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饭豆(Vigna umbellata L.)根瘤菌的分离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长在湖北省几种不同土壤中两类饭豆(Vigna umbellata L.)的根瘤中分离、纯化并通过结瘤试验筛选出26株饭豆根瘤菌;对这些菌株和来自其它种属的8个参比菌株的培养特性、生长速度、耐酸碱性、生长最终pH值、耐盐性、天然抗药性、碳源和氮源的利用及部分快生型菌株质粒图谱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并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数值分类树状图谱。结果发现,分离自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饭豆根瘤菌具有较大的多样性,在77%的相似水平上,形成了三大类群,群Ⅰ为慢生型菌群,群Ⅱ与群Ⅲ为快生型菌群,在80%相似水平上各群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不同亚群,而且亚群中部分菌株的相似性与地理来源有相关性。图2表4参13。  相似文献   

2.
我国蚕豆根瘤菌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数值分类、16S rDNA PCR-RFLP、IGS PCR-RFLP等方法对分离自我国11个省的50株蚕豆根瘤菌及11株参比菌株进行了表型测定和遗传型研究,同时对5株蚕豆根瘤菌的代表菌株进行了16S rDNA全序列测定.表型测定的结果表明,在80%的相似水平上供试菌株分为4个群,各群间存在地区交叉;16S rDNA PCR-RFLP的聚类结果与数值分类的聚类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IGSRFLP反映的多样性更明显,形成的遗传群较多,可用于菌株间的鉴别.实验结果表明我国蚕豆根瘤菌具有极大的表型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蚕豆根瘤菌的代表菌株均位于快生根瘤菌属(Rhizobium)系统发育分支,与R.leguminosarum USDA2370的全序列相似性达99.9%,说明蚕豆根瘤菌属于Rhizobium,系豌豆根瘤菌的一个生物型.图4表3参12  相似文献   

3.
慢生型大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选择性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 (简称AFLP)DNA指纹技术对来自泰国北部的 2 45株慢生型大豆根瘤菌进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通过AFLP图谱揭示出该地区的慢生型大豆根瘤菌有较显著的遗传多样性 .从 2 45株中选择出 92个代表株用计算机进行的树状图分析结果表明 ,所分析的菌株在 82 %的相似性水平上聚类成 8个群 .对这 92个代表株的部分菌株和慢生型大豆根瘤菌的参比菌株进行多聚酶链反应 (PCR)扩增的 16SrDNA的 4种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 (简称 16SrDNAPCR RFLP)分析 ,得出 2个不同的 16SrDNAPCR RFLP类型的菌株 ,分别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的参比菌株Bradyrhizobiumjaponicum和Bradyrhizobiumelkanii相同 .图 1表 2参 14  相似文献   

4.
慢生根瘤菌交叉结瘤及其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用包括6株花往根瘤菌[Bradyrhizobium sp.(Arachis)]在内的13株慢生根瘤菌,进行了6种豆科植物结瘤试验及共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慢生根瘤菌与试验的豆科宿主植物间普遍存在交叉结瘤,还发现有些菌株在原宿主外的豆科植物根部形成类根瘤的现象。16S rDNA和23S rDNA的PCR-RFLP分析揭示出这些菌株rDNA基因的差异性,不同宿主来源的慢生根瘤菌株可以同属一个rDNA类型,而从同一宿主中分离的根瘤菌菌株可分属多种不同的rDNA类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rDNA PCR-RFLP等遗传背景分析的手段,可能筛选出广谱的根瘤菌力株,表4参8。  相似文献   

5.
陕甘宁地区根瘤菌数值分类与DNA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陕甘宁地区根瘤菌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与黄芪、岩黄蓍、木兰、鸡眼草及胡枝子共生的40株快生根瘤菌和25株参比菌株,对133项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在82%的相似性水平上构成5个不同于已知种的新亚群.对第1、2、3、4亚群x(G+C)/%测定及DNA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亚群x(G+C)/%含量均处于Rhizobium属范围;各亚群内菌株DNA同源性均在75%以上,每个亚群中心菌株与13个已知种模式菌株的DNA同源性均小于63%.从而证明,第1、2、3、4亚群为4个独立的快生根瘤菌新种群  相似文献   

6.
选用101株分离自扁蓿豆、胡枝子、野豌豆、锦鸡儿属植物的根瘤菌菌株,进行了营养利用、抗生素抗性、耐逆性和酶活性测定等84个表型性状分析,发现分离自同种寄主植物的根瘤菌由于地理来源的不相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多样性.通过数值分类,各已知种分别聚群,101株未知菌在84%的相似水平上分为4个各不同的群.根据1、2、3、4群菌的聚类情况,结合在不同水分梯度下采集的豆科牧草根瘤菌,结果发现除个别菌外,绝大部分菌株呈现随着水分梯度的不同,各菌以类群形式分布.证明土壤中水分含量对根瘤菌的分布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值分类、BOXAIR-PCR和16S rDNA PCR-RFLP方法,对分离自四川攀西干热河谷区11种豆科植物上的43株根瘤菌的表型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数值分类结果表明,攀西地区根瘤菌具有极大的表型性状多样性,在80%相似性水平上绝大多数供试菌株单独成群,能耐60℃(10min处理)的高温,在低温(10℃)或者低pH(4.0)条件下生长很差.与数值分类结果相比较,BOXAIR-PCR的分群结果更分散,说明供试菌株在遗传性状上也具有多样性.在数值分群基础上,选取15个代表菌株进行16S rDNA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5株代表菌株遗传差异明显,仅CCBAU61224与Rhizobium leguminosarum USDA2370T,CCBAU61303与Agrobacterium tumerfacienseIAM13129T具有相同的遗传图谱类型.数值分类和16S rDNA PCR-RFLP分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BOXAIR-PCR适合于对根瘤菌种内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图4表2参21  相似文献   

