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岸材料对河流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干砌石、浆砌石、蜂巢格宾和生态砖等河岸材料对河流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的影响.4种材料中,以生态砖为河岸的河流中总有机碳(TOC)沿程降解率分别是蜂巢格宾和浆砌石的6.14和3.15倍(p<0.05);生态砖、干砌石和蜂巢格宾河段中溶解性有机碳(DOC)沿程降解率分别是浆砌石的10.68、6.60和6.08倍(p<0...  相似文献   

2.
低防洪防冲能力河道堤防因其建设成本低、施工难度小,在防洪防冲击压力较小的河道中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其建设标准低,所使用的材料在河道水流长期冲刷下易出现质地松散、表皮脱落、空隙增加、裂纹增大等问题,一方面威胁河道堤防安全,另一方面污染物渗漏速度加快,对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通过对不同污染物类型和治理方式的分析,以及河道堤防渗漏速度和建设材料本身有害物质释放速度的分析,给出了低防洪防冲能力河道堤防水污染治理中应重点关注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以往来说,城市河道主要用于供水、输水和排洪,功能相对简单。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十分看重河道的航运和泄洪的能力,但是这导致改造后的河道水质硬化,严重破坏了水文环境和生态平衡,阻碍了经济发展,降低了人民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城市河道整治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城市河道整治水平的有关措施,以期加强生态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对深圳市流域面积>1 km~2的310条河道开展覆盖情况调查,采用实地踏勘等方法全面调查了深圳市覆盖河道的地理位置、汇水面积、覆盖长度等信息。结果表明:覆盖河道共115条,覆盖段长度共178. 2 km。从中选取3条具有代表性的覆盖河道进行水样采集,并对其总磷、氨氮、总氮、COD及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发现绝大多数指数超标,河道水体属劣V类,均有不同程度的黑臭。探究了覆盖河道对河流污染物降解作用、行洪排涝能力、截污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及结构风险情况,总结了覆盖河道的各项功能,对深圳市具备复明条件的暗涵分别提出了点源污染、面源污染、水质修复等方面的治理对策,指出了覆盖河道后续整治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内湖、河道等污染日趋严重。目的:研究适合城市河道污水治理的修复技术。方法:使用以强化耦合生物膜技术(EHBR)为核心的修复技术对城市河道污染水体进行治理,并对水质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总氮(TN)跟踪监测。结果:通过增氧曝气及EHBR膜处理,COD浓度下降了54.90%,NH3-N和TN浓度分别下降了92.64%和93.77%。结论:该技术对于城市河道污水有良好的脱氮和去除有机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河道两岸风景秀丽的山水景象长期由于人们的砍滥伐遭到严重破坏,在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同时,河道的通航能力和泄洪能力也受到影响。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更加关注生态建设,其中在河道治理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利用了包括生态护坡技术在内的诸多措施,显著改善河道环境,不过要想通过河道治理造福更多的子孙后代还任重道远。本文从当前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应用,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其中包含许多应用技术,其基础为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河道水环境的自净能力,使得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本文对该技术在河道水治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对国内河道治理工程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且提高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水生植物重建工程对小柘皋河富营养化水质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筛选出来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Trin)、茭草〔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Stapf〕、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菱角(Trapa natans Linn.)、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inn.)6个工具物种,在小柘皋河道内进行水生植物群落重建恢复试验工程,并对该河道工程区内的水质进行1 a检测. 结果表明:恢复后小柘皋河植被面积占整个河道的65%~75%,河道水生植物年生产量约1.42×106 kg(以湿质量计),相当于1.98×1012 J(能量);河道内的水生植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水力冲击负荷能力,能适应河道污水水质和水量均不稳定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对污水中CODCr,TN,NO3--N,TP和NH4+-N等均有去除作用,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23.61%,25.00%,26.37%,32.93%和33.55%.   相似文献   

9.
河水污染会对河道两侧的地下水造成污染。选定泰安市的 2条主要河道 ,其中一处河床主要是由透水性较差的粉土组成 ,去除污染物能力较强。而另一处河床主要是由中粗砂组成 ,透水性较强 ,去除污染物能力较差。得出了不同地质条件下河水对附近地下水的影响规律、河床附近地下水的化学变化特征和河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同时也为河道污染带的确定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天津滨海泰达生态景观河道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净化的效果,2009年对该河道水体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河道对氮、磷营养盐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净化能力,河道出水达到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水质标准,出水TN、NH3-N、TP和PO43-平均浓度分别为1.49mg/L、0.75mg/L、0.16mg/L和0.01mg/L,相应去除率分别达到93.38%、41.13%、88.09%和98.16%;沿程水体COD和TDS变化规律不明显,去除效果不理想;河道中端与出水端水体水质相近,建议在今后相似工程中可以适当提高河道式湿地的水力负荷。  相似文献   

