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气囊缓冲的某火箭炮着陆冲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减小火箭弹着陆冲击加速度。方法基于LS-DYNA瞬态动力学分析软件和冲击动力学理论,采用有限元软件HYPERMESH建立火箭炮-气囊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显式动力学方法对火箭炮-气囊系统的着陆冲击缓冲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火箭炮在正常着陆工况下,火箭弹的着陆冲击响应,得出空投装备速度、加速度变化曲线,以及气囊的体积、压力曲线。结果在正常着陆工况下,火箭弹横向加速度的最大值为122 m/s2,小于安全的横向加速度;火箭弹纵向加速度的最大值为48.3 m/s2,小于安全的纵向加速度;火箭弹的最大轴向力为2640 N,小于安全闭锁力。结论在火箭炮着陆冲击过程中,气囊缓冲装置吸收了大部分冲击能量,起到了良好的缓冲作用,火箭弹的冲击加速度、闭锁力均在安全范围内。采用显式动力学方法对火箭炮的着陆冲击过程进行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出一种气囊着陆缓冲等效分析方法,将有限元仿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借助理论分析的优点实现对气囊回收系统着陆缓冲冲击性能快速评估的目的。方法首先建立气囊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载荷-压缩量曲线,根据曲线拟合出接触载荷与气囊压缩量的关系式。同时,利用高斯函数模拟斜坡,考虑一质量块和气囊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下撞击到该坡面上,只考虑坡度大小和表面粗糙度对气囊冲击载荷的影响。最后,利用中心差分法计算出质量块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结果在撞击点的坡度为0°,20.27°和31.24°时,得到理论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最大过载,与仿真输出的结果进行对照,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理论与仿真结果一致。分析比较不同撞击点的坡度下水平和竖直方向最大过载以及气囊离开地面时的角速度。当撞击点坡度为0°时,水平方向最大过载为0,随着撞击点坡度增大,水平方向的最大过载逐渐增大;竖直方向最大过载的值最大,为224.5 m/s2,随着撞击点坡度增大,竖直方向的最大过载逐渐减小。当撞击点坡度为0°时,角速度为0,气囊离开地面时的角速度逐渐增大,其增幅在0°到20°之间较大。结论气囊着陆缓冲等效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与仿真得到的结果相一致,验证了该理论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因此可以利用该方法对缓冲气囊的冲击性能进行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装甲装备所面临的自然环境和战场环境,通过对高温、低温、风沙盐雾、高原、冲击振动等环境因素对装甲装备的影响和危害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结合装甲装备材料与结构特点,开展装甲装备环境特性分析,给出了装甲装备部件局部环境量值的确定方法;基于aFMEA,提出了一种新的环境适应性故障模式分析方法,得出装甲装备的环境适应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导弹地面装备自然环境适应性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分析了地面装备全寿命周期的自然环境剖面、环境因素,探讨了各环境因素的影响效应,并综合运用直接评价法、相似产品法、相关性评价法、试验评价法和长期监测法等评价方法,提出了导弹地面装备所经历的各种自然环境的评价思路和具体方法,对各类导弹地面装备的环境适应性评价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军用物资航空运输振动冲击环境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军用物资航空运输的特点和分类,分析了军用物资在飞机起飞、降落、跑道滑行、飞行中,因气流变化以及空投时物资着陆和装卸而产生的振动冲击等,并给出了一定的振动冲击值。同时,结合振动冲击等环境条件对物资的影响,提出了安全防护的几点措施,为军用物资航空运输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巩青歌  石福丽 《装备环境工程》2014,11(5):97-102,118
目的研究器材类武警装备环境适应性评估模型。方法通过分析武警装备环境适应性要求类型及特点,提出器材类武警装备环境适应性评价因素集,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征,基于历史数据和问卷调查确定各环境因素影响的隶属函数。结果建立了考虑时间的器材类武警装备环境适应性模糊综合评估模型。结论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合理,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综合环境条件下装备故障模式的聚类分析,探索出了影响装备环境适应性的主要环境因素的途径,进一步确定了描述综合环境条件下装备环境适应性的评价参数,并利用信息熵理论找到了确定评价参数权重的手段,得到了描述装备环境适应性的定量参数与定性参数的表示方法,为评估综合环境条件下装备环境适应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某型装备液环角加速度计特点,对研制过程中出现的空化现象进行了机理研究、模型分析和试验验证。结合装备实际工作环境,突破传统的温度、振动组合筛选方法,提出了温度-振动、冲击响应谱综合应力筛选方法,剔除或修复故障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环境适应性,保障装备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原高寒环境对直升机航电系统试验的影响、应对以及直升机环境适应性评价方法。方法通过分析高原高寒环境对直升机航电系统的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出直升机航电系统在高原高寒环境下适应性评价值。结果直升机高原高寒适应性可分为两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其中高原适应性评价指标的权重为0.7983,高寒适应性的权重指标为0.2135。某直升机高原高寒适应性模糊综合评价值为0.7692,适应性综合评价为较好。