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2004~2008年每年3~11月份深圳大鹏湾南澳赤潮监控区表层海水营养盐的监测基础资料,对监控区水域营养盐变化及其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近5 a监控区Si、N、P营养盐的空间波动程度存在明显年际差异,营养盐含量受监控区藻类等浮游植物的生命活动和陆源径流以及鱼、贝类新陈代谢强弱的共同影响。5 a来NO2-N、NH4-N和SiO3-Si的含量呈波动性升高,PO4-P含量保持稳定,NO3-N含量有所降低,Si∶P值上升比较明显,而N∶P和Si∶N值波动较大。2004~2005年监控区无机氮主要存在形式是NO3-N,2006~2008年主要存在形式为NH4-N。P一直是该海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潜在限制性因子。5 a来监控区海水符合养殖功能区的水质标准要求,未受到PO4-P和DIN营养盐的污染,处于贫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2年8月份和11月份对大连湾海水中溶解态营养盐的调查数据,对大连湾海域营养盐分布趋势、营养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机氮(DIN)和活性硅酸盐(SiO3-Si)含量较历史研究数据明显增高,活性磷酸盐(PO4-P)含量则明显降低,并且8月份PO4-P和SiO3-Si含量均低于11月份,DIN相反;PO4-P、DIN和SiO3-Si的水平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由湾顶向湾口逐渐降低的趋势;PO4-P和NH4-N与温度、pH、化学需氧量(COD)、盐度(S)和表观耗氧量(AOU)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而NO2-N、SiO3-Si则仅与AOU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营养盐结构特征分析表明,海域海水中营养要素的主要限制元素为P。  相似文献   

3.
夏季黄渤海生源要素的平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2013年6月22日~7月9日对黄渤海海域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海域生源要素(DIN、PO4-P、SiO3-Si、DO)的含量及平面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莱州湾内连续站P2各项要素的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季DIN含量表现为渤海高于黄海,而DO、PO4-P及SiO3-Si却表现出黄海高于渤海的特征。渤海表层DIN、SiO3-Si浓度高于其底层浓度,黄海底层DIN、PO4-P 、SiO3-Si浓度高于其表层浓度,渤、黄海表层DO高于底层DO。平面分布上,调查海区营养盐整体呈现南高北低,近岸高、外海低的分布特征。营养盐的高值区主要出现在长江口、黄河入海口及江苏近岸海区以及黄海底层中部海区,其分布受长江冲淡水、黄河水及黄海冷水团的影响明显。DO则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南黄海海区较低,高值区出现在北黄海底层。受黄河冲淡水对该站位的影响,P2连续站营养盐及DO浓度均表现为表层高于10 m层、底层,SiO3-Si和DIN受潮汐影响较大,其变化规律与盐度基本一致,DO受潮汐与生物共同作用,高值出现在下午16时左右。  相似文献   

4.
广西钦州湾营养状况季节分析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1月、4月、8月和11月对钦州湾海域调查结果,分析并评价了该海域营养状况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钦州湾海域总溶解无机氮(DIN)含量范围在0.023 mg/L~1.750 mg/L,硅酸盐(SiO3-Si)含量范围在0.027 mg/L~3.900 mg/L,磷酸盐(PO4-P)含量范围在0.001 mg/L~0.158 mg/L。NO3-N是DIN的主要存在形式,占62%~78%。不同的营养盐季节分布有所差异。DIN季节分布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PO4-P季节分布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SiO3-Si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从营养结构看,与Justic'等提出的营养盐化学计量限制标准比较符合P限制条件,PO4-P可能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潜在限制因子。按照营养状态指数值,钦州湾海域春季、夏季和秋季表层海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钦州湾内湾富营养化程度高,一旦水文气象条件适宜,从春季到秋季该区域随时都会发生赤潮灾害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2009年秋季在珠江口海域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双胞旋沟藻赤潮,影响面积高达300 km2。赤潮爆发期间,我们对珠江口水域的环境因子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珠江口西侧受径流的影响程度远高于东部,营养盐一般呈西高东低的水平分布格局,其中以NO3-N、DIN和SiO3-Si的差异最为明显。表层水体的DIN、PO4-P和SiO3-Si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1.64μmol/L、0.71μmol/L和46.3μmol/L。SiO3-Si和PO4-P的高值区主要位于洪奇门及以下的珠海沿岸,PO4-P的高值区主要位于洪奇门以上的水域,虎门附近S1站位的PO4-P浓度高达6.23μmol/L。高的营养盐输入、低的降雨量和严重的咸潮入侵应该是导致这次双胞旋沟藻赤潮爆发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6.
