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垃圾渗滤液是生活垃圾填埋场主要的二次污染物,其成分非常复杂,目前还不能对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表明,经生物处理后的渗滤液中的主体有机物是腐殖酸.腐殖酸经过前处理工艺后仍有很多不可降解,因此,它是渗滤液中最主要的长期性有机污染物,是使渗滤液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探讨垃圾渗滤液、填埋场周围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采集山西省太原市某垃圾填埋场和中转站冬夏季渗滤液、填埋场周边土壤和地下水样本,测定其中重金属含量;分析渗滤液中金属污染的季节性变化;利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估计不同暴露途径下填埋场附近重金属污染对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夏季填埋场渗滤液(陈年渗滤液)中重金属检出的种类较冬季多.夏季中转站渗滤液(新鲜渗滤液)中检出重金属种类比填埋场中的少,但其金属浓度(除Cr外)较高.(2)土壤重金属平均浓度的顺序为Cu>Cr>Zn>Pb>Ni>As>Hg,地下水中重金属平均含量顺序为Zn>Ni>Cu>Cr>Pb.(3)重金属污染对成人的非致癌总风险在安全阈值内,但对儿童的非致癌总风险接近安全阈值.重金属污染非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为经饮水摄入.有潜在健康风险的重金属主要是As、Pb和Cr.(4)重金属污染对人群的致癌总风险在安全阈值内,主要暴露途径为土壤口食摄入和呼吸吸入.垃圾填埋场和中转站渗滤液中重金属的种类和浓度不同;填埋场附近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的种类和浓度也有差异.填埋场附近环境的重金属污染对成人和儿童没有健康风险,但有潜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渗滤液难降解物质物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渗滤液是生活垃圾处理过程的必然产物,经过近15年的研究,其产生机理和处理方法获得了一定进展,但随着<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标准的实施,现有处理技术出水大都不能达标,特别是老龄渗滤液或经一定处理后的渗滤液尾水,其处理极限COD大约在300 mg·L-1以上.渗滤液难降解物质的表征可能是解决渗...  相似文献   

4.
垃圾渗滤液原位反硝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场外硝化-原位反硝化是垃圾填埋场氮管理的新途径.本文利用垃圾柱模拟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研究了硝化渗滤液在填埋场内部的变迁及其对垃圾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化渗滤液回灌促进了填埋场垃圾降解,回灌的总氧化态氮(TON)被完全还原,反硝化为主要作用反应,最大TON负荷为28.6 mg(N)kg(TS)-1d-1.当负荷大于11.4 mg(N)kg(TS)-1d-1时,垃圾产甲烷受到抑制.抑制作用随负荷的增加而加强.在此过程中,反硝化逐渐代替产甲烷作用成为填埋场内垃圾降解的主要反应,产生气体以氮气为主,而非甲烷;硝化渗滤液与垃圾的长期作用也改变了填埋场的菌群结构.图5表1参18  相似文献   

5.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地下原位脱氮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爱中  张慧  李宗良 《生态环境》2007,16(6):1814-1818
氨氮是城市垃圾厌氧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常见的污染物。由于氨氮的持久性和生物毒性,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氮的脱除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文中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基础,论述了厌氧渗滤液回灌、强制通风好氧填埋、准好氧填埋和生物反应器填埋四种垃圾渗滤液原位脱氮处理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工程投资、运行成本以及处理效果等;指出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原位脱氮技术的未来研究重点:填埋场内脱氮机理和脱氮速率的深入研究、工艺控制优化研究以及生物反应器填埋的实际应用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6.
填埋是西藏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主要方式.受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影响,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本文于2018年3月22日对拉萨市渗滤液处理站正南50 m和西南200 m处进行土壤采样,分析土壤酸度及Cd、Hg、As、Ni、Cu、Pb、Cr、Zn等8种重金属含量水平,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法对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生态风险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受垃圾渗滤液的影响,垃圾渗滤液处理站周边土壤酸度降低;Cd、As和Zn等3种重金属在两个监测点的含量均高于拉萨城市土壤元素背景值和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污染贡献率最大的是Cd,分别是拉萨城市土壤背景值的6.67倍和中国城市土壤元素背景值的8.25倍;根据两个监测RI值可知,150≤RI300为中等生态危害,其危害程度为西南200 m正南50 m.  相似文献   

7.
