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可靠度和性能的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地震风险分析包括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易损性分析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3个方面,其中,地震易损性分析可以预测结构在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发生各级破坏的概率,因此对结构的抗震设计、加固和维修决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主要采用经验方法或蒙特卡洛模拟法绘制地震易损性曲线。首先介绍地震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然后提出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的概念,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将结构的可靠度方法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基于可靠度和性能的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并采用有限元可靠度方法进行了结构地震易损性的计算。以结构的最大层间相对变形作为整体性能指标,对某5层2跨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绘制了其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对应不同性能水准要求的地震易损性曲线。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研究现状与存在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龙门山区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是一次震惊世界的灾难性地震,四川省汶川、北川和青川等县均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截至2008年9月,因地震死亡69197人,受伤374176人,失踪18209人。同时,本次地震也为国内外地震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深入剖析逆冲型地震构造特征、地震破裂过程、深部孕震构造环境、发震活动断层地质滑动速率、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我国严峻的地震灾害形势,论述了制定地震现场工作技术标准的迫切需求;阐述了地震应急、地震现场应急及地震现场应急指挥的定义及关系,给出了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标准的标准化内容。期望该标准能规范地震现场工作的技术行为,提高地震现场的工作效率,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和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苍山MS5.2地震的基本概况,分析了苍山52级地震构造背景,据这次地震的余震空间分布、等震线长轴、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条带和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北西向的苍山 新泰断裂和北东向的荣成 临沂断裂可能是苍山52级地震的地震断层。在1985年6月以前,鲁南地区的地震活动呈随机分布,1985年6月以后ML≥3.0地震主要集中在新泰 苍山 莒县之间的三角地带,来回迁移;1974年以后沿苍山 尼山断裂的ML≥3.0地震都发生在52级地震震中附近,说明在苍山 尼山断裂与沂沭断裂带交汇区西侧较长时间的能量积蓄。苍山52级地震前最后发生的两个ML≥2.0地震与苍山52级地震震中形成沿地震断层的临震小震活动条带。  相似文献   

5.
山东及邻近地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谱分析方法,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计算了2004~2007年期间山东地区44次3级以上地震的波谱,估算了地震矩、拐角频率、应力降、震源破裂半径,讨论了各震源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拐角频率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地震矩与震级、地震矩与拐角频率、地震矩与震源破裂半径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的山东省防震减灾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洪太 《防灾博览》2009,(3):94-102
山东省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西侧,中部有郯庐断裂带,西部有聊考断裂带.北部有渤海-威海断裂带。东部是南黄海地震区,存在着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境内曾发生有史以来中国大陆东部最大的地震——1668年郯城8.5级地震。山东省有61个县(市、区)处于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29个县(市、区)处于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防震减灾事业开始于1966年的邢台地震。邢台地震后中国科学院、地质部等单位开始建立地震观测台站,并于1971年成立了河北省革委会地震办公室,组建了河北地震队,1976年改建为河北省地震局。从1983年起河北省地震局实行中国地震局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中国地震局为主的管理体制,依法履行防震减灾主管机构的各项职责.负责建立河北省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  相似文献   

8.
地震专家对历次地震的分析显示,地震中人员伤亡总数的95%以上是由房屋及建筑体倒塌造成的,仅有不足5%的人员伤亡是直接由地震及地震引发的水灾、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导致的。  相似文献   