胶州湾潮滩沉积物-水界面交换对海湾营养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9月在胶州湾红石崖(HSY)和河套(HT)潮滩进行了沉积物-海水界面的营养盐交换通量培养实验,结果表明:DIN 在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的交换以NH4-N的扩散为主,交换方向是由上覆水向沉积物迁移,NO3-N 的扩散方向与NH4-N的相反;SiO3-Si的交换和PO4-P的相似在潮滩各站位均是由上覆水向沉积物的方向迁移,表明潮滩沉积物是水体中营养盐的汇.NO2-N、NH4-N、PO4-P、SiO3-Si在沉积物-海水界面的交换通量为净吸收,分别为河流输入通量的25、7、9、2倍.但NO3-N的交换是由沉积物向海水方向,通量仅为河流输入通量的20%.潮滩沉积物-海水界面受到大量底栖动物的生理活动及其它作用的影响,因此营养盐培养实验得到的通量与利用间隙水浓度梯度法估算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大亚湾海域春季营养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7年4月对大亚湾海域调查结果,分析并评价了该海域春季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DIN为湾西部和中部含量较高,PO4-P为湾中部海域含量较高,SiO3-Si为澳头附近海域中部和核电站附近海域东南部含量较高;底层DIN、PO4-P和SiO3-Si水平分布均表现为澳头附近海域中部含量较高于其他海域;上覆水中DIN和PO4-P为整个湾内水域分布相对较均匀,而SiO3-Si为霞涌西南部近岸海域和核电站附近海域东南部含量较高.从营养结构看,与Redfield值和Justic等提出的营养盐化学计量限制标准比较符合N限制条件.根据修正后的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评价指数计算结果,2007年春季大亚湾海域营养水平属于贫营养水平,有机污染程度表层、底层属0级,而上覆水属1级,表明大亚湾海水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3~2013年秦皇岛海域海水质量监测区、海水增养殖区、赤潮监控区以及近岸海域生态监控区内的多站位实测数据,根据正态分布原理分析了氮、磷营养盐和营养盐结构的长时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过去11 a间,秦皇岛海域表层海水的无机氮(DIN)浓度与水质超标率呈现上升趋势,活性磷酸盐(DIP)浓度则表现为规律性显著的波动变化特征,超标率整体减少;NO3-N占DIN的比例先减后增,NH4-N则与其相反,氧化性环境先减弱后增强;磷为该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
烟台四十里湾海域营养盐和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9年5月、7月、10月和2010年1月4个航次对烟台四十里湾养殖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分布、季节变化、主要控制过程以及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结果表明,四十里湾海域营养盐的分布整体趋势是近岸高,由近岸向外部海域递减;受到陆源输入的影响,高值区出现在调查海域东部。DIN的季节变化表现出冬高、秋低、春夏居中的趋势,整体上变化不大;SiO3-Si和PO4-P浓度均为春季最低。在春秋季P为四十里湾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在夏季,N/P>30,P也是一个潜在的限制因素。四个季度培养结果表明DIN总体上由上覆水交换到沉积物中;近岸区沉积物是PO4-P的汇;调查区域SiO3-Si的扩散方向均是从沉积物到上覆水中。四十里湾沉积物释放的SiO3-Si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较小;与其他浅海环境相比,四十里湾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通量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东海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用实验室模拟法研究了2002年4月30日~5月17日和2002年8月26日~9月10日东海两个航次硅、磷、氮营养盐12个站位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通量,采用连续函数拟合的方法计算了营养盐界面交换速率.结果表明,春、夏季SiO3-Si在东海沉积物-海水界面上均表现为由沉积物向水体的转移,平均交换速率为4 12 mmol/m2·d.PO4-P、NH4-N、NO2-N和NO3-N则随站位的不同有一定的差异,平均交换速率分别为-0.01、0.48、-0.02和-0.07 mmol/m2·d.平均两个航次的结果,SiO3-Si、PO4-P、溶解无机氮(DIN)在东海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通量分别为3 18×1012、-7 37×109和2.95×1011mmol/d,可提供维持东海初级生产力SiO3-Si的55%、DIN的5.1%.  相似文献   

11.
