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如何正确地区分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岩体,对野外找矿,岩体含矿性评价是很有意义的。本文试图从斑岩型钼矿床、铜矿床成矿岩体中的石英含量来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2.
北山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婆泉铜矿是北山地区最大的铜矿床 ,也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床。矿体主要产在花岗闪长斑岩和英安斑岩体内。本文对含矿斑岩体、蚀变岩和铜矿石的主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铅同位素和Sm 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合分析研究 ,旨在查清含矿斑岩体的形成背景和成岩物质来源 ,以及含矿斑岩体与成矿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 ,英安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 ,他们具有相同的成岩物质来源 ,是上地幔和下地壳物质混熔产物。花岗闪长斑岩和英安斑岩均具有较高的Cu背景值 ,可为后期Cu的富集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铅和钕同位素数据表明 ,成矿物质以幔源为主 ,主要来自于含矿的斑岩体。  相似文献   

3.
西藏自治区日阿布洗铜多金属矿位于冈底斯山脉北缘斑岩型铜矿成矿带,含矿斑岩体为晚喜山期花岗斑岩,具全岩矿化特征,斑岩体与构造蚀变岩带形成矿床。研究表明,地表和浅部出露含矿斑岩体只是岩枝,矿区剥蚀程度低,主斑岩体尚未出露,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经深部钻孔工程及地表槽探验证,矿体品位和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变化系数较小,伴生组份较多,并对其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喜山晚期第一阶段花岗斑岩侵入体是主要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类型应为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新疆巴里坤红石滩铜矿区出露的石英闪长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红石滩石英闪长斑岩形成年龄为403.1±3.8Ma,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此外,测得的两个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895Ma左右,表明研究区可能存在早元古代基底。红石滩石英闪长斑岩体与铜矿关系密切,是寻找斑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有利场所,为今后在该区寻找同类型铜矿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下扬子区,在武汉至上海长约一千公里的狭长地带内,近年来通过笔者的研究,除已知的斑岩型、矽卡岩型矿床外,还揭示出一种具区域性分布规律的并可供工业利用的与中性、中偏基性侵入体有关的产于岩体边缘蚀变带及其边缘岩枝浅部蚀变带内的细脉浸染型铜矿。矿体呈透镜状,金属矿物简单,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该类型矿床在侵入体特征和类型、蚀变性质、矿化类型及赋存部位等方面,均与斑岩型铜矿床有明显的差异,难以等同。有可能确立为一种新的铜矿床类型,我们暂称之为“类斑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6.
<正> 引言在智利中部和北部的安第斯山脉中有大量中性、钙碱性深成岩体,但只有极少一部分伴生有斑岩铜矿床。本文就是探讨一种可能性,即在缺失明显热液蚀变或矿化现象时,利用全岩地球化学方法来评价一个侵入体或者杂岩体的勘探潜势。这次研究是根据约100个工业和非工业侵入体的30个以上主要元素和痕量元素的分析资料做出的,在三种尺度范围内对本判别进行了审查:(1)在一个矿区,即智利中部和北部的埃尔萨尔瓦多-波特雷里略  相似文献   

7.
论扬子型铜矿床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子型铜矿系由三部分组成:①块状含铜黄铁矿层,②含铜的矽卡岩及磁铁矿以及接触交代带附近的交代成因铜铁矿脉,③侵入体及有关角砾岩筒中的细脉浸染矿化,后者在某些矿床如城门山被作为斑岩型铜矿。这三种类型铜矿床常被称为“三位一体”矿床,虽然第三种不一定每一场合均存在。  相似文献   

8.
金青顶和邓格在金矿是胶东金矿集中区东部牟平一乳山成矿带上的两个大型石英脉型金矿,放研究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作用,对认识胶东东部地区的金矿床具有重要意义。!地质低既该两金矿行存于华北准地告腔北地块东部多期多阶段的良萧山复式花岗岩基的主要组成部分——红有头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中,该岩体位于岩基的西部,含太古富胶东群地层残留体,‘。岩石交代结构和反应结构发育,具有二个时代激钾长石和外长石。岩石的同位素年龄分为610.SMa和185~129.SMa两组,先是胶东群岩石在元古宙末发生超变质作用形众基底型混合…  相似文献   

9.
<正> 斑岩铜矿床主要与在会聚板块边缘俯冲消亡带之上产生的磁铁矿系列的钙碱性岩浆作用有关。在这种构造位置中,斑岩铜矿可能形成于成层火山之下,而黑矿矿床则产于海底破火山口中。黑矿与斑岩矿化的关系,无疑是环太平洋中-新生代成矿作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本文中,作者将回顾日本最主要的“斑岩铜矿床”,以便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典型例子进行对比。 北上-阿武隈带(白垩纪矿床) 赤金矿山:岩手县赤金矿的磁石山矿体是通过夕卡岩型铜矿床的地下勘探而发现的,它可能属斑岩型,因为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在石英斑岩(SiO_2 71—  相似文献   

