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5月8日在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上表示,2010年年底我国有望实现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20%,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达到10%的目标,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3,(8)
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的消费大体上占70% ~ 80%,致使我国在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为此,国家层面正在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如核电、水电、风电等等.在《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中更明确了我国未来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面对国际社会的质疑,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近期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也进一步表示:"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不会改变,将进一步完善核电发展规划,确保在安全的情况下继续发展核电."  相似文献   

3.
声音     
正发达国家并没有真正解决环境问题,而是通过资本的转移把环境问题带走了,中国很难复制资本输出带走环境问题。我认为没有社会行动是不可能解决环境问题的。——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煤炭利用不合理,肯定带来污染。作为一次性能源,煤炭在我们国家占70%,这个比例肯定要下降。但是,如果一治理雾霾,就要去煤炭化,把雾霾主要归结为煤炭,我觉得有点不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实施以控制温室气体为主要内容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但是,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还存在诸多争议。我们不是自然科学家,对于气候变化的判断缺乏专业知识,但自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程度日益加剧,人类过度依赖和消耗矿物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和各种污染物,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人类活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如污染)和气候问题(如臭氧层破坏、酸雨、雾霾等)也不少见。人类如果不改变这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5.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我国“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目标有望实现。中国将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未来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以及节能服务产业等方面还会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解振华在27日举行的“中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结构调整是我国当前要转变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国际能源署的旗舰刊物《世界能源展望2010》即将于11月推出."《世界能源展望2008》告诉大家低碳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生产和使用能源的方式,这为能源革命埋下了种子;《世界能源展望2010》则将提出,绿色复苏将为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国际能源署执行董事田中伸男说.《世界能源展望2010》指出,如果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失败了,那么以上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费;如今新能源的发展是不完整也是脆弱的,要阻止全球变暖是远远不够的.《世界能源展望2010》中的基线情景显示,如果没有新政策出台,化石能源将继续提供全球大部分能源,到2005年,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可能增长到57千兆吨;  相似文献   

7.
<正>将于12月12日结束的利马气候大会已经走过了一半的日程.一些气候专业组织对美国和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表示不够.报道称,气候分析组织将于9日发表的报告表示,美国和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做的还不够.该组织主任比尔·海尔表示,美国和欧盟在应对气候温室效应上签署了气候和能源协议,准备采取补充措施.如果承诺兑现的话,它可以让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不高于3℃.海尔表示,签署气候变化声明比不签署好,但这离本世纪平均气温上升不高于2℃的目标还甚远.气候行动追踪项目是一个由四个研究机构组成的组织.在利马全球气候大会日程过大半之时,气候行动追踪项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12月7日透露,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即将制定完成。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中国角”举行的一场边会上,解振华说,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开局之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也迈入新的阶段。未来五年,中国将加快转变增长方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由墨西哥、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四国组成的太平洋联盟10日发表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在承诺自身作出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同时,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履行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声明说:"我们认识到气候变化是全球最大的挑战之一,需要各方采取具体行动去应对,我们也承诺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作出自己的努力.我们将制定新的减缓和适应政策,采取相应措施和行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保证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共融和消除贫困."声明强调:"我们承诺尽快制定并逐步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同时要求发达国家向我们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投入产出非线性模型的能源强度情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炎治  聂锐  冯颖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8):1267-1273
节约资源在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已经上升到了基本国策的战略地位,降低能源强度是资源节约的一项具体体现。论文以行业最终需求为决策变量,以2010年能源强度最小为目标,构建了一个基于投入产出的能源强度非线性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三方案九情景和一个强化节能情景,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研究结论表明:如果不采取强化节能情景,能源强度的最优值区间为0.999 6~1.136 4 tce/104元,没有实现2010年能源强度降低20%的目标。如果实行强化节能,2010年能源强度可下降到0.943 9 tce/104元,相比2005年下降了21.75%,实现了"十一五"规划节能降耗20%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岁末年初,一场突袭的雾霾天让"北京咳"成为公众无奈戏谑的话题,饱受雾霾侵害的不只是北京,中东部各地也陆续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雾霾天气.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既然同呼吸那就共责任"的防治大气污染话题备受热议.农业秸秆焚烧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一大肇事者,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于未来的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更多人认识到气候变化,行动的探索进入更广的领域 当我们谈论气候变化的公众行动时,会遇到一面叫作"与我无关"的墙:第一重的"与我无关"是,很多人看不到气候变化与自身的联系,认为不受其影响.缓慢的平均温度改变,和聚焦在能源系统改变的讨论,对公众来说没有投入关注的动力.第二重的"与我无关"是,即使了解了气候变化与个人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蓝虹 《世界环境》2022,(5):17-19
<正>一、中国“双碳”目标实现急需推进气候投融资政策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双碳”目标。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投入更多资金。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1北京峰会上表示:据有关机构测算,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大体需136万亿元人民币投入。据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测算,中国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2020年至2050年能源系统需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超过每年GDP的2.5%。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1.4%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年初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至"十二五"末,争取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1.4%.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又启动了低碳工业园区和低碳社区试点工作。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6月10日在深圳2014年全国低碳日主题活动开幕式上说表示,中国碳排放总量大、增速快,能源资源环境约束紧,发展方式不合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既是中国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在全球低碳转型的关键时刻,中国以大国担当更新了国家自主贡献方案,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又一个强有力信号。国家自主贡献方案之所以备受全球关注,是因为这是《巴黎协定》最核心的制度,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国的减排力度、低碳转型进程,乃至全球气候行动势头。为此我刊特转发《中国环境报》2020年12月14日第二版刊载的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解振华关于纪念《巴黎协定》达成五周年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23日,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媒体高层论坛--2009气候变化中国声音"在北京地坛举行.论坛旨在为中国媒体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促进其与国内能源及气候变化领域的谈判人员、决策者和研究者之间的对话,增进国内外对中国能源与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的了解,为中国媒体争取国际舆论的话语权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8.
范丹  梁佩凤  刘斌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6):2741-2750
以2006~2016年城市层面数据为样本,结合空间扩散效应深入探究雾霾污染的影响机理,并对已出台治霾政策的治理效果和传导机制进行识别.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雾霾污染具有一定时滞性、空间相关性和时空“警示作用”;以往环境规制由于诱发污染产业地区间就近转移对减霾贡献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大气十条”的治霾效果明显,到2016年该政策的实施使重点关注的三大经济带PM2.5显著降低约7.1%,其中,中部和东部区域政策实施城市治理效果最为显著;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区环保部门通过对重污染企业的限产整治取得了降霾的短期治理效果,但对重污染企业的创新激励传导作用并不显著.因此,未来雾霾治理政策更需注重如何通过激发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从而建立根治雾霾污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车巍 《环境保护》2013,41(2):29-30
"节流"是中国人崇尚的商业智慧,也是最好的环保哲学."节流",即充分利用现有的节能减排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节能或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效本身就是能源.国际能源署权威表示:只要各国政策力度到位,到2035年,全球可节约能源将达相当于2010年能源需求总量的1/5.  相似文献   

20.
王立平  陈俊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0):3833-3839
依据环境经济学理论,运用空间极限边界分析模型,采用中国2003—2013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从经济、人口、政策三方面入手,遴选尽可能多的社会经济变量,探究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雾霾污染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京津冀、长三角及中东部部分地区出现高-高集聚现象.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城市建筑施工、人口规模以及汽车保有量对雾霾污染具有抗干扰性的"稳健性"影响.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如进行雾霾区域联合防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清洁高效使用煤炭,合理布局城市人口等.这些建议为政府制定治理雾霾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