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资源及水环境现状湟水流域多年平均地表径流为21.5亿立方米,不同频率地表径流量为丰水年(P=20%)25.8亿立方米,平水年(P=50%)21.0亿立方米,偏枯年(P=75%)为17.7亿立方米,枯水年(P=95%)为13.5亿立方米.地表径流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其分布规律与降水量基本一致,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具有山丘区大、河谷小的特点,径流变化范围为50—300毫米.地表径流年内分配亦不均匀,6—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5%以上,湟水流域地表径流年际变化也较大,变差系数Cv值为0.25—O.35.湟水流域山丘区地下水资源受降水、  相似文献   

2.
一、河南省水资源概况(一)地表水河南省地跨黄、淮、海、江四大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分别为太行、伏牛、桐柏、大别四大山脉环抱,东部为平原,全省总面积为16.7万km~2,其中山地占32.4%、丘陵占14.5%、平原占53.1%。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785mm,由南而北递减,南部为1000~1400mm,北部仅600~700mm。因受季风影响,降水年内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证了在石头峡水库和黑泉水库联合作用及调度的情况下,根据石头峡水库规划设计方案中的有关参数,提出优选结果.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更好地发挥“引大济湟”调水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及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黑泉水库汇流区的基本特征与生态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国  武玉峰 《青海环境》2002,12(4):149-151
黑泉水库是青海省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西宁市区的重要水源工程,保护汇流区的生态环境是保护水源、水质的关键。从分析黑泉水库汇流区的特征入手,提出了保护汇流区生态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湟水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1961-2005湟水河流域9个气象台站气温、降水等地面观测资料,研究了湟水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湟水河流域2001—2005年比最冷的60年代四季平均气温分别偏高0.7-2.5℃,冬季增温比较显著;年降水量总体变化趋势是中游地区缓慢增加,而上游和下游地区则缓慢减少,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四季地表蒸发量均在增加,夏秋季大于其它季节;90年代湟水河流域秋季和春季降水的减少,使得秋季和春季发生中(重)干旱的频次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自然生态保护其他方面,江河断流、湖泊湿地萎缩、水源涵养功能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等流域污染问题,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上游投入、下游得利”不合理现象,不断加剧水资源质量的衰减和水体环境的恶化。本文以维持流域生态系统平衡及生态服务功能,调整流域相关利益方生态及其经济利益分配关系为依据,根据流域面临的生态保护、污染治理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等问题特点,以大伙房水库上游地区为例,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机会成本理论为基础的生态补偿标准估算模型,对流域生态补偿资金进行分配,探索建立不同类型、各有侧重、因地制宜的生态补偿标准,在试点和实践中调整完善,为国家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提供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水利实际上是除水害兴水利的一项环境、生态改善工程,邱庄水库是唐山市主要水源地之一.由于水库上游流域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生活污染源的影响,对水库功能造成了一定的隐患.要统筹规划,编制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处理好工业、农业、渔业的关系,保护水质.  相似文献   

8.
利用秦皇岛市1954—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累计距平、方差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近63 a来秦皇岛市年、季、月自然降水总量与雨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秦皇岛市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15.5 mm/10 a;夏、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春季呈增加趋势,冬季变化不明显;1月、2月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7月—10月呈减少趋势,2月—4月、11月—12月呈增多趋势。年雨日明显减少,平均每10 a减少3.05 d,雨日的减少主要表现为小雨日数的减少。年降水强度变化不大,夏、春季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秋季呈减小趋势,冬季变化不大。由上可知,年降水量和雨日的同步减少是秦皇岛市近63 a降水变化的明显特征,因此,秦皇岛市自然降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夏、秋两季变干明显。  相似文献   

9.
利用青海省天峻气象站、刚察气象站、海晏气象站和共和气象站建站以来到2010年的观测数据,以及青海省布哈河口水文站、刚察水文站和下社水文站多年来的观测数据,从降水、气温和蒸发量的多年变化分析了青海湖流域近5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多年降水主要存在一个2~3年和3~4年的变化周期;近53年来,流域内及其周边地区年均气温增加显著,整个流域从1987年左右开始显著增温,线性升温率约为0.3℃/10a,多年平均气温以2~3年的变化周期为主;青海湖流域蒸发的多年变化情况和降水类似,处于波动状态,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综合近53年流域降水、气温和蒸发的年际变化情况,青海湖流域从1958-2010年气候由冷干逐渐向暖湿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一、河流的基本情况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和乌江是长江上游的几条主要河流。其中金沙江的流域面积最大,达48余万km~2,流域内大部分面积为高原和山地;流域内的降水主要来自印度洋,年降水量约750mm,河水除大部分为降雨径流直接补给外,还有少部分冰雪融水补给。岷江是长江上游产水量最大的一级支  相似文献   