8.
从新疆、内蒙干旱地区苜蓿属、草木樨属、锦鸡儿属植物的根瘤中分离出54株根瘤菌,对其中48株根瘤菌和22株参比菌一起进行了数值分类研究,在85%的相似性水平上,未知菌分为3个不同于已知种的新群.另加入6株分离自锦鸡儿属植物的根瘤菌,共76株菌进行了全细胞蛋白SDSPAGE分析,在80%的相似性水平上,已知菌相应成群,未知菌除XJ96342在68%的相似性水平上和群5、6、7、8、R.galega聚群外,其余未知菌则分布在4、5、6、7、8、9、10七个群中.群4中所有菌株属于数值分类的群1;群6中有3株菌属于数值分类的群3;群9中有8株菌为数值分类群2的菌株.反映了两种方法在分类上得到的结果比较近似.  相似文献   

9.
应用AFLP技术对斜茎黄芪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AFLP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95株斜茎黄芪根瘤菌及24株已知根瘤菌的参比菌一起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50%相似性水平上,全部菌株被分为31个AFLP群,显示出极大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较高的菌株的聚类结果与先前的表型性状数值分析结果相一致.具相同AFLP指纹图谱的菌株都具有相同的生长速度,且其中大部分菌株来自我国同一地区,同时具很高的表型相似性.此外,本研究表明,AFLP指纹技术具更高的分辩率,更能揭示种内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16S-23S rDNA间隔区段(IGS)PCR-RFLP与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的方法对饭豆根瘤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由16S-23S rDNA IGS PCR-RFLP分析可知,所有菌株在52%的相似性水平上聚在一起,形成了慢生型菌群与快生型菌群这两大菌群.群Ⅰ中,在79%相似性的水平上分为ⅠA与ⅠB两个分支.群Ⅱ中,在62%相似性的水平上分为ⅡA与ⅡB两个分支,分支ⅡA在72%的相似性水平上进一步分为ⅡA1、ⅡA2和ⅡA3三簇;分支ⅡB中的饭豆根瘤菌与标准菌株USDA205T聚在一起,表现的差异并不大.由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结果可知,供试的4个代表菌株分别位于不同的系统发育分支中.CYR4243与Sinorhizobium fredii的模式菌株USDA205T的序列相似性达到了99.87%.HCY1101与Rhizobium leguminosarum中的三叶草生物型(bv.trifolii)和豌豆生物型(bv.viceae)这两个生物型的参比菌株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为100%.HCY5202与R.galegae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为99.86%.CYY3302与Bradyrhizobium elkanii的参比菌株USDA86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序列相似性近似于100%.图4表1参13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条件下对3株金龟子绿僵菌和1株贵州绿僵菌的液体深层培养研究表明,光照对菌丝生长和液生分生孢子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培养温度显著影响菌丝生长和液生分生孢子的产出率,25-28℃为液体深层培养绿僵菌的适宜温度,其中以28℃最佳,对3-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表明,绿僵菌液生分生孢子的毒力略低于气生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2.
多位点酶电泳在黄芪根瘤菌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分析根瘤菌各种多位点酶的电泳缓冲系统和染色方法,并对黄芪根瘤菌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位点酶电泳图谱进行聚类可得到与数值分类基本一致的结果,证实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简便快速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人工去雄授粉,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3种类型栽培油菜花粉在两地采集的野芥菜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结合杂交后的结实率,探讨了3种类型油菜和野芥菜杂交的亲和性.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与野芥菜的亲和性都非常高,亲和性指数达10.0以上,而白菜型油菜和野芥菜的亲和性较低,亲和指数小于0.2.子一代的适合度研究结果表明,芥菜型油菜向野芥菜杂交一代的适合度没有降低,而甘蓝型及白菜型和野芥菜杂交一代的适合度明显下降,表现在花粉活力降低,结实率极低.上述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和野芥菜的基因转移可能性最小,甘蓝型居中,而芥菜型极易向野芥菜发生基因转移.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与香河县大气臭氧及氮氧化合物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于2005年春、夏之交,在北京市及河北省香河县两地同时开展了臭氧和氮氧化合物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香河县和北京市的臭氧统计日变化形式基本一致,北京市大气臭氧平均浓度比香河低,分别为28×10-9V/V和43×10-9V/V;大气中0x浓度北京市高于香河县,分别为72×10-9V/V和60×10-9V/V.观测期间,两地臭氧的月最高值出现时间一致,其中6月21日北京市的臭氧浓度最高达到200×10-9V/V,香河县也达到149×10-9V/V.在三次臭氧严重超标事件发生的前一天,两地都伴随有氮氧化合物的高浓度积累;南风时北京市和香河县的Ox浓度都比平均值高25%.  相似文献   

