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3.
饮用水源水质评价指数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定期向社会发布的部分重点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旬报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水质指数法进行了分析,针对该方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改进的水质指数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淮安市区饮用水源水质状况,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淮宿分中心于1998年—2002年对淮安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二河闸水质达Ⅱ类水标准,五毒项目未检出;杨庄闸上游废黄河水质除1999年达Ⅲ类水标准外,其他年份水质均达Ⅱ类水标准,五毒项目未检出;京杭大运河淮安市区段及里运河水质较差,主要是氨氮超标严重,近5年水质基本都是劣于V类水标准。指出,淮河污染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沿淮上游积蓄的污水,时常以小流量下泄,并不时有所增大,经常发生水污染事故;淮阴第二抽水站抽水流量超过40m^3/s时,京杭大运河及里运河污水对淮安市区北京路地面水厂、淮阴区地面水厂两取水口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河段范围5处取水口为采样目标,沿相应工程干流采集水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法和美国环保局推荐健康风险评价法(HRA),分析了5处取水口水中3种酞酸酯(PAEs)的含量及健康风险性。结果表明,荆江河段航道整治范围5处取水口水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均可检出,且丰水期仅DEHP含量显著高于枯水期,但含量均未超过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集中式地表水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水中DEHP、DBP、DEP经饮水途径非致癌风险小于1,DEHP致癌风险小于10-6,均满足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可接受水平(健康风险值小于10-6),亦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 0×10^-5a^-1)。荆江河段航道整治范围饮用水源水中DEHP、DBP、DEP污染风险较小。由于PAEs是一类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长江水体普遍可检出,存在着一定潜在的风险性,在航道整治过程水源地环境风险管理中需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6.
7.
对饮用水源水中丙烯醛的气相色谱标准测定方法作了改进,由直接进样改为吹扫捕集进样,由极性色谱柱改为中等极性色谱柱.方法在0.010 mg/L~0.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最低检出限和检测下限分别为0.000 5 mg/L和0.002 mg/L,水样平行测定的RSD为2.8%~5.2%,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0.0%~... 相似文献
8.
GC-MS法测定饮用水源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固相萃取的方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再进行GC-MS分析测定,对饮用水源水中的痕量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了测定,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0.
对上海市嘉定区饮用水源地水中重金属污染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应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对其作了健康风险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致癌物质所引起的健康危害较高,镉、铬、砷的平均个人年风险等级分别为10-7a-1、10-5a-1、10-5a-1,铬、砷的年均风险值非常接近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致癌风险极大,应优先控制;非致癌物质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较小,平均个人年风险大小次序为铅、铜、锌、汞,风险值在10-11~10-9 a-1之间,远低于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长江口南通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在水源地污染物调查的基础上筛选了预警监测因子,建立了三级联动预警监测系统,突出强调了生物预警系统作为自动监测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内容、作用和优势,最后针对南通市饮用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测系统存在的局限提出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大局.根据监测资料,采用国家有关标准,本文对伊犁州县市饮用水源地(河流、水库、地下水)的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预警是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构建水源地水质预警指标体系是水源地监控预警工作的重要基础。系统分析了常规水质在线、生物毒性在线、卫星遥感、人工巡视等水质预警监测技术手段,并分析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以此为基础,遵循水源地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实际需求,统筹兼顾,提出了建立以常规理化-生物毒性在线监测相结合,遥感监测与人工巡查相统筹的一体化水源地水质预警指标体系,为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控工作提供合理的、科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新疆主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新疆环保系统的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新疆16个主要城市的31个现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供水量为4.47×10^8m^3,担负着供应420万常住城市人口的生活饮用水、部分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态用水的责任;城市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良好,水质达标比例为83.9%,不同地区、不同水源类型间存在差异;由于受原生土壤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有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超过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而且部分饮用水源地中有机污染物有多项检出;受水源保护区划工作滞后、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部分城市饮用水源地存在一定的环境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8.
以杭州市萧山区2008—2014年饮用水源地铁含量监测数据为分析对象,研究饮用水源地的铁含量时空分布并评价铁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铁含量单次测值历年超标,超标倍数0.01~8.80,超标率16.7%~86.1%,7年间超标率呈现阶段性的螺旋式上升,铁污染日趋严重,到2014年有所减轻。通过对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和污染源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分析铁污染成因,提出防治对策:制定地表水体中铁的分类标准,完善废水的铁排放标准;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水环境管理机制,全面实施河长制;加强水土保持和酸雨控制,进行河流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源管理,扩建备用水源和另找水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