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油气工业正在向海洋进军,人类钻井足迹从陆地延伸到海洋.茫茫大海中越来越多的油气钻井平台,犹如洒在蔚蓝海面的点点星光。海底蜿蜒曲折的油气管道。成为全球能源运输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海底油气管道不断延伸变长,海底油气管道破裂泄漏的风险也悄然增加,防范海底油气管道的泄漏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郑君 《劳动保护》2015,(6):43-45
青岛"11·22"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之后,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何让油气输送管道不再"受伤"?国家正在建立全国统一的油气输送管道地图系统,以全面掌握管道运行情况,避免各种不利因素伤害油气输送管道。自2013年青岛"11·22"事故以来,为避免油气输送管道再次发生重特大事故,  相似文献   

3.
长输油气管道一旦发生泄漏,可能引起灾难性事故,必须进行有效的监测与防护。研究了管道泄漏监测技术的分类方法,结合美国相关标准与国内泄漏监测技术应用现状,提出了管道泄漏监测系统的评价指标。综合分析了应用和研究较为广泛的负压波法和次声波法管道泄漏监测技术及分布式光纤预警技术的各种性能。  相似文献   

4.
不同气油比的油气混输管道泄漏后果危害形式和风险差异的准确判断对于管道泄漏应急处置至关重要。以中国西部某油田集输管道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气油比管道泄漏的火灾危害进行了对比分析,构建了FLACS CFD模型,并研究了油气混输管道原油泄漏形成池火的火灾特征和影响范围,以及天然气泄漏形成喷射火的高温分布和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应急处置应考虑不同气油比下池火与喷射火危害的差异。在油气混输管线泄漏10 min形成稳定火焰的场景中,气油比低于100 m3/t时,原油池火为火灾危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气油比高于200 m3/t时,天然气喷射火为主要影响因素;气油比超过250 m3/t,高温覆盖距离不再明显增加;40 m为此场景下混输油气泄漏喷射火致死距离上限,120 m为温度影响上限。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评价深水海底管道风险,提出一种新的模糊Bow-tie模型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综合运用Bow-tie图、模糊集以及德尔菲法,定量分析油气泄漏概率。进一步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研究油气泄漏后果的严重程度,给出泄漏后果因素的权重系数选择方案。同时,结合风险矩阵,实现对高风险深水海底管道的定量风险评价。将上述方法用到具体海底管道工程中,得出目标海底管道泄漏概率属于A级,泄漏后果属于Ⅲ级,泄漏风险为高风险,这一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6.
长输管道输送距离长、压力高、地形复杂,一旦出现泄漏,影响极大。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长输管道典型泄漏事故,结合当前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情况,分析得出长输管道泄漏的主要原因。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建立长输管道泄漏失效事故树,分析结果表明,管道泄漏多由第三方事件、腐蚀泄漏和存在缺陷所导致。提出了人防、技防的安全措施,增加长输管道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长输管道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或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油气工业正在向海洋进军,人类钻井足迹从陆地延伸到海洋。与此同时,海底油气管道不断延伸变长,海底油气管道破裂泄漏的风险也悄然增加,成为海洋溢油事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国油气管道高速建设,陆上油气管道总里程达12万km(不含油气田集输管道),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的油气管网格局。与此同时,管道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更是给全国油气管道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为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油气管道  相似文献   

9.
为预防滩海油气管道泄漏事故的发生,提出基于复杂网络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分析(FMECA)的连锁风险演化评估方法。依据滩海油气管道的结构组成,考虑自然环境、内外腐蚀、第三方破坏和人因组织风险,结合泄漏事故发展流程和风险因素逻辑关系,构建滩海管道泄漏复杂网络模型;引入风险熵和FMECA方法,衡量风险传递过程中节点事件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给出风险传递路径最大可能性的表达式,通过Dijkstra算法计算泄漏演化的最短路径,辨识多节点所形成的最可能失效模式。结果表明:各类初始事件对管道泄漏的影响差异较大,以人因组织类的作业组织不合理作为初始事件引发管道泄漏的概率为5.20×10~(-3),其对管道泄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建立管道泄漏实验模型(江苏工业学院油气储运安全实验系统),研究管道在不同泄漏模式下、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流体泄漏量的规律。运用量纲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管道泄漏数学模型,初步确立了泄漏量与泄漏孔的大小、流体的密度、黏度、管内压力以及流体的平均流速等因素的关系,为进一步定量分析管线失效后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发生油气管道泄漏事故后,需要开展应急抢险工作,以防事故扩大,减少事故损失。同时需要对受损管道进行修复,及时恢复生产。由于油气管道输送的是易燃易爆介质,因此管道应急抢险是一项高风险的作业。抢险过程中,如果处置不当,极易导致二次事故。本文分析了油气管道事故的后果及应急抢险作业的特点,提出了管道应急抢险作业不同阶段安全监督管理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应用Matlab小波变换对燃气管道泄漏信号进行消噪处理,得到了更为精确的泄漏定位结果。首先阐述了小波变换的原理和步骤,通过实验室模拟油气管道进行燃气管道泄漏模拟试验,运用matlab小波工具箱,对不同小波基以及不同阈值处理后的几种偏差进行比较后选取db8小波基对气体管道进行7尺度分析,结合时延估计的检测定位原理得出泄漏位置坐标。结果证明小波消噪确实提高了管道泄漏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3.
为量化滩海油气管道泄漏风险,提出一种结合改进证据理论和贝叶斯网络的风险评价模型。通过构建滩海管道泄漏风险指标体系、安全屏障模型,确定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引入改进证据理论融合专家打分意见,确定节点先验概率与条件概率,由贝叶斯网络正反推断出滩海管道的泄漏风险与风险因子敏感性。模型可准确计算管道泄漏风险值且降低意见均衡化与评价的主观性。为验证模型的适用性,计算了某滩海管道泄漏风险值,结果显示该海域管段的泄漏风险值为0.001 52。  相似文献   

