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强化山区高速公路弯道交通安全保障,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研究和公路交通弯道交通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建立了以弯道曲线半径、坡度和曲线数量、高填方和高边坡等危险性工程为指标的山区高速公路小半径路段危险性分级的3级标准,并给出了人、路、环境相结合小半径路段交通安全保障设施设置建议。结合江西德上高速公路实际情况,统计识别了德上高速K1-K30桩间CA级小半径路段6处,CB级小半径路段3处,并提出了相应的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建议,以提升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长大下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控制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本文分析了道路下坡坡度对交通安全事故的影响程度;基于我国交通安全事故形势,建议了以道路坡度和路线长度为控制指标的长大下坡分级标准;分析统计了建设中的德上山区高速长大下坡数量,建议了德上高速长大下坡交通安全设施设置。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福建海西建设创造更加安全、顺畅、便捷的道路通行条件,福厦漳高速公路拟将由原有的双向四车道扩建增容为双向八车道。扩建后其车流量、流速将大大增加,对道路交通设施、管理手段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亟待我们分析总结双向四车道的交通管理需求,借鉴外省已有八车道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经验,以科学发展观来科学研判,大胆预测,对扩建中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地提出看法和建议,以期为日后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 ,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 ,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 ,开展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研究也日益重要。笔者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 ,重点讨论了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因素 ,如人、车、路、管理等因素 ,并针对这些因素 ,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方报道     
针对2001年四川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严峻形势,省安全监督管理局、省公安厅、省交通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认真做好基础管理工作 1.加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宣传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常识指导驾驶员正确认识高速公路上的行驶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有条件限制的高速行车。2创建平安大道活动,将创建高速公路平安大道纳入相关单位考核范畴,在高速公路沿线建立“交通安全村”和“交通安全学校”,提高沿线村民和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使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雾形成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对高速公路交通运行及行车安全有重要影响,掌握雾天出现的天气特征,有利于提高高速公路雾天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以重庆高速公路2009~2011年两个雾季的交通数据和天气数据为依据,在分析雾天能见度对高速公路交通影响的基础上,确定影响交通的雾天能见度阈值为600m。对雾天形成气象条件的时间演变进行的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表明,最大湿度和昼夜温差对雾的形成有决定性影响,其中相对湿度的对起雾的影响大于昼夜温差影响,将相对湿度大于95%作为起雾的关键因素。建立了雾天出现的预测模型,为高速公路雾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高速公路上行车,雨、雪、雾、台风、沙尘等气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远远大于国道、省道,特别是冰雪、大雾、暴风雨、强台风,不仅引起交通事故多发,而且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引发二次事故和连环事故,导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此类气象,我们称之为恶劣气象。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提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综合管理对策,采用对比分析法,研判当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统计分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征规律,提出基于“6E”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系统管理对策。以1994~2013年期间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事故率、致死率、重大事故起数等作为评价指标,对比交通事故总量和不同等级公路事故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从交通安全执法管理的角度,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形态、肇事车辆类型、事故原因、肇事驾驶人驾龄等进行了特征分析,在立法、教育、工程、执法、急救、评价6个方面,提出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化对策,为进一步认识当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完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正>0引言道路交通安全一直是一个重要议题。目前,在役公路均会不同程度地设置有交通标志、标线、护栏以及防眩板等交通安全设施,用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在高等级公路通常还设置有机电设施,如可变标志、视频设备、雷达设备等;特殊场景(如隧道)还会设置环境检测设备、电光标志、紧急电话广播、消防设施、报警系统、风机、照明设施等。交通安全设施和机电设施统称为交通工程设施。  相似文献   

