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大气颗粒物样品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测定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采用元素分析仪测定大气颗粒物样品中有机碳、元素碳。应用商业化仪器元素分析仪 ,在燃烧炉温度为 4 50°C时 ,一步测出样品中有机碳的含量 ;再运用加酸的方法除去样品中的碳酸盐 ,然后在燃烧炉温度为 950°C时测出样品中有机碳、元素碳含量之和。通过差减计算 ,得出元素碳的值。有机碳、元素碳测量的标准偏差平均值分别为 0 2 5%、0 50 %。  相似文献   

2.
IC法分析大气颗粒物水溶性离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在大气颗粒物水溶性离子分析应用方面的研究状况,分别对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基本特征、分布状况;离子色谱法对大气颗粒物水溶性阴、阳离子的分析方法;大气颗粒物水溶性离子与主要大气污染物和降水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与大气降水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大气降尘和沙尘暴尘(沙尘气溶胶)中的水溶性离子等有关的研究内容作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市春节期间大气颗粒物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于2013年2月6—19日春节期间在石家庄市采集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样品,对其有机碳、元素碳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石家庄TSP、PM10、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89、330、245μg/m3,颗粒物污染严重;碳组分在颗粒物中占有较大比重,且随着粒径的减少,碳组分比重逐渐增加;存在不严重的次生有机碳污染;OC与EC的相关系数较高,说明两者有较为相似的污染源,主要为燃煤、机动车排放源。各种气象条件对PM2.5、OC、EC浓度和OC/EC的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因子分析法解析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10的来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2004年10月份在北京市6个采样点采集了大气PM10样品,分析了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元素组成、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并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6类:建筑水泥尘/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土壤风沙尘、二次粒子尘、工业粉尘、生物质燃烧尘和燃油尘。用模型计算得到的各源对PM10的贡献率分别为建筑水泥尘/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占36.57%、土壤风沙尘占16.07%、二次粒子尘占12.33%、工业粉尘占10.29%、生物质燃烧尘占6.07%、燃油尘占3.84%、其它占14.84%。其中建筑水泥/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土壤风沙尘、二次粒子尘、工业粉尘是大气颗粒物PM10的主要来源。实验表明,在缺少源成分谱时可以用因子分析模型来分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及其相对贡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国内外大气颗粒物标准样品体系构成及制备技术,分析了我国大气颗粒物标准样品存在的种类和目标组分单一、研制技术薄弱等问题。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和考虑我国需求和研究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拓宽大气颗粒物标准样品基质和污染物种类、完善标准样品体系、加强合作与科研投入、逐步攻克研制技术难点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4年夏季在广州四个不同区域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参照美国环保局(US EPA)标准方法测定其中二噁的含量,采用热分解光学分析法测定元素碳和有机碳的含量。结果表明,花都、荔湾、天河、黄埔大气颗粒物中二噁浓度(毒性当量)平均值分别为3815fg/m3(104.6fg I-TEQ/m3)、12777fg/m3(430.5fg I-TEQ/m3)、6963fg/m3(163.7fg I-TEQ/m3)、10953fg/m3(769.3fg I-TEQ/m3)。简单地分析了广州大气颗粒物中二噁的含量特征,以及与元素碳、有机碳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大气PM10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于2004年在北京市定陵、车公庄、古城、亦庄、房山和奥体中心6个采样点采集大气PM10环境样品,针对北京市颗粒物主要排放源采集土壤尘、建筑水泥尘、燃煤等污染源PM10样品,分别对其中的无机元素、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测定。采用代表北京市颗粒物主要排放源PM10组分特征的成分谱,利用CMB受体模型对PM10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PM10的最大来源为土壤尘,其它贡献源类依次为燃煤排放、机动车/燃油排放、二次粒子(SO42-、NO3-和NH4 )、建筑水泥尘。污染源贡献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并存在一定的地域变化。  相似文献   

8.
大气颗粒物中元素碳的直接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原来用元素分析仪测定大气颗粒物样品中有机碳、元素碳的方法[1 ] 进行改进 ,将差减法间接测定元素碳改为一步直接测定元素碳。有机碳、元素碳的测量标准偏差的平均值分别为 0 35 %、0 34% ,提高了元素碳的测量精度 ,同时避免了误差传递 ,解决了差减法测定元素碳时出现负值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依据唐山市大气中TSP、PMl0监测数据、TSP源解析研究结果、对比实验结果及气象资料,分析了唐山市中心区大气颗粒物的结构组成和时空变化规律、颗粒物的粒径与空间分布及天气背景与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关系,得出唐山市中心区大气颗粒物的结构组成和污染特征,并提出了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宁波PM10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季节变化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宁波市大气颗粒物中浓度水平与季节变化,2010年1、5、8、11月分季节采集了宁波市大气中PM10样品,在宁波连续观测了PM10以及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宁波全年各季碳气溶胶污染变化特征;PM10中OC和EC相关性较好,说明OC与EC的来源相同,各采样点PM10中OC/EC的各季均值大部分超过2.0,表明宁波空气中存在一定的二次污染。宁波秋季SOC占OC含量高于其他季节。从PM10中8个碳组分丰度初步判断宁波市颗粒物中碳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道路扬尘及燃煤。  相似文献   

