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协调与整合,主张管理从分散走向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破碎走向整合。旨在探讨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如何实现整体性治理。在分析兰州市近五年大气污染概况的基础上,对大气污染的治理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了在治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总结出对大气污染实施整体性治理的路径选择。提出通过跨部门整合、政策法规整合、跨区域整合、跨学科整合、社会力量整合以及信息资源整合等六个整合来实现整体性治理。希望为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政府对整体性治理理念给予重视,并将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2.
王伟 《中国环境管理》2016,8(4):82-86,100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气环境整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如何防治大气污染成为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的问题。兰州市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效果并在治理活动中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大气污染治理的"兰州经验"为环境治理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树立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板。针对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兰州市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较好地了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抓住了完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核心环节。更为重要的是,"兰州经验"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公共性、共治性以及有效性的核心价值理念,突显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价值。在切实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障下,兰州市在环境治理工作中运用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以坚强的执行力确保工作实效,同时还实现了广泛的社会参与,使得治理模式更为科学与民主。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在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的实践中进行的有益的探索,为全国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经验。治污成就主要体现在环境质量改善、优良天数增多、减排效果明显、发展环境优化、民心得到凝聚。兰州市突破性地摘掉大气污染的“黑帽子”,主要作法包括多管齐下、对症下药、源头管控、网格管理、疏堵结合、分类施策等。兰州治理大气污染的实践经验兰州市大力治污的经验,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生态环境是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政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主角,应认识政府与其他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的关系,明确自身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角色,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谐可持续。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失衡问题凸现。政府在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政府在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为广  相似文献   

5.
王政 《中国环境管理》2024,16(2):113-120
流域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引发行政治理体系的变革,系统论为流域生态环境行政治理体系的建构指明了方向,流域生态环境行政治理体系的建构是系统化的工程。在系统论指引下,结合相关规范性文件,流域生态环境行政治理系统的建构需从建立协调机制、规范职权行使与推进治理协同三方面切入,并分别明确三者在流域生态环境行政治理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建立议事协调机构发挥协调机制的统筹协调功能、通过整合与上收行政机关职权明确规范职权行使的实施功能、通过建立治理协同机制发挥推进治理协同的支持与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6.
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兰州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加权求出兰州市2007—2012年的生态安全指数值,并分析其生态安全发展趋势。兰州市生态安全动态评判结果为:2007年为恶化的不安全系统,2008年、2009年、2011年为可改善的不安全系统,2010年为不安全系统,2012年为安全系统,表明兰州市整体环境在逐步改善,但由于生态基础薄弱、人口对资源压力较大,兰州市整体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针对兰州市生态环境现状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态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伴随人类的开发和使用,生态环境消耗已经超出其自身恢复能力,生态环境治理成为世界各国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而言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并未改变,探索生态环境多中心治理路径十分必要。本文从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出发,阐述了以市场为中心和以政府为中心两种传统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及其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生态环境多中心治理模式,探析生态环境多中心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讨和解决兰州市公众如何更好、有序、有效地参与大气污染防治。通过对兰州市民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情况进行实证调研,分析了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推进和完善兰州市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对策和建议。提出了利用社区的基层组织作用,以社区大气污染防治圆桌会议、社区公众咨询小组和社区访谈等形式,鼓励和推动公众参与治理;以及完善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6个机制建设。希望促进公众有效参与环境治理,为兰州市政府治理大气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在立法、执法和司法方面面临着生态环境治理法律体系仍需完善、生态环境多元协商治理模式急需完备、环境司法审判机制有待健全等挑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给出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法律体系、构建多元协商共治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健全环境司法审判...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中“权力—权利”主体间存在的结构性冲突,《长江保护法》以专门立法的形式对流域生态环境法律体系进行了统合性建构,创设出“环境公权机关统筹主导+环境私权主体竞相参与”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规制的新模式。该模式的塑造既有对构建我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这一顶层设计的积极遵循,也适配于社会性规制力量蓬勃发展的客观趋向,符合“成本—效益分析”视野下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本最小化的价值追求。以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法律秩序的高度统摄为依归,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规制模式一方面沿循从“宏观宣示”到“微观赋权”的渐进性立法表达路径,对国家权力统筹主导流域治理的地位进行了立法诠释;另一方面也对社会力量多元参与流域治理的功能配置与职责序构作了妥善且周延的法律安排。在学理上,可从形式、理念与要素三重维度内容出发,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规制模式的法律意涵予以明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