14.
<正>为深刻吸取江苏昆山"8·2"特别重大爆炸、高雄"8·1"丙烯爆炸、大连"6·30"原油管道泄漏燃烧等事故教训,8月5日下午,省政府召开全省城市管网、油气管道安全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我省城市管网、油气管道安全工作。会上,省政府办公厅林卫宠副主任传达了7月16日全国油气管道安全隐患治理推进会暨大连"6·30"原油管道泄漏燃烧事故现场会精神,省经信委、住建厅、质监局、安监局分别汇报了有关工作情况,中石化、中海油和中石油西气东输闽赣项目部分别作了书面汇报,讨论研究我省油气管道、粉尘防爆等安全工作相关问题。最后,省政府徐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油气管道泄漏爆炸重大案例应急管理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青岛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引起公众对城市油气管道安全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城市油气管道事故频繁发生,反映出我国在城市地下管道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基于国内外管道相似事故调研,选取墨西哥瓜达拉哈拉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和青岛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进行对比分析。基于事故致因理论,探究事故发展模式,建立事故链模型。结合应急管理思想,从预警预控、应急处置、评估恢复角度分析事故应急管理过程的共性失误。最后,针对应急管理各阶段共性失误提出防范措施,对提高类似事故的应急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及时发现泄漏和防止第三方破坏,越来越多的科技防范措施应用到天然气管道,通过技术手段对管道泄漏和人为破坏进行及时监测和预警。文章从科技防范措施的原理和功能定位的不同将目前的输油气管道科技防范措施分成泄漏监测技术和安全预警技术两大类。分别对主要泄漏监测技术和安全预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我国天然气管道科技防范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通过调研和分析,次声波泄漏监测技术和安全预警技术在天然气管道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我国油气长输管道里程不断增加,油气长输管道的隐患治理工作显得愈发重要,特别是2013年"11·22"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2018年"6·10"贵州晴隆天然气管道燃爆事故,更是给油气管道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本文分析了当前油气长输管道存在的主要隐患,并提出从明确责任、强化监管,加大隐患整改资金投入入手,推进当前隐患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埋地油气管道泄漏事故发生频繁的现状,为了准确地预测油气管道的腐蚀状况,应用灰色GM(1,1)模型对埋地管道的管壁最大腐蚀深度进行预测,并结合马尔科夫链模型对管壁腐蚀的最大概率状态进行分析和预测,实现对埋地油气管道腐蚀现状和运行情况的科学评价和预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检测数据较少的情况下,该组合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油气管道的最大腐蚀深度和腐蚀状况,为管道的进一步维护、维修和检测提供参考依据,对于保障油气管道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结合实验室声发射仪和油气管道设备,建立了充气管道泄漏声发射检测系统模型,分别在传感器间距、管道压力和泄漏量三种变化状态下进行了泄漏源定位影响实验。对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的时域统计特征、频域分布特征以及泄漏信号的相关性作了分析;从声信号能量累计和衰减特性方面对互相关定位法和幅度衰减测量区域定位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计算,表明在传感器间距较小和泄漏量较小的状态下,在背景噪声较小的环境中,用互相关法具有较好的定位精度;而幅度衰减测量区域定位方法对泄漏源的定位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20.
定量风险评价技术在海底管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风险工程理论,综述了多种海底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技术.着重研究了模糊综合评分和蝴蝶结模型在海底管道油气泄漏概率计算及后果分析中的综合运用,建立了基于泄漏物危害及影响系数的泄漏后果严重度模型,结合风险矩阵实现定量风险评价.同时,该评价方法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