10.
施工围挡是道路施工区常用的交通安全设施,合理设置施工区围挡位置对保障施工区交通安全和节约施工区用地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以典型改扩建的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利用驾驶模拟技术,在硬路肩有限的工作面内,设计3种外侧车道与施工围挡间距的模拟场景(0.5 m、0.75 m、1.0 m),组织开展40人的驾驶模拟对比试验,采集驾驶行为、眼动特性和生理信号等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并提出由7项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提出高速公路施工围挡位置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3种高速公路施工围挡场景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驾驶模拟器和试验场景均不会对试验造成不利影响;外侧车道与施工围挡间距为0.5 m的方案计算分值最高,综合响应表现最好.高速公路路侧施工围挡与外侧车道为0.5 m的距离,有效兼顾了节约用地范围和保障行车安全,可为科学设置高速公路施工围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特点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笔者从我国现阶段的交通安全状况出发,分析了我国交通事故的基本特点,并指出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交通文化的驾驶员的素质培训与安全教育、培养交通参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力度及安全价值观的培养、重视交通道德建设、建立高效的交通事故急救系统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交通事故预防对策,为改善我国交通安全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预防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杭州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了2003—2006年杭州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资料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①2003—2006年期间,发生交通事故8906起,涉及车辆12692辆,死亡115人,受伤1976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5亿元;②交通事故以10月和1月发生最多,每周事故数呈逐渐上升趋势,9:00—11:00点和14:00—16:00点为事故的高发时段;③因驾驶员造成的交通事故超过事故总数的90%,主要原因为未保持安全的纵向距离和操作不当;车辆原因主要为爆胎和制动问题、天气及照明对事故有一定影响;④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乘客与驾驶员受到的危害程度相同。结论: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特点将有利于采取科学的措施减小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特点,比较了中美日印等多国道路安全状况,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针对我国交通特点的道路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是严重的。在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提出了提高道路交通系统安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鉴于传统的城市交叉口交通冲突整体评价方法不能深入地分析和解决交叉口内部的交通安全问题,依据流量和相位时长关系确定分类交通冲突评价系数,计算出不同相位阶段中不同交通冲突类型(机-机、机-非、机-人)的交通冲突率和分类综合交通冲突率,从而比较和诊断交叉口内部危险性高的交通冲突类型及所在相位,并应用VISSIM仿真软件评估相应交通安全改善措施对路口交通效率的影响。以北京市光彩北路路口为对象进行实验分析,其结果表明,分类交通冲突技术与微观交通仿真分析的充分结合,可提高城市交叉口安全诊断的准确性及相应改善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紧急情况下交通疏散速度,实现对疏散交通流的诱导,需要建立紧急情况下的交通流诱导模型。根据紧急情况下路网特性,提出路网脆弱性指标,并将其引入交通流诱导模型,对常态交通流诱导模型进行改进,得到基于路网脆弱性的紧急情况下交通疏散诱导模型,并用实测数据求解模型参数。分别用常态交通流诱导模型和文中的改进模型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经过改进模型诱导之后,高流量和低流量路段相对减少,交通流在路网中的分布更均衡、达到系统最优的效果。对紧急情况下的交通流进行有效诱导,可提高疏散路网利用效率,加快应急交通疏散。  相似文献   

17.
为定量描述地铁站内行人交通特性,进而解决行人交通局部拥堵问题。借鉴机动车交通流性质,分析典型性行人通道的交通流特性。对广州地铁站特定行人通道及下行自动扶梯人流高峰时段进行拍摄,处理相关数据,分析通道与扶梯连接处的流线,建立二者的行人交通基本特性图,并分析其各自最大通行能力。结果表明:人行通道的通行能力小于与其相连接的自动扶梯的通行能力,高峰时瓶颈将会产生在通道处。  相似文献   

18.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6,他引:6  
针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现状,在分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特点的基础上,从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出发,分析研究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宏观规律。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和建立健全城市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系统、加强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综合协调道路—交通流—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以消除道路交通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明确指出当前乃至今后交通安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规划长远、决策当前,彻底改变目前交通安全工作的事后处理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提高交通安全宏观管理整体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淮安市淮海南路现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存在交通拥挤、停车次数多、运行车速慢等问题,提出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式。应用Webster法对各进口道进行重新配时,然后进行各交叉口的信号协调控制方案设定,再用图解法求得各交叉口信号相位差,最后通过vissim仿真。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干道信号协调控制方案在交通延误、停车次数、运行车速等指标方面比现行的信号控制方案优越。  相似文献   

20.
基于集成法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较为客观的定量评价,将一种新的集成评价方法运用到评价中.该方法是包括德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灰色聚类法、模糊评判、矩阵方法等一系列方法的综合应用.在该方法中,德尔斐法被用于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被用来确定各评价指标间的权重,灰色聚类法被用来对专家评分进行处理,模糊评判以及矩阵方法被用在整个运算过程中.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适用性,在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中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理论,就能获得一个直观的评价结果.最后用一个算例说明了整个思路,并证明了该法是有效可行的,且有对历史样本数据无依赖、简单直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