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定量评估近岸海域开发利用水平及沿海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对海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文以辽东湾近岸海域为研究对象,运用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内梅罗指数和主成分指数对近岸海域水质环境进行了评价;基于方差分解分析,研究了近岸海域开发利用水平、经济产业结构等对海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贡献率。结果表明,大连和葫芦岛近岸海域水质环境显著优于辽河口附近的盘锦、营口和锦州;海洋功能区和海水质量指数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性,但不同功能区之间差异性不显著;海域开发利用水平和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及内梅罗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沿海城市人均GDP和海水水质指数呈“倒U形”的库兹涅兹曲线关系;方差分解分析表明,海域开发利用强度能够累计解释海水环境质量变化的42.3%,经济产业结构能够累计解释海水环境质量变化的31.8%,海域开发利用水平和经济产业结构直接影响贡献率为16.5%,而自然地理位置与海域开发利用强度以及自然地理位置与经济产业结构交互作用的累计解释贡献率为58.9%。研究结果表明,围填海管控、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及沿海产业结构优化对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2016-2018年乐清湾养殖区水体中pH、温度、盐度、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叶绿素(chlorophyl A,Chl a)、氨氮(ammonia nitrogen,NH4-N)、亚硝酸盐氮(nitrite nitrogen,NO2-N)、硝酸盐氮(nitrate nitrogen,NO3-N)、可溶性磷酸盐(soluble active phosphors,DIP)等海水水质质量指标,并研究了其水质质量状况。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乐清湾养殖区的pH、温度、盐度、DO等指标均符合国家二类水质标准。与其他海域养殖区比较,DO浓度处于偏低状态;而DIN和DIP的浓度较高。利用水质质量富营养化指标分析法(the analysis of water quality eutrophication index,TRIX),本研究发现乐清湾养殖区的水质富营养指标值较大,处于较高的富营养化状态。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可知,第一主成分相关指标主要是NO2-N、NH4-N、DIP、温度以及NO3-N,且NH4-N、NO3-N、DIN与TRIX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江苏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及主要污染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程成  张咏 《环境科技》2009,22(1):52-54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4~2007年江苏近岸海域的水质污染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众多的污染因子中提取出水质污染的5个主要因子,并利用测点排序分析江苏省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可解释总方差的76.55%,主成分F1因子中,无机氮(DIN)、硝酸盐氮(NO3--N)、锌(Zn)、化学需氧量(COD)、活性磷酸盐(PO43--P)有较高的载荷值,可认为是N污染因素、生活污水污染的综合;主成分F2因子中,汞(Hg)、石油类(OIL)有较高的载荷值,代表了石化废水污染;主成分F3中,铅(Pb)、铜(Cu)、镉(Cd)的载荷值较高,代表了海域的重金属Pb,Cu,Cd污染因素;主成分F4因子中,亚硝酸盐氮(NO2--N)、溶解氧(DO)的载荷值较高,代表了N污染因素;主成分F5因子中,仅pH值的载荷值较高,其实际意义不明显.(2)2004~2007年,江苏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根据丹东市近岸海域2000年5月和8月水质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丹市东近岸海域主污染物为石油类和活性磷酸盐,部分海域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较为严重,与1995年相比,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含量有所增加,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有所减少,应根据海域纳污能力,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苏近岸海域水质不佳,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屡屡发生,富营养化是其潜在原因之一。本文对该海域2019年和2020年春、夏、秋季航次监测的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SRP)、叶绿素a(Chl a)等水质参数进行了空间分析,采用指数评价法量化了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并基于统计分析研究了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特征。结果表...  相似文献   

6.
龙岛邻近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16年6月、11月对龙岛邻近海域表层海水的水质要素(包括温度、盐度、pH、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亚硝酸盐(NO2-N)、硝酸盐(NO3-N)、铵氮(NH4-N)、活性磷酸盐(PO4-P)、硅酸盐、铜、铅、锌、镉、总铬、汞、砷和油类等)两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龙岛邻近海域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海域表层海水中各污染要素质量浓度大致呈现由龙岛向西南递增,向东南递减的趋势,且无机氮是主要的污染物。营养化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指数计算结果显示该海域表层海水总体营养水平较高,处于磷限制的潜在性富营养水平,有机污染程度较轻,水质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7.
东莞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污染分担率法确定污染因子,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2004~2009年东莞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并运用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CODMn、磷酸盐、无机氮、汞是影响东莞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子;东莞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由上游到下游基本呈现依次下降的特征;从2004~2009年,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呈现好转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2002~2006年福建省闽江口以南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2~2006年在福建省闽江口以南近岸海域实施的海水质量监测资料,应用单因子指数法、营养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对监测海域海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闽江口以南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总体良好,基本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因子为石油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局部海域海水呈富营养化状态,并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9.