象山港海域N、P污染特征及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2002年4~9月份象山港海域表层海水N、P营养盐监测基础资料,分析探讨了象山港海域在赤潮多发期N、P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整个象山港海域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赤潮多发期,象山港海域水质N、P污染严重,表层海水DIN指标数倍于Ⅳ类海水最大允许值,明显呈现高N、低P的污染特征;由于受港湾季节性生态环境的演变和陆源径流的影响,象山港海域N、P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和时间变化特征。NO2-N含量也会因硝化细菌活动的加剧而增加;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在赤潮多发期,整个象山港海域由于P的限制,总体上处于潜在性富营养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赤潮监测预防的新思路和方法,本研究选取典型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me)作为实验藻种,模拟一次完整的赤潮形成过程,测定重要监测指标(生物量、营养盐浓度)的变化,找出稳定同位素特征值与之相关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藻种生长过程可明显分为四个阶段:适应期、对数生长期、稳定生长期及衰亡期;N、P浓度随培养时间呈下降趋势,与生物量的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在生长过程中几乎不吸收硅酸盐。在一次完整的赤潮发生过程中,C稳定同位素组成(13C值)随时间显示出减小趋势,而N稳定同位素组成(15N值)值则显示增大趋势。因此,赤潮藻的C和N稳定同位素组成为赤潮监测提供了可能的新指标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秦皇岛海域生态环境特征与赤潮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简述秦皇岛海域自然环境特征与营养盐分布及赤潮生物特征的基础上,采用营养状态指数和浮游植物生态特征指标对该海域富营养化状态给予评价。调查表明,该海域自70 年代末以来共发现32种赤潮生物。  相似文献   

14.
辽东湾北部至辽西沿岸海域营养盐分布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根据1995-1999年5a对辽东湾北部至辽西沿岸海域的监测资料,分析和评价了该海域营养盐的分布特性及时空变化,评价了营养盐对该海域的污染程度和水质的富营养状况,结果表明该海域营养盐普遍偏高,在5a当中各站位无机氮平均值有56%超一类海水,无机磷有73%超一类海水,辽东湾北部海域高于辽西沿岸海域,最高值位于辽河口和双台子河口的三道沟、裤裆、二界沟3个站位,无机氮高于其他站位3-5倍,这3个站位水质严重污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随时可诱发赤潮。  相似文献   

15.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赤潮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97年冬季和1999年夏季发生于广东省饶平枯林湾海域的棕囊藻赤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棕囊藻赤潮的爆发是海洋环境变化和棕囊藻自身特性共同决定的,长期集约化养殖引起枯林湾海域的N、P、Fe、Mn浓度较高,特别是Fe浓度明显高于广东沿海的其它海区,为赤潮的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棕囊藻增殖过程中对DIN(可溶性无机氮)的需求量较高,特别对NO3^--N有明显的主动吸收,与DIP(可溶性无机氮)相比,海水DIN浓度恢复速率较慢。可能成为限制棕囊藻赤潮的规模和持续时间的关键因子,海水温度的异常增高及降雨量偏少,与棕囊藻赤潮的发生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2006年春季东海赤潮高发海域溶解态无机营养盐的分布和含量,并初步分析它们与赤潮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区营养盐浓度较高,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相比,无机氮和无机磷的超标率分别为54%和34%,杭州湾附近海域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调查海域由于受沿岸长江等河流输入的影响,营养盐浓度自近岸向外海快速递减,等值线几乎与海岸线平行.