开展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态旅游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斌 《环境保护》2002,(7):27-29
本文根据生态旅游的科学概念及其判定准则,分析了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和自然观光旅游的区别,纠正了将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误为生态旅游的认识,以期能对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出现了较严重的泛化问题,不少学者把生态旅游分成了严格意义的生态旅游与一般意义的生态旅游,深层生态旅游与浅层生态旅游,大众化生态旅游与小众型生态旅游等。笔者更愿意把严格意义的生态旅游、深层生态旅游和小众型生态旅游归纳为体验式生态旅游,并从体验旅游的视角对生态旅游进行再认识,尝试对体验式生态旅游进行分析和界定。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和旅游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本文介绍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含义,特征和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必要性,探讨了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前进行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以及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从而为生态旅游开发的环境可行性、旅游规划的优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原理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生态旅游作为解决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予盾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在全世界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不少地方出现了资源退化情况。本文运用生态学原理,从系统角度,对如何发展生态旅游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分析了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认为生态旅游是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条途径。阐述了生态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的一般政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一般原则、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力与限制条件、生态旅游产业的结构与空间适宜性分布。  相似文献   

9.
湄潭县旅游资源丰富,本文介绍了湄潭旅游资源的现状,从缺乏旅游精品、资源整合不足、文化挖掘不深、旅游宣传不力、旅游设施滞后、旅游人才匮乏等方面分析了旅游产业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路,从茶文化、乡村休闲度假和浙大西迁文化和湄江山水四方面设计了生态旅游产品;从低碳旅游设施建设规划和体验式生态旅游规划两方面规划了绿色服务产品,并提出从旅游者、从业者和政府三个层面构建管理型生态旅游;最后对湄潭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开发生态旅游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生态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分析了内蒙古开发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和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提出内蒙古生态旅游的原则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图谱法的国际生态旅游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采用“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知识图谱法(CiteSpace)对国际生态旅游的研究文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国际生态旅游的研究规模逐渐扩大,且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和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2)旅游、保护和管理是生态旅游研究的核心:“旅游”研究内容包括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影响和游客环境教育,“保护”研究内容包括生态资源保护和保护区研究,“管理”研究内容包括社区管理、管理指导原则和评价方法。3)学科发展经历了资源导向、社区经济和发展旅游三个阶段:资源导向阶段(2008—2010年),自然和文化资源是生态旅游目的地选址的重要条件;社区经济阶段(2010—2012年),广泛开始对社区生态旅游经济效益的分析;发展旅游阶段(2013—2014年),生态旅游市场研究、生态旅游者行为分析成为学科研究的又一重要方向。4)生态旅游活动的普及与地域性研究的深化、生态旅游市场化的研究和跨学科方法的运用将是未来生态旅游发展的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芜湖市生态旅游资源类型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态旅游高速发展,成为旅游市场发展的主流.为了能使芜湖市的旅游业稳健地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对芜湖市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和效益功能进行定量分析。总结芜湖市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发展潜力大;品位低,特色不突出;开发程度低,规模小;经济环境较好,通达性强。由此提出芜湖市的生态旅游发展应该是,不同区域采用相应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北部为自然和文化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模式;东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西部发展文化生态旅游模式;南部发展自然生态旅游模式。在此基础上预测芜湖市旅游发展前景,对芜湖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了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考察和相关资料的查阅分析,对景区各分量承载力进行测算,得出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子为资源空间承载力,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利用现状为全年弱载,而旅游旺季属于超载。针对计算和分析结果,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调控措施,使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丽江市九子海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野生生物生存受到威胁、自然环境可能被破坏的情况,根据该地区的自然生境现状,结合未来生态旅游发展的预期,提出九子海生态旅游运营的保障措施,包括:九子海村主体功能区划分、旅游合作社运营与管理机制、运用生态补偿政策、每日最大旅游人数限制(≤200人)、提高本地村民环保意识、草句核心区放牧限制和核心区外围农田农作物种植引导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可用Butler模型定量描述,在理想状态下,生态旅游是一个自稳定系统,旅游人数N的增长具有持续性、快速性和有限性、N的增长不会超过环境容量阈值K。增长速率r和单位时间游人的增长量dN/dt与N存在对称关系。r,dN/dt,N与时间t存在内禀的线性关系。利用上述特征,可以对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估和预测。本文对安吉竹种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4-1997年,景区游人增长方式与Butler增长模型基本相符。1998-2000年,由于假日旅游和广告效应影响,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受到冲击。若不采取措施限制游人的增长,景区的生态旅游将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旅游开发与贫困消除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许多地区旅游资源的分布与贫困人口的分布是高度重叠的,尤其是那些区位偏远以及交通不便的地区,自然景观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适合开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因此,将旅游开发与扶贫有机结合应是消除贫困的最有效途径。论文针对这一问题论述了如下若干问题:其一,我国贫困县的分布与高品位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高度重叠;其二,我国贫困县的分布与这些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均在中西部地区,消除贫困与发展中西部旅游应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旅游在扶贫方面的优势是其他任何产业所无可比拟的;其四,应着手构建中国PPT旅游(ProPoorTourism,即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战略以及发展PPT旅游的战略措施,以期尽快消除我国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志龙  陈慧灵  刘迪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2):3203-3214
旅游生态化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旅游生态化水平测度是旅游生态化研究的基础工作。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能值理论的旅游地生态化水平分析框架及测度模型。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域2018年相关截面数据,以县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单元对旅游生态化水平进行测度。测度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旅游生态化水平为中等偏下水平;县域单元等级数量呈“金字塔”形分布;评价体系目标层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表明研究区域旅游生态化水平空间分布上显示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显示较强的正相关,异质性弱。分指标空间分布显示大多数县域单元旅游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同步。  相似文献   

18.
川西山地生态旅游开发及其持续发展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考察了国外有代表性山地国家生态旅游的开发经验,归纳了川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特点,首次提出了川西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及其相应的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措施,为四川西部山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