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能源的短缺,节能环保理念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中得以应用。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广泛,成本低,充分的利用生物质燃抖,能够有效的缓解能源紧张的问题。随着科技逐渐发展,新型的生物质燃料气化环保节能工业锅炉的研发,将生物质的燃烧率提升,是一种科学环保的锅妒。基于此,在本文中对新型的生物质燃料气化环保节能工业锅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建筑行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能源的短缺,节能减排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话题,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应用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对建筑行业经常用到的节能措施和方式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为同行业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代社会,全球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源、能源的短缺与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我国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资源供应的危机及环境恶化等复杂问题。据资源与能源管理系统工程建成后的历史经验估算,若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管理手段,建筑初期的能源节约效率每年将退化高达近10%。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是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更是通过系统的能源管理手段以达到对能源的高效率使用,因此,现代建筑的建设、维护、运营等全部周期必须依赖于资源与能源的系统性管理。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的社会,社会的发展变得十分的快,而且相比较过去,新世纪的社会在能源的使用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依然是很大,但是一个十分实际的问题就是能源的短缺。人类工业社会的发展历史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在这200多年里,对于能源的使用量是十分大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经过一段时间对于能源的使用,能源的储存量已经不多,因此,新世纪对于新型环保能源的利用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船舶是能源使用的一个大户,因为船舶在海上航行的时间一次的周期十分的长,船舶运输作为一个耗能的大户,因此,对于船舶对于环保能源的利用在节约能源这一方面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本文主要浅谈船舶节能和环保能源的利用,通过普及环保知识,促使人们提高节能环保的意识,以及促进人们找到新的环保能源来替代现有的能源。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和其他能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中国的这种能源结构模式,决定了煤炭化工企业在我国能源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煤炭化工企业自身是污染企业.因此,我们必须对煤炭化工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提高煤炭化工企业的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本文通过对煤炭化工企业清洁生产进行简要分析的同时,重点论述了煤炭化工企业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能源的紧缺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环境污染的加剧,生物质能作为可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为现代社会发展对能源短缺问题的解决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应用生物质能的设备和技术,也必将在未来的低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型扰动式智能远程生物质能供热终端系统的组成、应用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势、应用范围及市场潜力,希望能够对研究生物质能设备和技术的团体和个人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消费日益剧增,使全球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人类长期传统使用的煤炭、石油燃料逐渐匮乏,直至枯竭.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考虑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的途径十分广泛,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生物能等.然而,太阳能是各种能源中最重要、最丰富、利用最广泛的基本能源,是节能环保的新型能源.太阳能不仅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实现人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了化石能源的严重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时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我国积极实施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国家在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五个重点之一."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的目标为年均节能率4.4%.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迫切需要技术支撑.因此,为社会,政府、企事业单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致力干研发节能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并实施相关工程的企业正面临巨大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资源和环境的重视.环保节能逐渐成为港口机械的发展趋势。目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经导致各国纷纷致力于混合动力技术的研发.港口机械特别是港口流动机械是港口作业中消耗能源和造成污染的源头.同时又是一类具有较大节能潜力的机械。因为港口流动机械每一次工作循环往往存在大量的势能回馈.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可回馈的能量,降低能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对媒体的需求越来越多。煤炭作为常见的能源之一,我国工业生产提高可靠的石化能源保障。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逐年开采量的攀升,煤炭资源呈现能源供需紧张的态势。国家相继对煤炭的产业结构、提升煤炭产量及质量等多项管控措施。其目的是合理优化煤炭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近年来,随着节能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为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实现环境保护及生态资源合理优化的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浅析变频节能技术概述、变频节能技术在我国煤炭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和煤矿机电设备中变频节能技术的应用探讨,三个维度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能源短缺和温室效应是当前中国发展所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微藻能源主要利用方式及其在环境治理中应用的介绍,指出微藻能源能够同时解决能源和减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徐海 《环境保护》2007,(22):31-32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重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大幅度上升,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和能源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在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式下,采取有效的制度鼓励企业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是节能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制度创新在地方政府节约能源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分析,提出了实行节能自愿协议的创新制度,并对节能自愿协议的定义、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全球都处在能源相对短缺的状态中。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人均资源还不及全球人均数量的一半。所以,为了解决目前资源短缺的现状,在工业企业电气生产过程中,节能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通过采取一定的节能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篇文章通过对如何在工业企业电气设计中采用节能技术降低企业的成本做了简短的介绍,希望给相关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以及参考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的增强,对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成为了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随着节能减排概念的提出,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为新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推动意义。本文就主要针对节能减排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变频技术随着我国电气、机械等行业的发展,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尤其是在煤矿风机、运输、水泵等领域,都有广泛的运用。并且,变频技术的运用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能源用量。所以,对于节能减排工作来说,这种技术的提出也起到了重要的意义。本文则对变频技术在煤矿节能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节能减排是人类社会发展现阶段的世界性话题,电力能源作为支撑现代社会文明创造和发展过程中最清洁、最便捷的能源之一,是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需求,因此电力能源节能也就成为人类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采用对智能电能表与传统感应式电能表的电气性能、计量特性进行研究比对,并从智能电能表建立社会节能意识方面进行分析,从而阐明其节能作用,达到促进社会对智能电能表的正确认识和接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之而来的,是能源短缺、污染严重等后遗症.能源与污染问题己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节能减排成为中国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的经济危机和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屋面保温节能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我国来说,由于建筑节能和保温工作发展较晚,水平较低,各种相关设备和技术还没有达到国际的标准,导致了我国在建筑行业内的资源消耗很大,这是我国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我国目前的建筑保温节能工作的现状,对建筑外围护结构屋面保温节能工作做了一次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建筑节能体系中,暖通空调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节能技术之研究与运用,是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组成部分之一,而政府部门的关心与重视,则能充分节能,产生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从不断提高系统的控制水平、应用变频技术实现节能效果、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空调系统、尽量减少输送系统产生的动力能耗、使用新型节能的健康空调运行方式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