15.
苯砜基化合物溶解度和分配系数的测定与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艺兵  王连生 《环境化学》1995,14(2):134-139
本文应用线溶剂化能相关法研究了32种类砜基化合物的溶解度及分配系数与溶剂化显色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溶解度和分配系数与溶剂化显色参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值与估算值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6.
EoNPV的限制性酶切图谱及polyhedrin基因和egt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8种限制性内切酶酶解茶尺蠖Ectropisobliqua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基因组DNA,获得大于0.88kb的片段数分别为7、38、19、17、16、9、32和14.由此统计,基因组平均大小大于118.5kb,即Mr约大于78.6×106.用BmNPV的多角体蛋白(ph)基因和AcMNPV的egt基因为探针,应用Southern杂交方法,将EoNPV的ph基因定位于BamHIA、ClaID、EcoRIM、EcoRVL、HindⅢF、PstIA、SalIH和XhoIB片段上,将egt基因定位于BamHIA、ClaIl、EcoRIK、EcoRVA、HindⅢH、PstIA、SalIB、XhoII片段上.通过克隆和酶切鉴定EcoRIM和EcoRVL片段,测定ph基因部分序列,并以EcoRIM为探针对基因组酶切印迹进行杂交,制作了EoNPVph基因和egt基因区的酶切图谱,推定egt基因保守区位于ph基因上游约4.55kb处.  相似文献   

17.
镉对桑蚕生长发育和蚕茧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土壤镉对桑叶含镉量[w(Cd)]、含水量[w(H2O)]的影响以及镉对蚕生长发育和蚕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桑叶w(Cd)与土壤w(Cd)呈极显著正相关(2)土壤w(Cd)>22.3×10-6,则桑叶w(H20)<75%,叶质开始变粗硬,(3)用w(Cd)<3.66×10-6的添加Cd桑叶养蚕时,蚕能正常生长发育,蚕茧质量不受影响(4)当镉由土壤进入桑叶,用w(Cd)<0.49×10-6的桑叶养蚕时,蚕的生长发育和蚕茧质量不受明显影响(5)当桑叶w(Cd)超过上述数值后,蚕的生长发育受阻,蚕茧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农药和其它有机化合物环境参数的相关性及其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莫汉宏  杨克武 《环境化学》1994,13(5):401-408
农药和其它有机化合物的水溶解度、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有机碳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等物化参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有机化合物的水溶解度与其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有机碳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呈负相关;正辛醇/水分配系数与有机碳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呈正相关。本文所建立的数学关系式能较好地预测未知化合物的环境特性。  相似文献   

19.
嗜盐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大连海岸的海泥中分离到 4株海洋光合细菌 :菌株C4 10、菌株DS2、菌株E3 和E4,它们都能在厌氧光照下营光异养生长 ,菌株C4 10还能够利用还原性硫化物营光自养生长 .依菌对NaCl的需求 ,菌株C4 10、DS2归属于嗜盐光合细菌 ,菌株E3 和E4属于耐盐光合细菌 .根据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光合作用内膜结构、泛醌组成、(G +C)的摩尔百分比等指标 ,菌株C4 10鉴定为Rhodovulumsulfidophilus (嗜硫小红卵菌 )、菌株DS2鉴定为Rhodobiummarinum (海红菌 )、菌株E3 和E4鉴定为Rhodobacterazotoformans.4株菌的营养成分分析表明 ,它们的细胞的最大生长量为 4× 10 9mL-1.粗蛋白含量占细胞干重的 5 5 %左右 ,菌株DS2高达 6 4 .2 % .4菌株所含氨基酸种类齐全 ,特别具备人和动物所必需的氨基酸 .4株菌均含有辅酶Q10和类胡萝卜素 .其中菌株C4 10的类葫萝卜素含量最高 .图 1表 6参 14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蒽和菲酶促降解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利用黄杆菌FCN2产生的胞内酶降解蒽、菲时的最佳pH为6,而且在弱酸性介质中胞内酶的活性较高;在30℃-35℃之间胞内酶能保持较好的降解活性,32℃时胞内酶活性最高.对蒽和菲酶促降解的米氏常数分别为3×10-4 mol·l-1和4×10-4 mol·l-1,相同实验条件下,对蒽降解的最大反应速率为2×10-6mol·l-1·min -1,对菲的最大反应速率为1×10-6mol·l-1·min -1.酶促降解蒽的反应级数接近于0.93,表观速率常数的对数lgk为-1.86,而降解菲的反应级数接近于0.76,表观速率常数的对数lgk为-2.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