结论高原、高寒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都会对航空装备的试验和使用产生很大的影响,航空装备乃至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试验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直升机航电系统高原高寒环境适应性评价,提高试验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利用沈阳气象站2000-2010年高空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各年探空温度和风速曲线,还依据统计得到的中性层结风速廓线资料,利用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计算了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参数,综合研究了沈阳城市化进程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地面平均温度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但升温幅度很小;高层温度也有增加的趋势,增温幅度很小。(2)垂直温度递减率有增加的趋势,这表示城市化程度的发展对边界层的影响也是显著的。(3)由于下垫面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在不同高度上风速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的趋势。(4)摩擦速度逐年增加,对风速的消减作用逐渐增强;粗糙度逐年增高和零平面位移逐年增大,可见沈阳下垫面城市化的程度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1.
环境分析技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环境分析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以及环境分析工作过程进行了阐述,根据该环境分析工作过程对某型机载设备的低气压环境条件进行了环境分析,确定了该型机载设备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和环境试验要求.采用规范合理的环境分析技术是获得科学合理的环境要求和提高环境适应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雷达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雷达装备的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价问题。方法首先分析雷达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的影响因素,继而构建雷达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方法的可行性。结果雷达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包括电子对抗侦察环境适应性、电子干扰环境适应性、电子摧毁环境适应性、目标低空环境适应性和目标隐身环境适应性等5个方面。结论算例和分析结论表明,该评价体系反映了雷达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方面的技术要求,同时,也为雷达装备在电磁环境适应能力上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色理论的电子装备环境适应性评判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环境适应性是电子装备综合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环境因素对电子装备的影响,构建电子装备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理论,建立电子装备环境适应性灰色综合评判模型,并结合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装备环境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2,自引:21,他引:1  
环境适应性评价是装备环境工程工作的重要内容。简要分析了我国装备环境适应性评价工作的现状,介绍了装备环境适应性评价的内容、原则,以及装备环境适应性评价的程序,介绍了装备环境适应性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直接评价法、相似产品法、相关性评价法、试验评价法和长期监测法。最后指出装备环境适应性基础数据对装备环境适应性评价的重要作用,建议通过自然环境试验或长期监测的方法获取装备环境适应性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地下工程后勤保障电子设备环境适应性评估是后勤保障设备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总结地下环境特性及电子设备材料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地下工程后勤保障电子设备单环境因素评价方法。利用模糊综合方法构造了多因素环境适应性综合评判模型,为下一代后勤保障电子设备地下环境适应性设计给出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
典型环境条件下装备环境适应性的评估方法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系统分析了航空装备环境适应的特点及环境适应性要求的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装备的相关环境试验信息和外场环境故障信息,遵循确定模糊集隶属函数的原则,分别构建了描述装备对单因素环境适应性的隶属度。基于单因素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确定权重的方法,确定模糊综合评判中各层次因素的权重。最后选择合适的合成算子采用模糊综合评估的方法分别提出了装备与下层产品的综合环境适应性评估方法。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武器装备在运输过程中,承受各种环境应力变化的危害。在分析武器装备运输承受的环境危害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武器装备运输环境适应性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武器装备运输环境适应性评估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主张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对具体的武器装备运输环境适应性进行了评估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