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江干流东莞段水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东江是珠江水系的主要干流之一,是广东东部至关重要的水系,文中详细分析了东江东莞段90年代中后期的水质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了东江东莞段水质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水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东莞运河排涝对东江河网水质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磊  毛献忠  黄旻旻 《环境科学》2012,33(5):1519-1525
通过对东江东莞段及东莞运河进行连续5个月的水质监测,分析东江和运河水质变化规律,以及运河排涝对东江水质的影响.监测数据表明,雨季东江东莞段DO、高锰酸盐指数、NH4+-N、TP平均浓度分别为6.2、2.4、1.30、0.14 mg.L-1;东莞运河平均浓度分别为3.4、7.2、9.4、0.69 mg.L-1;运河排涝对东江水质造成季节性的污染,以氨氮最为严重,实测高达4.8mg.L-1.采用CE-QUAL-W2模型建立东江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模型结果和实测数据验证吻合,高低水位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16 m和0.09 m,氨氮平均误差为0.13 mg.L-1.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计算分析在不同水文条件下运河排涝对河网的水质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中水位排涝流量大,污染带浓度低,为2.6 mg.L-1,排出主要水体时间短,是较好的排放方式.  相似文献   

3.
蒋亚军 《环境》2020,(4):17-19
正东莞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具有"东山、西水、南海、北江"的独特自然景观,是一座典型的岭南水乡城市。在推进城市品质提升、高质量发展同时,东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把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摆在突出位置,结合特殊的产业结构、城市架构和人口结构,按照"全市一盘棋""城乡一体化"的思路,科学系统精准推进治水工作,积极探索具有东莞特色的水污染治理之路。近年来全市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总体呈现持续改善态势,今年1—3月基本实现全面达标,其中3个省考断面水质均为Ⅱ类,4个国考断面中,泗盛断面水质为Ⅱ类,共和村、旗岭断面水质为Ⅳ类,樟村断面水质为Ⅴ类。东莞麻涌华阳湖从"龙须沟"变身国家湿地公园的治水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正面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4.
水质模型在东莞污染源负荷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水环境规划中经常碰到的污染源数据缺失问题,以水质数学模型为基础,通过污染源-水质响应关系,建立了从水质监测数据推算污染源负荷的计算方法.主要步骤包括:通过水质模型建立污染源负荷和水质数据之间的响应关系;提出估算污染源负荷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方程;优化问题求解,评估污染源负荷估算效果,确定污染源负荷. 同时,以东莞市为例,对该市用水量和污染源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圣维南方程,建立了一维河流水质模型. 最后以东莞市2005年水质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比实测水质数据和模型模拟结果,对东莞市2005年的污染源负荷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东莞2005年生活和工业污染源CODCr排放量为25.2×104 t,其中,生活源占60.4%,工业污染源占39.6%. 东莞污染源负荷估算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当时条件下的水质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东莞运河樟村国考断面达标"为案例,分析国考断面氨氮不达标的主要风险,同时,基于东莞运河的实际情况,首次提出了以"膨胀床曝气生物滤池(EBF)"为核心技术的上游水质净化厂改造方案,用于改善断面水质.结果表明,EBF技改后氨氮的去除率高达89.7%,出水氨氮的平均浓度为0.74?mg/L.技改后国考断面的氨氮月平均...  相似文献   

6.
石头 《环境》2002,(3):10-11
“3月26日,东江干流水质河源段Ⅰ级、惠州段Ⅱ级、东莞段Ⅱ级”,“今天湛江空气污染指数46,空气质量Ⅰ级,空气质量状况优,明天空气质量良”……你想知道全省各地的环境质量吗,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告诉你。水质报告话你知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就是在一个水系或一个地区设置若干个有连续自动监测仪器的监测站,由一个中心站控制若干  相似文献   

7.
《环境》2009,(10):45-46
记者从9月23日广东省政府东江水质保护工作会议获悉,东江水质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流域联合治污机制进一步健全,东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东江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截至今年8月底,东江流域6个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61座,日处理能力487万吨。2006至2008年,深圳、东莞、惠州市化学需氧量连续三年保持下降,累计削减3.9万吨。广东省政府副省长林木声强调切实加强东江支流整治力度,削减东江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8.
化学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和生物接触氧化一级处理工艺对于处理量大面广的城市水体各有其优缺点.把化学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和生物接触氧化一级处理工艺结合起来,形成短时接触氧化+絮凝沉淀工艺,并以东莞市某污染河流的原水为试验原水水质进行试验,验证和评估该工艺对东莞受污染河水的处理效果,探讨工艺的可行性,为东莞市污染河水整治探索和提供技术可行、稳定可靠的水质治理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9.
东莞华鸿电子厂工业废水处理的设计最大流量为100 m3/d,属小型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该厂的工业废水流量虽小,但水质成分较复杂,主要含有金属如铜离子、有机溶剂、烧碱、丙酮及冲洗废水等。介绍了针对该厂废水性质的工艺流程、构筑物设计、设备选型和工程投资概算等。  相似文献   

