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氧和氮等离子体改性细旦涤纶的清洁工艺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对氧、氮低温等离子体改性细旦涤纶进行了研究,分别探讨了氧、氮等离子体放电参数对提高细旦涤纶上染率的影响,得出了2种工艺的最佳放电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经氧、氮等离子体改性后,细旦涤纶的上染率分别提高了17%和5%,说明氧等离子体改性可显著减少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排放量,有利于环境治理,氮等离子体改性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2.
研究放电等离子体灭活大肠杆菌的效果。采用远程氧等离子体反应器,分别考察探究放电功率、处理时间、氧气流量、远程距离及有机污染物对灭菌效果的影响,并观察灭菌前后大肠杆菌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100W,60s,40cm3/min条件下,远程氧等离子体的杀菌效果值在距放电区0、20、40cm处分别为3.42、3.38和3.32。有机物浓度升高,灭菌效果急剧下降。结论为氧等离子体在距放电区040cm内均能有效灭活大肠杆菌,但有机污染物影响较大。氧等离子体场中高能粒子的刻蚀作用是导致细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LEO等离子体环境中HVSA的电弧放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高压太阳电池阵在低轨等离子体环境中会发生电弧放电,这会造成航天器表面退化、电磁干扰、PN结破坏等负作用,因此进行了这方面的地面模拟试验研究。首先阐述了低地球轨道等离子体环境及高压太阳电池阵发生触发放电和二次放电的机理,然后介绍等离子体环境模拟设备原理与结构、试验方法及两次高压太阳电池阵的放电试验结果,系统的研究了电池片的放电位置及外界环境和结构条件对放电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钟璐  胡小吐 《环境工程》2015,33(3):56-59
采用流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研究放电电压、大肠杆菌初始浓度、反应器类型对大肠杆菌灭杀的影响,并将流光放电等离子体与臭氧灭菌进行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当在水槽装置中,处理温度为室温,大肠杆菌初始浓度为480 000个/L,放电时间为45 min,水样体积V=50 L,气量Q=8 m3/h,放电电压为30 k V,电流I=11 m A时大肠杆菌的去除率达到99%。流光放电等离子体与臭氧去除污水中大肠杆菌的能力都较强,与臭氧灭菌相,比流光放电等离子体杀菌经济成本低廉许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高压太阳能电池阵与电子设备在等离子体环境中气体放电的毁伤机理,从而可运用于军事上的电子对抗、干扰及隐身技术。方法通过分析气体放电的几种基本形式,研究太阳能电池阵和电子设备在等离子体射流或等离子体环境下可能发生的放电过程。结果高压太阳能电池阵在等离子体环境下易产生电弧放电现象,而电子设备在此环境下的毁伤主要是通过内部充电与外部充电产生的。结论在等离子体环境中,气体放电会对高压太阳能电池阵和电子设备产生严重的影响,可以利用这种影响对空间邻域的探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从脉冲等离子体电学特性和实际应用两个部分综述大气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的研究进展。关于脉冲等离子体电学特性,文中介绍了脉冲放电均匀性,并且对比了不同驱动电源的电气参数(包括电压、电流和电子密度等);关于脉冲等离子体实际应用,除了介绍在传统领域材料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进展,着重归纳了近十年来脉冲等离子体在环境VOCs治理领域的应用。总结了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研究现状以及大气压脉冲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应用存在的难点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等离子体对柠檬酸络合法制备的Cu0.05Ce0.95-CA催化剂表面结构和物种的强化效应. TPO、H2-TPR、O2-TPD、XRD、BET和XPS等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处于等离子放电区时,其氧化碳烟燃烧的活性显著增强.在介质阻挡放电电压为9kV时,起燃温度为243.1℃,比无等离子的情况降低了65.1℃;燃烧峰值温度为302.8℃,降低92.7℃.在等离子体存在下,Cu0.05Ce0.95-CA催化剂有着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小的晶粒粒径;等离子体可以提高催化剂表面游离态的CuO的分散度,并使得更多的Cu2+进入CeO2晶格,形成更多的Cuy2+Ce1-y4+O2-y2-□y固熔体,催化剂储氧容量增大,在催化剂表面生成更多的活性氧物种,其流动、迁移和转化促进催化剂产生更多的氧空穴,如此循环,持续促进碳烟催化燃烧.  相似文献   

8.
甲苯作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代表,其治理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的概况及其处理甲苯的机理,重点概述了单独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甲苯的放电形式、放电参数以及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处理甲苯的工艺、催化剂种类和放电模式,并对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工业废气中甲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工业废气中甲苯的处理效率高,但选择性较差,通过协同催化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选择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利用非平衡态等离子体降解甲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对含有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苯的空气进行了处理.甲苯体积分数为026%的空气(101325Pa)放电1s,可使其中的甲苯去除703%.还研究了甲苯在纯氧中的放电和甲苯浓度、电极间电压对非平衡态等离子体法降解甲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降解有机废水的原理,主要包括自由基氧化、紫外光解、高温热解、超临界水氧化等作用;着重论述了国内电晕放电、介质阻挡放电、滑动弧放电、辉光放电4种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现状;阐述了与光催化、Fenton反应、生化法、活性炭等方法联用的研究情况;指出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降解有机废水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脉冲电晕放电对印染废水脱色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用高压毫微秒脉冲产生直接与废水接触的非平衡等离子体,能使屯染废水在处理数10秒内脱除颜色。对模拟印染废水的实验研究表明,当脉冲峰值电压达38kV时,脱 不受试样PH值影响,在处理40s后,脱色率达95%以上,当脉冲峰值电压较低时,脱色率与试样PH值有关,中性试样的脱色率较低,处理40s后脱色率在40-50%,而当PH〈4或PH〉7时,处理40s后脱色率最高也可达80%以上。试样中加入NaCl和Na  相似文献   