11.
基于颗粒物浓度的沙尘天气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沙尘天气在近年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造成明显影响。目前我国沙尘天气分级仍然按照气象标准 ,主要是以水平能见度进行分级。文章参考国外的有关标准 ,通过统计近年来我国沙尘天气过程中的颗粒物浓度 ,结合我国沙尘天气的发生情况和特点 ,提出了基于沙尘浓度的沙尘天气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沙尘暴的成因与防治措施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今春我国北方地工百北京连续7次的扬尘和沙尘暴龙击,分析其成因及危害,提出了防治沙尘暴的具体措施及建议,为沙尘暴的有效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气象观测资料和江苏省环境空气自动站的可吸入颗粒物的监测数据,对春季中国北方的沙尘暴过程对江苏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分析发现,沙尘暴所含的沙尘粒子在冷空气的引导下可能进入江苏,对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北方沙尘暴所携带的沙尘粒子是春季江苏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是预报空气质量异常偏高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阿图什市干旱气候的变化和沙尘暴频发的原因,利用阿图什市2005-2007年连续3年的降水量、湿度、PM10浓度、风速、温度与沙尘暴的频发次数相关的气象数据资料,提出改变干旱气候及减少沙尘暴频发的建议,为阿图什市发展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Dust Storms are an Indication of an Unhealthy Environment in East As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st storms frequently occur in Mongolia and in northern China. Each year there are 30 to 120 dusty days in source regions of Mongolia and 14–20 dusty days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Intense sand storms and associated dust falls produce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East Asi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Mongolia and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atmospheric impacts of dust storms in the sink area. The impact of dust storms on environmental compartments as well as their direct and indirect consequences to basic resources like water and energy demand and supply is explained. Governments are encouraged to take appropriate action in specified regions. For monitoring dust storms there is a need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combat growing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security concerns.  相似文献   

16.
新疆沙尘暴环境影响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了新疆沙尘暴环境影响监测网络建设的目的、意义,并探索性地提出以新疆环境监测中心站为中心,博尔塔拉、哈密、吐鲁番、巴音郭楞、阿克苏、喀什、和田环境监测站为分支的“梅花型”新疆沙尘暴环境影响监测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北京西北城区春季PM10单颗粒形貌类型及成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对北京西北城区2010年度春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理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区内可吸入颗粒物的微观形貌类型及百分含量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研究矿物颗粒的元素组成及富集类型。结果表明,在西北城区春季大气PM10中可识别出烟尘集合体、球形颗粒、矿物和其他未知颗粒等4种单颗粒类型,沙尘暴天气对矿物颗粒的数量比例影响较大,同时影响颗粒物粒度分布。矿物颗粒按成分可分为"富Si"、"富Ca"、"富Fe"、"富S"、"富Na"、"富Ti"、"富Al"、"富Cl"和"富Mg"颗粒九大类,沙尘天气与非沙尘天气的矿物颗粒均以"富Si"颗粒、"富Ca"颗粒、"富Fe"颗粒、"富S"颗粒等为主。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沙尘天气变化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呼和浩特市30年(1971~2000年)气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分析了呼和浩特市沙尘天气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量、气温、风速、相对湿度、蒸发量等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沙尘暴、扬沙、浮尘等沙尘天气在年代际、年际、季节与月变化上具有一致性。20世纪70年代沙尘天气发生的日数最多,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沙尘天气发生日数总体上波动下降。沙尘天气的年际变化均以1972年最高,但不同沙尘天气发生日数最小值出现的年份不同,最小值为0天,2000年略有上升。沙尘天气呈现春冬季节发生日数多,夏秋发生日数少的季节变化趋势,每年的4月份沙尘天气出现最多,7、8或9月份沙尘天气出现最少。沙尘天气的发生与空气相对湿度、降水量呈现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与风速、蒸发量呈现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与气温变化关系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监测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沙尘天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武汉地区沙尘天气气溶胶粒径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湖北省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控预警中心的振荡天平法颗粒物监测仪、光散射法气溶胶粒径谱仪,对武汉地区一次典型沙尘天气过程中记录的不同粒径气溶胶颗粒数量浓度、相对质量浓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武汉地区沙尘天气过程中,粗颗粒显著增多,而细颗粒显著减少,这与部分研究发现的沙尘天气过程中粗颗粒与细颗粒共同显著增多的结论有所不同。粒径谱仪分析显示,大于PM5颗粒的增多对粗颗粒浓度增加有显著贡献,而小于PM0.5颗粒的减少则对细颗粒浓度降低有主要贡献,这可能是武汉地区沙尘天气过程颗粒物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20.
系统研究建立高原典型城市拉萨市开放源(土壤风沙尘、道路扬尘、施工扬尘、采矿扬尘),移动源(机动车尾气尘),固定源(工业烟粉尘、生物质燃烧尘及餐饮油烟)共3类8种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污染源化学成分谱。研究结果表明:开放源以地壳类元素为主,自然背景特征明显;移动源源成分谱中元素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在PM_(2.5)、PM_(10)源谱中分别占60.15%、51.86%,有机碳含量也相对较高,均超过20%;固定源中,牛粪和松柏枝两类生物质燃烧污染源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分,工业烟粉尘中Ca远高于其他组分,在PM_(2.5)、PM_(10)源谱中分别占21.32%、21.21%。移动源、固定源源成分谱均显示出高原城市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