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资源诅咒”假说,利用1993年-2012年贵州省相关数据,建立包括绿色GDP、资源依赖、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变量的时间序列回归模型,对贵州省资源依赖与绿色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以来贵州省并不存在“资源诅咒”效应,相反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绿色GDP的增长,但作用并不显著.进而提出促进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省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原名为贵州省国土整治与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是1997年4月经贵州省科技厅首批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投入建没的省级重点实验室。2003年1月,经贵州省科技厅批准更为现名,改由贵州大学(原贵州工业大学)  相似文献   

3.
《地球与环境》2005,33(4):F0003-F0003
<正>贵州省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原名为贵州省国土整治与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是1997年4月经贵州省科技厅首批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投入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2003年1月,经贵州省科技厅批准更为现名,改由贵州大学(原贵州工业大学) 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共建,并正式搬迁至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原贵州工业大学)。2005年7月批准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正式立项投入建设。现有固定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4.
《地球与环境》2005,33(3):F0003-F0003
<正>贵州省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原名为贵州省国土整治与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是1997年4月经贵州省科技厅首批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投入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2003年1月,经贵州省科技厅批准更为现名,改由贵州大学(原贵州工业大学) 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共建,并正式搬迁至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原贵州工业大学)。2005年7月批准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正式立项投入建设。现有固定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建设项目选址的水文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水环境十分脆弱,选择适合工程建设场址的难度大,从水文地质的角度去选择和评估拟选场地的适宜性尤为重要.以贵州省喀斯特地区为研究区域,在分析该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贵州喀斯特地层的特点、组合特征和地貌类型,结合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不同阶段,对每一阶段中水文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述;并以贵州某典型大型电厂的灰场选址为案例,通过对该拟选场址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估,进一步验证了水文地质研究在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各阶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是国内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省份,喀斯特山区占全省总面积的七成以上,而农村地区又占去该省面积的绝大多数。喀斯特山区所具有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特点,使得该省农村喀斯特地区人口容量小、群落结构简单,生态环境易破坏难恢复且旱涝灾害频繁,给该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束缚,因此,必须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制定完善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实施生态开发补偿机制、控制人口的增速、退耕还林还草以及强化教育宣传等措施,必须得到大力落实和强有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贵州旅游资源的喀斯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果树、龙宫、茂兰喀斯特森林、马岭河峡谷、织金打鸡洞等风景名胜区的描述,展示了贵州以奇山、秀水、溶洞、石林为主的旅游资源的喀斯特特征,同时强调了喀斯特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地区地表地下的二元储水结构导致地表水渗漏严重,而土被浅薄且分布不连续,土壤蓄水量不足,易导致作物出现缺水。以贵州省为例,基于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和气象资料,估算了贵州省1961~2014年参考作物蒸散量ET_O,在此基础上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贵州省ET_O进行空间插值,分析了贵州省ET_O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贵州省ET_O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贵州省西部地区的ET_O高于中、东部地区;1年之中ET_O主要集中于夏季和春季,冬季最少;60年代的ET_O高于多年平均值,70年代之后逐渐降低,90年代达到最低值,2000年以来ET_O急剧升高;从年际变化看,贵州省年平均ET_O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61~2002年持续降低,2003年以后显著升高;年际变化中秋季ET_O变化最大,其次为春季、夏季,冬季变化最小;影响贵州省ET_O的主导气象因素是日照时数,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地理纬度与ET_O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贵州省ET_O的时空特征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将为其他喀斯特地区的农业发展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陆洋 《环保科技》2005,11(4):15-19
通过对黄果树、龙宫、茂兰喀斯特森林、马岭河峡谷、织金打鸡洞等风景名胜区的描述,展示了贵州以奇山、秀水、溶洞、石林为主的旅游资源的喀斯特特征,同时强调了喀斯特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贵州省城市生活垃圾的特征和处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根据贵州省的自然环境条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提出了贵州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对策及建议,论述了实现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贵州省城市生活垃圾的特征和处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根据贵州省的自然环境条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提出了贵州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对策及建议,论述了实现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环保科技发展战略,是贵州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依靠科技进步的角度,提高全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现代生产力的提高,主要来源于科技进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只有依靠现代科技,才能创造效益好、效率高、能持续发展的生产力。结合贵州省实际,提出了“九五”期间及2010年内环保科技的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及对策。通过实施,将有力地推进我省环保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贵州省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及省情 ,得知省内有较好的条件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处理 ,可以达到城市生活垃圾的“三化”处理。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贵州省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及省情,得知省内有较好的条件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处理,可以达到城市生垃圾的“三化”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民族”,海内外中国人皆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追根溯源,始起于太吴伏羲氏。 太昊伏羲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号太昊。太吴又写成太皓等。伏羲又写成伏牺、疱牺、宓戏等。汉班固《汉书·律志》载:“疱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於木,故为帝太昊,作罔 以佃以鱼,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疱牺氏。”伏羲氏以木德王,其王业吴如日月,功与天齐,象日月之明,故号太吴。汉《山海经》《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伏羲氏父亲是雷祖,伏羲出生在“广都之野轩辕洞”。“广都之野”亦称“轩辕之域”即今河南省禹州西北颖水上箕山与…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民营企业北京蟹岛集团的实地调查,对其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为经营方针,以“生态、环保、可持续”为经营理念,成功实现“资源-消费-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增长模式进行详细介绍。并通过蟹岛集团自身的发展证明:循环经济不仅可以改变传统“资源-效益—废弃物”的线性增长模式,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铅锌矿开发利用中的放射性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放射性环境保护的角度,在现场采样、测量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当前贵州省重要的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铅锌矿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现状,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自然资源学报》2003,18(1):127-128
主任:顾朝林教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邮编:210093电话:025-3592681传真:025-3593768电子信箱:zgg@nju.edu.cn网址:www.nju.edu.cn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又名大地海洋科学系),原名南京大学地理学系,系1921年竺可桢教授创建。经过80余年的发展,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目前拥有自然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地理学教学和研究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学科体系包括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海洋地质学5个专业博士点,自…  相似文献   

19.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已经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一个主流发展方向。通过对贵州省生活垃圾发电厂进行研究,发现了垃圾焚烧量较小,发电效益低于预期;经营成本较高、管理和工艺落后给公众带来“邻避效应”的心理影响;投资收紧和电价补贴难以到位等问题,因此提出加快推进省内垃圾分选工作,提高企业燃烧垃圾的燃烧效率;提高行业门槛,提高排放标准,加强行业监管;信息化开放,破解“邻避效应”;规避补贴费退坡风险等对策与建议。依靠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互改善,促进贵州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事业实现有序、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矿业生产诱发喀斯特石漠化的机理与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对贵州省矿产开发导致的喀斯特石漠化现状及机理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贵州大宗开采的煤、磷、铝土、金、铅锌、重晶石等矿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分布区,赋矿层位均在碳酸盐岩所夹的碎屑岩中或碳酸盐岩中。矿产的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排放的废气、废水使植被死亡或抑制其生长,导致了严重的石漠化,是人类强烈经济活动的直接结果。并对此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