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采用自行研究制作的采样装置采集环境空气(包括气相和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用乙醚-正己烷混合溶剂提取,提取液经硅胶柱净化后,用液相色谱检测。并就PAHs在大气环境中的存在状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3.
多环芳烃(PAH)的产生是由于矿物燃料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其它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并以颗粒状态存在于大气中,因为PAH多数涉及到诱变或者致癌的.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状况及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郑州市2004年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环境空气中15种优控PAHs的浓度范围为未检出-698ng/m3,强致癌性物质苯并(a)芘的检出率为100%,其浓度范围为1.56~136ng/m3.PAHs类物质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趋势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在不同功能区变化趋势为工业区>混合区>交通密集区>文化区>对照区. 相似文献
5.
对2012年郑州市大气中气态和颗粒态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与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ρ(∑PAHs)(包括气相与颗粒相)为23.27~194.61 ng/m3,气相中∑PAHs高于颗粒相,四环以下的PAHs大都存在于气态中;在夏、春2季,较小分子质量(≤178)的PAHs占比较高,冬季,较大分子质量(≥252)的PAHs占比明显较高;各功能区ρ(PAHs)排序为工业区交通密集区医疗、文化、行政混合区。郑州大气和颗粒物中PAHs可能主要来自煤和液体燃料(汽油柴油)的燃烧。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识别和解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环境空气污染源标识物的确定和多环芳烃降解行为,利用CMB受体模型进行拟合计算,确定多环芳烃污染源贡献率,并在比较多环芳烃实测值和CMB受体模型计算值的基础上,得出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源解析结果,确定机动车污染源是济南市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主要贡献源。 相似文献
7.
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PAHs)不同岗位暴露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岗位暴露多环芳烃(PAHs)情况,结果表明,环境空气中PAHs受岗位影响显著,随暴露程度的加重,PAHs暴露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2、3环的PAHs主要分布在气相中,而4环以上的PAHs则主要存在于PM10中。PAHs相当于BaP当量致癌强度也表明,相对于气相来说,致癌源为PM10,其贡献率为90%。 相似文献
8.
9.
水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多环芳烃(PAHs)的属性和主要来源,介绍了其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析方法、污染状况、迁移转化及风险评估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复杂环境基质中PAHs分析方法、不同环境介质中PAHs迁移转化特征,以及PAHs环境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等方面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地统计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土壤多环芳烃的空间特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风险评价、污染源识别、土壤修复等工作,是土壤多环芳烃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此领域的发展方向展望。 相似文献
11.
对南京市现有的国控环境空气监测网络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环境空气监测网络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对现场监测环境空气中PM10 的两种测定方法—β射线衰减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的测量作了对比实验。实验表明 ,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具有一致性、相关性和可比性 ,能用回归直线方程来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β射线衰减法的测定结果平均高于微量振荡天平法 15 8% ,它们之间平均偏差为 7 5 %。微量振荡天平法在现场测定中受干扰物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少 ,其测量准确性优于 β射线衰减法。两种监测仪的运行费用大致相同 ,维护量和故障率均 较低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江苏省环境空气监测网络的构成和环境空气质量趋势监测点的优选方法。通过对1993年-2000年全省13个少辖市60个监测点的SO2、TSP监测结果的相关指标统计,分别优选出代表全省及省辖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趋势监测点12个和25个。 相似文献
14.
在对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中,有些城市存在着人工采样实验室测定和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并行的情况。为考察这两种方法监测结果的异同,于夏季连续20d和冬季连续15d进行了对比监测。监测项目为SO2,NO2和PM10。在对比监测中采取了质量控制措施。对人工采样实验室测定进行了综合采样器流量校正,现场空白样和全程序平行样测定;在自动监测系统中,对SO2,NO2监测仪器作零点,标点校正,PM10监测仪作K0校正。对所测得的209个日均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O2,PM10两方面测定结果方差相同,NO2两种方法在冬夏两季方差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夏季SO2,PM10,冬季NO2两种方法监测结果一致;冬季SO2,PM10,夏季NO2两种方法监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样品浓度水平及天气状况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亦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段再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3,15(2):38-39
阐述了加强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管理的重要性,指出了目前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设置监测点位时,既要考虑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又要考虑监测点周围的人为活动、流动污染源、固定污染源和面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于2016年9月和12月对南京市2个典型地区大气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质量浓度进行分析,并开展了PAHs组成特征、来源解析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区(六合区)和生活区(江宁区)大气(气态和可吸入颗粒态)中16种PAH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914.82和712.27 ng/m~3,苯并[a]芘毒性等效浓度分别为274.1和309.84 ng/m~3,且呈现冬季高、秋季低的特征。比值法源解析结果表明,燃煤污染是六合区PAHs污染主要来源,而江宁区主要表现为交通污染。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六合区和江宁区人群通过大气吸入PAHs的超额致癌风险分别为5.17×10~(-5)和5.85×10~(-5),均略高于可接受水平10~(-6)。 相似文献
17.
18.
制作了半挥发性有机物中流量采样装置,使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样,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酞酸酯类,并对样品净化方式、目标化合物在气相和颗粒物上的分布规律及采样器的捕集效率进行了试验.方法在0.50 mg/L~50.0 m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当浓缩体积为1.0 mL、采样体积为144 m3时,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4×10-3 μg/m3~6.0×10-3 μg/m3;当采样体积为6 m3时,检出限为0.008 μg/m3~0.145 μg/m3.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