何志东  陈智营 《环境》1999,(9):33-33
珠海市是个海洋大市,海洋面积6135平方公里,是其陆地面积的4倍。开发海岛和海洋资源,建设滨海工业区,将对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带来新的问题。因此,在开发海域的同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保护海洋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是珠海市面临的一个重要环保问题。海洋环境质量基本状况根据1998年上半年珠海市唐家湾、香洲湾、九洲洋、马骝洲水道等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珠海市近岸海水水质已超国家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石油类是影响珠海市近岸海水质量的主要因子,无机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研究现阶段东营市近岸海域的营养盐状况,本文以东营市管理海域为独立单元,根据东营市近岸海域2021年冬季、春季、夏季、秋季4个航次30个站位的海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东营市近岸海域中营养盐溶解性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DIP)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别应用富营养化指数法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整个海域的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营市近岸海域冬季、春季、夏季3个季节均有80%以上的站位DIN浓度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且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南部高、北部低的趋势;秋季DIN浓度整体较高,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站位仅占比6.7%;4个季节所有站位DIP浓度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未呈现明显差异;富营养化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东营市近岸海域除秋季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外,其他季节基本未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分析结果表明,东营市近岸海域的氮磷摩尔比均大于Redfield比值(16),总体呈现磷限制状态,秋季尤为凸显,93.3%的站位为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研究结果可为掌握东营市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时空状况和陆海统筹的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深入打好渤海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18年5月和8月现场调查数据,对莱州湾DIN和PO4-P的浓度频率分布、平面分布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莱州湾海水中DIN浓度变化范围为0.0203~1.49 mg/L,平均值为0.339 mg/L,5月浓度明显高于8月,DIN浓度为0.1~0.4 mg/L的站位比例为64.5%,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站位比例为17.8%。海水中PO4-P浓度变化范围为未检出~62.3×10?3 mg/L,平均值为5.63×10?3 mg/L,8月浓度明显高于5月,PO4-P浓度低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站位比例为95.3%;N/P大于16的站位比例为96.3%,海水呈富营养化状态的站位比例为13.1%。DIN浓度、PO4-P浓度、N/P及富营养化指数高值区主要位于小清河口和黄河口附近海域。DIN形态结构中,NO3-N、NO2-N、NH4-N占比分别为66.6%、9.1%、24.3%,夏季NH4-N占比较高;PO4-P浓度过低是导致该海域N/P增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2019年7月23日至7月29日,河北秦皇岛海域暴发了一次小规模的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赤潮(最高浓度达2.22×106cell/L)。本文对该次赤潮进行了监测,同时选取当期海域浮标在线监测数据(表层海水温度、降雨量、盐度、浊度、pH、溶解氧、叶绿素a和营养盐等)进行了海洋卡盾藻赤潮与环境要...  相似文献   

13.
根据福建三沙湾海域2018年洪季一个定点站和12个走航站的5项营养盐及水文资料,研究发现:(1)三沙湾沿岸城市排放水是主要的污染源。其中,蕉城区外大金溪湾的硝酸盐、氨盐、悬沙含量、硅酸盐和磷酸盐浓度,在落潮盐度最小时期(宁德城区排放水)分别是涨潮盐度最大时期(海水)水质浓度的1.2倍、3.6倍、6倍、2.5倍和2倍。(2)三沙湾营养盐从陆向海的变化既受陆域河流排放的影响,也受湾内养殖排放的影响。其中NO3-N和SiO3-Si浓度受陆源排放影响较大,从陆向海分别下降了31%和50%。而NO2-N、NH4-N和PO4-P浓度变化受湾内养殖的影响,从陆向海下降的趋势不明显。(3)12个走航站无机氮(DIN)的平均值为57.33 μmol/L,大于21.41 μmol/L;PO4-P平均值为2.28 μmol/L,大于1.45 μmol/L;DIN/DIP基本为8~30。这些参数表明三沙湾水质已经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并达到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4.