固体废弃物渗滤液组分动态变化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渗滤液(Leachate)是城市固体废物填埋场(MSWLF)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掌握其水质变化规律是研究填埋场对环境污染的首要问题。渗滤液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使用垃圾淋滤的方法模拟大气降水,利用实验结果建立模拟模型,揭示了渗滤液组分随降水的变化规律。可以预测垃圾填埋后渗滤液污染组分的浓度变化。为研究填埋场渗滤液组分变化及确定其处理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阐述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及危害,重点介绍现有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NH3-N处理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废水,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理办法,传统的生化处理办法虽然常常用来处理渗滤液,但是由于渗滤液中含有高浓度NH3-N,其处理效果不及城市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垃圾填埋处理场渗滤液的处理工艺研究,并根据渗滤液的特性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实际的 A— O— C— C L 处理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出水ρ( C O D Cr) = 205 .6 mg L- 1 、ρ( B O D5) = 18 .2 mg L- 1 、ρ( N H3 - N) ≈0mg L- 1 、色度= 40( 倍) 、n( 大肠菌群数) = 200 个 L- 1 .达到 G B16889 - 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对垃圾渗滤液排放要求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王宗平  陶涛  罗凡  吴峰  邓南圣 《环境化学》2006,25(5):633-635
采用直接光照处理青山垃圾填埋场和流芳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结果表明,直接光照处理4h,COD去除率分别为31%和18%,其主要原因在于青山垃圾填埋场中含有较多Fe和Cu等光催化物质及自身的光降解.直接光照对NH3-N和总-N的处理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生活垃圾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三峡工程生活垃圾的处理进行了研究。根据其生活垃圾的特征其生活垃圾宜采用卫生填埋处理。通过对场址防渗方案的比较采用帷幕灌浆可满足的防渗要求。填埋场废气估算说明废气利用价值低。垃圾渗滤液经过UASB和好氧塘处理后达标排放。填埋场运行时还应加强场地监测和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2.
城市垃圾填埋场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抗性基因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为探究抗生素抗性基因在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特征,采集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中固体垃圾和渗滤液样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磺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sul1、sul2)、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M、tetQ)、氨基糖苷类抗性基因(strB、aadA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性基因(ermB、mefA)、多重抗性基因(mexF)及I类整合子(intl1)等6类目标基因的丰度.结果显示,6类目标基因均在固体垃圾和渗滤液中检测到,丰度分别介于10~2-10~6、10~3-10~7/ng,且多重抗性基因、氨基糖苷类及磺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检出丰度较高.在填埋场固体垃圾中,部分目标基因在1.5 m深处的丰度高于0.5 m深处;在渗滤液中,目标基因丰度和呈现老龄渗滤液大于新鲜渗滤液,部分目标基因在秋季的丰度大于春季.上述结果说明垃圾填埋场是抗生素抗性基因潜在的储存库,目标基因的丰度在垃圾填埋场中存在时空差异.(图8表2参41)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广州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为实例,通过监测场区、周边敏感点的空气和地下水的相关指标,依据现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以及环境空气和地下水质量标准,分析了空气和地下水的污染状况.监测结果表明,风向是影响周边空气污染状况的主要因素,下风向监测点硫化氢和臭气指标超标状况比上风向监测点严重,温度高、湿度大、风速小的季节空气污染较严重;渗滤液及地下水流向是周边地下水污染状况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地下水上游位置的监测井地下水相关指标未超标,布置于地下水下游的4个监测井的总大肠杆菌、氨氮、锰、亚硝酸盐、耗氧量均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限值,已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且各污染监测井之间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而与背景井相关性很小,说明监测井的污染由渗滤液造成.主成分分析表明,污染因子主要来自3种不同的污染源,铅和锰、亚硝酸盐和大肠杆菌、氨氮和耗氧量分别来自不同的污染源,地下水污染因子超标特点可能与填埋垃圾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4.
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近年来已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北京市4个典型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中全氟化合物(PFASs)的含量进行研究分析,并着重对六里屯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及其周边河流、底泥以及土壤进行监测取样,分析PFASs污染程度.结果显示,北京市垃圾渗滤液的PFASs总浓度在407.10—2982.25 ng·L~(-1)之间,主要的污染物为PFPeA(Perfluoropentanoic acid,全氟戊酸)、PFOA(Perfluorooctanoic acid,全氟辛酸)和PFOS(Perfluorooctane sulphonate,全氟辛烷磺酸盐),另对六里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PFASs进行为期两年的分析,PFASs检出率为100%,总浓度为407.10—4275.53 ng·L~(-1),主要的污染因子为PFOA,浓度范围在132.87—431.00 ng·L~(-1).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周围环境介质均检出PFASs,受纳河流与土壤污染程度较高,河流PFASs总浓度在5.33—176.05 ng·L~(-1)之间,土壤PFASs总浓度在0.10—169.05 ng·g~(-1)之间,河水底泥污染程度较低,平均PFASs浓度为1.91 ng·g~(-1),表明经处理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PFASs污染.  相似文献   

15.
