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背景塑料因其便利性、可塑性,一经问世便被广泛使用,塑料制品种类繁多,人们日常生活几乎被塑料制品所包围。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显示,全球每分钟卖出约100万个塑料瓶,每年使用塑料袋高达5万亿个,在全部塑料产品中,约50%是一次性的,近1/3的塑料产品没有被回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带来的"白色污染"和海洋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引起了普遍的关注。201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一次性塑料: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报告指出:如果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到2050年,塑料行业将占全球石油使用量的20%,其中,超过1/4是一次性塑料产品。  相似文献   

2.
小小塑料袋似乎不起眼,但由于使用数量巨大,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程度却是十分惊人,全国仅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塑料袋的确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污染外,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规定,从今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将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对此,有专家表示,我国实施塑料袋收费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有望减少2/3,一次性塑料袋的回收率也将大幅上升。[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当今塑料制品几乎占领了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些用塑料制品制成的东西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随之也给社会带来了污染,称为‘白色污染’。 今年2月,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已明确做出规定,禁止快餐店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若再使用这种塑料制品,就要被收取污染费。 国际科学界近年已将寻找替代现有塑料的高科技研究列为最新研究的课题。经各国科学  相似文献   

4.
法律控制。一是课税法。征收垃圾税,尤其对塑料品和一次性器具等加重征税的国家越来越多。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税法”,明文规定每只塑料袋付8美分税,商店时每卖出一个价值50里拉的塑料袋要交100里拉税。德国的法律规定:对每个无法回收的容器征税30芬尼。德国卡塞尔市法律规定,小吃店和快餐店的一次性餐具纸盒每只课税0.3美元,一个罐头简征收0.25美元的税。美国佛罗里达州对不能回收的新闻纸,每吨收税10美分。欧盟各国对塑料袋、除锈剂等造成污染的物品都征收环境税。二是罚款法。法国对垃圾的处理规定:将任何类型的废物、废料等…  相似文献   

5.
一次性塑料是指生产生活中使用一次或几乎不重复利用的塑料,约占塑料总消费量的50%,是塑料制品的重要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一次性塑料的生产和消费量迅速增长.随着人们对塑料以及由此引起的微塑料污染危害的认识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削减一次性塑料污染的呼声日益高涨,迫切需要开发可持续、环境友好的替代品以减少一次性塑料的消费量.从全球范围来看,一次性塑料制品替代主要包括非塑料材料替代和可生物降解塑料材料替代两大类.建议我国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和标准,鼓励一次性塑料制品替代并加强替代产品的质量监管;为一次性塑料制品替代提供差别化的产业政策,提高环境友好替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应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环境治理成本纳入其价格成本;鼓励科技创新,研发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替代材料和产品;最后,还要唤起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主动选择替代产品并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塑料垃圾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接上期)五、用21.用布袋取代塑料袋。尽管少生产1个塑料袋只能节能约0.04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1克,但由于塑料袋日常用量极大,如果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使用量,那么每年可以节能约1.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1万吨。22.减少一次性筷子使用。我国是人口大国,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大量消耗林业资源。如果全国减少10%的一次性筷子使用量,那么每年可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3万吨。  相似文献   

7.
前言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塑料制品已深入到了每个家庭。这些塑料制品,尤其是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塑料膜和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化、卫生化之后,一旦废弃,就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造成“白色污染”。如今“白色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1“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等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1990—1995年,世界平均增长率为8.9%,有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塑料产量在1亿吨左右,而我国…  相似文献   

8.
一次性塑料垃圾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一次性塑料的管理正逐步成为人类的共识,也是我国塑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通过对世界各国和地区一次性塑料管理措施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出目前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主要有征税、自愿协议、全部或部分禁止、禁令和征税并行4类.对我国一次性塑料管理现状进行总结发现,我国当前针对一次性塑料的管理政策存在分散性以及滞后性等问题,尚未达到系统化.借鉴国际经验,在我国现存制度的基础上,针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提出完善我国一次性塑料污染的管理对策:①源头管理措施包括分阶段、分领域限制和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使用税收等经济工具将一次性塑料垃圾外部成本内部化,探索替代品实现一次性塑料使用减量化;②使用过程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提高一次性塑料的使用次数从而达到减量化使用的目的;③末端管理措施包括完善一次性塑料垃圾产生者责任制,提高垃圾回收中一次性塑料分拣效率和加快技术创新、促进再生利用等;④加强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环境意识,这也是一次性塑料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解决白色垃圾污染问题的根本在于推广应用新型环保塑料制品。CT塑料制品的生产、使用和最终处理过程都符合环保要求,是的一次性食品仪器容器替代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每年使用的一次性木筷达150-200亿双,大约要消耗50CM直径、长4米的木材54万根(13.5万立方米),还不计向日本等国的出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13.9%,韩国、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为60-70%,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森林覆盖率也在50%以上。但韩国在5年前已不准使用一次性木筷,而日本使用的一次性木筷全是进口的,而且回收率高达90%左右。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法规,限制一次性木筷的生产和使用。一次性木筷浪费巨大@小虹  相似文献   