11.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河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城市人们的生活质量,并对城市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近年来由于各界的普遍关注,有关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文章首先概述了城市河道的现状,并对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一些国内外有关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并对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中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类阐述;在最后展望了未来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面源营养盐负荷的重要因素.为定量揭示不同土地类型对太湖流域入湖河流营养盐浓度的影响,本文以太湖西岸乌溪港流域为例,基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遥感解译,结合河道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对太湖入流河道营养盐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河道水质与土地利用类型联系紧密:旱地农田和建筑用地占比对河道氮、磷、有机碳及浮游植物叶绿素a等营养盐相关水质指标影响巨大,果园用地占比也与河道营养盐浓度正相关,而林地占比则与营养盐浓度负相关;流域水域的利用情况及其面积占比也显著影响河道营养盐:河流及水库等的水体面积占比与河道溶解性总氮及硝态氮浓度负相关,自然坑塘及鱼塘等水域面积占比则与河道硝态氮和氨氮浓度负相关,而河流及鱼塘面积占比与河道溶解性总磷、溶解性有机碳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浓度呈正相关,自然坑塘面积占比与河道颗粒态磷和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呈正相关.土地利用类型对河道水质的影响程度还受其距河远近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在太湖等平原河网地区营养盐的面源污染控制中应当将土地与湿地的利用管控作为重点实施管理,将湿地水域的自净能力提升纳入流域营养盐控制方案,并特别重视下游河道两岸旱地及建筑用地的面源污染削减.  相似文献   

13.
生态型河道水力特性和环境处理效率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目前生态型河道的现状,发现在河道中种植植被能很好的净化水质,不同的植被净化的能力不一样;同时也总结了前人对有植被河道水流特性研究的成果,发现种植不同种类的植被、按不同种植方式、在不同位置种植,对水流特性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研究生态型河道时,考虑植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的同时也应研究河道水力特性的变化,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心城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的可行性措施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上海浦东新区水环境的现状,并对新区黑臭河道的数量、分布和污染程度作了详细的分析,探讨了新区河道黑臭的成因,针对新区已基本消除黑臭的骨干河道和黑臭的中心城区镇(街道)、村级河道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污染防治可行性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航 《环境工程》2018,36(6):42-46
随着水环境整治理念的创新及治理技术的进步,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发展为防洪固堤、水质提升、水环境改善、生态环保相统一的工程体系。工程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实施管道截污、河堤建设、生态修复、内源污染治理等措施。通过河道生态建设以及点源、内源污染的清除,综合改善河道防洪能力、水质及水环境状况,修复河道生态系统,提高河道内水体自净能力与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环境整治理念的创新及治理技术的进步,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发展为防洪固堤、水质提升、水环境改善、生态环保相统一的工程体系。工程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实施管道截污、河堤建设、生态修复、内源污染治理等措施。通过河道生态建设以及点源、内源污染的清除,综合改善河道防洪能力、水质及水环境状况,修复河道生态系统,提高河道内水体自净能力与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河道的最小控制流量和最大纳污控制量(简称“双总量”)是维系河流健康的决定性因子。论文初步建立了基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河流“双总量”控制研究技术框架,并对唐山市月尺度的“双总量”控制指标进行核算。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除个别枯水年份和连续枯水年份外,唐山市河道的最小控制流量均可得到满足。在基准年、2010年和2020年3个规划水平年,唐山市规划河流COD的最大纳污控制量分别为16357.57、12659.19和11572.50t/a;NH3-N的最大纳污控制量分别为907.80、660.27和580.09t/a。在统一水资源配置平台上制定的“双总量”控制指标,从根本上保障了竞争用水条件下河流生态需水,客观确立了规划水平年河道纳污能力的年内分配,并整体上提高了河流的最大纳污能力。  相似文献   

18.
河道综合整治指的是对河道本身以及周边环境的优化。在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背景下,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逐步加强,河道整治工程项目数量逐渐增多。本文基于这一背景,以郑州市河道整治项目为例,在环境影响评价思路下简单阐述了郑州市河道现状,分析了施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项优化策略。旨在优化河道整治工程,提升河道整治效率。  相似文献   

19.
河道的最小控制流量和最大纳污控制量( 简称“双总量”) 是维系河流健康的决定性因子。论 文初步建立了基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河流“双总量”控制研究技术框架, 并对唐山市月尺度的“双总 量”控制指标进行核算。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 除个别枯水年份和连续枯水年份外, 唐山市河道的最 小控制流量均可得到满足。在基准年、2010 年和2020 年3 个规划水平年, 唐山市规划河流COD 的 最大纳污控制量分别为16 357.57、12 659.19 和11 572.50t /a; NH3- N 的最大纳污控制量分别为 907.80、660.27 和580.09t /a。在统一水资源配置平台上制定的“双总量”控制指标, 从根本上保障了 竞争用水条件下河流生态需水, 客观确立了规划水平年河道纳污能力的年内分配, 并整体上提高了 河流的最大纳污能力。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南京市内秦淮河管理条例》。在作出适当修改后,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驰名中外的内秦淮河,是古城南京的重要标志。河道全长25.26km.汇水面积24.24km~2。但由于长期缺乏治理,河道日益狭窄、淤塞,河水自净能力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