杨军  黄涛  张西华 《生态环境》2007,16(3):799-801
温度对填埋场有机垃圾的厌氧降解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而对填埋场渗滤液特征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在常温及29~45℃范围内设置的6个不同温度下的模拟垃圾柱降解对照试验,分析研究了温度对填埋有机垃圾渗滤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垃圾降解适宜的温度范围(29~45℃)内,较高的温度对渗滤液COD衰减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保持恒定的温度比升高温度对渗滤液COD衰减的影响更加显著,但温度对垃圾降解渗滤液中氨氮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利用矿化垃圾层预防和控制渗滤液导排系统堵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卫生填埋场中,垃圾渗滤液导排系统堵塞普遍存在,悬浮固体形成的物理堵塞、有机物降解和金属离子沉淀导致的生物-化学堵塞是引起导排系统堵塞的关键因素.本文构建了"矿化垃圾+砾石层导排"的渗滤液下渗装置,通过矿化垃圾预处理渗滤液中悬浮固体和有机物以控制导排系统发生的物理和生物-化学堵塞.结果表明,在矿化垃圾层,渗滤液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固体(SS)去除较多,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5%和87%,并且Ca2+浓度也出现了波动较大的现象;然而,渗滤液在砾石层下渗过程中,其COD、SS和Ca2+浓度保持稳定.并且,砾石层可排水孔隙率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表明渗滤液在砾石导排层没有形成明显的沉淀.与此同时,在没有添加矿化垃圾的对照组发现,砾石层可排水孔隙率减少最多的区段是渗滤液的进水点位(可排水孔隙率减少达到了53%),即渗滤液有机负荷最大处的饱和砾石层堵塞最为严重,其无机堵塞物主要是碳酸钙等.因此,在渗滤液流入砾石层前,采用矿化垃圾层部分饱和的方式对渗滤液中有机物和悬浮固体进行预处理,可以预防和控制渗滤液在砾石层形成沉淀堵塞.研究为填埋场的运行管理渗滤液导排系统堵塞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溶解性有机质特性及其去除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所含物质种类繁多,理化特性复杂,且随填埋时间等条件而变化.本文综合分析了垃圾渗滤液溶解性有机质的组成特征、结构特征及随年代变化特征.针对垃圾渗滤液难降解有机质的特性而研发的处理技术包括物化法、高级氧化法和微电解法等,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随着越来越严格的渗滤液排放要求,溶解性有机质的去除应充分考虑投资的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采集漳州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周围冬夏两季的地表水(包括渗滤液)、土壤以及植物样品,分析9种重金属总量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冬季地表水中Zn和As,土壤和植物中的Cd和As的含量均大于夏季,而夏季波动性强于冬季;夏季渗滤液中总Hg的含量明显高于冬季,其余变化不明显.地表水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限值,渗滤液中所有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污水排放二级标准限值.土壤中重金属Cd、As和Pb的污染最重,已达到重度污染,冬季的污染明显高于夏季.冬季植物富集能力强于夏季,细叶芒对Cd的富集能力较强,可作为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19.
垃圾渗滤液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测定技术对垃圾渗滤液的微核效应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填埋场垃圾的微核率为12.70×10-3 ,渗滤液的微核率为(16 .76 ~29.5)×10 -3 .垃圾场底部0~10 cm 处的土层已被污染,微核率为15.38 ×10-3 ,与CK有显著性差异;而30 ~40 cm 处土层的微核率为7 .65 ×10-3 ,与CK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该处土层对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向下迁移有拦截、净化作用.经过处理后的渗滤液的微核率明显降低.蚕豆根尖微核检测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相吻合,认为此法可用于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状况进行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20.
垃圾填埋场是重要的甲烷释放源,其有效管理是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环节.通过硝化渗滤液回灌模拟垃圾填埋柱,研究硝化渗滤液在新鲜垃圾和老龄垃圾填埋柱中的脱氮及对垃圾稳定化和产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灌的硝化渗滤液在不同填埋龄垃圾柱中,均可实现总氧化态氮(Total oxidation nitroge,TON)完全还原.当回灌TON负荷分别达到14.19 g t-1(TS)d-1和10.45 g t-1(TS)d-1时,新、老垃圾柱中甲烷产生开始受到抑制.实验后期,回灌TON负荷增至38.78 g t-1(TS)d-1和30.62 g t-1(TS)d-1时,新、老垃圾填埋柱产甲烷相对抑制率分别达54.10%和95.77%.同时,回灌反硝化对新、老垃圾柱中垃圾降解贡献率(Rd)分别达85%和93%,能有效促进垃圾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