另外初步分析了一次赤潮生长消亡过程中各种化学参数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国赤潮监控工作的成效以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国家海洋环境监视监测系统资料论述了中国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概况,并且较全面阐述了2002年以后赤潮的特点。即: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呈上升势头,且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赤潮发生重点时段为每年的5~6月;赤潮发生重点区域为浙江近海、渤海和珠江口海域;有毒、有害赤潮发生频率和面积持续大幅度增加;赤潮主要优势种类为:具齿原甲藻、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夜光藻和球形棕囊藻。此外,本文还探讨了赤潮监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探讨影响赤潮的物理因子及其预报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多年对广东沿海港湾赤潮发生机理的探讨 ,归纳出引发赤潮的主要物理因子 ,并深入研究潮汐变化与赤潮形成的关系。作者认为在沿海一些半封闭的海湾 ,在月赤纬偏小期间发生大潮易引发赤潮。大亚湾澳头水域 4~ 5月份大潮后多呈现不正规全日潮 ,易出现赤潮生物高峰期 ,较明显的赤潮从发生至消退的全过程往往跨越一个潮水期。根据实践经验总结 ,作者提出利用潮汐变化规律对大亚湾澳头水域 2 0 0 1年 5月份可能出现的赤潮初始阶段作尝试性预测 ,并在赤潮初始阶段通过对水域的浮游生物优势种和当地天气的变化趋势加强观测、研究 ,希望能对赤潮暴发作出较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19.
渤海是我国赤潮重灾区,近年来赤潮灾害频发且呈加剧趋势。有效监测渤海赤潮的发生、发展及消亡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数据,比较分析了叶绿素浓度异常法、赤潮指数、波段比值法、红波段差值法、Karenia brevis指数等5种方法对渤海赤潮遥感监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5种方法均能有效监测到天津滨海旅游区附近海域的赤潮,不仅提取的范围与赤潮发生的最大面积相符,而且空间分布也一致。然而,由5种方法提取的秦皇岛附近海域的赤潮信息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由叶绿素浓度异常法和波段比值法对赤潮信息的提取结果相对较为合理。因此,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赤潮监测,均需结合实地调查数据或ERGB(enhanced red-green-blue)影像等资料对不同时间、不同区域发生的赤潮的监测结果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20.
浒苔绿潮与苏北近岸海域营养盐浓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嵩  石晓勇  王婷 《环境科学》2012,33(7):2204-2209
根据2010年3~6月5个航次对苏北近岸浒苔绿潮暴发区海域进行的调查数据,研究了该海域营养盐的浓度变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陆地径流和苏北沿岸流的影响,调查海区为营养盐高值区,为绿潮暴发提供了一定基础.溶解性无机氮(DIN)、磷酸盐(PO34--P)和硅酸盐(SiO23--Si)最高浓度分别为23.04、0.55和15.85μmol.L-1,春季浮游植物生命活动旺盛和浒苔绿潮对营养盐的吸收导致从第一至第五航次硝酸盐(NO3--N)、磷酸盐(PO34--P)、硅酸盐(SiO23--Si)和溶解性无机氮(DIN)整体呈下降趋势.此外,水体中N/P与浮游生物体中N/P越接近越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第四和第五航次的N/P比值比较有利于浒苔的生长.各航次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均表现为近岸高,远岸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