2017年丰水期(8月份),在莱州湾开展了31个站位的综合调查,研究了莱州湾丰水期环境因子空间分布以及网采浮游植物的响应特征。结果发现:2017年丰水期莱州湾水环境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西南近岸区域总体呈现出高表层水温(SST)、低表层盐度(SSS)、高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小清河及邻近区域陆源输入是影响莱州湾SSS和营养盐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小清河氨氮(NH4-N)的减排对河口区NH4-N浓度下降有重要影响;莱州湾浮游植物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小清河口区呈现出高浮游植物丰度、低多样性指数H′的空间分布特征,H′高值区主要位于东部湾口区,浮游植物群落划分为4大不同类群,各类群之间群落结构差异明显;浮游植物丰度与SSS和Si/N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硝酸盐(NO3-N)、NH4-N、无机氮(DIN)呈显著正相关(p<0.05),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与SST和DIN呈显著负相关(p<0.05)。活性硅酸盐(DISi)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最主要的因素,而NO3-N、NH4-N、DISi、Si/N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最主要的环境组合。浮游植物群落对环境变化有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
上覆水环境因子对滨海水库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我国滨海水库富营养化过程,以北大港水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考察上覆水环境因子〔扰动、ρ(Cl-)、pH、温度、ρ(DO)〕对滨海水库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扰动促进氮、磷的释放,ρ(NH3-N)、ρ(NO3--N)、ρ(TN)和ρ(TP)增加了54.4%~230.8%,扰动对滨海水库沉积物TN、TP释放通量的促进作用比淡水沉积物强;②ρ(Cl-)升高促进氮、磷释放,ρ(Cl-)越高,促进效果越强,ρ(Cl-)为1 000和5 000 mg/L时,ρ(NH3-N)、ρ(NO3--N)、ρ(TN)和ρ(TP)分别增加了4.2%、3.2%、35.0%、11.9%和8.4%、4.8%、44.7%、23.8%;③与pH为7.0时相比,pH为8.5和10.0时,ρ(TP)增加了21.3%~42.6%,ρ(NH3-N)降低了14.9%~18.6%,ρ(NO3--N)和ρ(TN)基本没有变化,但NO3--N释放通量增加了5.2%~10.3%,TN的释放通量降低了7.1%~21.5%;④温度升高促进了NH3-N、TN和TP释放,抑制了NO3--N释放,滨海水库沉积物中较高的盐度减弱了温度对TP释放的促进作用,25 ℃时,ρ(NH3-N)、ρ(TN)和ρ(TP)比5 ℃时增加了37.3%~71.0%,ρ(NO3--N)降低了34.0%;⑤好氧条件抑制了NH3-N、TN和TP释放,促进了NO3--N释放,好氧条件下ρ(NH3-N)、ρ(TN)和ρ(TP)降低了54.2%~85.6%,ρ(NO3--N)增加了20.5%.研究显示,上覆水环境因子会影响滨海水库沉积物氮、磷释放,其中以扰动、温度和ρ(DO)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深圳近岸海域(大鹏湾北部和东部沿岸、大亚湾西部沿岸、深圳湾西北部沿岸及珠江口东南部沿岸)四个海区氮磷营养盐近30 a变化趋势,统计了各海区历年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总面积,并对氮磷营养盐含量和赤潮发生次数、累计总面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深圳近岸海域氮磷营养盐污染状况为东优西劣的趋势,东部海域水体均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而西部海域水体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部分年份为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赤潮发生次数以大鹏湾最高,深圳湾次之,累计总面积以深圳湾最大,珠江口次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IN、PO4-P与四个海区赤潮发生次数、累计总面积均无显著相关性,而NH4-N、NO3-N分别与大鹏湾和珠江口海域赤潮暴发次数、累计总面积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大亚湾滨海湿地沉积物间隙水中无机氮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效应,于2017年3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分别采集了大亚湾湿地3个断面的沉积柱,测定了间隙水中无机氮含量并对其在沉积物-水界面交换进行了实验室培养实验。结果发现,滨海湿地近岸上覆水中氮营养盐含量远高于大亚湾水体平均值,说明近岸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中氮含量的影响较为严重,河流输送是其来源的主要途径。间隙水中NH4-N、NO3-N和NO2-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70.60、7.63和7.39 μmol/L,其中NH4-N是DIN的主要组分,约占DIN的85.82%~99.67%。室内培养实验发现,NH4-N、NO3-N和NO2-N的界面交换通量平均值分别为0.09、-0.18和0.36 mmol/(m2·d),不同断面下DIN的交换速率存在明显差异。整体上,DIN的交换通量在枯水期约为0.41 mmol/(m2·d),湿地沉积物表现为上覆水DIN的源;而丰水期沉积物则成为DIN的汇,其平均通量约为-0.23 mmol/(m2·d)。对照实验结果表明,灭菌之后NH4-N、NO3-N和NO2-N的平均交换通量均有所降低,相比于原始组分别降低了76.5%、23.7%和50.3%,说明微生物在氮的转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依据从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每月一次对胶州湾海域溶解无机营养盐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NO3-N是溶解无机氮(DIN)的主要存在形态,其次是NH4-N,NO2-N所占比例最低。从整体上来看,胶州湾溶解无机营养盐湾内浓度较高,湾外浓度较低,海域无机营养盐主要为陆源输入。湾内水体营养盐季节性变化明显,夏季7月水体中无机营养盐浓度较高,而冬末、春季无机营养盐浓度较低。湾口、湾外由于受陆源影响小,所以季节性变化不明显,且溶解无机营养盐浓度也偏低;但夏季7月各溶解无机营养盐浓度仍略高于其它月份。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NH4-N和PO4-P浓度明显降低,NO3-N和SiO3-Si的浓度增加两倍左右,NO2-N浓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