9.
模糊推理法在地震火灾评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震火灾是地震的主要次生灾害之一。在世界上的多次大地震中,地震火灾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地震本身的损失。本文利用模糊推理法进行地震火灾损失的预测,根据地震火灾的历史资料,建立地震火灾损失的预测矩阵,可以比较方便地预测地区地震火灾的损失。本方法的输入数据少,调研工作量小,计算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区内中强地震震例、地震构造背景、地壳深部构造、居里等温面埋深变化及地震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提出区内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判别的主要标志,重点讨论了区内中强地震与中地壳层内的深变质岩系和居里等温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三轴压力和10~(-4)/秒的应变速率下,对广西苹果石灰岩分别进行了压缩试验和摩擦实验,确定了两种变形模式。据此推测,石灰岩在地壳岩石的深度条件下、完整石灰岩的不稳定破坏可能发生在5公里以上;粘滑破坏可能发生在8-13公里之间;其他的深度变形都是稳定的或准稳定的,深度大于20公里,断层的存在已没有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通过场的动态监视和源的过程追踪以实现地震预报,以唐山7.8级地震为例,研究了震前各种前兆方法观测到的短临异常的场兆和源兆的特征。通过研究得出:场兆数量多、密度小、异常台项比低,源兆数量少、密度大、异常台项比高;台点多的地下水位和流动重力较易区分场兆和源兆的差异性;源兆主要分布在一些断裂构造形成的闭锁区内,场兆主要分布在闭锁区附近一些活动断裂及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13.
江苏地区自1978年起,已陆续建成地磁绝对观测台近廿个,各台点距一般五十公里左右,其空间分布也较均匀,台站主要任务为每日定时观测地磁场总强度与垂直分量。用地磁总强度F、垂直分量Z及水平分量H(由F、Z求出)的准静日年均值,按Harder等提出的曲面样条函数计算地磁各量于各年度的空间等值线分布及沿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等梯度线分布,结果表明江苏大部份地区地磁场的空间分布符合正常场的特征。这对进行长期连续观测和地震预报探索是有利的。本文尝试用消去正常场的办法来突出局部磁异常,所得到的南京地区局部异常区和以往的地磁及地质研究工作的结论比较吻合。无疑,在地震预报研究及其它磁测资料通化等工作中,都应注意到局部磁异常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和达法和石川法对宁波皎口地震的资料进行处理,得到了各台站1993年和1994~1995年初两个时间段内的虚波速度和多台平均波速比。并得出如下结论:(1)樟水流动台1993年虚波速度值异常高,这主要是因为地震波特殊的传播路径以及传播介质在应力积累时产生大量微裂隙引起;而1994年后又呈大幅下降则主要是由于介质裂隙大量充水饱和后引起。(2)与樟水台同处近场的洪山和雪山两个流动台的虚波速度1993年虽也处于较高值,但与樟水台相比却明显要低,这是由于介质波速异常的方向性效应引起。(3)近场虚波速度明显高于远场虚波速度,多台波速比在47级地震前处于中长期低值异常,而地震后回归正常。(4)近场速度特征可作为一项地震预报的追踪指标在皎口地震中应用,但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结合重力资料分析认为,江苏地磁异常亦与下扬子地幔流应力场活动相关。南黄海Ms6.1地震前地磁异常有呈象限分布的规律,并有发生于地磁正负变化梯度带附近的特征;重力变化打破年变规律,出现大于区域场的负异常,且呈梯度变化  相似文献   

16.
李杰 《灾害学》1991,6(1):84-88
强烈地震后效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因此,地震灾场的控制,对于遭受地震的城市或地区的震后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界定了地震灾害场和地震灾害影响场的概念;讨论了地震灾场的一些基本特征;结合作者研究工作的进展,对地震灾害场控制的基本思路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遥感旱灾模型综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野外实验的基础上,对遥感旱灾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运用四年的实地观测数据,校正了旱灾模型中的待定系数,使其能用于NOAA气象卫星对旱情的监测。对复杂的蒸散模型简化的可行性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根据岩石受力过程的应变、破裂时产生的局部地磁场异常变化和电磁辐射现象 ,运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法和地磁场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法结合电磁辐射现象的分析 ,可达到对地震的中短临异常跟踪预报的目的。由上海及邻近地区 2 0世纪 90年代发生的二次中强地震震例可得到较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保险机制得以深入救灾领域的社会环境氛围,进而从政策和法规的角度阐述了科学震灾保险的运行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0.
泥石流危险区划中相对分布密度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建立了泥石流相对分布密度的数学模型,解决了泥石流危险区划中关键指标的确定问题,在云南和四川泥石流危险区划的应用中效果良好,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