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下扬子区是我国重要成矿区(带)之一,矿产资源丰富,尤以有色金属(Cu、Pb、Zn)和贵金属(Au、Ag)引人注目。对于它们的成矿作用却有着中、低温热液及冷液矿化理论(谢家荣、程裕淇、1936)及与接触交代作用有关的矽卡岩成矿论(郭文魁,1957)、与正常沉积作用有关的同生沉积成矿论(孟宪民,1960年)、沉积—改造成矿论(李文达,1977)、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沉积—火山沉积—热液迭加改造”成矿论(徐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下扬子区晚石炭世碳酸盐地层内的层状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沉积含矿层序内矿石矿物和成矿元素组合、沉积结构构造,成矿温度、同期热液蚀变作用,以及Pb、C、H、O同位素等特征的研究与依据,提出了“沉积-海底喷出沉积成矿模式,即热水溶液在对流循环过程中,从下伏岩石中萃取大量金属,形成含金属热水溶液,再从海底喷出,与海水混合后在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下,金属矿物大量沉淀而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3.
下扬子区,在武汉至上海长约一千公里的狭长地带内,近年来通过笔者的研究,除已知的斑岩型、矽卡岩型矿床外,还揭示出一种具区域性分布规律的并可供工业利用的与中性、中偏基性侵入体有关的产于岩体边缘蚀变带及其边缘岩枝浅部蚀变带内的细脉浸染型铜矿。矿体呈透镜状,金属矿物简单,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该类型矿床在侵入体特征和类型、蚀变性质、矿化类型及赋存部位等方面,均与斑岩型铜矿床有明显的差异,难以等同。有可能确立为一种新的铜矿床类型,我们暂称之为“类斑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历来对金矿的开发和研究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在金矿地质工作和成矿理论研究方面都有明显的进展,但对金矿床的成因分类尚有不同认识。 近几年来,笔者在研究下扬子区金属矿床的同时,注意到一种在区域内较稳定产出、受海底热事件控制的金矿床新类型——“沉积—海底喷出沉积—热液变质改造”成因(Cu、S)金矿床(以下简称“海底喷出沉积”金矿床)。本文特对这种类型的金矿床作些扼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