10.
正鹭鸟在宽阔的河面上下翻飞,十几条拳头粗的鱼在旗岭水闸前欢快上溯,水质清澈微呈碧绿色……这是记者在东莞石马河旗岭国考断面附近看到的喜人景象。石马河流域综合整治现场指挥部指挥陶谨拿出随身的平板电脑,打开实时监测软件,显示7月13日12时,石马河旗岭国考断面氨氮为0.318毫克/升,总磷为0.199毫克/升,分别达到Ⅱ、Ⅲ类水标准。7月中旬,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上半年水质状况排名,石马河水质改善幅度全省第一。而就在去年,石马河水质还让人头疼不已,旗岭国考断面难除劣Ⅴ类水也为广东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增加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黄慧诚  钟奇振 《环境》2021,(1):14-3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碧水蓝天激荡新时代绿色发展巨澜. 2020年岁末,广东碧水攻坚战东莞前线传来捷报,监测数据显示,历经一年考验,该市原有3个劣Ⅴ类国考断面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至此,广东胜利宣告,全省原有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全部"清零",水环境质量实现重大改善.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10,(10):39-39
9月13—14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率领省人大代表视察石马河流域污染治理情况。视察组一行先后到东莞桥头镇、惠州仲恺区和深圳宝安区实地视察了石马河污染整治情况,检查调污工程运行、养殖业清理、污水处理厂建设、检测断面水质的情况,并听取相关情况汇报。欧广源和代表们认为,石马河污染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东莞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新一轮绿化东莞大行动、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契机,不断强化湿地保护和建设力度,全力推进东莞绿化和绿色生态水系建设。目前,星布于东莞全市的湿地景观,以其优美的风光,已成为东莞又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记者从2018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获悉,今年东莞将继续着力推进一批湿地公园与人工湿地工程建设,在生态修复、污水治理等方面发挥出湿地的巨大综合效益,助力打造"美丽东莞"。  相似文献   

14.
杨伟利 《环境》2007,(9):58-61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最高荣誉,也是一张含金量极高的城市名片.为了取得该项荣誉,东莞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在今天,在东莞"创模"工作进入冲刺阶段之际,凝聚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协作、每一位建设者辛勤汗水和东莞人的关心和支持的"创模"工作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从本期起,我们将视角转向东莞,聚焦东莞"创模"历程,以实录的精神记载东莞的创模工作,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无观察资料跨界小流域的降雨-径流过程,物质通量及生态补偿问题,采用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模型计算东莞石马河流域的月径流量,通过分析不同断面水样化学指标并结合径流量,估算了2012年石马河主要物质通量以及不同行政区污染物贡献百分比.结果表明,石马河流域最大月径流量出现在2008年6月,为9.12×108m3,最小值为8.61×106m3;不同时期的流域水质污染类型差异显著,2012年2月的水样重金属Mn、Zn、Cu和Fe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8~0.75、0.09~0.49、n.d.~0.09和0.55~9.86mg/L,6和11月则受N和P的污染,TN和TP浓度范围分别为6.66~30.05mg/L和0.05~2.49mg/L;2012年石马河重金属、N和P通量为318.16、12029和203.35t;在3次调查中,行政区对石马河N和P贡献率为惠州(59.78%和45.22%)东莞(35.50%和38.92%)深圳(4.71%和15.86%),重金属平均贡献率的排序为东莞(43.90%)惠州(42.57%)深圳(13.52%).  相似文献   

16.
正为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改善水环境质量,从2016年起,东莞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高效推进次支管网建设,积极创新治水模式,开展重污染河涌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水污染治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百姓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提升。目前,全市40条重污染河涌整治示范项目水质均已基本消除黑臭,全市共建成截污管网超过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17,(8)
<正>7月25日,东莞再次高规格、大规模召开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分析前一阶段工作成效,进一步聚焦存在问题,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各项工作。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业升出席会议并强调,要紧紧围绕截污次支管网建设、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水体污染整治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无观察资料跨界小流域的降雨-径流过程,物质通量及生态补偿问题,采用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模型计算东莞石马河流域的月径流量,通过分析不同断面水样化学指标并结合径流量,估算了2012年石马河主要物质通量以及不同行政区污染物贡献百分比.结果表明,石马河流域最大月径流量出现在2008年6月,为9.12×108m3,最小值为8.61×106m3;不同时期的流域水质污染类型差异显著,2012年2月的水样重金属Mn、Zn、Cu和Fe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8~0.75、0.09~0.49、n.d.~0.09和0.55~9.86mg/L,6和11月则受N和P的污染,TN和TP浓度范围分别为6.66~30.05mg/L和0.05~2.49mg/L;2012年石马河重金属、N和P通量为318.16、12029和203.35t;在3次调查中,行政区对石马河N和P贡献率为惠州(59.78%和45.22%)>东莞(35.50%和38.92%)>深圳(4.71%和15.86%),重金属平均贡献率的排序为东莞(43.90%)>惠州(42.57%)>深圳(13.52%).  相似文献   

19.
正1月20日,东莞市政府发布"一号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美丽东莞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的若干意见》,计划将"围绕‘新时代·新征程·新东莞’"的总体要求,加快建设美丽东莞,努力打造优美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东莞,这个经济、工业大市,"一号文"出人意料关注生态环保,目标直指美丽东莞。  相似文献   

20.
<正>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2月28日至3月1日,广东省第三、四批省级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向珠海、佛山、韶关、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清远等12市反馈督察意见,各市党委书记均作表态讲话。据了解,这两批省级环保督察工作主要聚焦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问题整改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督察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流域整治、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