11.
深圳计划全面推广可降解塑料包装制品、拉萨全面禁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及塑料袋、北京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可降解塑料餐盒六成不合格、学校食堂使用的降解塑料餐盒添加剂卫生指标超标、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正在回潮……这是近来媒体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一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2.
容器、包装材料等塑料制品的再循环利用在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已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这样,在每天扔出的垃圾中,废塑料制品也就理所当然占了多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塑料袋、饮料用PET瓶和包装用塑料盒等塑料容器和包装材料。因此,近年来对这些塑料废品的再生利用所进  相似文献   

13.
塑料袋,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包装物,已渗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在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塑料袋和塑料制品了。对于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塑料袋在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尤其是其中的超薄塑料袋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乐雯 《环境》2020,(2):54-55
正为了积极应对塑料污染,更好地规范生产、使用塑料制品,减少资源环境压力,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建立形成治理塑料污染的长效机制,《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将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地球是一艘飞船,中国显然还在经济舱里坐着。然而,高消费、一次性消费等时髦东西在我们这个并下富裕的国家里却大行其道。中国,为此提前支付了多大的代价? 透过垃圾看中国大多数中国人经历过节俭的日子,而如今许多人都使用一次性用品。诸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梳子、塑料袋等等,正打着文明的幌子进入我们的生活。还是从一次性木筷说起。现在我国每年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亿双木筷。做卫生筷子最常用的桦木  相似文献   

16.
收费法。美国的西雅图市政府规定:每月每户居民运走四桶垃圾,需交纳13.25美元的费用,每增加一桶垃圾,加收费用9美元。据悉,这一规定实施以后,西雅图市的垃圾量一下减少了25%以上。课税法。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税法”,明文规定每只塑料袋付8美分税。商店每卖一个价值50里拉的塑料袋,要交100里拉税。德国法律规定,对每个无法回收的容器征税30芬尼。美国佛罗里达州对不能  相似文献   

17.
<正>大多数的学者认为马克思·舒施尼对硝化纤维的发现堪称20世纪最糟糕的发现之一,造成了一个世纪后恼人不休的全球塑料污染。这种评价有失客观。舒氏发明塑料袋,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通过其可重复利用性,以逐步降低使用纸袋对森林所造成的持续破坏,其出发点实际上是"绿色"的。因此,白色污染蔓延的根源,在于人类未实现对塑料制品循环利用的有效把控,而非发现塑料本身。  相似文献   

18.
石红 《环境》2005,(3):80-81
我们生活在被一次性消费品包围的世界里。今天,无论你是出门旅游还是居家过日子,一次性消费已与你的生活密不可分,从医疗用的器械(一次性针管、手套)到家庭常用的纸巾、桌布、饮水杯.快餐盒,以及每天都使用的方便塑料袋,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进行着一次性消费。有人形容一次性消费是“用着方便快捷,扔着潇洒痛快”。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国会在审议对使用塑料袋、塑料容器征收高额税金的法案。这项法案是环境部长作为工业废物法令的修正案提出的。过去曾提出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塑料容器,现撤回原案,改用征税的办法。法案规定,每生产一个塑料袋要向厂商征收7.5美分的税。进口塑料袋也要交同样的税。另外对液体塑料容器原料的生产厂家和进口单位要征收10%的重复利用税。这项法案将于1991年实行。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停止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取消对塑料购物袋的无偿使用。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根据中国塑料袋协会塑料再生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的说法,“每个塑料袋0.3元的价格是一个超市和消费者都可以接受的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