11.
建立种植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函数,确定了种植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的主要决定因素为降水径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河流域降水径流的时空分布特征。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前8年,海河流域降水量呈现明显的逐年代下降趋势,累计下降16.5%;受降水量下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径流量的下降幅度更大,累计下降64%。从地区分布来看,降水径流由太行山、燕山迎风坡分别向西北和东南减少。由于降水径流逐年减少,海河流域种植业非点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影响也将逐年下降。在一般的年份(除丰水年以外的年份),种植业非点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影响微乎其微;如果发生全流域洪涝灾害,种植业非点源污染对水体污染构成威胁。海河流域汛期易发生暴雨,在发生暴雨的局部地区,种植业非点源污染对水体污染构成局部威胁。徒骇马颊河平原是海河流域最重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单日降水量可达100 mm,为平原区最高,因而发生种植业非点源污染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大通河流域及其周边附近地区地面2017年6~9月汛期国家基本站、国家天气站和国家区域站降水资料,分析总结了大通河流域汛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得到大通河流域自动气象站点加密后,最大降水中心和降水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流域汛期逐月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地区差异明显;降水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汛期旬降水量的变化不同,旬降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时间也不同;流域降水中心均出现在国家天气站和国家区域站中。通过分析大通河流域汛期测点加密后降水分布特征,可为大通河流域降水精细化预报服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缤纷资讯     
我国50年降水变化趋势查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查明,近50年来,我国8~12月秋冬季东部地区降水量普遍减少,1~3月江南地区降水量有增加趋势;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显著减少,7月则有显著增加趋势,华北地区则刚好相反。降水量的变化和河流水资源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湟水流域是我省的主要产粮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0.6—3.7℃,年降水量300—700毫米,年蒸发量800—1200毫米,无霜期65—205天,土壤肥沃,热量条件好,有利于小麦、豆类、蔬菜和林木的生长。全流域内可耕地面积309900公顷,其中水地69200公顷。属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降水少、蒸发量大,湿润系数仅为1.5—4。故湟水流域的农田,没有灌溉粮食产量就难以保证。多年来,虽然在各灌区兴建大量农田灌溉工程,可是多数灌区在考虑灌溉设计时,由于忽略了排水设施,造成有灌无排和大水漫灌、串灌,加上管理不善,渠道渗漏,以及人为经济活动等影响,使地下水位以每年0.2—0.5米的速度上升,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加快。据1990年调查,全流域灌区盐碱地5733公顷中的小麦、蔬菜生长受到很大抑制,农产品质量差,产量下  相似文献   

15.
赵仕雄  德力格尔 《青海环境》1997,7(4):150-158,170
黄河水量日趋减少,严重缺水,本文通过多年气象和水文资料,分析了黄河上游河曲地区降水量大,面积集中,降水日多,夏季降水集中县对流、地形必降水多等气候特点,说明可利用的天空水资源丰富,高原主要降水云层去认错 低时厚度薄,去顶温度不代于可催化云的“窗口”温度-24℃,云结构条件可满足冷云催化的条件。提出了4-6月以层状云降水为主,采用飞机播撒作业方案。6-9月以对流、地形云降水为主,彩地面三七高炮等地面  相似文献   

16.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5再分析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等方法,研究了近30 a辽宁省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辽宁省的年降水量具有雨热同期、分布不均的特点。1992—2021年1月平均年降水量最少,7月最多,7月年降水量可达164.1 mm。分季节来看,辽宁省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远高于其他季节。辽宁省夏季降水表现出显著的东多西少的特征,大值区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地丘陵区,年降水量可达600 mm以上,小值区位于西部与内蒙古高原相连的山地丘陵区,部分区域年降水量不足300 mm。辽宁省近30 a区域平均夏季降水表现为减少的趋势,变化率为-31 mm/10 a。分区域来看,辽宁省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量表现为显著减少的趋势,西部地区次之。中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减少趋势最为明显。EOF分解表明,辽宁省夏季降水距平场的第一模态表现为全域的一致性特征,其对应的时间系数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第二模态表现为东西向的经向变化差异,表明降水在经向的对比加大,表现出辽宁省东西部地区对气候变化相反的响应性。  相似文献   

17.
一、大桥水库的基本情况该库位于冕宁县拖乌区大桥乡,是安宁河上一座控制性强的大型龙头水库。坝址在支流北茎河与苗冲河汇口干流域起始处,集水面积800km~2,占流域面积的7.2%,河源区是安宁河流域的多雨中心,年降雨量达2400mm,径流深达1360mm,多年平均来水量10.88×10~8m~3,约占流域产水量的15%,是安宁河洪水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湟水西宁段是湟水干流与其主要支流北川、南川、沙塘川的汇集河段,也是湟水流域(不含大通河)主要人口和工业集中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段的地表水资源受到污染日趋严重,水环境质量逐年下降.这不仅减少了湟水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量,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恶化了生态环境,而且还制约了西宁和湟水流域的经济发展.因而,综合评价湟水西宁段的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探讨其水污染综合防治对策,保护好湟水水资源,防治污染,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对水库水质中总磷、总氮的影响,以铁岭市入柴河水库的柴河流域集雨面积内的降雨径流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雨季汛期的三个时期(雨前、雨时及雨后)对柴河流域下游入库前的柴河堡断面采集水样进行分析,以期为铁岭市柴河水库的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三江源"地区18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的气温、降水、蒸发以及相对湿度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气候暖湿变化情况。分析发现:1961—2012年期间,三江源整体向暖转化,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在升高,且平均最低气温上升速率明显快于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呈增加趋势,说明三江源地区正逐步变湿。由于暖湿变化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