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15个评价指标对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德阳市水资源承载力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和阐述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选取了13个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德阳市2013—2014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德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第一驱动因素是经济发展与人口因素,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资源禀赋因子也是影响德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德阳市水资源承载力时间上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全市水资源承载力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是进行区域生态建设和确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介绍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理论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建立了反映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指标评价系统,并对大连市2001—2008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逐年减弱,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大连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确地评价区域水资源状况,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DPSIR模型构建多因素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东省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2006~2015年间,广东省水资源承载力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水平及人们节能减排意识的提高,都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减少水资源的压力,提高水资源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从人口、经济、基础设施和景观等方面建立了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山东省2007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及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对山东省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主成分得分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种类型,同时针对各种类型城市化的特征提出了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生态环境承载力划分为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循环经济水平和经济社会支持能力四部分,结合山东省生态环境现状,根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选用了57项评价指标,分层次构建了山东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资源承载力选用生物资源、水资源等5大类共10项指标;环境承载力选用地表水、近岸海域等5大类共9项指标;循环经济水平选用资源产出水平、资源消耗水平等4大类共18项指标;经济社会支持能力选用人口数量与素质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7大类共20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产业转移为理论指导,从规划保障、经济需求、产业链发展条件、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保护五个方面构建印染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作为承接印染产业转移的备选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分析结果将备选地区分为4个类别,提出每类地区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承接印染产业转移的策略,以期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协调资源环境与区域空间布局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承载力的预测对发展地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济南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人口和GDP是影响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最主要的驱动因素。通过水资源承载变化驱动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别预测出2010年和2020年济南市水资源的需求状况,并探讨了将线性和非线性相结合的方法用于水资源预测。  相似文献   

9.
以张掖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从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四个方面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现状年(2012年)、近期规划年(2015年)和远期规划年(202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影响张掖市建成区水资源承载力最主要的因素是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承载力现状年(2012年)为不可承载,近期规划年(2015年)为差,远期规划年(2020年)为可承载,表明张掖城市水资源规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布特征,以因子分析法为基础,建立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模型来探析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布局。结果表明:新疆水资源综合承载力间布局呈"南弱北强、东弱西强"的分布格局,且水资源支持力、水资源经济承载力、农业承载力、农村承载力、城镇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六个因子空间布局呈现区域差异性。未来干旱区要关注水资源承载力区域协同治理,通过协调好干旱区水资源系统与周边水资源系统之间的关系、干旱区水资源系统内部各区域关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同时,倡导水资源环保意识、推广科学用水新观念来缓解水资源承载力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