10.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5,(4):291-297
本文在野外地质矿产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收集菲律宾内格罗斯岛西部地区地质矿产资料,分析该区铜、金矿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该区斑岩型铜矿和热液型金矿主要与内格罗斯岛岛弧岩浆岩带有关,受区域断裂构造破碎带、闪长岩和白垩系火山碎屑岩层控制,在类似部位或附近是寻找铜、金矿的有利地段。这对今后进一步寻找斑岩型铜矿、热液型金矿具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达茂旗东毛忽洞金矿区内圈出工业矿体4条,产于燕山晚期的流纹斑岩、花岗斑岩内,受东西向东毛忽洞断裂控制。围岩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金属矿化为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赤铁矿化等。该蚀变岩型金矿床在东毛忽洞断裂与南北向的次级断裂复合叠加部位,金矿化明显增强,富集成矿。结合东毛忽洞金矿成矿特征,对于本区的金矿的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背景值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北京、天津、济南、南京、广州和广东省采集了46个土壤样品,样品包括由花岗岩、片麻岩、辉长岩,橄榄辉长岩和石灰岩发育的褐土、黄棕壤、红壤、黄壤、赤红壤、砖红壤和石灰土。测定了样品中铜、锌、锰、铬,钴、镍、铅和砷的含量并进行了Q型因子分析和两组线性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可将46个土壤划分为由酸性岩发育的土壤和由基性岩发育的土壤两大类。酸性岩土壤又可再划分为高铅花岗岩和低铅花岗岩土壤两组.基性岩土壤也可再划分为火成岩土壤和沉积岩(石灰岩)土壤两组。结果又表明,46个土壤的8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与母岩类型之间的关系远比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矿床位于华南褶皱系之武夷山褶皱带中的中武夷山隆起区西缘南段,付坊花岗岩体西缘、会同花岗岩体北东缘与震旦纪洪山组片麻岩、片岩接触带伟晶岩密集区.矿化伟晶岩大多受NE、NW、NEE向节理控制.矿区内已发现14个矿体,它们常呈脉状,延伸40~150 m.矿石为花岗伟晶结构,似文象结构和块状、条带状构造.含锂的矿物主要为锂辉石、含铌、钽的矿物主要钽铌铁矿、铌钽铁矿.它们主要分布于分异晚期的块体带中.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表明,该矿床为岩浆一交代花岗伟晶岩型矿床,成因上与付坊和会同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14.
国外早己发现了超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 ,但我国迄今尚末找到。我国有广泛分布的陆相火山岩 ,能否找到此类超大型铀矿床 ,这是当前火山岩铀矿地质工作者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剖析了世界上已发现的超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环境和成矿条件及我国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特点的基础上 ,对我国陆相火山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我国主要构造火山岩带成矿潜力作了评述 ,综合得出在我国找到超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是有可能的 ,并确认赣杭、南岭、燕辽、大兴安岭等构造火山岩带具备形成超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地质条件。上述主要构造火山岩带与其它构造火山 ( -侵入 )岩带交汇重叠部位 ,是最有希望的突破区。  相似文献   

15.
马庄山金矿区位于星星峡一卡瓦布拉克地块、古生代岛弧东段北侧活动大陆边缘,有多种火山宕、次火山岩和侵入岩,而与金矿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海西中、晚期次火山岩。该矿区次火山岩有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隐爆角砾岩(简称花岗质岩)和辉绿岩。因此,在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着重对次火山岩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认为.该矿区花岗质岩为高硅富钾贫铝钙碱性同熔(1)型花岗岩类,岩浆源区来自中下地壳;辉绿岩则为富钠碱性正常型基性岩类,岩浆源区来自下地壳。前者含Co、Pb、Zn、Sn、As、Bi、W、Mo、An、Ag、Tc等元素较高,有重要找矿前景;后者含Ba、Pb、Zn、Tl、As、Bi、Au、Ag、Tc等元素较高,也可为成矿提供物源。这些认识,对该区次火山岩特征、性质、成矿关系和构造背景,以及进一步找矿都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宁蒗地区白牛厂铅锌矿区位于区域性牛窝子-罗卜地帚状构造的内旋断裂带-白牛厂弧形断裂的折拐部位。该部位喜马拉雅晚期隐伏合矿斑岩体发育,其围岩地层一下二叠统(P1x)灰岩亦具一定的含矿性。由白牛厂弧形断裂伴生的低级次日牛厂帚状断裂构造带又为本区矿液运移和矿体赋存提供了良好通道和有利空间。在白牛厂隐伏斑岩体与共围岩(P1x灰岩)的外接触带、构造叠合地段,有望形成斑岩体外接触带热浪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7.
分布在剑川县城西侧的一系列碱性浅成斑岩-深成岩体,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一个具有成因联系的杂岩体.该杂岩体可分为四次岩浆侵入,其中第Ⅱ次剑川粗面斑岩并不是过去认为的粗面岩,而是一个超浅成侵入体,从中心到边部可分为两个岩相带,岩石以碱性系列为主,岩浆是深熔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中国东南大陆中、新生代岩浆作用的多旋回性和迁移性,构造演化与岩石系列和岩石组合的关系。前寒武纪岩石圈制约本区中、新生代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并在三种岩石围岩石学一地球物理综合模型中反映。总结了四个主要构造期岩浆作用源区特征和构造背景,并根据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在碰撞造山后近南北向刊近北东向伸展裂解,从造山带挤压碰撞向伸展裂解机制转换过程探讨了中、新生代岩浆作用和壳幔演化动力学。  相似文献   

19.
对江西银山矿床规模不同的矿体、蚀变围岩及其原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成矿流体的稀土元素以轻稀土富集型 ,无Ce异常 ,强烈的Eu正异常而显著地区别于赋矿围岩。热液蚀变作用造成围岩的稀土总量升高 12 .1%~ 5 2 .4%,轻重稀土比值降低 ,但紧邻矿体的稀土含量则低于原岩。导致围岩稀土总量升高有两个因素 :(1)通过热液蚀变作用带入了稀土元素 ;(2 )体系主元素 (Si)质量迁移而造成稀土元素出现表观浓缩。其中以前者为主导因素。矿体的接触带及其紧邻处的蚀变围岩的REE含量明显偏低 ,主要因出现大量石英或石英 +硫化物等矿物的显微脉体 (脉幅 3~ 8μm)而被稀释 ,是一种表观亏损现象。研究结果表明 ,矿体越大 ,其围岩REE被“稀释”越明显 ,涉及的范围越大 ,REE特征可能是一种潜在有效的找矿勘探地球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