12.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亚甲基蓝的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亚甲基蓝溶液过程。考察了放电电压、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初始pH值对降解率的影响和降解过程中亚甲基蓝溶液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0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在放电频率为10.5kHz,电压为22kV,pH值为5.68的实验条件下,降解40min后,亚甲基蓝降解率为99.8%。对降解产物进行气质联用分析,亚甲基蓝降解产物中存在甲苯、乙烷基环戊烷、苯并噻唑等物质。  相似文献   

13.
新型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同时处理废气和废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强  李杰  鲁娜  吴彦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7):1400-1404
为了充分发挥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污染物的能力.本研究依据介质阻挡放电降解废气和废液的原理,设计了一种介质阻挡放电同时处理废液和废气的反应器,并对模拟废气甲苯和染料废水进行处理.实验过程中对甲苯和染料废水分别单独处理和两者同时处理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甲苯在单独处理和同染料废水同时处理时都可达到较高的降解效果,两者同时处理时甲苯的降解效率可达88.6%.并且在甲苯降解效率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本反应器可以实现对染料废水的同步降解,其中处理50 mg·L-1活性艳蓝60min时,降解率可达95.4%,每小时处理量为35.8 mg.通过同时处理甲苯和染料废水提高了反应器的能量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多种因素对高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法处理印染废水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随着有效处理时间和峰值外施电压的增加,废水中的有机物的去除率增加;随着水样浓度的增加,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降低;随着催化剂(TiO)2量的增加,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最佳催化剂的加入量为0.5 g/L TiO2悬浮液0.5 mL。  相似文献   

15.
The pulsed high-voltage discharge is a new advanced oxidation technology for water treatment. Methyl Orange (MO) dye wastewater was chosen as the target object. Some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MO decoloration including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lti-needle reactor,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nd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e color group of the azo dye MO was effectively decomposed by water surface plasma. The decoloration rate was promo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reatment time, peak voltage, and pulse frequency. When the initial conductivity was 1700 μS/cm, the decoloration rate was the highest. The optimum distance between the needle electrodes and the water surface was 1 mm,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grounding electrode and the water surface was 28 mm, and the number of needle electrodes and spacing between needles were 24 and 7.5 mm, respectively. The decoloration rate of MO was affected by the gas in the reactor and varied in the order oxygen > air> argon > nitrogen, and the energy yield obtain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was 0.45 g/kWh.  相似文献   

16.
高压脉冲放电臭氧协同降解K-2BP模拟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0kV的高压脉冲放电与臭氧的联用装置,探讨了高压脉冲放电、臭氧和高压脉冲放电与臭氧协同处理200mg/L的活性艳红K-2BP模拟废水的脱色和COD的降解,以及加入自由基捕获剂对处理的影响。研究表明,三者氧化降解能力由大到小为:协同>臭氧>放电,加入自由基捕获剂对COD的去除率较不加自由基捕获剂时明显降低,但未对活性艳红K-2BP脱色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印染工艺不断更新,大量化学分子结构复杂的化工染料应用到印染行业,使得常规的水处理工艺难以降解印染废水中的染料。本文以活性黑(RB5)染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高压放电产生强氧化性自由基来降解染料废水,考察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和气体流量对RB5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外部功率相同的情况下,浓度高染料其降解率相对较低;通入氧气量增加,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和活性物质数量也增加,RB5的降解率也增大,但气流量不宜过大;高压放电产生的各种活性物质容易破坏染料发色基团的分子链,使其脱色。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放电极雾化介质阻挡放电装置,以靛蓝二磺酸钠染料溶液为接地雾化水电极,将有玻璃介质保护的平板电极通入60 Hz交流电,在常压空气中放电形成低温等离子体,对染料溶液进行脱色试验. 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升高和空气间隙的减小,放电电流增大;在相同处理时间内,随着电压的增大和空气间隙的减小,脱色率逐渐增大. 当空气间隙为30 mm,电压为30 kV,处理时间为18 min时,染料溶液的脱色率可达95%以上. 空气间隙和电压的不同,脱色率每提高1%的能量消耗量不同,空气间隙为30 mm时脱色率每提高1%的最低能量消耗量为34.81 J,电压为25 kV时脱色率每提高1%最低能量消耗量为49.56 J. 空气间隙为30 mm,电压为25 kV,可实现在较低的能量消耗下达到较高的脱色率.   相似文献   

19.
黄玉茹  贾双庆  张忠东 《环境科技》2006,19(4):24-25,28
从工程实例介绍了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气浮处理工艺在处理印染废水中的应用,该工艺对CODcr去除率达到85%,BOD5去除率达90%,出水水质能够满足GB4287-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