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大庆市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状况,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做好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刻的思考,进而提出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江苏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就地保护的重要措施。笔者在对江苏省盐城、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自然保护区在经济发展、法制建设、管理体制、资金及社区建设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保护是全人类关注的焦点问题.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8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自然保护区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数量和面积逐年增加.这些自然保护区对保护该省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遗迹等自然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自然保护区在建设和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分布、类型等自然现状和管理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保护措施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国外自然保护区的立法与管理体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简要介绍这些国家的自然保护区立法、管理体制及主要管理制度方面的情况;并通过比较分析,剖析国外自然保护区立法等方面的共同性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自然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有效地保护不同自然地带的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重要的自然历史遗迹,拯救和发展珍稀濒危的生物物种,探索自然资源的演变规律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有效途径,以及促进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国际上常常把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和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仅就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法律保护的意义、法律调整的基本原则和管理体制等问题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6.
作为特大城市的上海,不仅工商业发达,由于还有独特的自然条件,也有建立和发展自然保护区的良好环境.本文对建设金山三岛海洋生态保护区和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就今后建设和发展自然保护区问题,提出了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法规和筹措管理经费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国家公园体制下加强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然保护区经过60年的建设和管理,在维持生态服务功能、保护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典型生态系统及珍贵自然遗迹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与其他类型保护地之间界线不清、多头管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为此,建议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契机下,通过明确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建立统一规范管理体制和资金保障长效机制、科学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关系,进一步提高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与当前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概况 1965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自然保护区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基本形成了类型齐全、分布广泛、具有高度典型性与国际国内影响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相似文献   

9.
大庆市自1978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在国家、省及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基本形成类型比较齐全、功能相对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思想意识以及经济发展等因素,大庆市个别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情况仍然存在,自然保护区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通过介绍大庆市自然保护区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治理措施,以期为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提升监管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然保护区工作的成就,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1992,(5):32-34,39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典型生态系统、拯救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物种、保存重要自然历史遗迹而依法建立和管理的特别区域.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是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自然保护区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地,也是向广大公众进行自然保护宣传教育的理想场所.由于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物种等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国民经济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因此加强和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也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成就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自然保护区巳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中更有了长足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 自然保护区数量、面积增长很快.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健  刘昊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2):2091-2101
论文利用2008年自然保护区数据,分析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社会经济信息,进行空间统计分析,重点从机会成本和保护资金的角度探求影响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的经济因素。论文发现,当前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是既有政策下地方政府符合经济理性的选择,机会成本对自然保护区决策有着重要的潜在影响,在自然保护决策中不容忽视。目前的空间分布也揭示了自然保护区管理资金的困境,特别是对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资金机制可能成为推动地方政府在自然保护中管理失效的制度根源。国家应该将自然保护区工作与地方社会经济紧密结合,并对不同压力状态下的自然保护区在资金机制上进行分类管理,以便获得更好的保护成效。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影响评价: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日益成为学术界、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关注的一个焦点。近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和管理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旅游发展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标准或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自然保护区管理理论的完善和管理实践的科学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阐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的相关方法与主要进展,认为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的实际效果与理论期望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从而在实践中引发了种种问题,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在中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快速增长和旅游发展热情高涨的形势下,应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①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②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规划、管理和监测;③强化生态旅游的经济贡献。  相似文献   

13.
昆明市7个自然保护区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基础工作薄弱、经费不足和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等问题。应加强立法、建立条块相互协调的管理机制,建立保护区经济补偿机制,加强规划,增加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以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国内外有关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实际状况,提出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并据此原则,研究制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的标准。该标准将中国自然保护区定义和划分为3个类别9个类型。即:1.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包括森林、草原与草甸、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海洋与海岸等5个生态系统类型;2。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包括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两个类型;3.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包括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两个类型。同时,还对其分类体系结构、自然保护区范畴以及本标准的可行性等有关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自然遗迹类保护区对保护自然遗迹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自然遗迹资源丰富,但自然遗迹类保护区在整个自然保护区体系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不能满足保护覆盖的需求。通过对我国自然遗迹类保护区的空缺分析,得出结论:基础地质遗迹大类和地貌景观大类的地质遗迹比例基本平衡,但仍存在保护空缺的类型。在空间分布上,要进一步重视陕甘黄土高原区、西南区、西北区、青藏高原、华东及东部沿海区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并确立优先保护区域。最后,在全面分析自然遗迹类保护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本及其区域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喆  吴健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4):839-852
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需要充分的资金保障。为了探究中国自然保护区的资金需求状况,构建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本体系,系统估算和分析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成本和机会成本。结果显示:(1)以2014年数据估算,全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本为5049亿元,占当年全国GDP的0.78%,远低于环境损害成本和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自然保护具有经济的合理性;(2)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本约为85.91亿元,意味着为了达到最基本的管理标准,每年所需的管理资金量,但实际的总体投入远低于管理资金需求,保护区的总体资金缺口较大,且资金配置不均衡,地方级保护区需加强经费保障;(3)管理成本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保护区生态价值高、管理资金需求较大,而经济相对落后,地方财政压力较大,中央财政应适当倾斜;(4)全国自然保护区每年的机会成本达到4963亿元,反映出保护区建设带给地方的巨大经济压力,但目前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缺口较大,政府亟需完善面向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背景下,“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对我国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提出了系列要求。福建省正在进行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泰宁县是全省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最复杂的区域之一。以泰宁县为例,基于实地调研和专家意见,构建了三个优化整合的情景规划方案:(1)维持现状,不整合;(2)以泰宁国家地质公园为主体的整合;(3)以泰宁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整合。基于对方案的成本效益比较,结果显示:方案3的存在和使用价值最高,成本持中;方案1的价值保护持中,成本最低;方案2价值最低,成本最高。研究为福建省县市尺度开展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提供思路和技术支持,亦为国内外自然保护地的边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然遗迹类保护区有关分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遗迹具有历史性、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作为研究对象的多学科属性以及由此派生的成因多解性等特点。探讨自然遗迹类保护区的有关分类问题:①古人类化石及活动遗迹兼为“地质遗迹”和“古文物”的双重属性,导致自然保护区与文物保护单位之间的交叉,按溯及既往原则提出供比较选择的处理方案;②自然遗迹类保护区在以生物多样性为中心的自然保护区分类中的地位,强调古、今生物的历史渊源关系和地质遗迹的宏观背景意义;③自然遗迹的“生命周期”现象对于自然遗迹类保护区分类和管理的意义。对续建古生物遗迹类型保护区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及稳定性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掌握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信息,对于摸清生态环境现状,评估保护成效,进而提出保护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2000和2010年为时间点,利用生态系统转移矩阵和正向逆向转换指数(Positive and Negative Transformation Index,PNTI)模型分析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转换趋势,并运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分级标准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省自然保护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其次为草地生态系统和耕地生态系统;2000—2010年间,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生态系统阻抗稳定性和恢复稳定性也呈增强趋势;保护区植被生长状况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且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的保护作用最为突出,其他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尤其需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管理与修复。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经过进多年的建设,已建立了202个自然保护区,由于多年来实行的是以抢救性保护为主的方针和政策,自然保护区建设数量增长较快,随之而来的“重数量轻质量、重建立轻管护”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本文仅是一个探索,希望能对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一个促进作用,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还欠完善,希望引起同行的兴趣,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